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每一個時代,服飾都像一面鏡子,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

抗戰勝利後,錢鍾書在中央圖書館有了正式職業,又在暨南大學兼任教授,同時也是《英國文化叢書》的編輯委員。

那時候,女兒錢瑗已經病癒(骨核病)上學,家有阿姨,楊絳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兩三門課,日子過得很輕鬆。

楊絳自道——

可是我過去幾年,實在太勞累了。身兼數職,教課之外,還做補習教師,又業餘創作,還充當灶下婢;積勞成病,每天下午後三四點總有幾分低燒,體重每個月掉一磅,只覺得疲乏,醫院卻檢查不出病因。我原是個閒不住的人,最閒的時候,我總是一面看書,一面織毛衣。可是天天低燒,就病懨懨地,邊看書打毛衣都沒精神。

鍾書很焦慮。

1949年,兩人決定接受清華聘約,毅然北上,鍾書對妻子說:“換換空氣吧,也許換了地方,你的病就好了。”

水木清華,心嚮往之。

錢楊一家,1949年8月離開上海,來到清華。

日寇侵佔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的建築,覆校後經費支絀,修復不盡人意。圖書館新舊二大門,一門堵死,館內全是廁所味。女生宿舍,亦臭烘烘。

尤其,政治空氣濃厚,教師、學生、職員的會很多,討論各種問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校制和課程改革的問題。

清華不復舊時矣,暫時仍是“教授治校”。


"

在每一個時代,服飾都像一面鏡子,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

抗戰勝利後,錢鍾書在中央圖書館有了正式職業,又在暨南大學兼任教授,同時也是《英國文化叢書》的編輯委員。

那時候,女兒錢瑗已經病癒(骨核病)上學,家有阿姨,楊絳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兩三門課,日子過得很輕鬆。

楊絳自道——

可是我過去幾年,實在太勞累了。身兼數職,教課之外,還做補習教師,又業餘創作,還充當灶下婢;積勞成病,每天下午後三四點總有幾分低燒,體重每個月掉一磅,只覺得疲乏,醫院卻檢查不出病因。我原是個閒不住的人,最閒的時候,我總是一面看書,一面織毛衣。可是天天低燒,就病懨懨地,邊看書打毛衣都沒精神。

鍾書很焦慮。

1949年,兩人決定接受清華聘約,毅然北上,鍾書對妻子說:“換換空氣吧,也許換了地方,你的病就好了。”

水木清華,心嚮往之。

錢楊一家,1949年8月離開上海,來到清華。

日寇侵佔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的建築,覆校後經費支絀,修復不盡人意。圖書館新舊二大門,一門堵死,館內全是廁所味。女生宿舍,亦臭烘烘。

尤其,政治空氣濃厚,教師、學生、職員的會很多,討論各種問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校制和課程改革的問題。

清華不復舊時矣,暫時仍是“教授治校”。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一家

初到清華的楊絳,身體虛弱,在校園內走動,都覺得累。

有時開會,一里遠的路程,她也力不從心,需乘人力車。

一次,楊絳剛收傘下車,一位進步夫人過來拿起她的小陽傘,問:“這是什麼東西呀?”

楊絳知道她故意,笑而不語。

那時,不少女同事追趕潮流,紛紛穿起了列寧服,灰色布衣長褲,胸前兩排扣子,腰間束根布帶。

《大宅門》裡,來到白府,詢問酒味緣由的兩個女幹部,就是這種裝扮。

楊絳依然故我,穿著上海旗袍,乘坐人力車,還撐一把小陽傘。

從一個人的衣裝打扮中,便能看出她的心理狀態,深以為然。

上海傳統的旗袍,講究合身,不貼身;面料講究細膩、柔軟。

女性的婉約、典雅、端莊、清秀的氣質,都在諸多細節裡表現出來。

這在清華園裡,甚是惹眼。


"

在每一個時代,服飾都像一面鏡子,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

抗戰勝利後,錢鍾書在中央圖書館有了正式職業,又在暨南大學兼任教授,同時也是《英國文化叢書》的編輯委員。

那時候,女兒錢瑗已經病癒(骨核病)上學,家有阿姨,楊絳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兩三門課,日子過得很輕鬆。

楊絳自道——

可是我過去幾年,實在太勞累了。身兼數職,教課之外,還做補習教師,又業餘創作,還充當灶下婢;積勞成病,每天下午後三四點總有幾分低燒,體重每個月掉一磅,只覺得疲乏,醫院卻檢查不出病因。我原是個閒不住的人,最閒的時候,我總是一面看書,一面織毛衣。可是天天低燒,就病懨懨地,邊看書打毛衣都沒精神。

