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鳳英:幼時為學戲離家出走,中年為唱戲和丈夫離婚,38歲服藥自盡

在中國,沒有哪一齣戲曲唱段能超過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的流行程度,它至今仍是KTV裡點唱率最高的曲目之一,而這首曲子,最早是由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唱紅的。10月27日,為紀念她誕辰80週年,國家大劇院上演了黃梅戲《嚴鳳英》,裡面有句臺詞:“沒有黃梅戲,哪有嚴鳳英。” 但也可以說,沒有嚴鳳英,就沒有黃梅戲今天的家喻戶曉。黃梅戲與嚴鳳英,堪稱相互成就。

嚴鳳英:幼時為學戲離家出走,中年為唱戲和丈夫離婚,38歲服藥自盡

舞臺上嚴鳳英的故事從解放後開始,通過她的三段愛情講述了其藝術人生。“那個時代藝人們的經歷都很相似,而一個女人對愛情、事業的選擇更能說明其性格。嚴鳳英骨子裡特別叛逆,不安於命運安排。她短短38年的生命,正應了‘自古紅顏多薄命’這句老話。”嚴鳳英的扮演者、黃梅戲演員吳瓊這樣理解嚴鳳英的一生。

嚴鳳英:幼時為學戲離家出走,中年為唱戲和丈夫離婚,38歲服藥自盡

唱戲引來殺身之禍

嚴鳳英祖籍安徽桐城羅家嶺,父母在安慶經營一個小飯店,1930年4月,她出生在安慶,乳名“鴻六”。安慶是黃梅戲的故鄉,當地幾乎人人都能哼唱幾句,在這種氛圍之下,嚴鳳英也從小痴迷於黃梅戲。

3歲那年,嚴鳳英隨父母回到了家鄉羅家嶺。10來歲時,她偷偷拜了當地一位老藝人嚴雲高為師。幼時同她一起學戲江繼淮回憶說:“她非常聰明,我們至少要學3遍,她學一遍就會了。”然而正是這份聰慧,給年幼的嚴鳳英招來了殺身之禍。12歲時,嚴鳳英第一次在家鄉登臺,演出驚動了鄉鄰,族人認為她“傷風敗俗”,要將她“沉塘”,嚴鳳英只得逃走,跑到安慶,開始了搭班唱戲的生活。

嚴鳳英:幼時為學戲離家出走,中年為唱戲和丈夫離婚,38歲服藥自盡

在安慶,她因出演《小辭店》中的柳鳳英而聞名一方,並改名“嚴鳳英”。剛剛走紅,就被當地一個自衛隊的大隊長看上,強行搶去做第三房姨太太。為了能繼續唱戲,嚴鳳英披著被單裝瘋,這才被放了出來。她沿途乞討到青陽,在青陽唱戲時,又被當地的惡霸搶去,最後不惜吞金,以死相逼,才躲過一劫。之後,嚴鳳英流落南京,在高級舞廳裡做歌女,唱流行歌曲。

12歲漂泊,21歲回家

1950年,嚴鳳英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之一,甘律之。

甘律之是南京名門子弟。甘家自古是戲曲世家,上世紀30年代,還出了一位有“江南笛王”之稱的甘貢三(甘律之的父親),與戲曲界交往更為密切,不少京劇、崑曲的名角都是甘家的座上賓,梅蘭芳就與甘家交情深厚。甘律之擅長唱京劇的老生、小生,且拉得一手好京胡。嚴鳳英跟他學習京劇、崑曲。“甘少爺對她有恩,甘家人對她也很好。但是,畢竟甘家是老式家族,兩個人存在地位差異,所以並沒有結婚。”吳瓊介紹說。

嚴鳳英:幼時為學戲離家出走,中年為唱戲和丈夫離婚,38歲服藥自盡

1951年,嚴鳳英家鄉的劇團邀請她回鄉唱戲,她決定重返黃梅戲舞臺。甘律之理解嚴鳳英對黃梅戲的熱愛,贈送行頭,將她送回了安慶。黃梅戲《嚴鳳英》的故事便是由此開始講起的,其中一句臺詞是:“回家,多好啊!”“每次演出,唱到這裡,我都想流淚,”吳瓊說,“看起來很普通的一句臺詞,但是聯想到嚴鳳英從12歲開始在外漂泊,到21歲才能回家,而且為唱戲受了那麼多罪,我就心疼。也許只有我們唱戲的人才能理解這種對舞臺的渴望。”

未婚生子也不在乎

1951年,在一次會議上,嚴鳳英遇到了安慶軍區的文藝骨幹王兆乾。王兆乾晚年曾回憶說:“感覺到隔著長桌子,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注視著自己,火熱的目光很不一般。”

嚴鳳英:幼時為學戲離家出走,中年為唱戲和丈夫離婚,38歲服藥自盡

“王兆乾是個很傲慢的人,首先是他的傲慢征服了嚴鳳英。而且王兆乾確實有才,黃梅戲的第一本唱腔集是他收集整理成的。”吳瓊說。舊藝人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很容易對文人產生崇拜,而且那個時代,軍人的身份更為崇高,因此,在嚴鳳英眼中,王兆乾是被光環籠罩著的。嚴鳳英曾寫詩給王兆乾:不瞭解我的人把我看得比紙還輕/只有你不愛這些虛名/我是一無所取之人/為什麼能博得你這樣的愛情/因此我感到慚愧萬分/但是又為此感到無比的榮幸/告訴你,愛人,我誓以一切來回答你不移的愛心。

