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時期有許多耳熟能詳的謀士,例如,諸葛亮,郭嘉,周瑜,荀彧等這些人物,今天我們就說說這其中的荀彧,那麼被譽為“吾之子房”的荀彧,究竟有多厲害?

"

三國時期有許多耳熟能詳的謀士,例如,諸葛亮,郭嘉,周瑜,荀彧等這些人物,今天我們就說說這其中的荀彧,那麼被譽為“吾之子房”的荀彧,究竟有多厲害?

歷史上荀彧到底多厲害

曹操一直在誇郭嘉,但是咱們要知道曹操誇起人,那可以說是技術了得。不管是誰,只要是自己能夠用上的,那將是非常的會誇。曹操也的確是非常喜歡郭嘉,可是那只是因為只要郭嘉最懂得曹操的心意,他陪伴了曹操十一年的時間。但是雖然是跟了曹操那麼久但是曹操卻沒有給他過什麼大的職位。只是曹操身邊的軍師,這是因為郭嘉的作風很不好,為人也不夠正直,因此即使再怎麼了解曹操,曹操也沒有提拔他。

可是荀彧就不一樣了,一開始是讓他當司馬,後來還當上了尚書令。後來還要給他更大的官職,可是他不願意接受,最後曹操就賜給了他兩千戶封地。而郭嘉最後死了也不過只有一千戶食祀,跟荀彧簡直是沒辦法相比的!

那麼他有多厲害呢?我們先從他的家族說起。

荀家的早期歷史實際上模糊不清,只是從荀淑這一代開始,才成為潁川郡內頗有影響的地方豪族。

荀淑品格高尚,也很博學,是著名黨人領袖李膺的老師,但他對儒家學說卻沒有什麼興趣。生前曾做過當塗縣的縣令、朗陵侯國的侯相,儘管任職時間不長,但由於為官清正,很得兩地百姓的愛戴。他對潁川荀氏的最大貢獻,就是生養了八個極其優秀的兒子,當時被稱為“八龍”。荀彧的父親荀緄就是荀淑的次子,官至濟南相。魚豢《魏略》和范曄《後漢書》都說,當權大宦官唐衡很想把女兒許配給汝南人傅公明,但傅公子實在不想做宦官的女婿,拒絕了這門親事。這時,荀緄為了巴結唐公公,就為荀彧娶了唐小姐。

"

三國時期有許多耳熟能詳的謀士,例如,諸葛亮,郭嘉,周瑜,荀彧等這些人物,今天我們就說說這其中的荀彧,那麼被譽為“吾之子房”的荀彧,究竟有多厲害?

歷史上荀彧到底多厲害

曹操一直在誇郭嘉,但是咱們要知道曹操誇起人,那可以說是技術了得。不管是誰,只要是自己能夠用上的,那將是非常的會誇。曹操也的確是非常喜歡郭嘉,可是那只是因為只要郭嘉最懂得曹操的心意,他陪伴了曹操十一年的時間。但是雖然是跟了曹操那麼久但是曹操卻沒有給他過什麼大的職位。只是曹操身邊的軍師,這是因為郭嘉的作風很不好,為人也不夠正直,因此即使再怎麼了解曹操,曹操也沒有提拔他。

可是荀彧就不一樣了,一開始是讓他當司馬,後來還當上了尚書令。後來還要給他更大的官職,可是他不願意接受,最後曹操就賜給了他兩千戶封地。而郭嘉最後死了也不過只有一千戶食祀,跟荀彧簡直是沒辦法相比的!

那麼他有多厲害呢?我們先從他的家族說起。

荀家的早期歷史實際上模糊不清,只是從荀淑這一代開始,才成為潁川郡內頗有影響的地方豪族。

荀淑品格高尚,也很博學,是著名黨人領袖李膺的老師,但他對儒家學說卻沒有什麼興趣。生前曾做過當塗縣的縣令、朗陵侯國的侯相,儘管任職時間不長,但由於為官清正,很得兩地百姓的愛戴。他對潁川荀氏的最大貢獻,就是生養了八個極其優秀的兒子,當時被稱為“八龍”。荀彧的父親荀緄就是荀淑的次子,官至濟南相。魚豢《魏略》和范曄《後漢書》都說,當權大宦官唐衡很想把女兒許配給汝南人傅公明,但傅公子實在不想做宦官的女婿,拒絕了這門親事。這時,荀緄為了巴結唐公公,就為荀彧娶了唐小姐。