鍾書很焦慮。

1949年,兩人決定接受清華聘約,毅然北上,鍾書對妻子說:“換換空氣吧,也許換了地方,你的病就好了。”

水木清華,心嚮往之。

錢楊一家,1949年8月離開上海,來到清華。

日寇侵佔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的建築,覆校後經費支絀,修復不盡人意。圖書館新舊二大門,一門堵死,館內全是廁所味。女生宿舍,亦臭烘烘。

尤其,政治空氣濃厚,教師、學生、職員的會很多,討論各種問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校制和課程改革的問題。

清華不復舊時矣,暫時仍是“教授治校”。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一家

初到清華的楊絳,身體虛弱,在校園內走動,都覺得累。

有時開會,一里遠的路程,她也力不從心,需乘人力車。

一次,楊絳剛收傘下車,一位進步夫人過來拿起她的小陽傘,問:“這是什麼東西呀?”

楊絳知道她故意,笑而不語。

那時,不少女同事追趕潮流,紛紛穿起了列寧服,灰色布衣長褲,胸前兩排扣子,腰間束根布帶。

《大宅門》裡,來到白府,詢問酒味緣由的兩個女幹部,就是這種裝扮。

楊絳依然故我,穿著上海旗袍,乘坐人力車,還撐一把小陽傘。

從一個人的衣裝打扮中,便能看出她的心理狀態,深以為然。

上海傳統的旗袍,講究合身,不貼身;面料講究細膩、柔軟。

女性的婉約、典雅、端莊、清秀的氣質,都在諸多細節裡表現出來。

這在清華園裡,甚是惹眼。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

一天,清華園裡舉辦舞會,不知為何,惜時如金的錢師,竟然來到了現場。

有一女生,身著臃腫的黃布大棉襖,要請錢師跳舞。

想想《激情燃燒的歲月》裡,女主人公褚琴的著裝,應是如此。

自然,錢師拒絕了。

事後,錢風趣地講與妻子聽——從未見過這樣的淑女,反正我也不會跳。

"

在每一個時代,服飾都像一面鏡子,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

抗戰勝利後,錢鍾書在中央圖書館有了正式職業,又在暨南大學兼任教授,同時也是《英國文化叢書》的編輯委員。

那時候,女兒錢瑗已經病癒(骨核病)上學,家有阿姨,楊絳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兩三門課,日子過得很輕鬆。

楊絳自道——

可是我過去幾年,實在太勞累了。身兼數職,教課之外,還做補習教師,又業餘創作,還充當灶下婢;積勞成病,每天下午後三四點總有幾分低燒,體重每個月掉一磅,只覺得疲乏,醫院卻檢查不出病因。我原是個閒不住的人,最閒的時候,我總是一面看書,一面織毛衣。可是天天低燒,就病懨懨地,邊看書打毛衣都沒精神。

鍾書很焦慮。

1949年,兩人決定接受清華聘約,毅然北上,鍾書對妻子說:“換換空氣吧,也許換了地方,你的病就好了。”

水木清華,心嚮往之。

錢楊一家,1949年8月離開上海,來到清華。

日寇侵佔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的建築,覆校後經費支絀,修復不盡人意。圖書館新舊二大門,一門堵死,館內全是廁所味。女生宿舍,亦臭烘烘。

尤其,政治空氣濃厚,教師、學生、職員的會很多,討論各種問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校制和課程改革的問題。

清華不復舊時矣,暫時仍是“教授治校”。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一家

初到清華的楊絳,身體虛弱,在校園內走動,都覺得累。

有時開會,一里遠的路程,她也力不從心,需乘人力車。

一次,楊絳剛收傘下車,一位進步夫人過來拿起她的小陽傘,問:“這是什麼東西呀?”

楊絳知道她故意,笑而不語。

那時,不少女同事追趕潮流,紛紛穿起了列寧服,灰色布衣長褲,胸前兩排扣子,腰間束根布帶。

《大宅門》裡,來到白府,詢問酒味緣由的兩個女幹部,就是這種裝扮。

楊絳依然故我,穿著上海旗袍,乘坐人力車,還撐一把小陽傘。

從一個人的衣裝打扮中,便能看出她的心理狀態,深以為然。

上海傳統的旗袍,講究合身,不貼身;面料講究細膩、柔軟。

女性的婉約、典雅、端莊、清秀的氣質,都在諸多細節裡表現出來。

這在清華園裡,甚是惹眼。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

一天,清華園裡舉辦舞會,不知為何,惜時如金的錢師,竟然來到了現場。

有一女生,身著臃腫的黃布大棉襖,要請錢師跳舞。

想想《激情燃燒的歲月》裡,女主人公褚琴的著裝,應是如此。

自然,錢師拒絕了。

事後,錢風趣地講與妻子聽——從未見過這樣的淑女,反正我也不會跳。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任均與姐夫馮友蘭

這裡想起,馮友蘭的妻妹任均夫婦,從解放區來到北京城,來到清華園看姐姐。

電話中說好,某時,在清華大門等待。

可宗璞(馮的女兒)的弟弟第一次去接,未接到;

接著,宗璞去了,看見門口兩個穿著大黃棉襖的人,試著問了一句:“是六姨嗎?”

