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40多年前,我在許昌的臨潁縣寫劇本‖老家許昌

文‖Z老師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下放到許昌地區臨潁縣,兩年間寫了兩個劇本。一個是獨幕話劇《下鄉路上》,被搬上舞臺;一個是多幕豫劇《誰主沉浮》,被縣文教局選定為集體創作的基礎劇本。

在本文中,我將真實地記錄創作這兩個劇本的經過,讓讀者從中多多少少看到一些文革期間基層文學創作的原貌。

《下鄉路上》:從獨幕話劇到獨幕豫劇

1974年9月的一天,我正光著腳在生產隊的豬圈裡出豬糞,公社負責文教的趙老師騎著自行車找我來了。

我們兩個,一個在豬圈裡用杈子往外撂糞,一個在豬圈外用耙子從高處往低處耙糞。邊幹邊說。

原來,縣裡要在國慶節前夕舉辦一個全縣的文藝匯演,趙老師聽說我在學校時寫過一個獨幕話劇《下鄉路上》,希望我們知青能把它搬上舞臺,參加匯演。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下鄉路上》的主要情節是:

崇山峻嶺中,知青先行隊隊員高翔(女)、歌英(女)走在通往紅星大隊的路上。

高翔手拿父親開墾過南泥灣的鐵鎬,她決心不辜負老一輩的期望,發揚南泥灣精神,去開墾社會主義的新農村,在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歌英的書包裡裝著親人們從祖國四面八方寄來的糧食蔬果種子,她要讓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種子在紅星大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高、歌二人迷路,遂遇前來接應她們的六八屆知青根紅(女),根紅向新知青介紹了紅星大隊的基本情況以及他們三十多名老知青在農村戰天鬥地中發生的變化、做出的貢獻。

劇終:在“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的大背景中三名女知青“到家”了。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全縣文藝匯演的那一天,臨潁縣縣劇院被擠得水洩不通,窗戶上蹲的都是人。後來聽說劇院周邊的大街小巷都擁堵不堪,十里八鄉趕來的人進不到劇院看不到演出,就在外面聽高音喇叭。

我稀裡糊塗地被指派為報幕員,要不是向英在旁邊指導,不知道要出多少洋相呢。

我們固廂公社鄭州知青的文藝演出大獲全勝。向英、樑良的京劇清唱,字正腔圓,京味十足,大放異彩。

獨幕話劇《下鄉路上》,也讓看了幾年革命樣板戲的社員群眾耳目一新。本人扮演高翔,向英扮演歌英,連娣(愛玉?)扮演根紅。三個十八九歲的城市姑娘,頭扎倆小辮兒,身穿格子上衣,斜挎軍綠書包,操一口清亮亮的普通話,在舞臺上豪情萬丈地抒發感情,暢想未來,即使現在想來,也熱血沸騰,眼泛淚光。

《下鄉路上》的演出,轟動了臨潁縣,驚動了許昌文化局的首長們。(知青們這麼稱呼他們)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我在9月29日的日記裡這麼寫到:許昌文化局首長在臨潁縣專門召開了座談會。會上首長和縣裡的幹部同志對《下鄉路上》進行了尖銳的批評、認真的分析。指出這個劇本沒有寫黨的基本路線,沒有寫矛盾衝突,沒有塑造英雄人物。

首長指出:圍繞著黨的基本路線寫矛盾衝突,在矛盾衝突中塑造無產階級英雄典型,這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任務。“無衝突論”是階級鬥爭熄滅論在文藝界的反映。會後,首長們鼓勵我,希望能看到我的作品出世。

國慶節那天,文教局的王老師,文化館館長張老師,縣劇團導演李老師,縣劇團編劇陶老師,大家聚在一起,幫我修改劇本。劇本由獨幕話劇改為社員群眾喜聞樂見的獨幕豫劇。

故事的主要情節改為:高翔走在下鄉的路上,母親從省城追趕上來,逼迫高翔回省城,母女倆發生了激烈的矛盾衝突。前來接應的老知青根紅用現身說法,對高翔母親做了大量思想工作,高翔母親高高興興送女兒到農村去了。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在老師們提出修改意見的同時,大家一再叮囑我,千萬不能和《朝陽溝》撞車,高翔身上不能有銀環的影子,高翔母親身上不能有銀環母親的影子。因為文革期間,《朝陽溝》也受到了衝擊,禁止上演。

