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許昌 曹操 服裝 樑宏達 構樹 老家許昌 2019-07-24
"
"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09站:於寨村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走許禹路到靈井後右拐,至水道楊楊水才紀念館前,往東有條岔路,翻過鯽魚背似的崗脊,下去即是桂村鄉於寨村。

於寨有曹操的藏兵洞,這是網友留言說的,於是我慕名尋來。 在岔路口歇腳喝水的工夫,一過路的老太太看我臉色戇紅,溻溼的衣服像膏藥片緊貼在身上,出於關心,將三輪車停在我的面前,問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我把情況一講,老太太嘴一撇,以知情者的口吻告訴我:看景不如聽景,淨是糊弄人。早幾年發現地道口的紅薯窖已經被填上,你說你下火天跑來幹啥?

我怕她多說洩我的勁頭兒,急忙打斷她的話茬兒,說來看藏兵洞,只是給自己一個跑著玩的由頭兒,即便沒看成,起碼鍛鍊身體了。

老太太一聽,也笑了,說你這人心態中,肯定能活大壽限。 我說您八十好幾了吧,能健健康康活到您這個年紀就中。

一句好聽話,說到了老太太的心坎兒裡,頓時藏著歲月的臉,笑成了一朵將敗未敗的桃花。(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三改村名的老吳營:許昌這塊風水寶地到底啥來頭?

從崗脊到於寨村當中,差不多有二里地,一路下坡,不用蹬車,只要扶好把,便風馳電掣往下衝。彷彿眨眼間,人就飛進了村子。

初伏後的村街上了無人跡,我正愁著找誰打聽老紅薯窖的位置,一扭頭,見一小夥子正在路北的門樓底下給一老太太理髮,如同見了救星一般,忙趨上前去,笑臉相問。小夥只顧專心幹活,旁邊他媳婦接過話頭,說隔個門就是。怕我沒聽懂,還親自跑出來指給我看。

下圖:右側第一家即為發現藏兵洞的院落。

"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09站:於寨村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走許禹路到靈井後右拐,至水道楊楊水才紀念館前,往東有條岔路,翻過鯽魚背似的崗脊,下去即是桂村鄉於寨村。

於寨有曹操的藏兵洞,這是網友留言說的,於是我慕名尋來。 在岔路口歇腳喝水的工夫,一過路的老太太看我臉色戇紅,溻溼的衣服像膏藥片緊貼在身上,出於關心,將三輪車停在我的面前,問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我把情況一講,老太太嘴一撇,以知情者的口吻告訴我:看景不如聽景,淨是糊弄人。早幾年發現地道口的紅薯窖已經被填上,你說你下火天跑來幹啥?

我怕她多說洩我的勁頭兒,急忙打斷她的話茬兒,說來看藏兵洞,只是給自己一個跑著玩的由頭兒,即便沒看成,起碼鍛鍊身體了。

老太太一聽,也笑了,說你這人心態中,肯定能活大壽限。 我說您八十好幾了吧,能健健康康活到您這個年紀就中。

一句好聽話,說到了老太太的心坎兒裡,頓時藏著歲月的臉,笑成了一朵將敗未敗的桃花。(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三改村名的老吳營:許昌這塊風水寶地到底啥來頭?

從崗脊到於寨村當中,差不多有二里地,一路下坡,不用蹬車,只要扶好把,便風馳電掣往下衝。彷彿眨眼間,人就飛進了村子。

初伏後的村街上了無人跡,我正愁著找誰打聽老紅薯窖的位置,一扭頭,見一小夥子正在路北的門樓底下給一老太太理髮,如同見了救星一般,忙趨上前去,笑臉相問。小夥只顧專心幹活,旁邊他媳婦接過話頭,說隔個門就是。怕我沒聽懂,還親自跑出來指給我看。

下圖:右側第一家即為發現藏兵洞的院落。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說來也巧,就在這時,那家的大門突然開了,走出一位大嫂。我三步並作兩步,跑上前去,覥著臉說我從許昌來,想參觀紅薯窖和藏兵洞。大嫂說前幾年家裡蓋房子時,把它們都填上了。起初以為這是在搪塞我,便堅持說我進去拍拍遺址的位置,將來放進文章裡,更具說服力。