"

在每一個時代,服飾都像一面鏡子,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

抗戰勝利後,錢鍾書在中央圖書館有了正式職業,又在暨南大學兼任教授,同時也是《英國文化叢書》的編輯委員。

那時候,女兒錢瑗已經病癒(骨核病)上學,家有阿姨,楊絳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兩三門課,日子過得很輕鬆。

楊絳自道——

可是我過去幾年,實在太勞累了。身兼數職,教課之外,還做補習教師,又業餘創作,還充當灶下婢;積勞成病,每天下午後三四點總有幾分低燒,體重每個月掉一磅,只覺得疲乏,醫院卻檢查不出病因。我原是個閒不住的人,最閒的時候,我總是一面看書,一面織毛衣。可是天天低燒,就病懨懨地,邊看書打毛衣都沒精神。

鍾書很焦慮。

1949年,兩人決定接受清華聘約,毅然北上,鍾書對妻子說:“換換空氣吧,也許換了地方,你的病就好了。”

水木清華,心嚮往之。

錢楊一家,1949年8月離開上海,來到清華。

日寇侵佔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的建築,覆校後經費支絀,修復不盡人意。圖書館新舊二大門,一門堵死,館內全是廁所味。女生宿舍,亦臭烘烘。

尤其,政治空氣濃厚,教師、學生、職員的會很多,討論各種問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校制和課程改革的問題。

清華不復舊時矣,暫時仍是“教授治校”。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一家

初到清華的楊絳,身體虛弱,在校園內走動,都覺得累。

有時開會,一里遠的路程,她也力不從心,需乘人力車。

一次,楊絳剛收傘下車,一位進步夫人過來拿起她的小陽傘,問:“這是什麼東西呀?”

楊絳知道她故意,笑而不語。

那時,不少女同事追趕潮流,紛紛穿起了列寧服,灰色布衣長褲,胸前兩排扣子,腰間束根布帶。

《大宅門》裡,來到白府,詢問酒味緣由的兩個女幹部,就是這種裝扮。

楊絳依然故我,穿著上海旗袍,乘坐人力車,還撐一把小陽傘。

從一個人的衣裝打扮中,便能看出她的心理狀態,深以為然。

上海傳統的旗袍,講究合身,不貼身;面料講究細膩、柔軟。

女性的婉約、典雅、端莊、清秀的氣質,都在諸多細節裡表現出來。

這在清華園裡,甚是惹眼。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

一天,清華園裡舉辦舞會,不知為何,惜時如金的錢師,竟然來到了現場。

有一女生,身著臃腫的黃布大棉襖,要請錢師跳舞。

想想《激情燃燒的歲月》裡,女主人公褚琴的著裝,應是如此。

自然,錢師拒絕了。

事後,錢風趣地講與妻子聽——從未見過這樣的淑女,反正我也不會跳。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任均與姐夫馮友蘭

這裡想起,馮友蘭的妻妹任均夫婦,從解放區來到北京城,來到清華園看姐姐。

電話中說好,某時,在清華大門等待。

可宗璞(馮的女兒)的弟弟第一次去接,未接到;

接著,宗璞去了,看見門口兩個穿著大黃棉襖的人,試著問了一句:“是六姨嗎?”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宗璞

至此,握手言歡。

解放區來人,服飾特徵,太過明顯。

"

在每一個時代,服飾都像一面鏡子,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

抗戰勝利後,錢鍾書在中央圖書館有了正式職業,又在暨南大學兼任教授,同時也是《英國文化叢書》的編輯委員。

那時候,女兒錢瑗已經病癒(骨核病)上學,家有阿姨,楊絳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兩三門課,日子過得很輕鬆。

楊絳自道——

可是我過去幾年,實在太勞累了。身兼數職,教課之外,還做補習教師,又業餘創作,還充當灶下婢;積勞成病,每天下午後三四點總有幾分低燒,體重每個月掉一磅,只覺得疲乏,醫院卻檢查不出病因。我原是個閒不住的人,最閒的時候,我總是一面看書,一面織毛衣。可是天天低燒,就病懨懨地,邊看書打毛衣都沒精神。

