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花”楊貴妃,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

小字玉環,道號太真,唐代蒲州永樂人。她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聰明過人,身材豐腴,姿容絕代。開元二十二年她被冊立為李瑁的妃子,後又受令出家,天寶四年,正式被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從此,唐玄宗沉溺於楊貴妃的姿色風情不能自拔。

揭開:“羞花”楊貴妃,下落之謎

楊玉環,她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她與唐玄宗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不論是《新唐書》《舊唐書》等官方記載,還是坊間野史,甚至唐宋後人的詩詞歌賦,都說楊貴妃死於“馬嵬驛兵變”。但民國以來,學術界對楊貴妃之死卻有了不同觀點,他們認為:“馬嵬驛兵變”與傳統說法有異,楊貴妃之死存在疑問,更有人提出楊貴妃人寺為尼或出海遠遁。

揭開:“羞花”楊貴妃,下落之謎

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情故事之一,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故事一直千古流傳,令人嘆息。馬嵬驛六軍譁變,憤怒的群臣要求殺死楊貴妃,以洩群憤。

關於“馬嵬驛兵變”的真相,流行著以下三種說法。

  1. 第一種觀點認為,兵變純粹是唐軍因一路逃命,飢餓疲勞不堪,從而對唐明皇的寵妃楊玉環、國舅楊國忠等人肆行非禮,主謀是大將陳玄禮。這是一種很多正史所載,並且比較傳統的觀點。
  2. 第二種觀點認為,兵變是因為太子李亨覬覦皇位而陰謀發動的,真正的幕後主使人應當是太子本人,陳玄禮只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在此觀點中,又有些人提出異議,他們首先肯定太子和李輔國共同參預了兵變陰謀,但又認為主謀人物是宦官李輔國。
  3. 第三種觀點認為,高力士是真正的“帶頭大哥’,陳玄禮是受高力士的委託,先除掉楊國忠,然後又逼迫楊貴妃自殺。
揭開:“羞花”楊貴妃,下落之謎

那麼,“馬嵬驛兵變”中的主要受害者楊貴妃是怎麼死的呢?據正史中所載她是被縊死的。史料上的記載大同小異,都說楊貴妃死於馬嵬驛佛堂。

但是,唐朝詩人李益、杜甫、賈島、溫庭筠等卻在寫有關於“馬嵬兵變”的詩文時,則認為楊貴妃是被亂兵所殺,而不是自縊而死。

揭開:“羞花”楊貴妃,下落之謎

然而,從當時激憤的叛軍入門先後砍殺了楊國忠父子、韓國夫人、秦國夫人御史大夫魏方進、韋見素等情況看,亂兵是一路殺進唐玄宗的居屋的,楊貴妃被殺也是大勢所趨。大概是出於“為尊者諱”,正史上統統記載楊貴妃是自縊身亡。

揭開:“羞花”楊貴妃,下落之謎

然而,她真的就在這裡香消玉殞了嗎?如果不是這樣,那這位傾國傾城的美女,又是死於何時何地呢?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爭論不休。

說法一:六軍譁變,香消馬嵬

公元755年,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一起西逃。到了陝西的馬驛,六軍不肯發,要求誅殺奸臣楊國忠。唐玄宗為了安定軍心,就殺了楊國忠。但六軍仍不肯前行,說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也不能免。於是,楊貴妃就被縊死在佛堂,葬於馬嵬驛前。

揭開:“羞花”楊貴妃,下落之謎

這一事件,在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鑑》等史書中都有記載。但是,李肇在《唐國史補》中說“玄宗幸蜀,至馬嵬驛,命高力士縊楊貴妃於佛堂前梨樹下”,北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中也記載,楊貴妃與玄宗訣別時,“乞容禮佛”,高力士遂縊死楊貴妃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還有遺失的鞋襪作證,拾襪的老闆娘因此大發橫財唐史學家陳鴻的《長恨歌傳》也記載楊貴妃“死於尺組之下”。不管是死於佛堂內或是梨樹下,或是吞金而死,這些都明確說明貴妃是死於馬嵬驛,這似乎是一個讓人信以為真的結局。

揭開:“羞花”楊貴妃,下落之謎

說法二:死在亂軍之中

也有學者認為,楊貴妃並非死於死,而是死於當時的亂軍之中,這一說法主要依據是一些唐詩的描繪。至德二年(757年),杜甫作的《哀江頭》一詩中寫有“昭陽殿裡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等句,這就暗示了楊貴妃並非死於馬嵬驛。如是縊死,何來“血汙”之說,想想在當時的情況下將士群情高昂,在誅殺楊國忠之後,認為“賊本尚在”,再亂刀砍死楊貴妃也並非沒有可能。