大嫂犟不過我,回身洞開大門放我進去。

下圖:劉美榮老人的媳婦。

"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09站:於寨村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走許禹路到靈井後右拐,至水道楊楊水才紀念館前,往東有條岔路,翻過鯽魚背似的崗脊,下去即是桂村鄉於寨村。

於寨有曹操的藏兵洞,這是網友留言說的,於是我慕名尋來。 在岔路口歇腳喝水的工夫,一過路的老太太看我臉色戇紅,溻溼的衣服像膏藥片緊貼在身上,出於關心,將三輪車停在我的面前,問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我把情況一講,老太太嘴一撇,以知情者的口吻告訴我:看景不如聽景,淨是糊弄人。早幾年發現地道口的紅薯窖已經被填上,你說你下火天跑來幹啥?

我怕她多說洩我的勁頭兒,急忙打斷她的話茬兒,說來看藏兵洞,只是給自己一個跑著玩的由頭兒,即便沒看成,起碼鍛鍊身體了。

老太太一聽,也笑了,說你這人心態中,肯定能活大壽限。 我說您八十好幾了吧,能健健康康活到您這個年紀就中。

一句好聽話,說到了老太太的心坎兒裡,頓時藏著歲月的臉,笑成了一朵將敗未敗的桃花。(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三改村名的老吳營:許昌這塊風水寶地到底啥來頭?

從崗脊到於寨村當中,差不多有二里地,一路下坡,不用蹬車,只要扶好把,便風馳電掣往下衝。彷彿眨眼間,人就飛進了村子。

初伏後的村街上了無人跡,我正愁著找誰打聽老紅薯窖的位置,一扭頭,見一小夥子正在路北的門樓底下給一老太太理髮,如同見了救星一般,忙趨上前去,笑臉相問。小夥只顧專心幹活,旁邊他媳婦接過話頭,說隔個門就是。怕我沒聽懂,還親自跑出來指給我看。

下圖:右側第一家即為發現藏兵洞的院落。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說來也巧,就在這時,那家的大門突然開了,走出一位大嫂。我三步並作兩步,跑上前去,覥著臉說我從許昌來,想參觀紅薯窖和藏兵洞。大嫂說前幾年家裡蓋房子時,把它們都填上了。起初以為這是在搪塞我,便堅持說我進去拍拍遺址的位置,將來放進文章裡,更具說服力。

大嫂犟不過我,回身洞開大門放我進去。

下圖:劉美榮老人的媳婦。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由於天氣晴好,方方正正的小院裡晒滿了被褥。

大嫂領我走到西屋南山牆放農用三輪車的地方,說這下面就是老紅薯窖,窖內的東南角先是坍塌,露出一個地道,裡面黑咕隆咚,怪嚇人的。

上面聽說後,派人下去看過,還取走了兩塊土坷垃做化驗用,看看啥時候的,只是後來沒有下文,不了了之。

下圖:紅薯窖及發現地道的位置。

"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09站:於寨村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走許禹路到靈井後右拐,至水道楊楊水才紀念館前,往東有條岔路,翻過鯽魚背似的崗脊,下去即是桂村鄉於寨村。

於寨有曹操的藏兵洞,這是網友留言說的,於是我慕名尋來。 在岔路口歇腳喝水的工夫,一過路的老太太看我臉色戇紅,溻溼的衣服像膏藥片緊貼在身上,出於關心,將三輪車停在我的面前,問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我把情況一講,老太太嘴一撇,以知情者的口吻告訴我:看景不如聽景,淨是糊弄人。早幾年發現地道口的紅薯窖已經被填上,你說你下火天跑來幹啥?

我怕她多說洩我的勁頭兒,急忙打斷她的話茬兒,說來看藏兵洞,只是給自己一個跑著玩的由頭兒,即便沒看成,起碼鍛鍊身體了。

老太太一聽,也笑了,說你這人心態中,肯定能活大壽限。 我說您八十好幾了吧,能健健康康活到您這個年紀就中。

一句好聽話,說到了老太太的心坎兒裡,頓時藏著歲月的臉,笑成了一朵將敗未敗的桃花。(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三改村名的老吳營:許昌這塊風水寶地到底啥來頭?