鍾書很焦慮。

1949年,兩人決定接受清華聘約,毅然北上,鍾書對妻子說:“換換空氣吧,也許換了地方,你的病就好了。”

水木清華,心嚮往之。

錢楊一家,1949年8月離開上海,來到清華。

日寇侵佔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的建築,覆校後經費支絀,修復不盡人意。圖書館新舊二大門,一門堵死,館內全是廁所味。女生宿舍,亦臭烘烘。

尤其,政治空氣濃厚,教師、學生、職員的會很多,討論各種問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校制和課程改革的問題。

清華不復舊時矣,暫時仍是“教授治校”。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一家

初到清華的楊絳,身體虛弱,在校園內走動,都覺得累。

有時開會,一里遠的路程,她也力不從心,需乘人力車。

一次,楊絳剛收傘下車,一位進步夫人過來拿起她的小陽傘,問:“這是什麼東西呀?”

楊絳知道她故意,笑而不語。

那時,不少女同事追趕潮流,紛紛穿起了列寧服,灰色布衣長褲,胸前兩排扣子,腰間束根布帶。

《大宅門》裡,來到白府,詢問酒味緣由的兩個女幹部,就是這種裝扮。

楊絳依然故我,穿著上海旗袍,乘坐人力車,還撐一把小陽傘。

從一個人的衣裝打扮中,便能看出她的心理狀態,深以為然。

上海傳統的旗袍,講究合身,不貼身;面料講究細膩、柔軟。

女性的婉約、典雅、端莊、清秀的氣質,都在諸多細節裡表現出來。

這在清華園裡,甚是惹眼。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

一天,清華園裡舉辦舞會,不知為何,惜時如金的錢師,竟然來到了現場。

有一女生,身著臃腫的黃布大棉襖,要請錢師跳舞。

想想《激情燃燒的歲月》裡,女主人公褚琴的著裝,應是如此。

自然,錢師拒絕了。

事後,錢風趣地講與妻子聽——從未見過這樣的淑女,反正我也不會跳。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任均與姐夫馮友蘭

這裡想起,馮友蘭的妻妹任均夫婦,從解放區來到北京城,來到清華園看姐姐。

電話中說好,某時,在清華大門等待。

可宗璞(馮的女兒)的弟弟第一次去接,未接到;

接著,宗璞去了,看見門口兩個穿著大黃棉襖的人,試著問了一句:“是六姨嗎?”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宗璞

至此,握手言歡。

解放區來人,服飾特徵,太過明顯。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樑思成、林徽因夫婦與女兒再冰

曾見過一幅照片,是樑思成、林徽因夫婦與女兒的合影。

女兒再冰,身著最流行的軍裝,腰扎皮帶,興高采烈,因為她就要參加工作團南下了。

身為父母的樑林二人,卻是心事重重。儘管不情願,但二人還是尊重女兒的選擇。

林徽因,挺拔依然,仍將內心的優雅釋放……

其實一個人的外表,就囊括了一個人所有的心理建設。


當年,楊絳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時,與她同居一室的是趙蘿蕤。蘿蕤的父親趙紫宸,是燕京大學宗教學院院長、基督教理事會亞洲主席、全國聞名的杜甫專家。

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兒,蘿蕤自小在家受到中西文化的薰陶,能詩善文,且彈得一手好鋼琴。

蘿蕤比楊絳小一歲,但卻是楊的師姐,因為她已讀研二了。她跳過整個高中三年,由初中畢業考入燕京大學中文系,又轉入西語系,是燕京大學的校花。

人美,才更佳,簡直眼眩。

"

在每一個時代,服飾都像一面鏡子,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

抗戰勝利後,錢鍾書在中央圖書館有了正式職業,又在暨南大學兼任教授,同時也是《英國文化叢書》的編輯委員。

那時候,女兒錢瑗已經病癒(骨核病)上學,家有阿姨,楊絳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兩三門課,日子過得很輕鬆。

楊絳自道——

可是我過去幾年,實在太勞累了。身兼數職,教課之外,還做補習教師,又業餘創作,還充當灶下婢;積勞成病,每天下午後三四點總有幾分低燒,體重每個月掉一磅,只覺得疲乏,醫院卻檢查不出病因。我原是個閒不住的人,最閒的時候,我總是一面看書,一面織毛衣。可是天天低燒,就病懨懨地,邊看書打毛衣都沒精神。

鍾書很焦慮。

1949年,兩人決定接受清華聘約,毅然北上,鍾書對妻子說:“換換空氣吧,也許換了地方,你的病就好了。”