但是詩歌難免有誇張的成分,並不是史實的實錄,所以歷來也為人所質疑。

揭開:“羞花”楊貴妃,下落之謎

說法三:楊貴妃不是死於自縊,也非被殺,而是吞金而死。

唐代詩人劉禹錫《馬嵬行》雲:“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驛。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貴人飲金屑,倏忽薨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

詩中明明白白地說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的。

揭開:“羞花”楊貴妃,下落之謎

說法四:逃亡到了海外

現在的很多學者越來越相信,楊貴當時並沒有死,而是逃走了,在20世紀20年代,有人認為,楊貴妃在馬兵變中並沒有死,而是逃跑了。

唐玄宗在馬驛兵變後在四川避居一年後重返長安,可是當遷葬楊貴妃時,卻“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也就是說遷墓的時候找不到楊貴妃的屍首了。由此推測,當時很可能有人用了掉包計,找了侍女代死,從而使楊貴妃得以逃脫。後來,唐玄宗曾派方士尋找過楊貴妃,所謂“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這也暗示楊貴妃尚在人間。後來聽傳聞,楊貴妃逃亡後,出家做了女道士。

揭開:“羞花”楊貴妃,下落之謎

1984年,日本一篇文章,提出了另一種有趣的看法,認為兵變將領陳玄禮憐惜楊貴妃貌美,不忍心殺害她,就與高力士密謀,以侍女代死。當時,高力士用車運來“楊貴妃”的屍體,由陳玄禮假裝驗屍,才得以瞞天過海,而楊貴妃逃走後,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大約在現在的上海附近揚帆出海,東渡去了日本。

日本學者渡邊龍策,則詳細描寫了楊貴妃逃出馬嵬驛、東渡日本的過程。他認為,楊貴妃能夠大難不死,多虧了舞女謝阿和樂師馬仙期的幫助,她先往東南潛入襄陽,再漂泊到武昌,隨後“煙花三月下揚州”。

揭開:“羞花”楊貴妃,下落之謎

最終,結識了日本遣唐使團團長藤原刷雄,在他的幫助下,搭上日本使團回國的大船,逃亡到日本山口縣向津具半島的久津,此時為公元757年,正值日本孝廉女帝時代。楊貴妃逃亡後,唐玄宗從謝阿蠻和馬仙期處得到了楊貴妃東渡日本的消息,唐玄宗便派方士去日本尋找楊貴妃,並面呈了唐玄宗送給她的兩尊佛像,勸她回國。楊貴妃則以玉簪作為答禮,命方士帶回獻給玄宗,雙方互通了消息,但這對有情人終於還是天各一方。

揭開:“羞花”楊貴妃,下落之謎

​其實,這也是合乎情理的。

楊貴妃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再加上唐玄宗是個多情種子,他絕不會坐視自己的心上人死在自己的面前,完全有可能選一貌似貴妃的侍女去替死。亂兵又不認識楊貴妃,這樣做也不是沒有可能?因此,楊貴妃逃生也並非天方夜譚。

“馬嵬驛兵變”已過去了一千多年,這場導致唐玄宗下臺的事件究竟是某些上層人物的預謀還是偶發事件呢?楊貴妃是自縊而死還是被亂兵所殺?楊貴妃是死還是出逃了呢?這一歷史事件的真相,外人無從知曉,後人所傳也多是道聽途說和猜測,尤其是詩人所作,更是隨性所為,不著邊際。

揭開:“羞花”楊貴妃,下落之謎

要想還原“馬嵬驛兵變”的真相,既要考慮當時宮廷內部的矛盾,也要考慮當時的形勢,既不能輕易地根據一些“史料”而下定論,也不能隨便否認某種推斷。也正鑑於此,楊貴妃的下落才會更加的撲朔迷離。

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聲明,她是楊貴妃的後裔。這個消息讓中國人無比震驚,楊貴妃的後人怎麼可能跑到日本去呢?到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揭開:“羞花”楊貴妃,下落之謎

  • ​ 楊貴妃與荔枝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喜食荔枝,可是荔枝四日五日色香味盡去,不管馬跑得怎樣快,從福建、兩廣地區運到長安的鮮荔枝也變成爛荔枝了。然而聰明的唐代勞動人民卻創造了鮮荔枝的保鮮方法,他們將鮮荔枝裝入空容器內,然後密封。根據果實本身呼吸作用,密封筒內的氧氣逐漸減少,二氧化碳逐漸增加,抑制了果實本身的新陳代謝,延長了果實成熟時間,從而達到了貯藏保鮮的目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