歷史上荀彧到底多厲害

對此,裴松之表示了極大的懷疑。裴氏置疑的理由,一是號稱“八龍”之一的荀緄,並非浪得虛名之徒,他不大可能貪圖唐衡的權勢;二是當荀彧成為唐家姑爺的時候,他的岳父已然過世多年,唐家早已不是昔日權傾朝野的唐家。荀或字文若,生於桓帝延熹七年。他雖然很早就表現出傑出的才能,但由於受到第二次黨錮之禍的牽連,直到二十七歲那年,才被穎川太守陰修舉為孝廉,隨即擔任了守宮令。國畫塊,《三國志·荀彧傳》說,荀或的任職中央的時間是在永漢元年。永漢是獻帝的第一個年,從公元189的九月到十二月。在此期間,荀彧的叔父荀爽迫於董卓的壓力被迫出仕,並在董卓的操縱下,在短短93天內三度升職,從一個隱居的學者,成了朝廷的司空。因此,荀或的出任守宮令,也應該是董卓的意思。

荀彧對漢室忠心耿耿,他雖然很願意做朝廷的命官,卻無法容忍董卓的不擇手段,因此在守宮令這一職位上沒呆多久,很快就請求外放,做了兗州任城國亢父縣的縣令,隨後又辭官回了老家。大概在獻帝初平二年夏,他接受老鄉、冀州牧韓馥的邀請,帶著部分族人避難冀州。荀或之所以願意接受韓馥的邀請,關鍵並不在於老鄉關係,而在於他們曾經共事過,彼此都有好感。在韓馥的眼中,荀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而在荀或的印象中,韓馥則是個克盡職守的漢室忠臣。但是,出任冀州牧後的韓馥已經不再忠於漢室,初平二年正月,他與袁紹一道自稱大將軍,密謀擁立大司馬、幽州牧劉虞。《吳書》記載說,他還曾經寫信給袁術,謀求袁術的支持。韓馥這人野心不小,能力卻相當有限。這個窩囊廢在初平二年七月禁不住袁紹的威脅和利誘,將冀州拱手相讓。

因此,當荀彧滿懷希望地抵達冀州之時,出面接待他的,已經不是發出邀請的韓馥,而是新任冀州牧袁紹。儘管袁紹給了荀彧很高的待遇,但野心勃勃的他,顯然不是荀彧理想中的人選。而且,袁紹對於意欲離去的荀彧,並沒有加以挽留,雖然他也瞭解荀彧的才幹。不能任才使賢,這是袁紹生最大的問題。與此相對應的則是,荀彧之所以投奔當時還勢單力薄的曹操,原因就在於曹操迄今為止的表現,確實當得起漢室忠臣的稱號。往事姑且不論,僅就眼前的伐董事業來說,曹操意欲伐逆定亂的誠心無可置疑,他在這場運動中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二十九歲的荀彧,有足夠的理由認定曹操就是他期待中的足以完成撥亂反正重任的最佳人選。曹操對於荀彧的來投,自然欣喜萬分,欣喜到把荀彧比做西漢的開國功臣張良。雖然荀彧的才能與張良在伯仲之間,曹操的這句話卻很不合適,至少對荀彧來說,很不中聽。

荀彧的才能不在於兩軍對壘時的出奇制勝,卻也曾客串過一把臨陣指揮的統帥角色。那是在獻帝興平年上半年,曹操第二次親征徐州牧陶謙期間,他的老朋友張邈和部下陳宮陡然翻臉,攻佔了曹操幾乎所有的地盤,然後擁立呂布做了兗州的新主人。在這一突發事變中,為曹操留守後方的荀彧,處變不驚,不但身人虎穴,成功勸說兵臨城下、蠢蠢欲動的豫州刺史郭貢保持中立,而且委派程昱去範、東阿,激勵兩地守將的鬥志,讓他們據城堅守,這就保全了鄄、範和東阿三城,也為曹操殺回兗州、收復失地,創造了條件。

荀彧是一個謀略高手,善於在形勢轉換時,制訂戰略決策。興平二年夏,陶謙病死。正與呂布作戰的曹操,很想乘機攻取徐州,然後再回頭收拾呂布。荀彧予以明確反對,他一方面結合歷史上的經驗教訓,論證了收復兗州根據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又從當前的利害關係,分析了爭奪徐州的利弊得失。

