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臘後花期知漸近,寒梅已作東風信。

語出宋·晏殊《蝶戀花》。 臘月(十二月)過後,百花開放的日期已漸漸接近,那不畏嚴寒的梅花已報來春天的信息。

臘梅不怕風雪打,青松不怕暴雨澆。

說明堅強者能經得起嚴酷環境的考驗。

蠟燭不點不亮,油燈不撥不明。

比喻該說明白的事一定要說明白,否則誤解難消。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來的人不懷好意,懷有好意的人不會來。形容抱有敵意的來訪者。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對於搬弄是非的人,需要提高警覺,不要上他的當。

賴有忠信存,波濤孰敢侮?

語出明·朱彝尊《玉帶生歌並序》。 只要有一顆忠誠守信的心,還有什麼人間的風波能使他屈服呢?

蘭艾不同香,自然難為和。

語出唐·孟郊《君子勿鬱郁士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 蘭花與艾草因為氣質不同,自然難以和睦相處。

懶者常似靜,靜豈懶者徒。

語出宋·蘇軾《送岑著作》。 懶人,常常看起來似乎很寧靜;但真正靜心修養的人,怎會是懶惰之徒。

狼虎雖惡,不食其子。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再惡毒的禽獸,也不傷害自己的孩子。

狼眾食人,人眾食狼。

語出東漢·王充《論衡》。 許多狼在一起,會將人吃掉;很多人在一起,就有可能將狼打死,烹食狼肉。比喻勢力強者,有可能吃掉弱者。

狼走千里吃人,狗走千里吃屎。

比喻惡人的本性難以改變。

稂不稂,莠不莠。

稂、莠:均為形似禾苗的害草。不稂、不莠,原意為沒有野草。典出《詩·大雅·大田》。元、明時,對官僚、貴族子弟和有財有勢的人稱“秀”,而對出身卑賤者稱呼為“郎”。“郎”與“稂”諧音;“秀”與“莠”諧音。“不郎不秀”也作“不稂不莠”。用以比喻不成才、沒出息。後人以“稂不稂,莠不莠”比喻不高不下的庸人。

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

語出明·愍山大師《醒世詠》。 生老病死,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是誰也代替不了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也只有自己承受。

老不捨心,少不捨力。

老年時,不放棄腦力勞動;青少年時,不放棄體力勞動。

老龜烹不爛,貽禍到枯桑。

老烏龜煮不爛,燒掉了很多柴火——枯桑,結果是枯桑遭殃。形容殃及無辜。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語出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之四。 老馬雖伏在槽邊,但心裡還想著馳騁千里。用以形容人老心猶壯。

老驥思千里,飢鷹待一呼。

語出《詩人玉屑》四卷。 駿馬雖老,卻仍想著馳騁千里。飢餓的雄鷹正等待著獵人的呼喚去原野搏擊。

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

老牛明知日子不長了,不用人們去鞭策它,便自己奮力耕耘。形容年老者的勤勉。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形容壞人遭到大家一致的譴責。

老當益壯,窮且益堅。

老了卻越發健壯,窮困卻更加堅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語出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 尊重自己的父老長輩,推而廣之尊重所有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子弟,推而廣之愛護所有幼小的孩子。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形容身處異鄉,偶遇老鄉時產生的一種親切的思鄉之情。

老要風流,少要本分。

語出明·馮夢龍《黃山謎·夾竹桃》。 老年人往往暮氣較重,故應多活躍一些,不妨“老夫聊發少年狂”(蘇東坡語)。年輕人往往心高氣傲,容易衝動,故應學得規矩一些。

老有加惠,旅有施捨。

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 對老年人要給以關愛,對旅途中人要給予照顧。

樂不可極,樂極生悲。

事物總是會在一定的條件下朝著相反的方向轉化。樂到極點也可能會轉化為悲。故身處樂境,應有所節制。

樂不可極,欲不可縱。

快樂的事不可過分,否則可能樂極生悲;人的慾望,不可以放縱,否則縱慾成災。

樂極生悲,昏極則亂。

享樂過頭,就會發生悲劇;昏庸至極,就會發生混亂。

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否(pǐ)、泰:六十四卦中,否為壞卦,泰為好卦。 全句意為:歡樂之極,有可能轉而發生悲傷之事;壞到極點,也會向好的方面轉化。

