北宋“高梁河之役”:難怪現代偉人會說:“此人不知兵”

北宋“高梁河之役”:難怪現代偉人會說:“此人不知兵”

北宋“高梁河之役”:難怪現代偉人會說:“此人不知兵”

宋太宗為奪回被後晉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幽雲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區),於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五月,在平定北漢後,軍隊未經休整和準備,即轉兵攻遼,意圖乘其不備,一舉奪取幽州(今北京,遼稱南京)。遼景宗耶律賢得知幽州被困,急令精騎增援。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一帶,遼軍反擊得手,宋軍三面受敵,頓時大亂,以至全線潰退,死者萬餘人,情急之下,宋太宗乘驢車逃走。遼軍追至涿州(河北涿縣)乃止。這次戰爭被稱為“高梁河之役”,歷史學家稱之為宋朝開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對外戰爭。

此次戰爭是宋朝與遼朝第一次在戰場上的直接對話,是五代十國時期結束以後的一場重要戰爭,這場戰爭結束了宋朝收復國土的步伐,並且在軍事上總體開始處於劣勢。此戰,遼軍發揮騎兵優勢,遠道增援,變被動為主動,給宋軍以沉重打擊;宋軍輕敵冒進,首戰失利,對以後的與遼作戰,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這次參戰雙方的兵力:遼軍二十餘萬;宋軍三十餘萬。

現將高梁河之戰簡述如下:太平興國四年五月,宋軍滅亡北漢後,在太原周圍集結了三十餘萬部隊。趙光義企圖乘勝利的餘威,一舉奪取幽雲地區。但是,破太原後,尚未犒賞三軍,諸軍兵將多不願行,只有都虞侯崔翰贊成乘勝北征,他說:“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乘此破竹之勢,取之甚易”。趙光義聞此言很高興,當即下令樞密使曹彬調發各地屯兵。當時宋軍諸將以大軍雲集,糧儲不及為請。趙光義卻下詔發京東、河北諸州軍儲,限期轉運至鎮州(今河北省石家莊市)北面行營以備供應。當時扈從六軍,凡未按時到達指定地點集結的,趙光義均要按軍法處置,幸被臣下諫阻。

而當時遼對燕地的防守早有部署。三月,遼軍救援北漢時,已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及乙室、王薩哈等率兵戍守燕地。遼在幽州經常屯駐的漢兵有神武、控鶴、羽林、驍武等軍,共約一萬八千餘騎。若遼大舉南侵,則調集東京兵力可達二十餘萬。五月二十日,宋軍從太原分路東進,翻越太行山,二十九日抵鎮州,進入河北平原。六月初七,趙光義調發京東、河北諸州的武器裝備和糧秣運往前線。

六月十三日,宋太宗自鎮州出發,十九日駐蹕金臺屯,募民百人為嚮導,二十日至東易州(時宋遼各置一易州,西屬宋,東屬遼。今河北保定易縣)之西,過拒馬河入遼境。遼易州刺史劉宇,涿州(今河北省琢州市)判官劉厚德相繼獻易州、涿州降宋,宋軍推進很快。六月二十三日,趙光義大軍至幽州城南,駐蹕寶光寺。當時,幽州(遼為南京析津府所在)守將為韓德讓以及耶律學古,另有遼北院大王耶律奚底與統軍使蕭討古等軍在城北屯紮。宋軍先鋒傅潛、孔守正巡哨城北,在沙河遇到遼軍,馬上以先至的兵馬與之交戰,諸軍齊集,大敗奚底、討古及乙室、王撒合軍,斬獲甚眾,生擒五百餘人。遼南院大王耶律斜軫屯兵得勝口(河北昌平天壽山西北),見宋軍氣盛,不敢與之直接衝突,便趁著耶律奚底新敗,在得勝口用青幟偽作收容潰軍之狀以誘敵。趙光義得到探馬報告,麾軍繼續攻擊,宋軍乘勝斬首千餘級。而斜軫抓住機會,突襲宋軍後方,宋軍敗退,與斜軫軍對峙於清沙河(北京城北二十里)北。幽州城內遼守軍得此聲援,固守之志更加堅定。六月二十五日,宋軍看出耶律斜軫兵力不足,只能據險而守,便只留一部兵力與之對峙,而用大軍圍攻幽州城。宋偓與侯昭願領兵萬餘攻城東南面;崔彥進與江守鈞率兵萬餘攻西北面;劉遇率軍攻東北面;孟玄喆攻西南面。耶律斜軫部將達蘭罕率部降宋,趙光義以其為渤海都指揮使。自此,城外宋軍對守城遼軍多方招降,使城中人懷二心,後又有李扎盧存等率所部出降。無奈之下,原在城外防禦的耶律學古入城增援韓德讓,守軍這才安下心來守城。