水木清華,心嚮往之。

錢楊一家,1949年8月離開上海,來到清華。

日寇侵佔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的建築,覆校後經費支絀,修復不盡人意。圖書館新舊二大門,一門堵死,館內全是廁所味。女生宿舍,亦臭烘烘。

尤其,政治空氣濃厚,教師、學生、職員的會很多,討論各種問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校制和課程改革的問題。

清華不復舊時矣,暫時仍是“教授治校”。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一家

初到清華的楊絳,身體虛弱,在校園內走動,都覺得累。

有時開會,一里遠的路程,她也力不從心,需乘人力車。

一次,楊絳剛收傘下車,一位進步夫人過來拿起她的小陽傘,問:“這是什麼東西呀?”

楊絳知道她故意,笑而不語。

那時,不少女同事追趕潮流,紛紛穿起了列寧服,灰色布衣長褲,胸前兩排扣子,腰間束根布帶。

《大宅門》裡,來到白府,詢問酒味緣由的兩個女幹部,就是這種裝扮。

楊絳依然故我,穿著上海旗袍,乘坐人力車,還撐一把小陽傘。

從一個人的衣裝打扮中,便能看出她的心理狀態,深以為然。

上海傳統的旗袍,講究合身,不貼身;面料講究細膩、柔軟。

女性的婉約、典雅、端莊、清秀的氣質,都在諸多細節裡表現出來。

這在清華園裡,甚是惹眼。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

一天,清華園裡舉辦舞會,不知為何,惜時如金的錢師,竟然來到了現場。

有一女生,身著臃腫的黃布大棉襖,要請錢師跳舞。

想想《激情燃燒的歲月》裡,女主人公褚琴的著裝,應是如此。

自然,錢師拒絕了。

事後,錢風趣地講與妻子聽——從未見過這樣的淑女,反正我也不會跳。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任均與姐夫馮友蘭

這裡想起,馮友蘭的妻妹任均夫婦,從解放區來到北京城,來到清華園看姐姐。

電話中說好,某時,在清華大門等待。

可宗璞(馮的女兒)的弟弟第一次去接,未接到;

接著,宗璞去了,看見門口兩個穿著大黃棉襖的人,試著問了一句:“是六姨嗎?”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宗璞

至此,握手言歡。

解放區來人,服飾特徵,太過明顯。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樑思成、林徽因夫婦與女兒再冰

曾見過一幅照片,是樑思成、林徽因夫婦與女兒的合影。

女兒再冰,身著最流行的軍裝,腰扎皮帶,興高采烈,因為她就要參加工作團南下了。

身為父母的樑林二人,卻是心事重重。儘管不情願,但二人還是尊重女兒的選擇。

林徽因,挺拔依然,仍將內心的優雅釋放……

其實一個人的外表,就囊括了一個人所有的心理建設。


當年,楊絳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時,與她同居一室的是趙蘿蕤。蘿蕤的父親趙紫宸,是燕京大學宗教學院院長、基督教理事會亞洲主席、全國聞名的杜甫專家。

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兒,蘿蕤自小在家受到中西文化的薰陶,能詩善文,且彈得一手好鋼琴。

蘿蕤比楊絳小一歲,但卻是楊的師姐,因為她已讀研二了。她跳過整個高中三年,由初中畢業考入燕京大學中文系,又轉入西語系,是燕京大學的校花。

人美,才更佳,簡直眼眩。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趙蘿蕤與陳夢家

1944年9月,蘿蕤與丈夫陳夢家(聞一多的學生)一同赴美。

夢家在芝加哥大學東方學院講學一年,開課內容為中國古文字學;蘿蕤則進入芝大英語系攻讀。

1949年回國後的蘿蕤,被聘為燕京大學西語系教授,系主任。

為擴大西語系陣容,蘿蕤報請校長陸志偉批准,邀請尚在美國的巫寧坤歸國,到燕大任教。

巫寧坤,是汪曾祺在西南聯大的同學,同住一棟宿舍,性情相投,朝夕過從。

有時,一起結伴,深更半夜還冒著雨到翠湖去逛蕩,享受免費的湖光夜色。


1951年,尚未完成博士論文的巫寧坤,接受蘿蕤邀請,離開芝大,於7月初來到舊金山等船返國。

1951年8月,巫自廣州乘火車來到北京,與分別兩年多的蘿蕤見面,並順利進入燕大西語系任教。

此時,巫心中有一種忐忑不安、坐臥不安的感覺,這種感覺絕不是由於對北京和燕大校園以及人事而來,而是發乎一種看得見又辨不分明、忽隱忽現的底色之中。

或者說,當他風塵僕僕的身影進入北京城的那一刻,就有一種不祥的預兆衝入心頭。

而使他突發這一預感的,則是前往北京前門火車站迎接自己的蘿蕤。

面對書生們心目中仙女下凡的一代美人蘿蕤,巫氏卻不無好奇地看到,她的衣著起了很大變化。

當年在芝大,她總愛穿一身樸實無華的西裝,顯得落落大方,風度宜人。


"

