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香專記

徐小香 程長庚 牡丹 劉勝 梨園雜志 2017-06-22

今日所推送之《徐小香專記》錄自《劇學月刊》1932年1卷2期,作者署名劉曉桑、陳墨香、曹心泉和王瑤卿,實為劉曉桑所作,另三人為資料提供者或受訪者。是文將一代小生大家徐小香的生平作了梳理,特別對其能忍常人所不能忍、遭斥退臺卻不輟功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

談梨園掌故的人,說到程長庚,天然他就聯想到徐小香。當時在三慶班裡,與其說長庚是牡丹,小香是綠葉,實在不如譎說一朵牡丹,一朵芍藥的洽當;因為他兩人一個老生,一個小生,相互為用,這樣開創了皮簧的玉堂富貴。不過長庚有那偉大的班主事業,這一點比小香站得上些,所以小香的名頭兒比較長庚略小。

關於小香的記載,雖然不如記載長庚的多,但也還不少。曹心泉先生是小香的及門弟子,小香的生平他當然能夠說得一大部分出來。我們根據心泉所說,再參以各種書報的記載,對於小香的戲曲藝術的來龍去脈,就可以作一個比較詳確的認識了。

有人說小香是明朝中山武寧王徐達的後裔——京劇二百年曆史引陳優優之言,說他是「中山靖王徐達之後」,把徐家拉到劉家,想必是筆誤吧——不管是真是假,總與我們這裡所研究的不相干,可以不問。

徐小香專記

《同光十三絕》徐小香之《群英會》

這裡所要研究的,頭一個問題是,小香是幼年學戲呢,遺是票友下海的呢?據京劇二百年曆史說;

徐小香者,蘇州人,名忻,舊名馨,字蝶仙。其父曾官北京某部。彼幼即嗜劇,特喜唱小生。曹眉仙演劇,風雨無間,必往觀之。初試技於某堂會,被某貝勒稱賞而知名。父死後,亦無遺產,彼不外以一己之藝而謀衣食,路成為真正之伶人?………那麼,他是票友下海的了。但是,據心泉說的,卻是大不相同:他是蘇州吳縣人,單名炘,字心一,藝名小香,自號蝶仙。幼年到北京學戲,為吟秀堂潘氏的弟子。這兩說究竟誰是誰非呢?

據我判斷,小香的藝術,文武昆亂不擋,心泉是這樣說,張肖傖氏的燕塵菊影錄裡也這樣說,其他六十歲以上的老伶工和老看戲的人也都這樣說,王瑤卿和陳墨香諸位曾見過一些小香同時人物的人也莫不這樣說,那麼,按照判斷程長庚是坐科出身的一樣,,判斷小香也是幼年學戲,當然不會錯誤。

曹眉仙和龍德雲是小香之前的兩個名小生。龍是由湖北來北京投入曹的門下的。曹是心泉的伯父,當時極負盛名,小香師事他,卒於青勝於藍,這是事實。曹是北京派的小生,龍是湖北派的小生,小香把他二人的藝術精華冶於一爐,自成為蔚然大觀,和長庚的老生之成功一樣,這也是事實。但是這樣,並不會有礙於小香之為潘氏弟子。

後來小香進三慶班,想必已是由吟秀堂出師之後了。

小香在三慶班中,全班的人都尊敬程大老闆,而他獨有不肯相下之氣,這也是可以斷言的。我們可以舉一件事來做例子:他曾經和長庚賭氣,休息八年不曾唱戲,卒於到了三慶班上座日減,長庚再來邀他,他還以首日演借趙雲相要挾,不肯演鎮澶州。

心泉說:長庚再邀小香入班,是由唱花旦的張天元說和的,當時小香提出三個條件;第一,不拿包銀,每天要七十吊京錢戲份,四吊車錢;第二,告假不要錢,賣不上座不要錢,唱大軸子開閘不要錢,否則就半個銅子也不許短;第三,要程大老闆親自來請。張天元把話傳給長庚,長庚全應允了。長庚親自去請小香,言歸於好之後,談到頭三天的戲碼問題,長庚主張頭一天合演鎮澶州,小香就堅持要合演借趙雲,第二天群英會,第三天小香獨演大軸子拾畫叫畫。小香再出,藝術較前更加驚人,三慶也就天天滿座。