從崗脊到於寨村當中,差不多有二里地,一路下坡,不用蹬車,只要扶好把,便風馳電掣往下衝。彷彿眨眼間,人就飛進了村子。

初伏後的村街上了無人跡,我正愁著找誰打聽老紅薯窖的位置,一扭頭,見一小夥子正在路北的門樓底下給一老太太理髮,如同見了救星一般,忙趨上前去,笑臉相問。小夥只顧專心幹活,旁邊他媳婦接過話頭,說隔個門就是。怕我沒聽懂,還親自跑出來指給我看。

下圖:右側第一家即為發現藏兵洞的院落。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說來也巧,就在這時,那家的大門突然開了,走出一位大嫂。我三步並作兩步,跑上前去,覥著臉說我從許昌來,想參觀紅薯窖和藏兵洞。大嫂說前幾年家裡蓋房子時,把它們都填上了。起初以為這是在搪塞我,便堅持說我進去拍拍遺址的位置,將來放進文章裡,更具說服力。

大嫂犟不過我,回身洞開大門放我進去。

下圖:劉美榮老人的媳婦。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由於天氣晴好,方方正正的小院裡晒滿了被褥。

大嫂領我走到西屋南山牆放農用三輪車的地方,說這下面就是老紅薯窖,窖內的東南角先是坍塌,露出一個地道,裡面黑咕隆咚,怪嚇人的。

上面聽說後,派人下去看過,還取走了兩塊土坷垃做化驗用,看看啥時候的,只是後來沒有下文,不了了之。

下圖:紅薯窖及發現地道的位置。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在灶房燒火煮豆、打算焐醬豆的劉美榮老人接著說,她掌櫃叫王新才,自發現曹操的轉兵洞(藏兵洞的另一個叫法)以後,帶全家人都下去過,開始洞口還挺高的,能站人,走不多遠只能彎著腰,再往裡,必須爬了。

下圖:灶臺前煮豆子的劉美榮老人。

"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09站:於寨村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走許禹路到靈井後右拐,至水道楊楊水才紀念館前,往東有條岔路,翻過鯽魚背似的崗脊,下去即是桂村鄉於寨村。

於寨有曹操的藏兵洞,這是網友留言說的,於是我慕名尋來。 在岔路口歇腳喝水的工夫,一過路的老太太看我臉色戇紅,溻溼的衣服像膏藥片緊貼在身上,出於關心,將三輪車停在我的面前,問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我把情況一講,老太太嘴一撇,以知情者的口吻告訴我:看景不如聽景,淨是糊弄人。早幾年發現地道口的紅薯窖已經被填上,你說你下火天跑來幹啥?

我怕她多說洩我的勁頭兒,急忙打斷她的話茬兒,說來看藏兵洞,只是給自己一個跑著玩的由頭兒,即便沒看成,起碼鍛鍊身體了。

老太太一聽,也笑了,說你這人心態中,肯定能活大壽限。 我說您八十好幾了吧,能健健康康活到您這個年紀就中。

一句好聽話,說到了老太太的心坎兒裡,頓時藏著歲月的臉,笑成了一朵將敗未敗的桃花。(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三改村名的老吳營:許昌這塊風水寶地到底啥來頭?

從崗脊到於寨村當中,差不多有二里地,一路下坡,不用蹬車,只要扶好把,便風馳電掣往下衝。彷彿眨眼間,人就飛進了村子。

初伏後的村街上了無人跡,我正愁著找誰打聽老紅薯窖的位置,一扭頭,見一小夥子正在路北的門樓底下給一老太太理髮,如同見了救星一般,忙趨上前去,笑臉相問。小夥只顧專心幹活,旁邊他媳婦接過話頭,說隔個門就是。怕我沒聽懂,還親自跑出來指給我看。

下圖:右側第一家即為發現藏兵洞的院落。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說來也巧,就在這時,那家的大門突然開了,走出一位大嫂。我三步並作兩步,跑上前去,覥著臉說我從許昌來,想參觀紅薯窖和藏兵洞。大嫂說前幾年家裡蓋房子時,把它們都填上了。起初以為這是在搪塞我,便堅持說我進去拍拍遺址的位置,將來放進文章裡,更具說服力。

大嫂犟不過我,回身洞開大門放我進去。

下圖:劉美榮老人的媳婦。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由於天氣晴好,方方正正的小院裡晒滿了被褥。