主要情節確定下來,寫作起來仍舊十分艱難。

當時我還不到19歲,沒有生活經驗,沒有戲曲知識。怎麼在獨幕劇中迅速展開矛盾、激化矛盾,在矛盾衝突中塑造英雄人物,怎麼編寫豫劇唱詞,我統統不會,急得在小閣樓裡跺腳、掉淚。

感謝縣文化館的張老師,給我送去不少學習資料,比如《談談小戲曲》、《十三道轍及四聲表》等等,我把這些知識大段大段地抄在日記本上,刻在腦子裡。

十月五日完成初稿,又幾經修改,終於定稿。

十月十二日縣宣傳隊的演員開始排練。

大約一週後,縣宣傳隊開始了送戲下鄉的旅程。

縣宣傳隊當時被稱為活躍在田間地頭的“文藝輕騎兵”,歸屬縣文教局領導。主要演員由三部分組成:縣劇團沒有被打倒的革命演員,社員群眾中的戲曲演員,知識青年演員。

記得74年秋冬組建的這支宣傳隊沒有縣劇團的專業演員,由社員和知青組成。知青有漯河知青和鄭州知青。漯河知青的節目有漯河四中陳棟和盛珍的男女聲二重唱,鄭州知青的節目有鄭州二中舒燕等女生的歌舞表演。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獨幕豫劇《下鄉路上》(劇名反覆改過幾次)則由當地回鄉知青出演。有趣的是,擔任高翔一角的演員也叫金鳳,比我年長。於是宣傳隊的人們就把我們倆分別叫“大金鳳”“小金鳳”。大金鳳長得很漂亮,高挑個,白皮膚,她對我很好,每一段唱詞,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她都要徵求我的意見。

送戲下鄉時,文化局的領導要求我跟隊,主要任務是及時聽取廣大社員群眾的意見,及時修改道白和唱詞。

文藝宣傳隊送戲下鄉的盛況,至今還歷歷在目。早早得知消息的鄉親們或提前住進親戚家,或天不亮就駕著馬車、開著拖拉機、拉著架子車趕到演出地點佔位子,那熱熱鬧鬧的場面大家在影視劇中都見到過,這裡不多敘了。

我則站在或蹲在觀眾中間,聽他們邊看邊說些什麼。還好,大家不太關心人物塑造是否突出、情節構成是否緊湊、唱詞是否革命化,大家主要關心演員的扮相是不是好看,唱腔是不是有濃郁的豫地鄉土味道。對,豫劇,河南農民的最愛嘛!好在,大金鳳的唱腔有原汁原味的豫劇味道:清亮高亢,穿雲入月,征服了全臨潁縣的社員群眾。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演出期間,陳棟要去參加河南省在開封舉辦的青年才藝大賽。文教局的領導要我趕寫一首獨唱歌曲的歌詞,這又是趕著鴨子上架啊!我又一次臨時抱佛腳地學習歌詞寫作的知識,也就是那時候才知道歌詞中有主歌和副歌。最終,我苦思冥想、絞盡腦汁編了一首歌詞,大意是知青像雄鷹一樣在廣闊的藍天上展翅飛翔。誰知沒過幾天,陳棟載譽而歸:由本人作詞,陳棟作曲,陳棟演唱的男高音獨唱《雄鷹》,榮獲許昌地區第一名!為了感謝我的作詞,陳棟又專門為我演唱了這首歌。

文章寫到這裡,說幾段題外的話。

1977年恢復高考後,陳棟考入河南大學藝術系。後任漯河某高校聲樂教授。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母親湖南人,父親山東人。陳棟繼承了母親的俊秀聰慧,父親的敦厚率性。

舒燕考入鄭州大學數學系,後任武漢大學數學系教授。舒燕的父母都是高校教師,南方人。舒燕繼承了父母的優點:長相精巧標緻,氣質溫婉優雅。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向英考入鄭州大學數學系,後歷任鄭州統計局局長、鄭州師專校長兼書記、鄭州師院書記。向英的父母都是山東人,三八老幹部,高幹級別。向英繼承了父母性格中豁達大度、開朗豪放的特點,她每為官一方,都勵精圖治,享有“巾幗英雄”之榮譽。