可惜,這段感情並沒有維持多久。1953年, 嚴鳳英隨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到南京演出《打豬草》,帶了禮物,想去甘家表達謝意。王兆乾不讓她去,但嚴鳳英堅持要去。“王兆乾就悄悄跟著去了,還碰見了甘律之。嚴鳳英介紹甘律之時說,這是我過去的朋友,又一指王兆乾,說,這是我現在的愛人。實際上,說得很清楚了。但是,怒氣難抑的王兆乾還是當場打了她一個耳光。”說起嚴鳳英的這段經歷,吳瓊很是感慨。個性剛烈的嚴鳳英不堪受辱,堅決與王兆乾分手了。

嚴鳳英:幼時為學戲離家出走,中年為唱戲和丈夫離婚,38歲服藥自盡

嚴鳳英的師姐、在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中扮演“六姐”的張萍評價嚴鳳英的特點是:思想開放、性格倔強。那時,嚴鳳英已經懷了身孕,上世紀50年代初,未婚生子要揹負巨大的社會壓力,但嚴鳳英並不在乎。

“因為這個,開她的批評會,讓她做檢討,不准她穿列寧服。她氣得回家就把列寧服都給剪了,當天下午就燙了頭髮,穿著旗袍、高跟鞋,點著香菸在院子裡走。”嚴鳳英曾經的同事時白林說。

兒子王小亞出生時,陪伴在嚴鳳英身邊的是甘律之,王兆乾只是發來一封電報,祝母子平安。1954年,嚴鳳英和甘律之結婚了。“這次婚姻有報恩的成分,畢竟甘律之給過她很多幫助,而且當時甘的境況也不好。”吳瓊說。甘律之在嚴鳳英同事的眼中是一個溫文爾雅的人。“剛和她住到劇院這邊的時候,見人就鞠躬,別人都很不習慣。他很有修養 ,不像從底層生活上來的人那樣大大咧咧的。”

嚴鳳英:幼時為學戲離家出走,中年為唱戲和丈夫離婚,38歲服藥自盡

1954年,嚴鳳英主演了黃梅戲《天仙配》,事業如日中天,而甘律之卻成了一個被時代拋棄的人。那陣子甘律之在做生意,但越來越做不下去。安徽省的領導對嚴鳳英很重視,《嚴鳳英》中有句臺詞:“你是一面旗幟,旗幟當然得乾乾淨淨的。”省領導給嚴鳳英出的難題是:要黃梅戲還是要資本家?

在摯愛的黃梅戲和愛情面前,嚴鳳英選擇了黃梅戲,與甘律之離婚了。

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1955年,電影《天仙配》拍攝完成,隨著它的上映,嚴鳳英扮演的“七仙女”風靡全國。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觀眾來信,劇團專門派人幫嚴鳳英收信,裝成麻袋送來。“她忙不過來,就讓我幫她回信,”時白林回憶說,“一張郵票8分錢,我每個月回信,買郵票得花掉8塊錢。”

嚴鳳英:幼時為學戲離家出走,中年為唱戲和丈夫離婚,38歲服藥自盡

“在《天仙配》之後,黃梅戲一下子從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小劇種變得全國聞名。我們經常說她就是下凡的仙女,來為黃梅戲做貢獻的。在戲曲界,專家們說這是史無前例的一個奇蹟。到目前為止,黃梅戲能在地方戲曲裡面排在前面,還是藉助嚴鳳英的影響。”吳瓊說。

1956年下半年,嚴鳳英在排演《王金鳳》時認識了導演王冠亞,並與之結婚。時白林回憶說,嚴鳳英是個浪漫的人。下班時,經常看到她趴在三樓的窗口,等丈夫回家吃飯。王冠亞個性溫和體貼,婚後兩人感情很好。王冠亞對王小亞也視如己出,到嚴鳳英去世多年後,王小亞才知道王冠亞並非自己的生父。

嚴鳳英:幼時為學戲離家出走,中年為唱戲和丈夫離婚,38歲服藥自盡

無論事業還是家庭,這都是嚴鳳英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評劇演員新鳳霞曾回憶說:“冠亞老實,對鳳英俯首貼耳,體貼萬分,是個模範丈夫,自和鳳英結婚以來,沒有給她帶來一點痛苦。但在鳳英生命最後一刻,他是遺憾的……”

1968年4月8日,嚴鳳英不堪在“文革”中受到的屈辱,服安眠藥自殺。她過世後,王冠亞一直未再娶。他把精力用在給嚴鳳英寫傳、拍傳記電視劇上。上世紀80年代紅極一時的電視劇《嚴鳳英》,就是他編劇的。

“嚴鳳英是為戲而生,為戲而死的,”吳瓊對記者說,“我們這一代人,不會像嚴鳳英那樣,生命中只有黃梅戲,所以我們的時代也不會再出她那樣的人。”(轉載《環球人物》劉心印,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