大嫂領我走到西屋南山牆放農用三輪車的地方,說這下面就是老紅薯窖,窖內的東南角先是坍塌,露出一個地道,裡面黑咕隆咚,怪嚇人的。

上面聽說後,派人下去看過,還取走了兩塊土坷垃做化驗用,看看啥時候的,只是後來沒有下文,不了了之。

下圖:紅薯窖及發現地道的位置。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在灶房燒火煮豆、打算焐醬豆的劉美榮老人接著說,她掌櫃叫王新才,自發現曹操的轉兵洞(藏兵洞的另一個叫法)以後,帶全家人都下去過,開始洞口還挺高的,能站人,走不多遠只能彎著腰,再往裡,必須爬了。

下圖:灶臺前煮豆子的劉美榮老人。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這時,劉美榮的孫子王浩從堂屋出來,說莊西路沿邊過去也有一個洞口,磚券的,小時候他們經常進去玩。他家大門外路南沿,也曾經有個洞口。每年雨季從崗上流下來的雨水,統統灌進去,卻向來沒有灌滿過。

王浩領我從院裡出來,給我指了洞口的大體位置。隨之他話鋒一轉,說就因為這個地道,他家的三間瓦房好多年都沒敢翻建。地道好像是86年發現的,直到2010年前後,看上面沒有一點動靜,這才把瓦房扒了,紅薯窖和地道封了,建成現在這處宅院。

下圖:大樹旁為另一洞口的位置。

"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09站:於寨村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走許禹路到靈井後右拐,至水道楊楊水才紀念館前,往東有條岔路,翻過鯽魚背似的崗脊,下去即是桂村鄉於寨村。

於寨有曹操的藏兵洞,這是網友留言說的,於是我慕名尋來。 在岔路口歇腳喝水的工夫,一過路的老太太看我臉色戇紅,溻溼的衣服像膏藥片緊貼在身上,出於關心,將三輪車停在我的面前,問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我把情況一講,老太太嘴一撇,以知情者的口吻告訴我:看景不如聽景,淨是糊弄人。早幾年發現地道口的紅薯窖已經被填上,你說你下火天跑來幹啥?

我怕她多說洩我的勁頭兒,急忙打斷她的話茬兒,說來看藏兵洞,只是給自己一個跑著玩的由頭兒,即便沒看成,起碼鍛鍊身體了。

老太太一聽,也笑了,說你這人心態中,肯定能活大壽限。 我說您八十好幾了吧,能健健康康活到您這個年紀就中。

一句好聽話,說到了老太太的心坎兒裡,頓時藏著歲月的臉,笑成了一朵將敗未敗的桃花。(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三改村名的老吳營:許昌這塊風水寶地到底啥來頭?

從崗脊到於寨村當中,差不多有二里地,一路下坡,不用蹬車,只要扶好把,便風馳電掣往下衝。彷彿眨眼間,人就飛進了村子。

初伏後的村街上了無人跡,我正愁著找誰打聽老紅薯窖的位置,一扭頭,見一小夥子正在路北的門樓底下給一老太太理髮,如同見了救星一般,忙趨上前去,笑臉相問。小夥只顧專心幹活,旁邊他媳婦接過話頭,說隔個門就是。怕我沒聽懂,還親自跑出來指給我看。

下圖:右側第一家即為發現藏兵洞的院落。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說來也巧,就在這時,那家的大門突然開了,走出一位大嫂。我三步並作兩步,跑上前去,覥著臉說我從許昌來,想參觀紅薯窖和藏兵洞。大嫂說前幾年家裡蓋房子時,把它們都填上了。起初以為這是在搪塞我,便堅持說我進去拍拍遺址的位置,將來放進文章裡,更具說服力。

大嫂犟不過我,回身洞開大門放我進去。

下圖:劉美榮老人的媳婦。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由於天氣晴好,方方正正的小院裡晒滿了被褥。

大嫂領我走到西屋南山牆放農用三輪車的地方,說這下面就是老紅薯窖,窖內的東南角先是坍塌,露出一個地道,裡面黑咕隆咚,怪嚇人的。

上面聽說後,派人下去看過,還取走了兩塊土坷垃做化驗用,看看啥時候的,只是後來沒有下文,不了了之。

下圖:紅薯窖及發現地道的位置。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在灶房燒火煮豆、打算焐醬豆的劉美榮老人接著說,她掌櫃叫王新才,自發現曹操的轉兵洞(藏兵洞的另一個叫法)以後,帶全家人都下去過,開始洞口還挺高的,能站人,走不多遠只能彎著腰,再往裡,必須爬了。