他們三人(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的知青)有這麼幾個共同點:

一,他們都出身於良好的家庭。家庭環境的薰陶,父母的言傳身教,影響了他們的一生。

二,他們在學校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

三,他們都有兩三個特長,繪畫、歌唱、舞蹈、樂器等。

四,他們在農村艱苦的環境中不抱怨不放棄,和廣大社員群眾打成一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五,他們都沒有走工農兵大學生這條路(我至今都這樣認為,他們是不屑走這條路),他們一直在觀察,在等待,因為他們的家庭決定了他們的目光比常人要敏銳和深遠,他們的格局比常人要寬大和壯闊。果然,機會如期而至。恢復高考,他們順利考入高校,成為當時的“天之驕子”。

六,他們現在都已是六十多歲的人了,還在自己的工作領域熠熠生輝,注意,不是發揮餘熱。他們生命的厚度和長度要比常人多得多。總之一句話,原生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多麼深遠。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多幕豫劇《誰主沉浮》

1975年6月30日,剛到大吳駐隊一個月的我,又接到縣文教局的通知:到縣師訓班報到,參加為期一個月的業餘文學創作學習班,學習文學理論,創作文學作品。

學習班裡大約有二十多個來自基層的業餘文學作者,文教局的王老師根據每個人的特長把大家分為兩個小組。一個小組專門從事散文、小說、詩歌的寫作,另一個小組則要集體創作一個多幕豫劇《誰主沉浮》,我被分到了戲曲創作小組。我當時一聽,頭“轟”的一聲大了一倍:戲曲!豫劇!還是多幕!難啊!

《誰主沉浮》這個劇本要求創作人員將一個真實的科研事件,改編為一個多幕豫劇。

真實的科研事件是:七十年代初期,臨潁縣水利局的張工程師和其他科技人員一道經過不懈的努力,研發並投入使用了一種新式的河道閘門——浮體閘,據說,當時世界上還沒有這種閘門。

王老師告訴大家,我們的劇本創作分以下幾步來走。

一,到水利局參觀學習,瞭解浮體閘。

二,觀看革命樣板戲《龍江頌》《海港》。

三,學習無產階級文學理論,武裝頭腦。

四,學習戲曲知識,豫劇寫作知識。

五,集體討論:定主題、人物、情節。

六,小組成員每人完成一個劇本。

七,集體通劇本,從中選出三個優秀劇本整合為一個劇本。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第一步,我就墜入雲裡霧裡了!我在當天的日記裡寫到:“真慚愧呀,堂堂一個高中生,竟看不懂一個浮體閘模型,我真後悔當初在學校沒有學好工業基礎知識和視圖這兩門課。”呵呵。面對浮體閘模型,我只拼命地記住了這麼一句話:“浮體閘,在水中隨水位變化,閘門可自動浮動的閘。”

第三步:學習無產階級文學理論,結合革命樣板戲《龍江頌》《海港》,重點學習文革期間倡導的文學創作的三突出原則: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第五步:集體討論,確定主題、人物、情節。

主題:“誰主沉浮”是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的一句詞“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意思是:這曠遠迷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該由誰來主宰呢?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在這軍閥統治下的中國,到底應該由誰來主宰國家興衰和人民禍福的命運呢?

當時我們把“誰主沉浮”借用為多幕豫劇的劇名,其用意是顯而易見的:誰來主宰浮體閘的設計、建造、使用呢?誰來主宰浮體閘在河流中的沉(降)與浮(升)呢?當然是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當然是無產階級人民大眾。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人物:圍繞以上主題,大家討論確定了這麼幾個主要人物。

主要英雄人物:水利局黨總支書記雷書記。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支持科技人員勇於創新,造福人民。

英雄人物:水利局工程師張工。他是個又紅又專的科技人員,刻苦鑽研,反覆實踐,在總支書記的全力支持下,研發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浮體閘。

正面人物:水利局副局長秦副局長。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但是思想保守,對浮體閘的研發持懷疑態度,受階級敵人的挑唆曾一度阻撓工作進展。後改變。