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

戰國楚·屈原《九歌》:“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最讓人開心的,是結交了新的知己;最使人悲痛的,是與自己相愛的人分離。

樂莫樂於好善,苦莫苦於多貪。

最大的快樂莫過於行善——做好事,樂善好施。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貪婪。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語出唐·魏徵《群書治要·新序》。 以天下人的快樂作為自己的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患作為自己的憂患。

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

語出戰國·荀況《荀子·榮辱》。 歡樂平易的人常能長壽,憂愁而擔驚受怕的人往往短命。

雷聲大,雨點小。

形容說得多,做得少。言過其實,虛張聲勢。

雷音之下,有鼓難鳴。

語出《敦煌變文集·山遠公話》。 在強烈的雷聲之下,敲鼓就很難聽到聲音。比喻在強大勢力面前,弱小的力量就難以發揮作用。

磊磊落落,日月皎然。

語出《晉書·石勒載記》。 為人要胸懷坦蕩,光明正大。

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語出唐·駱賓王《螢火賦》。 像君子這般有道德修養的人,即使在無人看到的地方,也不會做欺心的事。

冷怕起風,窮怕欠債。

俗話說:“冷的是風,窮的是債。”冷天颳風,氣候更加寒冷。窮人欠債,包袱愈加沉重,誠如雪上加霜。

冷粥冷飯好吃,冷言冷語難受。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冷言冷語,最使人難受。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語出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清平樂》。 離愁別恨就像春天的青草,無論走到多遠的地方,總是令人無法擺脫。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語出清·朱用純《朱子家訓》。 天剛亮就起來,將庭院打掃乾淨。深層意思是:人應該培養勤勞的美德,從小事做起。

籬笆扎得緊,野狗鑽不進。

防禦工作做得好,就不怕入侵者。說明防禦工作的重要性,誠所謂“有備無患”。

理不短,嘴不軟。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講起話來,底氣就足。

理世不得真賢,猶治病無真藥。

語出漢·崔寔《政論》。 治理國家沒有真正的賢才,就好比治病沒有真藥一般。

理直防毀,鑑微在悟。

語出唐·陳子昂《素盤盂銘並序》。 雖有正直的理由,卻要防止誹謗。事物處於萌芽狀態,就能推測它的未來發展,這要靠一個人的悟性。

理治君子,法治小人。

一作:理治好人,法治壞人。 君子講理,所以只要跟他講道理,就能辦好事情;對小人講道理往往行不通,他們常常為所欲為,所以只有依靠法律來約束他們的行為。

李杜何曾借出身,文章有翼亦稱神。

語出清·孔尚任《長留集燕臺雜興三十首》之十五。 李白和杜甫並沒有高貴的出身,也沒有做高官,但他們的詩文猶如長上了幻想的翅膀,所以被人們稱為神來之筆。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語出唐·韓愈《調張籍》。 李白與杜甫的詩文與世長存,它們永遠閃耀著萬丈光芒。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給人贈禮,必定是有求於人。

禮之用,和為貴。

語出《論語·學而》。 禮教的運用,重在以和諧友好為貴。

力不敵眾,智不盡物。

語出戰國·韓非《韓非子·八經》。 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敵不過眾人。憑一個人的聰明智慧,總不可能什麼都通曉。

力能勝貧,謹能避禍。

東漢·王充《論衡·命祿》:“力能勝貧,謹能勝禍。” 勞動能夠戰勝貧窮,謹慎小心能避免災禍。

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力氣小,不要揹負很重的東西。講話不管用,別想去勸人。所謂“人微言輕”,意思是不被人看重,說話沒什麼分量。

立不更名,坐不改姓。

形容一個人的光明磊落,無所畏懼。

立法不可不嚴,行法不可不恕。

制定法律要嚴格,執行法律要寬恕。

立志而無恆,終身事難成。

立下志願,如果沒有恆心,那麼終身就難有成就。要實現理想,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恆心和毅力是事業成功的保證。