下圖:灶臺前煮豆子的劉美榮老人。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這時,劉美榮的孫子王浩從堂屋出來,說莊西路沿邊過去也有一個洞口,磚券的,小時候他們經常進去玩。他家大門外路南沿,也曾經有個洞口。每年雨季從崗上流下來的雨水,統統灌進去,卻向來沒有灌滿過。

王浩領我從院裡出來,給我指了洞口的大體位置。隨之他話鋒一轉,說就因為這個地道,他家的三間瓦房好多年都沒敢翻建。地道好像是86年發現的,直到2010年前後,看上面沒有一點動靜,這才把瓦房扒了,紅薯窖和地道封了,建成現在這處宅院。

下圖:大樹旁為另一洞口的位置。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們高一聲低一聲地談論,引來三位老鄉的圍觀。據王志輝說,地道呈西北東南走向,東面到茂武張村,足有二里長。發現地道後,文物部門用洛陽鏟在此勘探過,也沒探出啥路數就走了。關於這事,報紙上好像登過。

事後,我上網搜索了一下,還真找到了。當時,時任許昌三國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的史友仁先生聽說於寨發現曹操的藏兵洞後,專程實地考察過,也沒下結論。

我問,既然咱這兒叫於寨村,是不是全村大部分人都姓於?劉美榮雖是耄耋老人,卻思路銳敏。她說於寨過去號稱“三里長莊”,有王家門、張家門、李家門三個莊組成。於寨只有一家姓於的,在村子東北角住。

王志輝繼續說,我們莊南頭有座大廟,風水先生稱這裡為龜地,是塊風水寶地。聽說75年發大水,莊周邊52條大溝溝滿壑平,西瓜在水上漂著也沒人敢撈。即便那麼大的洪水,地處崗半腰的於寨卻沒事,你說怪不怪。

一聽有古廟,我來了興致,問他位置在哪兒。王志輝詳細地給我指了線路,並補充說,我們莊南地還有一座大墓,不知道里面埋的是誰。

即將離開時,年輕直率的王浩嘣了一句,說當年專家沒下結論證實地道是曹操的藏兵洞,搞不好就是“深挖洞,廣積糧”時留下來的。這讓我忽然想起小時候老人有鼻子有眼講的,說曹操的藏兵洞起於許昌大十字街東北角的鐘樓下,止於張潘毓秀臺,稍微繞繞彎,剛好45裡地。

王浩一句話,驚醒夢中人。他說的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根據老鄉提供的線索,我很容易找到了那座“大廟”。廟西山牆處,倒著半截石碑,又剛好是上半截。我俯身查看,碑文顯示是《重修祖師殿碑記》,內容只看清“許昌西離城二十里”,落款為“大清道光”字樣。

下圖:大廟。

"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09站:於寨村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走許禹路到靈井後右拐,至水道楊楊水才紀念館前,往東有條岔路,翻過鯽魚背似的崗脊,下去即是桂村鄉於寨村。

於寨有曹操的藏兵洞,這是網友留言說的,於是我慕名尋來。 在岔路口歇腳喝水的工夫,一過路的老太太看我臉色戇紅,溻溼的衣服像膏藥片緊貼在身上,出於關心,將三輪車停在我的面前,問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我把情況一講,老太太嘴一撇,以知情者的口吻告訴我:看景不如聽景,淨是糊弄人。早幾年發現地道口的紅薯窖已經被填上,你說你下火天跑來幹啥?

我怕她多說洩我的勁頭兒,急忙打斷她的話茬兒,說來看藏兵洞,只是給自己一個跑著玩的由頭兒,即便沒看成,起碼鍛鍊身體了。

老太太一聽,也笑了,說你這人心態中,肯定能活大壽限。 我說您八十好幾了吧,能健健康康活到您這個年紀就中。

一句好聽話,說到了老太太的心坎兒裡,頓時藏著歲月的臉,笑成了一朵將敗未敗的桃花。(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三改村名的老吳營:許昌這塊風水寶地到底啥來頭?