反面人物:師技術員。潛伏的階級敵人,多次暗中搞破壞均未得逞。大壩竣工後,企圖炸燬大壩,被當場抓獲。

情節:主題、人物確定後,具體故事情節由劇作者自己編織,不做統一規定。只規定必須寫八幕。

當時學習班裡只有我一個女知青,為了安全起見,王老師專門為我安排了兩個乖巧伶俐的小女孩兒,負責我的生活起居,陪我寫作之餘聊天散心。

但是我卻如被綁架軟禁一般難受。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對於一個二十不到的高中畢業生,要寫這麼大的一個劇本,太難了。我整日裡愁眉不展,如坐鍼氈,幾次想提出放棄,回大吳種地去。可是我又是個不服輸的主兒,就硬著頭皮在屋裡“閉門造車”。

第一難:根本不懂浮體閘的設計原理,不知道浮體閘在研發過程當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我在寫作中採取的方法是儘量迴避技術性東西。主要圍繞“敢不敢”“幹不幹”讓人物在認識上思想上階級立場上發生矛盾衝突。

第二難:自己古詩詞底子太薄,而豫劇的一大特點唱詞多。唱詞又是講究合轍押韻,講究朗朗上口的。怎麼辦?又拿出去年張老師送我的戲曲資料認真學習,從中發現豫劇唱詞的特點是比較口語、通俗、鄉土氣息重,這下我樂了,這個容易!

第三難:人物性格的把握,怎麼確定?怎麼表現?我躺在床上盯著房樑發了一下午的呆,呵呵,有辦法了。學習借鑑樣板戲。我把《龍江頌》裡的主要英雄人物江水英、《海港》裡的主要英雄人物方海珍的性格特徵加以分析歸納,用在了《誰主沉浮》裡主要英雄人物雷書記的身上。用這樣的方法,又設計了其他幾個正反面人物的性格特徵。呵呵,比葫蘆畫瓢!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正式動筆之後,我可以說是“衣不解帶”“目不窺園、足不下樓”,編,編,編。寫,寫,寫。修修改改,拆拆補補,二十多天後,終於完成了初稿:大型八幕豫劇《誰主沉浮》。整整50頁的稿紙,乾乾淨淨、密密麻麻一大厚本,掂在手裡,好沉啊,好想哭。

正式通稿的那一天我才知道,戲曲創作小組裡有幾個成員感覺劇本寫作太難,實在拿不下來,申請退出,回生產隊種地去了。我們十幾個成員,一共寫出了5個完整的劇本。

我的稿子是在一個下午進行集體審核的,從午飯後一直讀到晚飯前。

第三天,王老師宣佈入圍劇本作者:小金鳳、XXX、XXX。王老師對我的劇本的評價是:主題和主要英雄人物突出鮮明,情節曲折起伏,敵我矛盾尖銳激烈,唱詞十分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徵,而且很好地表現了豫劇唱詞的特點。他又說,一個二十歲的女知青能單獨拿下這麼大一個劇本,很不簡單。

在場的領導們,老師們,業餘作者,都鼓掌祝賀。我當時沒有喜悅,沒有激動,也沒有自豪和欣慰,只有如釋重負:解放嘍,回李莊去,回大吳去,挖河挑糞、打農藥上化肥,幹什麼都比趴在本子上寫東西強!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不久,王老師告訴我,文教局的相關領導商議,76年等我下鄉滿兩年的時候,保送我到鄭州大學創作班學習,畢業後到縣文教局任專業創作員。但是這一計劃因為鄭大和我個人的原因,最終沒有實現。如今,借“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對當年培養我、賞識我的臨潁文化界、許昌文化界的老前輩,表示深深的感謝,雖然我後來辜負了他們的期望,改行做了教師,但他們當年的殷殷情誼,我銘記在心,終生不忘。

或許我會接著寫臨潁系列回憶篇《40多年前,我從許昌臨潁去上大學》。

文已至此,照應開頭。這就是七十年代文革期間,我在農村寫劇本的經過(當然還有別的文學作品)。大家不要見笑:這是什麼劇本呀!嗨,那個年代的文學劇本大都打上了深深淺淺的時代烙印。

20多天,50頁稿紙,20歲的她為什麼想哭?

【作者簡介】Z老師,許昌師專畢業。鄭州退休教師。一生情繫許昌。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