在每一個時代,服飾都像一面鏡子,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

抗戰勝利後,錢鍾書在中央圖書館有了正式職業,又在暨南大學兼任教授,同時也是《英國文化叢書》的編輯委員。

那時候,女兒錢瑗已經病癒(骨核病)上學,家有阿姨,楊絳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兩三門課,日子過得很輕鬆。

楊絳自道——

可是我過去幾年,實在太勞累了。身兼數職,教課之外,還做補習教師,又業餘創作,還充當灶下婢;積勞成病,每天下午後三四點總有幾分低燒,體重每個月掉一磅,只覺得疲乏,醫院卻檢查不出病因。我原是個閒不住的人,最閒的時候,我總是一面看書,一面織毛衣。可是天天低燒,就病懨懨地,邊看書打毛衣都沒精神。

鍾書很焦慮。

1949年,兩人決定接受清華聘約,毅然北上,鍾書對妻子說:“換換空氣吧,也許換了地方,你的病就好了。”

水木清華,心嚮往之。

錢楊一家,1949年8月離開上海,來到清華。

日寇侵佔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的建築,覆校後經費支絀,修復不盡人意。圖書館新舊二大門,一門堵死,館內全是廁所味。女生宿舍,亦臭烘烘。

尤其,政治空氣濃厚,教師、學生、職員的會很多,討論各種問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校制和課程改革的問題。

清華不復舊時矣,暫時仍是“教授治校”。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一家

初到清華的楊絳,身體虛弱,在校園內走動,都覺得累。

有時開會,一里遠的路程,她也力不從心,需乘人力車。

一次,楊絳剛收傘下車,一位進步夫人過來拿起她的小陽傘,問:“這是什麼東西呀?”

楊絳知道她故意,笑而不語。

那時,不少女同事追趕潮流,紛紛穿起了列寧服,灰色布衣長褲,胸前兩排扣子,腰間束根布帶。

《大宅門》裡,來到白府,詢問酒味緣由的兩個女幹部,就是這種裝扮。

楊絳依然故我,穿著上海旗袍,乘坐人力車,還撐一把小陽傘。

從一個人的衣裝打扮中,便能看出她的心理狀態,深以為然。

上海傳統的旗袍,講究合身,不貼身;面料講究細膩、柔軟。

女性的婉約、典雅、端莊、清秀的氣質,都在諸多細節裡表現出來。

這在清華園裡,甚是惹眼。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

一天,清華園裡舉辦舞會,不知為何,惜時如金的錢師,竟然來到了現場。

有一女生,身著臃腫的黃布大棉襖,要請錢師跳舞。

想想《激情燃燒的歲月》裡,女主人公褚琴的著裝,應是如此。

自然,錢師拒絕了。

事後,錢風趣地講與妻子聽——從未見過這樣的淑女,反正我也不會跳。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任均與姐夫馮友蘭

這裡想起,馮友蘭的妻妹任均夫婦,從解放區來到北京城,來到清華園看姐姐。

電話中說好,某時,在清華大門等待。

可宗璞(馮的女兒)的弟弟第一次去接,未接到;

接著,宗璞去了,看見門口兩個穿著大黃棉襖的人,試著問了一句:“是六姨嗎?”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宗璞

至此,握手言歡。

解放區來人,服飾特徵,太過明顯。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樑思成、林徽因夫婦與女兒再冰

曾見過一幅照片,是樑思成、林徽因夫婦與女兒的合影。

女兒再冰,身著最流行的軍裝,腰扎皮帶,興高采烈,因為她就要參加工作團南下了。

身為父母的樑林二人,卻是心事重重。儘管不情願,但二人還是尊重女兒的選擇。

林徽因,挺拔依然,仍將內心的優雅釋放……

其實一個人的外表,就囊括了一個人所有的心理建設。


當年,楊絳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時,與她同居一室的是趙蘿蕤。蘿蕤的父親趙紫宸,是燕京大學宗教學院院長、基督教理事會亞洲主席、全國聞名的杜甫專家。

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兒,蘿蕤自小在家受到中西文化的薰陶,能詩善文,且彈得一手好鋼琴。