從崗脊到於寨村當中,差不多有二里地,一路下坡,不用蹬車,只要扶好把,便風馳電掣往下衝。彷彿眨眼間,人就飛進了村子。

初伏後的村街上了無人跡,我正愁著找誰打聽老紅薯窖的位置,一扭頭,見一小夥子正在路北的門樓底下給一老太太理髮,如同見了救星一般,忙趨上前去,笑臉相問。小夥只顧專心幹活,旁邊他媳婦接過話頭,說隔個門就是。怕我沒聽懂,還親自跑出來指給我看。

下圖:右側第一家即為發現藏兵洞的院落。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說來也巧,就在這時,那家的大門突然開了,走出一位大嫂。我三步並作兩步,跑上前去,覥著臉說我從許昌來,想參觀紅薯窖和藏兵洞。大嫂說前幾年家裡蓋房子時,把它們都填上了。起初以為這是在搪塞我,便堅持說我進去拍拍遺址的位置,將來放進文章裡,更具說服力。

大嫂犟不過我,回身洞開大門放我進去。

下圖:劉美榮老人的媳婦。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由於天氣晴好,方方正正的小院裡晒滿了被褥。

大嫂領我走到西屋南山牆放農用三輪車的地方,說這下面就是老紅薯窖,窖內的東南角先是坍塌,露出一個地道,裡面黑咕隆咚,怪嚇人的。

上面聽說後,派人下去看過,還取走了兩塊土坷垃做化驗用,看看啥時候的,只是後來沒有下文,不了了之。

下圖:紅薯窖及發現地道的位置。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在灶房燒火煮豆、打算焐醬豆的劉美榮老人接著說,她掌櫃叫王新才,自發現曹操的轉兵洞(藏兵洞的另一個叫法)以後,帶全家人都下去過,開始洞口還挺高的,能站人,走不多遠只能彎著腰,再往裡,必須爬了。

下圖:灶臺前煮豆子的劉美榮老人。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這時,劉美榮的孫子王浩從堂屋出來,說莊西路沿邊過去也有一個洞口,磚券的,小時候他們經常進去玩。他家大門外路南沿,也曾經有個洞口。每年雨季從崗上流下來的雨水,統統灌進去,卻向來沒有灌滿過。

王浩領我從院裡出來,給我指了洞口的大體位置。隨之他話鋒一轉,說就因為這個地道,他家的三間瓦房好多年都沒敢翻建。地道好像是86年發現的,直到2010年前後,看上面沒有一點動靜,這才把瓦房扒了,紅薯窖和地道封了,建成現在這處宅院。

下圖:大樹旁為另一洞口的位置。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們高一聲低一聲地談論,引來三位老鄉的圍觀。據王志輝說,地道呈西北東南走向,東面到茂武張村,足有二里長。發現地道後,文物部門用洛陽鏟在此勘探過,也沒探出啥路數就走了。關於這事,報紙上好像登過。

事後,我上網搜索了一下,還真找到了。當時,時任許昌三國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的史友仁先生聽說於寨發現曹操的藏兵洞後,專程實地考察過,也沒下結論。

我問,既然咱這兒叫於寨村,是不是全村大部分人都姓於?劉美榮雖是耄耋老人,卻思路銳敏。她說於寨過去號稱“三里長莊”,有王家門、張家門、李家門三個莊組成。於寨只有一家姓於的,在村子東北角住。

王志輝繼續說,我們莊南頭有座大廟,風水先生稱這裡為龜地,是塊風水寶地。聽說75年發大水,莊周邊52條大溝溝滿壑平,西瓜在水上漂著也沒人敢撈。即便那麼大的洪水,地處崗半腰的於寨卻沒事,你說怪不怪。

一聽有古廟,我來了興致,問他位置在哪兒。王志輝詳細地給我指了線路,並補充說,我們莊南地還有一座大墓,不知道里面埋的是誰。

即將離開時,年輕直率的王浩嘣了一句,說當年專家沒下結論證實地道是曹操的藏兵洞,搞不好就是“深挖洞,廣積糧”時留下來的。這讓我忽然想起小時候老人有鼻子有眼講的,說曹操的藏兵洞起於許昌大十字街東北角的鐘樓下,止於張潘毓秀臺,稍微繞繞彎,剛好45裡地。

王浩一句話,驚醒夢中人。他說的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根據老鄉提供的線索,我很容易找到了那座“大廟”。廟西山牆處,倒著半截石碑,又剛好是上半截。我俯身查看,碑文顯示是《重修祖師殿碑記》,內容只看清“許昌西離城二十里”,落款為“大清道光”字樣。