立志言為本,修身行乃先。

語出唐·吳叔達《言行相顧》。 立志,言語忠實是根本。修養自身的品德,重視實踐是首要。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語出唐·李商隱《詠史》。 從歷史上看前代,無論是國還是家,成功都是由於勤儉,失敗都是由於奢侈、腐化。

勵精圖治,將大有為。

語出《宋史·神宗紀贊》。 振奮精神,力圖治理好國家,將大有作為。

利刀難斷東流水,天涯難隔家鄉情。

無論怎樣鋒利的刀,也斬斷不了流水;天涯相隔再遠,也隔不斷遊子的思鄉之情。

利劍易缺,真玉喜折。

語出唐·劉禹錫《祭虢州楊庶子文》。 寶劍鋒利但容易缺口,真正的美玉情願被打碎也不苟全。正所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語出宋·林逋《省心錄》。 有利之事,應和大家共享,不可獨佔;計謀之事,只能由少數人決策,而不能由很多人來商量。

利器必先舉,非賢安可任。

語出唐·王昌齡《上侍御七兄》。 對有本事的人,一定首先要加以重用。不是賢德之人,怎能讓他去擔當重任?

利刃割膚創猶合,惡語傷人恨不休。

“創”一作“傷”。 快刀割破皮膚,傷口還能癒合,而惡語傷人,使人氣恨難消。

利毋居前,德毋落後。

有利的事情,不要搶在別人前面;做積德行善的事,不要落在別人後面。

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

語出《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對有利於國家的人,應該愛護他;對危害國家的人,應該憎惡他。

利之所在,無所不趨。

有利益的地方,大家就會去追求。

粒米積成籮,滴水匯成河。

一粒粒的米可以積成一籮筐,點滴的泉水匯成涓涓細流,最後匯成江河。說明積少成多的道理。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語出晉·陶淵明《飲酒》。 連片的樹林,人們並不會去注意它,而單獨的一棵樹卻被眾人稱奇。比喻人們往往忽視平凡的群體,而較重視突出的個人。也有物以稀為貴的意思。

憐兒多與棒,憎兒多與食。

若是疼愛兒女,就應嚴格管教;若是憎惡兒女,就多多給他(她)吃。當然,嚴格教育,並不是要體罰,所謂“棒打出孝子”,是不可取的。而溺愛子女,充分滿足其慾望,那反而是害了他(她)。

廉官可酌貪泉水,志士不受嗟來食。

貪泉:廣州石門有貪泉,相傳飲之生貪心。據《晉書·吳隱之(按:吳為廣州刺史)傳》,隱之既至,乃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嗟來食:即“嗟來之食”,表示帶有侮辱性的施捨。《禮記·檀弓下》:“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全句意為:廉潔的官員不怕飲用貪泉之水,即使他們飲用了貪泉的水,也不會變得貪心。有志氣的人是不會接受帶有侮辱人格的施捨的。

廉士重名,賢士尚志。

語出《莊子·刻意》。 品德高尚的人,重視自己的名聲。有才能的人,崇尚遠大的志向。

廉者不飲盜泉水,志士不受嗟來食。

盜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東泗水東北。《淮南子·說山訓》:“曾子之廉,不飲盜泉。”故常以“盜泉水”比喻以不正當手段得來的東西。 全句意為:清廉者不取以不正當手段得來的東西,有志之士不接受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廉者足而不憂,貪者憂而不足。

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後梁記》。 廉潔的人,知足常樂而不憂慮;貪婪的人,憂心忡忡,永遠不會感到滿足。

良材不終朽於巖下,良劍不終祕於匣中。

優良的樹材終不會在巖下腐朽,好的寶劍也不會永遠藏於劍匣中。說明優秀人才不會永遠被埋沒,總有發揮才能的機會。

良工未出,玉石不分。

語出宋·普濟《五燈會元》十七。 玉石伴生,有的寶玉藏於石中,非高明的工匠,往往不能識別。比喻沒有“伯樂”式的人物,就不能辨別人才。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