蘿蕤比楊絳小一歲,但卻是楊的師姐,因為她已讀研二了。她跳過整個高中三年,由初中畢業考入燕京大學中文系,又轉入西語系,是燕京大學的校花。

人美,才更佳,簡直眼眩。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趙蘿蕤與陳夢家

1944年9月,蘿蕤與丈夫陳夢家(聞一多的學生)一同赴美。

夢家在芝加哥大學東方學院講學一年,開課內容為中國古文字學;蘿蕤則進入芝大英語系攻讀。

1949年回國後的蘿蕤,被聘為燕京大學西語系教授,系主任。

為擴大西語系陣容,蘿蕤報請校長陸志偉批准,邀請尚在美國的巫寧坤歸國,到燕大任教。

巫寧坤,是汪曾祺在西南聯大的同學,同住一棟宿舍,性情相投,朝夕過從。

有時,一起結伴,深更半夜還冒著雨到翠湖去逛蕩,享受免費的湖光夜色。


1951年,尚未完成博士論文的巫寧坤,接受蘿蕤邀請,離開芝大,於7月初來到舊金山等船返國。

1951年8月,巫自廣州乘火車來到北京,與分別兩年多的蘿蕤見面,並順利進入燕大西語系任教。

此時,巫心中有一種忐忑不安、坐臥不安的感覺,這種感覺絕不是由於對北京和燕大校園以及人事而來,而是發乎一種看得見又辨不分明、忽隱忽現的底色之中。

或者說,當他風塵僕僕的身影進入北京城的那一刻,就有一種不祥的預兆衝入心頭。

而使他突發這一預感的,則是前往北京前門火車站迎接自己的蘿蕤。

面對書生們心目中仙女下凡的一代美人蘿蕤,巫氏卻不無好奇地看到,她的衣著起了很大變化。

當年在芝大,她總愛穿一身樸實無華的西裝,顯得落落大方,風度宜人。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趙蘿蕤與陳夢家

真正有魅力的女人,總是能一眼就給人帶來愉悅的視覺享受的。

此時,眼前的她,身上套的卻是裉了色的灰布制服,皺巴巴,不倫不類,猛一看,人顯得有些憔悴了,但風度不減當年。

一個人的心境如何,是能夠通過服飾來顯露的。

智慧,常常通過感覺與我們交流。

反右時,巫被打成右派;文革時,蘿蕤遭到迫害,神經失常;她的丈夫,上吊自殺。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這是後話。

陳丹青說過,在最高意義上,一個人的外表便是他的人。

我相信。


"

在每一個時代,服飾都像一面鏡子,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

抗戰勝利後,錢鍾書在中央圖書館有了正式職業,又在暨南大學兼任教授,同時也是《英國文化叢書》的編輯委員。

那時候,女兒錢瑗已經病癒(骨核病)上學,家有阿姨,楊絳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兩三門課,日子過得很輕鬆。

楊絳自道——

可是我過去幾年,實在太勞累了。身兼數職,教課之外,還做補習教師,又業餘創作,還充當灶下婢;積勞成病,每天下午後三四點總有幾分低燒,體重每個月掉一磅,只覺得疲乏,醫院卻檢查不出病因。我原是個閒不住的人,最閒的時候,我總是一面看書,一面織毛衣。可是天天低燒,就病懨懨地,邊看書打毛衣都沒精神。

鍾書很焦慮。

1949年,兩人決定接受清華聘約,毅然北上,鍾書對妻子說:“換換空氣吧,也許換了地方,你的病就好了。”

水木清華,心嚮往之。

錢楊一家,1949年8月離開上海,來到清華。

日寇侵佔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的建築,覆校後經費支絀,修復不盡人意。圖書館新舊二大門,一門堵死,館內全是廁所味。女生宿舍,亦臭烘烘。

尤其,政治空氣濃厚,教師、學生、職員的會很多,討論各種問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校制和課程改革的問題。

清華不復舊時矣,暫時仍是“教授治校”。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一家

初到清華的楊絳,身體虛弱,在校園內走動,都覺得累。

有時開會,一里遠的路程,她也力不從心,需乘人力車。

一次,楊絳剛收傘下車,一位進步夫人過來拿起她的小陽傘,問:“這是什麼東西呀?”