下圖:大廟。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大廟周圍的高臺上,長滿了構樹、楝樹等雜木,遍佈蛛網。我拾了根木棍,邊走邊挑,才順利到達大廟的前面。

這是大三間瓦房,跟民居稍有區別的是,東西兩端的山牆格外厚實,差不多有一尺半左右。最早應該沒有前牆,靠明柱支撐,照白的牆體明顯是後來砌的。

門兩側的牆上,各嵌一通石碑。東側碑額是“萬古流傳”。

碑題則是我見過字數最多的,《增修文昌閣創建 魁星樓並複金 閆王牛王二郎神像碑記》。內容抄錄如下:

當謂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人道如是,神道亦然。許都西二十餘里,逯材保於家寨,舊有文昌閣,而無魁星樓,主輔不備,誠憾事也。他如閆王牛王二郎諸神,世遠年湮,像貌傾頹,觀望者亦不勝,是今非之感焉。幸有善士王守忠(王康辛、魯林、李公、王棟),目睹心傷,慨然承任,募化鄉里,共捐其資,鳩工庀材,弗辭勞瘁,不數旬而樓閣煥然,神像維新,是誠此寨之巨觀也。功竣囑予為文,丁固辭,不允。妥敷陳其事而為之記。

本郡儒學增廣生員冠十王俊撰並書

下面還有鐵筆生、米泥竹、金塑匠等工匠的名字。

落款是大清嘉慶拾貳季歲次丁卯仲春上浣吉日

嵌於門口西側的石碑為《重修閻王殿二郎殿祖師殿碑記》,這是一通功德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滿了捐助者的姓名。落款是大清同治陸年歲官丁卯九月仲秋中浣糓旦

下圖:碑文依稀可見。

"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09站:於寨村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走許禹路到靈井後右拐,至水道楊楊水才紀念館前,往東有條岔路,翻過鯽魚背似的崗脊,下去即是桂村鄉於寨村。

於寨有曹操的藏兵洞,這是網友留言說的,於是我慕名尋來。 在岔路口歇腳喝水的工夫,一過路的老太太看我臉色戇紅,溻溼的衣服像膏藥片緊貼在身上,出於關心,將三輪車停在我的面前,問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我把情況一講,老太太嘴一撇,以知情者的口吻告訴我:看景不如聽景,淨是糊弄人。早幾年發現地道口的紅薯窖已經被填上,你說你下火天跑來幹啥?

我怕她多說洩我的勁頭兒,急忙打斷她的話茬兒,說來看藏兵洞,只是給自己一個跑著玩的由頭兒,即便沒看成,起碼鍛鍊身體了。

老太太一聽,也笑了,說你這人心態中,肯定能活大壽限。 我說您八十好幾了吧,能健健康康活到您這個年紀就中。

一句好聽話,說到了老太太的心坎兒裡,頓時藏著歲月的臉,笑成了一朵將敗未敗的桃花。(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三改村名的老吳營:許昌這塊風水寶地到底啥來頭?

從崗脊到於寨村當中,差不多有二里地,一路下坡,不用蹬車,只要扶好把,便風馳電掣往下衝。彷彿眨眼間,人就飛進了村子。

初伏後的村街上了無人跡,我正愁著找誰打聽老紅薯窖的位置,一扭頭,見一小夥子正在路北的門樓底下給一老太太理髮,如同見了救星一般,忙趨上前去,笑臉相問。小夥只顧專心幹活,旁邊他媳婦接過話頭,說隔個門就是。怕我沒聽懂,還親自跑出來指給我看。

下圖:右側第一家即為發現藏兵洞的院落。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說來也巧,就在這時,那家的大門突然開了,走出一位大嫂。我三步並作兩步,跑上前去,覥著臉說我從許昌來,想參觀紅薯窖和藏兵洞。大嫂說前幾年家裡蓋房子時,把它們都填上了。起初以為這是在搪塞我,便堅持說我進去拍拍遺址的位置,將來放進文章裡,更具說服力。

大嫂犟不過我,回身洞開大門放我進去。

下圖:劉美榮老人的媳婦。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由於天氣晴好,方方正正的小院裡晒滿了被褥。