以程長庚那樣藝術高超的人,尙且要低首下心於他,則他的藝術之成熟到絕頂就可想而知了。據說:玉堂春以王金龍為主角,打金枝以郭曖為主角,雙獅圖以薛蛟為主角,在小香以前,在小香以後,都是沒有的事,而小香則以這樣的戲來做大軸子,並且保險不開閘,這實在不是尋常所能臆度得到的成功!至於以監酒令,射戟,叫關,小顯……來做大軸子,那更都不用說了。

小香的藝術之成功,卻得力於和程長庚賭氣;這並不算奇聞,實是一個人受了刺激後的常事。據心泉說:當小香和長庚賭氣時,長庚曾說過:「一個唱小生的,算得甚麼?我關你十年工,看你還唱甚麼?」小香受了這樣的刺激,所以越更發憤為雄。除開偶然唱一唱堂會戲之外,便不搭班,只在家裡對著穿衣鏡用苦工,有志者事竟成,後來終於再入三慶就更有驚人的進步。

徐小香專記

程長庚與徐小香之《鎮澶洲》 岳飛 楊再興

王瑤卿家藏 秋嶽贈

關於這,步林屋先生的歌場雜話中也說過——好像是從德珺如的弟子的口中展轉說出來的:

莊子雲,「用志不紛,乃凝於神。」凡藝皆然,非研思覃精,深造自得,雖有美才,難語極詣也。故伶:徐小香,為小生絕品;其於,藝事,研求至專。當輟歌者八年,每日頭不去綱,足不去靴,早起調嗓音,練武工,罷然後食,下午自操琴自唱者必二三次。無論與何人言,皆學科白音韻。又時時動搖其首,則插雉尾姿勢也。不知者皆疑其癲,相識見之亦無不失笑。而八年後復入歌場,其藝遂至神妙,後起無有能及者。時德珺如尙為貴介,格於門第,不能拜門,而常延小香說戲,後每以其事告弟子云。

小香一生不唱窮生戲;據心泉說,那是他的扮相太富麗了,天然不像一個窮生。小香的結局,也正和他的戲曲藝術一樣,八十多歲才福壽全歸

我在程長庚專記裡已經裡說過小香回南——蘇州——是光緒七年,是長庚去世之前三年。他將要回南之前,將北京房屋全賣與顏料庫經承樊靜庵,得銀一萬五千兩;回南以後,置產躬耕,不復登臺戲獻技。家居三十年,到民國初年才死。

徐小香專記

徐小香晚年像

他的兒子卻不以演劇為職業了,在前清時候就捐了一個武職。在那種貴官賤伶的封建社會裡,他不使他的兒子繼續他的藝術生命,卻叫他兒子去做官,原怪不礙他!一直到現在,這種貴官賤伶的錯誤觀念,還是很普遍的啊,這是中國戲曲藝術的一個致命傷!

小香死後,小生人材就沒有完全的了。

王夢生氏的梨園佳話裡說,

小香——其唱工與今日小生之為女性的者大異其趣,純然為男性之音,而與所謂老生者又別緻不同。………

張肖傖氏的燕塵菊影錄裡也說,

——小香之唱,幽逸清新,疏宕雋秀,一洗塵俗;尤以其唱不同雌音,純屬雉尾生本色,為難能可貴。………

只他那一條嗓子,現在大概就找不到笫二個了。以王楞仙德珺如,還只能得到小香的戲曲藝術之一體;楞仙固然是限於嗓音,珺如又何嘗不是因以青衣改小生之故,而不能使嗓音歸於純男性?

再則,「八年,每日頭不去網,足不去靴………」那樣刻苦自勵的人,現存又有不有?「舜亦人也,我亦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有心繼續小香的藝術生命的人,須得這樣想!

(《劇學月刊》1932年1卷2期)

光風霽月的梨園

久已被人遺忘的

故紙堆中那個

致力於尋找和分享

懷舊

梨園雜志

微信號: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