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作者:韓老白(爸媽精讀主筆)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媽媽,死是什麼?”

前段時間,徐靜蕾上了《朗讀者》,和董卿講起奶奶的故事。從來不曾在節目中落淚的她,一度情緒失控。

這個從小和奶奶一起長大的人,一直非常依賴長輩。奶奶離世,是她成年世界裡最大的打擊。

徐靜蕾哽咽地說:“我就覺得我的童年就在她去世那天就結束了。”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她開始雪藏自己很長一段時間,不拍電影、不露面、不社交,狀態糟糕到極點。甚至,連親弟弟的婚禮拒絕參加。花了很多時間,來治癒親人逝去的傷。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最終在節目中,她念了一段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幾度聲音嘶啞,也讓一旁的董卿為之落淚。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這篇文裡講了一個奶奶,在教孩子關於“死亡”的故事:

你幹嘛等不到那會兒呀?

老了,還不死?

死了就怎麼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著奶奶了。”

小小的史鐵生說,那是世界給他的第一個可怕的印象。

第二次,奶奶告訴他: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多了一個星星。

人死了,就變成一個星星。

幹嘛變成星星呀?

給走夜道兒的人找個亮兒。

徐靜蕾在最後,像在安慰大家,也像是在安慰自己,輕輕地念著:

我慢慢相信,每一個活著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是一隻含淚的燭光。

當時在電視機前的我,如鯁在喉,慶幸著身邊的至親都依然健康。沒想到今年十月,我也經歷了親人逝世:孩子的爺爺去世了。

都說孩子是最敏感的,三歲的兒子感受到了我情緒的低落,盯著我紅紅的眼眶不到三秒,他忽然說:“媽媽我好傷心。”下一秒,眼睛裡就蓄滿了淚水。

我安慰他:“媽媽只是因為爺爺去世了,心裡覺得難過。”

“去世就是死麼? ”我點了點頭。

他又繼續問我:“媽媽,什麼是死呢?”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呢?是搪塞麼?是打擦邊球麼?還是編個理由就糊弄過去呢?

漢文化裡,一直對死亡諱莫如深。我們的教育裡,也缺少死亡這一課。

可是讓孩子理解死亡,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理解人世間的愛。

白巖鬆說過:“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因為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死亡教育,是一次愛的教育

在歐美國家,死亡教育已經普及了近百年。甚至,還是美國學生的一門必修課。

在美國紐約信息平臺,有一個六歲孩子成成的媽媽,分享了她在美國遇到的“生死教育”,讓我大開眼界。

開學第一週,她和孩子第一次上生死教育課。老師從美人魚的死引入,同學們提問都很踴躍:

美人魚是不是死了?

美人魚還能活過來麼?

每個人是不是都會死?

每個問題,老師也都一一正面回答了。第一次上課的成成,也舉手問:“我的媽媽會不會死呢?”

當得到肯定的答覆時,成成情緒激動起來:“我不要媽媽死!"

老師把成成叫上講臺,用童話故事安撫了他:

童話故事雖然很美好,但是故事裡的人都會死的,就像我們每一個人,最終都是會死的。

但是我們和爸爸媽媽美好的回憶是不會隨著時間而消失的,所以,我們要珍惜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寶貴時光。

還有一節課,是在殯儀館舉行的,媽媽和成成一起體驗了“生離死別”。

當時,每一個大人都需要躺進棺材中,模擬一次死亡。當媽媽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躺進棺材,成成大哭起來:“媽媽,你不能丟下我啊”,關上棺材門更是嚎啕不止。

十分鐘以後,棺材門終於被打開了,媽媽感覺像重生了一樣。短短十分鐘,讓她意識到,什麼才是最寶貴的。孩子也飛奔向她,緊緊擁抱著,像是重獲至寶。

經歷過這一個階段,成成好像突然長大了,對“死亡”更加淡定了,提到死亡不會再有過激情緒了,也更加經常地表達對媽媽的愛。

孩子媽媽說:“經過死亡教育的成成,心裡明白:哪怕媽媽有一天會離去,也是帶著愛離去的,我們在一起的所有快樂的時光是不會改變的。”

她的分享讓我想起了《尋夢環遊記》裡,那句使我當場淚奔的臺詞:“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遺忘。在愛的記憶消失前,請記住我。”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因為人會死兩次,一次是他的肉體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的時候,而另一次則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記得他時。

只要有人記得他,他的精神就永遠不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孩子害怕死亡,害怕親人會完全的消失,這樣的恐懼可以被代替,那就是——愛和銘記。活著人,記住已經死去的親人,讓他們在我們的記憶裡一直鮮活著。

更重要的是,死亡教育,並非專門談論死亡的現象。而是我們能不能更加註重生命中的小事--陪伴和珍惜。

當週邊的人突然去世,我們教給孩子的不僅是戰勝對死亡的恐懼,也該教會孩子如何從容地面對人生的離別和悲劇,如何更為珍惜身邊的朋友和親人。

向死亡學習,孩子能獲得生的力量,也能重獲愛的力量。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死亡教育的核心,是對生命的敬畏

朋友燕子和我說:“孩子的爺爺去世了,孩子爺爺去世前,我正帶孩子在外面上課。電話說老人不行了,我和老公馬上就趕過去了。”

我問她:“那孩子呢?”