語出《三國志·魏書·龐德傳》。 優秀的將領,不會因為怕死而苟且避免災禍;壯烈之士,不會因為貪生而喪失氣節。

良金百煅而不失其彩,美玉百涅而不渝其潔。

語出《於陵子》。 涅:染黑。 全句意為:好的黃金雖經百鍊,也不會失去其光彩。美玉雖然多次被染黑,也不會改變它的潔白。

良鳥戀舊林,良臣懷故主。

好的鳥兒依戀舊時棲息過的林木,忠良之臣總是懷念過去的主子。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好的禽鳥,會選擇樹木棲息。忠良之臣,總是選擇英明的君主。

良時正可用,行矣莫徙然。

語出唐·高適《送韓九》。 正是施展才華的大好時機,努力行動吧!不要辜負了好機會。

良善為身福,剛強是禍基。

善良會給人帶來幸福,爭強好勝則是惹禍的根源。

良田萬頃日食三餐,大廈千間夜眠八尺。

頃:土地面積的計量單位。一頃等於一百畝。 全句意為:縱然有上百萬畝的土地,富甲一方,但是一個人一天三餐食量有限;縱然有千座大廈,但是一個人晚上所能享用的也只有八尺床那樣一小塊地方。說明不論你擁有多少財富,而個人所能享用的財富是有限的。意在教人應正確對待財富,不要做守財奴。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善良的話,使人聽了,如同冬天感受到太陽般的溫暖;而惡毒傷人的話,使人聽了,就像夏天墜入冰窟一般,感到無比寒冷。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 良藥雖然苦口,卻對治病有好處;忠言(批評的話)聽起來刺耳,但對於行為處事卻有幫助。

良醫將治之,必究病所因。

語出宋·歐陽修《奉答子華學士安撫江南見寄之作》。 好的醫生為人治病,必定要研究生病之原因。

梁園雖然好,不是久戀家。

梁園:在今開封東南,為漢樑孝王所築之名園,是其遊賞與延賓之所。 全句意為:梁園雖好,卻不是自己的家,所以不能久戀。

兩鬥皆仇,兩和皆友。

兩方爭鬥,必然成仇;雙方和睦,便會成為朋友。

兩朵隔牆花,早晚成連理。

語出宋·趙彥瑞《生查子》。 比喻一對有情男女,早晚必定會結合。即“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意思。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對世事不聞不問,一門心思只讀聖賢書。這是古代典型的死讀書的寫照。

兩好合一好,一世合到老。

兩人相處,都能做到始終善待對方,這樣就能一輩子相處到老。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語出漢·司馬遷《戰國策·秦策二》。 比喻兩強相鬥,其結果必定有一方受到損傷,甚至會兩敗俱傷。

兩虎相鬥,勢不俱生。

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兩虎相鬥,必有一死。

兩軍相逢勇者勝,勇者相逢智者贏。

兩軍作戰,勇敢者將戰勝怯弱者;如果兩支軍隊都是勇敢者,那麼智慧較強的一方就能贏得勝利。

兩利相權擇其大,兩弊相衡取其輕。

一作:兩利擇其大,兩弊取其小。 權:權衡。 全句意為:兩件有利的事擺在面前,則選擇利大的一件;兩件不利的事擺在面前,則選擇弊端較輕的一件。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語出宋·秦觀《鵲橋仙》。 兩人若能永遠相愛,又何必在乎天天都守在一起?