正是在他的勸阻下,曹操放棄了不成熟的念頭,傾力對付呂布,最終把呂布趕出了兗州。

荀彧一生留下最大的謎團,那就是荀彧之死。這個謎團主要是死因,那麼荀彧究竟因何而死?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荀彧去世的背景故事:

曹操一統北方,官至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到了加封爵位的時候了。當曹操剛接到晉魏公,加九錫的詔書時,荀彧竟然第一個反對,而且態度堅定。荀彧上表曹操:“(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國演義》將這段話總結為“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這段話柔中帶剛著實讓曹操難堪。要知道,荀彧可是曹操嫡系班底,是曹操最為敬重、倚重的老臣,荀彧的反對不僅朝野震驚,就連曹操本人都是萬萬沒想到。曹操因此記恨荀彧,荀彧也因此遠離曹操集團核心。

關於荀彧的死有兩個版本,一說是荀彧被排擠後留在壽春,抑鬱成疾而終;另一個版本是《魏氏春秋》所記載,裴松之注《三國志》時而引用之:曹操送給荀彧一個食盒,荀彧打開一看是空的,於是便服毒自盡(高手之間的對話,真是一切竟在不言中),享年五十。

核心問題根本不是這兩個版本孰真孰假,而是荀彧為何會跳出來反對曹操?還有就是曹操真的是要荀彧死嗎?

關於這兩個問題,觀點有二

觀點一:荀彧盡心輔佐曹操的主要目的是匡扶漢室,而當曹操真實面目徹底暴露並將其邊緣化時,荀彧也已經認識到,自己已經無力阻止曹操,漢室之傾頹以成定局。正是自己極力輔佐之人,毀了自己匡扶漢室的奮鬥目標,自己也成了協曹滅汗的主要推手,其內心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再加之曹操的暗示,便服毒自盡。所以,荀彧之死乃死於心灰意冷,並且死於曹操之手。

觀點二:當時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荀彧乃王佐之才,不可能不知道曹操的僭越之心,那麼荀彧不遺餘力的獻計曹操本意就是要幫助曹操完成霸業。而荀彧上表反對曹操加九錫,其實是一種自我救贖,以此來掩蓋自己助曹為虐的人生汙點,乃沽名釣譽之所為。

筆者個人還是傾向觀點一,原因有三:

1、曹操早年真心是一腔愛過熱血,在自己實力遠不及董卓十分之一情況下,決意征討之。而袁紹、袁術之流雖手握重兵,討伐董卓流於形式,所想的都是如何獲得自己的利益,毫無真心匡扶漢。因此荀彧棄袁投曹之舉,很大原因是因為自己匡扶漢室之理想。

2、曹操“取而代之”之心,是隨著自己實力的強大而變化的,更是荀彧無法左右的。那為什麼荀彧不選擇離開曹操呢?當時的人(尤其是名仕)是很講究忠誠的,當時的價值觀就是: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能侍奉二主。曹操並沒有虧待荀彧,荀彧有什麼理由離開曹操?你說曹操要篡位,曹操表態了嗎?所以荀彧沒辦法離開。其實從荀彧生平記載來看,荀彧為曹操出奇策,多是在曹操創業初期。官渡之戰曹操做大之後,已經鮮有荀彧主動獻計的記載了,荀彧多是做本職工作,只有曹操問到荀彧,荀彧才簡單表述一下己見。並且曹操極力推舉荀彧為三公之位,荀彧卻是盡力推辭,側面也反應出荀彧的心態。

再者從荀彧上表反對曹操文字來看,其言辭柔中帶刀,深刻揭露曹操道貌岸然之本質,足以讓曹操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荀彧這麼做,無疑是將生死置之度外,真有為挽回漢室榮譽和維護自己的初衷,做最後一搏的架勢!

3、以死來沽名釣譽,代價明顯過高,不符合常理。其實當時絕大多數德高望重之人,都已經“忘記”漢朝而歸順曹操,所以荀彧徹底歸順曹操也無可厚非,並無值得世人非議之處,正所謂大勢所趨,識時務者為俊傑。說荀彧為了名譽,不惜豁出去性命,真的很難說得通。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正是荀彧為人處世恪守之道,我們有理由相信,荀彧真乃德才兼備之真君子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