她說:“因為害怕孩子產生心理恐懼。所以放棄帶孩子見爺爺的最後一面,把他寄放在朋友家裡。甚至連爺爺的葬禮,也沒有讓孩子參加。”

說實話,我理解她的做法,卻為她這樣的做法惋惜。

死亡,一直是我們所刻意迴避的話題,感覺談“死亡“是件不吉利的事。但正是親歷了這個問題,才讓我突然意識到“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我曾在網上看過一個新聞,西安有一個4歲女孩,拿起剪刀對著自己的肚子,向自己的爸爸揚言要自殺。當時,震驚了不少網友。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起因僅僅是因為媽媽想要帶著女孩去洗澡,可是她死活不願意,竟然就跑到客廳,拿起平常做手工的剪刀,對著肚子喊:“你們都不愛我了,我不想活了,我要自殺。”

這個舉動,把夫妻兩嚇得不輕。雖然沒有早成實質性傷害,可他們想不通:“從小生活在快樂家庭裡的女兒,怎麼會學會自殺了?”

4歲的孩子小女孩把自殺當玩笑一樣,把生命當成微不足道的事,這暴露的這是缺乏死亡教育的後果呀。

沒有死亡教育的她不懂,死亡真的會永遠帶走一個人。

她不懂,死亡會帶來至親的傷心。她也不懂,每一個生命從誕生之初,就多麼的可貴。

多年研究幼兒“死亡教育”的教育學博士張淑美,曾說過:

兒童一般從4歲開始就會初步有死亡的意識,如果無法對死亡產生正確的認知,就有可能產生消極情緒,對他的一生都有深遠的影響。

我們總覺得孩子還沒長大,還不夠成熟,他們應該接觸安徒生童話、熊大和熊二、小豬佩奇和玩具,死亡對他們可能過於沉重。可是,沒有對死亡的正確認知,就沒有對生命真正的敬畏。

你可能不知道:中國兒童的自殺率,已經居世界第一了。

任何一個孩子的悲劇,都是父母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所以,讓他們學會正視死亡、瞭解死亡,大概是我們一生的責任。

讓我們和孩子談論死亡,好像並不簡單。但是坦誠地、開放地討論它,遠比讓孩子獨自去理解這件事要好得多。

懂得死亡的無情,才懂得生命的意義。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父母要如何進行“死亡教育”

我們沒有歐美成熟的死亡教育體系,但是我也摸索了幾個小方法:

1、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態度

當親人離去時,不要害怕孩子問到關於“死亡”的問題。你越是顧其左右而言他,越讓孩子認為:“死亡,真是太可怕了。”因為連媽媽都會害怕。

你回答孩子死亡問題的態度,決定了他是否能正確地面對死亡。所以我們要先學會正視死亡,它是生命的必經之路。每一個問題,都值得我們好好回答。

2、用體驗的方法,溫和地告訴他

我們可以給孩子看枯萎的樹枝和花朵,告訴孩子這是生命已經逝去了。提前體驗死亡現象,可以打消孩子對死亡的猜測和恐懼。

生活中,如果遇到家裡的小動物死了,可以和孩子一起懷念相處的時光,舉行一個小葬禮,培養孩子感恩和麵對死亡的儀式感。

如果家人不幸去世,帶孩子參加追悼會,越是正視“死亡”給孩子帶來的哀傷,越能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

3、藉助繪本,幫孩子瞭解死亡

太過於直接跟孩子談生死,他們可能很難理解。我們不妨帶孩子看看繪本,讓他慢慢理解生死的意義。

以前我也很怕提到死,直到陪孩子看了一本繪本《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這隻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碰到了真愛白貓,寧願放棄生命。

它告訴我和孩子:“人的一生雖然是短暫的,但是隻要活得有意義,就是值得的,誰都難免有一死。”

繪本《小傷疤》是另一種視角:大人們的傷心,其實需要孩子來安慰。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孩子會知道:“原來小小的我,也可以安慰大人,”如果我們一直為逝去的親人難過,會錯過更美好的生活。因為生命本就是循環不斷、生生不息的過程。

這些耳濡目染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明白:正是因為有死亡,生命才顯得更加珍貴。死亡並不可怕,因為愛是溫暖的。

說到最後,其實文章開頭的問題,我並沒有回答。

當時,三歲的孩子問我:“什麼是死?”

我沉思了一下,把他抱到了腿上說:

死亡代表一個人沒有任何感受,他不會覺得餓了、渴了、怕了。不過,也代表著我們看不到他了。可是對他們的記憶,會一直存在我們的心裡和腦袋裡。

所以,爺爺雖然不在了,但是還會一直住在我們的心裡。只要你記得他,他就永遠不會離開。

孩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我將他抱得更緊了,眼淚不停地在眼眶打轉。

我相信,這顆生死教育的種子,會靜靜地播種在他的心裡,未來會開出更加燦爛的生命之花。

徐靜蕾朗讀聽哭董卿:這兩個字,是孩子最缺少的教育

作者簡介:韓老白,富書籤約作者,獅子座正能量辣媽,小清新文案培訓師,讀研時擔任校報主編,畢業後工作五年從設計院裸辭,懂點心理學,專注塑造女性職場、婚姻幸福力,願我的文字,陪伴萬千女性共同成長。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