兩情相洽,兩心相印。

兩人的情感互相融洽;兩顆心,心心相印。形容戀人間的親密無間。

兩人養馬瘦,兩人養船漏。

兩人互相依賴,缺乏個人負責的精神,往往辦不好事。這與“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寓意相同。

兩人一般心,有錢堪買金。

兩個人能同心協力,便可以賺錢買黃金。

兩手劈開生死路,一身跳出是非門。

語出明·陸江樓《玉釵記》。 形容身陷險境,在危急關頭,迅速逃離是非之地。

兩廂情願,好結親眷。

只有彼此情投意合的愛情,方能結為眷屬。

兩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回:“一葉浮萍歸大海,為人何處不相逢。” 浮萍在水中蹤跡不定,最終尚且都能同歸大海,人生總會有相遇的時候。

兩葉能蔽目,雙豆能塞聰。

語出唐·聶夷中《雜興》。 兩片樹葉就能遮住視線,兩顆豆子就能擋住聽覺。形容做到耳聰目明之不易。

量大福亦大,機深禍亦深。

寬宏大量的人,福氣亦大;心計用得越深的人,禍也會越深。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語出戰國·墨翟《墨子·魯問》。 根據自己的食量來吃食物,按照自己身材的大小來穿衣服。比喻一切從實際出發。

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氣量狹小的人,稱不上君子。沒有度量、沒有風度的人,算不上是大丈夫。

了身達命蟬離殼,立業成名魚化龍。

知了脫殼,完成了一個生命的歷程。當一個人事業有成,取得功名,便完成了由魚變龍的過程。

林間傲骨須珍重,不到寒時不肯香。

語出《芝堂焚餘·詠梅花》。 梅花的傲骨,是值得珍重的;它不畏嚴寒,在百花凋零的冬季,綻放出花朵,散發著清香。

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

語出《禮記·曲禮》。 面對財富,不是自己該得的,不要妄想得到。面臨危難,該承擔的責任,不要逃避。

臨禍忘憂,憂必及之。

語出《左傳·莊公二十年》。 面臨災禍,還不知道憂慮,那麼最終必遭禍患。

臨渴掘井,悔之何及。

語出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五回。 臨到口渴才去挖井,後悔也來不及了。比喻辦事要未雨綢繆,事前做好準備。

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

語出晉·阮籍《壯士何慷慨》。 為了正義的事業,在危難關頭不貪生怕死,即使犧牲了,也會永垂不朽。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量。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 遇事一定要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議論別人時,先要想想自己究竟如何。

鄰居好,賽金寶。

遠親不如近鄰,好鄰居互相幫助、照應,比金寶更珍貴。

伶俐人一撥三轉,糊塗人棒打不回。

對聰明人只要稍加點撥,就能舉一反三,心領神會;而對糊塗人無論怎樣反覆解說,他也不能悟出明確的意圖。

凌霜不肯讓松柏,作宇由來稱棟樑。

語出唐·史俊《題巴州光福楠木》。 具有松柏那樣不畏嚴寒——不怕困難的精神,那就可以用作棟樑之才。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與天地爭春回。

語出清·魏源《行路難》。 竹子也像雪地裡的梅花一樣,鬥霜抗寒,敢於向大自然把春天爭回來。比喻志士仁人不畏艱難,為人類爭創美好前途。

凌雲甲第更新主,勝概名園非舊人。

高門深宅大院已換了新主人,盛大的名園已不屬於原來的舊主人。寓意物是人非。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有青山就有樹,有樹就有柴燒。意在教人保住根本,有本才有源。

留得五湖四海在,何愁無處下金鉤。

有了五湖四海,自然不愁沒魚,有魚自然可以供釣。此句與“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實乃異曲同工。

留情容易守情難,多情容易痴情難。

語出《採風》。 人是感情動物,在與異性相處中,留下感情是容易的,但是要長期維護經營好雙方的感情卻很難。“喜新厭舊”、“見異思遷”,反映了人性的多情,因此要做到專情則很難。

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似在山時。

語出宋·林稹《冷泉亭》。 從山上流下來的溪水,一到西湖,就沾染了載歌載舞的脂粉氣,再也不像山泉那樣清純了。比喻人受了環境的影響,就和原來不一樣了。

流年莫虛擲,華髮不相容。

語出唐·方幹《送從兄郜》。 歲月莫虛度,白髮很容易就上頭,要珍惜時間,奮發有為。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樞:門上的轉軸。蠹:蛀。 全句意為:流動的水不會腐臭,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說明只有在運動中,才有頑強的生命力。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後波生。

語出唐·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江水洶湧,大浪淘沙,一刻也不停息;前面的波浪尚未消失,後面的波浪又湧來了。

流水源泉千年在,光陰一去不回來。

源頭的泉水歷經千年依然存在,而逝去的光陰就像那流去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語出戰國·荀況《荀子·大略》。 滾動的彈丸,一到凹處便停下來。流言蜚語傳到智者處,便再也傳不下去。

螻蟻尚且貪生,為人豈不惜命。

語出元·無名氏《凍蘇秦》。 螞蟻尚且貪生,人怎能不愛惜自己的生命?