楊絳知道她故意,笑而不語。

那時,不少女同事追趕潮流,紛紛穿起了列寧服,灰色布衣長褲,胸前兩排扣子,腰間束根布帶。

《大宅門》裡,來到白府,詢問酒味緣由的兩個女幹部,就是這種裝扮。

楊絳依然故我,穿著上海旗袍,乘坐人力車,還撐一把小陽傘。

從一個人的衣裝打扮中,便能看出她的心理狀態,深以為然。

上海傳統的旗袍,講究合身,不貼身;面料講究細膩、柔軟。

女性的婉約、典雅、端莊、清秀的氣質,都在諸多細節裡表現出來。

這在清華園裡,甚是惹眼。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楊絳

一天,清華園裡舉辦舞會,不知為何,惜時如金的錢師,竟然來到了現場。

有一女生,身著臃腫的黃布大棉襖,要請錢師跳舞。

想想《激情燃燒的歲月》裡,女主人公褚琴的著裝,應是如此。

自然,錢師拒絕了。

事後,錢風趣地講與妻子聽——從未見過這樣的淑女,反正我也不會跳。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任均與姐夫馮友蘭

這裡想起,馮友蘭的妻妹任均夫婦,從解放區來到北京城,來到清華園看姐姐。

電話中說好,某時,在清華大門等待。

可宗璞(馮的女兒)的弟弟第一次去接,未接到;

接著,宗璞去了,看見門口兩個穿著大黃棉襖的人,試著問了一句:“是六姨嗎?”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宗璞

至此,握手言歡。

解放區來人,服飾特徵,太過明顯。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樑思成、林徽因夫婦與女兒再冰

曾見過一幅照片,是樑思成、林徽因夫婦與女兒的合影。

女兒再冰,身著最流行的軍裝,腰扎皮帶,興高采烈,因為她就要參加工作團南下了。

身為父母的樑林二人,卻是心事重重。儘管不情願,但二人還是尊重女兒的選擇。

林徽因,挺拔依然,仍將內心的優雅釋放……

其實一個人的外表,就囊括了一個人所有的心理建設。


當年,楊絳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時,與她同居一室的是趙蘿蕤。蘿蕤的父親趙紫宸,是燕京大學宗教學院院長、基督教理事會亞洲主席、全國聞名的杜甫專家。

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兒,蘿蕤自小在家受到中西文化的薰陶,能詩善文,且彈得一手好鋼琴。

蘿蕤比楊絳小一歲,但卻是楊的師姐,因為她已讀研二了。她跳過整個高中三年,由初中畢業考入燕京大學中文系,又轉入西語系,是燕京大學的校花。

人美,才更佳,簡直眼眩。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趙蘿蕤與陳夢家

1944年9月,蘿蕤與丈夫陳夢家(聞一多的學生)一同赴美。

夢家在芝加哥大學東方學院講學一年,開課內容為中國古文字學;蘿蕤則進入芝大英語系攻讀。

1949年回國後的蘿蕤,被聘為燕京大學西語系教授,系主任。

為擴大西語系陣容,蘿蕤報請校長陸志偉批准,邀請尚在美國的巫寧坤歸國,到燕大任教。

巫寧坤,是汪曾祺在西南聯大的同學,同住一棟宿舍,性情相投,朝夕過從。

有時,一起結伴,深更半夜還冒著雨到翠湖去逛蕩,享受免費的湖光夜色。


1951年,尚未完成博士論文的巫寧坤,接受蘿蕤邀請,離開芝大,於7月初來到舊金山等船返國。

1951年8月,巫自廣州乘火車來到北京,與分別兩年多的蘿蕤見面,並順利進入燕大西語系任教。

此時,巫心中有一種忐忑不安、坐臥不安的感覺,這種感覺絕不是由於對北京和燕大校園以及人事而來,而是發乎一種看得見又辨不分明、忽隱忽現的底色之中。

或者說,當他風塵僕僕的身影進入北京城的那一刻,就有一種不祥的預兆衝入心頭。

而使他突發這一預感的,則是前往北京前門火車站迎接自己的蘿蕤。

面對書生們心目中仙女下凡的一代美人蘿蕤,巫氏卻不無好奇地看到,她的衣著起了很大變化。

當年在芝大,她總愛穿一身樸實無華的西裝,顯得落落大方,風度宜人。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趙蘿蕤與陳夢家

真正有魅力的女人,總是能一眼就給人帶來愉悅的視覺享受的。

此時,眼前的她,身上套的卻是裉了色的灰布制服,皺巴巴,不倫不類,猛一看,人顯得有些憔悴了,但風度不減當年。

一個人的心境如何,是能夠通過服飾來顯露的。

智慧,常常通過感覺與我們交流。

反右時,巫被打成右派;文革時,蘿蕤遭到迫害,神經失常;她的丈夫,上吊自殺。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這是後話。

陳丹青說過,在最高意義上,一個人的外表便是他的人。

我相信。


所有靈魂的景象,心的樣貌,都能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呈現


巫寧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