六月二十六日,宋太宗趙光義由城南寶光寺至城北,親督眾將攻擊清沙河遼軍,大戰一日,殺敵甚眾,獲馬三百餘匹,遼軍稍卻,仍然憑藉險要堅守。三十日,趙光義又督軍攻城,宋軍三百人乘夜登城,卻被耶律學古力戰擒獲,後又發現並堵塞了宋軍挖的地道。韓德讓等修守備,待援兵。隨後,遼順州守將劉廷素、薊州守將劉守恩率部降宋。遼景宗耶律賢於六月三十日聞知幽州被圍,耶律奚底、蕭討古、耶律斜軫等軍雖未大敗,卻不能進援幽州,於是,急遣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往救,耶律休哥自薦請纓,遼主便以休哥代替奚底,統帥五院軍之精銳馳赴前線。

宋軍圍攻幽州不下,“將士多怠”,士氣低落。七月初六,耶律沙大軍至幽州,趙光義督諸路軍攻擊,兩軍戰於高梁河,耶律沙力戰不支而敗退。然而,當時的宋軍連續近二十日不停地猛攻幽州城,士卒早已疲殆,雖然戰勝了耶律沙,但從中午到傍晚只追了十餘里。更令趙光義始料未及的是,耶律休哥率軍出其不意,間道而來,人人手持火炬衝陣,宋軍不知其多寡,不敢接戰,欲據高梁河抵禦。耶律休哥先收容耶律沙敗軍,使之回去再戰,與宋軍相持,然後與耶律斜軫各自統帥精銳騎兵,從耶律沙的左右翼挺進,實行兩翼包圍鉗擊之勢。戰鬥激烈非常,耶律休哥身先士卒,身傷仍力戰。耶律學古聞援軍已至,也開城列陣,四面擂鼓,震天動地。耶律休哥繼續率部猛攻,這時宋軍才發覺已被包圍,又無法抵抗遼軍的猛攻,只能紛紛後退。耶律沙從後面追擊,而休哥與斜軫兩軍也對宋軍實行超越追擊。宋軍大敗,死者萬餘人,連夜南退,爭道奔走,潰不成軍,趙光義與諸將走散,諸將也找不到各自的部下軍士。趙光義奔逃中獨陷泥淖,幸被解押輜重經過的北漢降將楊業救出,慌忙之中乘驢車急速南逃。遼軍一直追到涿州城下方收兵,獲得兵器、符印、糧草、貨幣不可勝計。

趙光義於七月初七天明之後,已先到達涿州城外,當時宋軍的敗兵還沒到。他又繞過涿州城,直奔金臺屯,見諸軍尚未到達,才敢停住“車駕”觀望。初九日,趙光義見諸軍仍然未到,便使人往探,這才知道諸軍仍在據守涿州,並有策劃立武功郡王趙德昭(趙匡胤長子)為帝的意圖,於是急命崔翰往傳詔命班師。七月二十八日,趙光義還至東京。

八月初二,趙光義處罰對遼作戰的失律諸將,貶西京留守石守信為崇信軍節度使,彰信軍節度使劉遇為宿州觀察使。同時因為北征不利,連平定北漢之封賞也免了。當時很多人認為這樣不行,武功郡王趙德昭諫道:“當先行太原之賞,再行幽州失律之罰。”趙光義頓時大怒,想起諸將在找不到自己時曾有意立他為帝,說:“待汝自為天子,賞未晚也!”德昭被逼無以自明,退回府中,拔劍自刎。

趙光義想憑藉滅北漢的餘威,一舉收復燕雲故地,重建中國北方的國防線,這種進取心無疑是好的。但好的動機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宋軍在高梁河以慘敗收場就是明證。

趙光義對遼軍的實況估計不足,在部隊平漢後疲睏交加的情況下,倉促出兵,企圖以優勢的兵力,一舉奪取幽州地區。這種輕率魯莽、僥倖取勝的投機舉動,最後遭到失敗乃是情理中事。難怪游擊戰專家毛家大爹會說:“此人不知兵”。

高粱河一役作為遼宋關係的重要轉折點,直接造成了日後的宋軍連戰連敗,對遼完全處於下風。遼成為一個威壓北宋,雄踞中國北方的龐大帝國,一直到被金所取代為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