龍困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傳說龍居於大海,而虎則生活在深山。龍被困在淺灘,老虎落在平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故龍遭蝦戲,虎被狗欺。此句常用以形容英雄落難。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鶩無糧天地寬。

雞在籠中雖然有食吃,但離下湯鍋已經不遠了。而野鴨雖然沒有人餵食,但它活動的天地卻很寬廣。

籠鳥難張翼,囚猿浪舉身。

關在籠子裡的鳥,很難張開翅膀。關在囚室中的猿猴,無論怎樣翻騰也都是白費勁。

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豆漿經滷水一點,即凝固為豆腐。比喻世上的事物,總有一物能降伏它。

櫓把空大隨人轉,秤錘雖小壓千斤。

櫓:使船前進的工具,比槳長大。 全句意為:搖船的櫓把空有其大,卻只能隨人轉動;秤錘雖小,卻能稱起千斤重量。比喻有些東西的重要性不能只看表面的大小。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路上遺失了東西,沒有人拾;夜晚睡覺也不用關門。這是人們理想的社會境界。

路不行不到,事不為不成。

路不去走,目的地總是達不到。事不去做,總是不能成功。

路極無君子,時衰鬼弄人。

當走投無路的時候,君子也會變成小人。時局衰微,壞人當道,好人也會遭受愚弄。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語出元·馬致遠《陳情高臥》。 對於社會上的壞人壞事,見義勇為,除暴安良。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語出宋·陳元靚《事林廣記》。 “事”一作“日”。 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耐力;相處的日子久了,才能洞察人的心靈。

亂麻必有頭,事出必有因。

說明任何看似複雜的事物,都有它內在的因果關係。

論親情不索疑猜,交財帛須要分明。

語出明·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 對自己人不可隨意猜疑。錢財交往上一定要清楚分明。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形容每個人的生活習性與愛好各不相同。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語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問起我,就說我仍舊像玉壺那樣冰清玉潔。形容對於親友的心態,一如既往地真誠。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語出晉·陶淵明《人生無根蒂》。 人生下來就是兄弟,何必一定要同胞骨肉才算是最親。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語出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落花並不是無情之物,它化作沃土,將培養春花更好地成長。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語出元·柯丹邱《荊釵記》。 落花飄入流水,即隨流水而去。但流水無情,使落花在浮沉中零落成泥。此種擬人的說法,旨在說明一個有意,一個無情。

落落南冠且笑歌,肯將壯志竟蹉跎。

語出明·張家玉《自舉師不克二三同志怏怏不平賦此》。 南冠:囚犯的代稱。典出《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全句意為:雖身陷監牢卻仍不介意,依然樂觀地談笑高歌;怎能因此就消磨壯志,把光陰虛度呢?

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

語出宋·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 秋天的落葉無邊無際,江水滔滔,一去不復返。光陰易逝,人生易老,更要抓緊今天的時間,幹出一番事業來。

律己宜帶秋風,處世須帶春風。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 嚴格要求自己,要像秋風掃落葉般無情;待人接物,須像和煦春風般溫暖。

律身唯廉以宜,處世以退為尚。

自律唯有廉潔最相宜,處世以退讓為高尚。

慮事周密,處心泰然。

語出《瓊琚佩語·接物》。 遇事考慮周到、細緻,便能泰然自若。

略嘗辛苦方為福,不作聰明便是才。

一個人只有吃過苦,才知道什麼是幸福。不耍小聰明,才是真正有才能的表現。正所謂“大智若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