大嫂領我走到西屋南山牆放農用三輪車的地方,說這下面就是老紅薯窖,窖內的東南角先是坍塌,露出一個地道,裡面黑咕隆咚,怪嚇人的。

上面聽說後,派人下去看過,還取走了兩塊土坷垃做化驗用,看看啥時候的,只是後來沒有下文,不了了之。

下圖:紅薯窖及發現地道的位置。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在灶房燒火煮豆、打算焐醬豆的劉美榮老人接著說,她掌櫃叫王新才,自發現曹操的轉兵洞(藏兵洞的另一個叫法)以後,帶全家人都下去過,開始洞口還挺高的,能站人,走不多遠只能彎著腰,再往裡,必須爬了。

下圖:灶臺前煮豆子的劉美榮老人。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這時,劉美榮的孫子王浩從堂屋出來,說莊西路沿邊過去也有一個洞口,磚券的,小時候他們經常進去玩。他家大門外路南沿,也曾經有個洞口。每年雨季從崗上流下來的雨水,統統灌進去,卻向來沒有灌滿過。

王浩領我從院裡出來,給我指了洞口的大體位置。隨之他話鋒一轉,說就因為這個地道,他家的三間瓦房好多年都沒敢翻建。地道好像是86年發現的,直到2010年前後,看上面沒有一點動靜,這才把瓦房扒了,紅薯窖和地道封了,建成現在這處宅院。

下圖:大樹旁為另一洞口的位置。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們高一聲低一聲地談論,引來三位老鄉的圍觀。據王志輝說,地道呈西北東南走向,東面到茂武張村,足有二里長。發現地道後,文物部門用洛陽鏟在此勘探過,也沒探出啥路數就走了。關於這事,報紙上好像登過。

事後,我上網搜索了一下,還真找到了。當時,時任許昌三國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的史友仁先生聽說於寨發現曹操的藏兵洞後,專程實地考察過,也沒下結論。

我問,既然咱這兒叫於寨村,是不是全村大部分人都姓於?劉美榮雖是耄耋老人,卻思路銳敏。她說於寨過去號稱“三里長莊”,有王家門、張家門、李家門三個莊組成。於寨只有一家姓於的,在村子東北角住。

王志輝繼續說,我們莊南頭有座大廟,風水先生稱這裡為龜地,是塊風水寶地。聽說75年發大水,莊周邊52條大溝溝滿壑平,西瓜在水上漂著也沒人敢撈。即便那麼大的洪水,地處崗半腰的於寨卻沒事,你說怪不怪。

一聽有古廟,我來了興致,問他位置在哪兒。王志輝詳細地給我指了線路,並補充說,我們莊南地還有一座大墓,不知道里面埋的是誰。

即將離開時,年輕直率的王浩嘣了一句,說當年專家沒下結論證實地道是曹操的藏兵洞,搞不好就是“深挖洞,廣積糧”時留下來的。這讓我忽然想起小時候老人有鼻子有眼講的,說曹操的藏兵洞起於許昌大十字街東北角的鐘樓下,止於張潘毓秀臺,稍微繞繞彎,剛好45裡地。

王浩一句話,驚醒夢中人。他說的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根據老鄉提供的線索,我很容易找到了那座“大廟”。廟西山牆處,倒著半截石碑,又剛好是上半截。我俯身查看,碑文顯示是《重修祖師殿碑記》,內容只看清“許昌西離城二十里”,落款為“大清道光”字樣。

下圖:大廟。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大廟周圍的高臺上,長滿了構樹、楝樹等雜木,遍佈蛛網。我拾了根木棍,邊走邊挑,才順利到達大廟的前面。

這是大三間瓦房,跟民居稍有區別的是,東西兩端的山牆格外厚實,差不多有一尺半左右。最早應該沒有前牆,靠明柱支撐,照白的牆體明顯是後來砌的。

門兩側的牆上,各嵌一通石碑。東側碑額是“萬古流傳”。

碑題則是我見過字數最多的,《增修文昌閣創建 魁星樓並複金 閆王牛王二郎神像碑記》。內容抄錄如下:

當謂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人道如是,神道亦然。許都西二十餘里,逯材保於家寨,舊有文昌閣,而無魁星樓,主輔不備,誠憾事也。他如閆王牛王二郎諸神,世遠年湮,像貌傾頹,觀望者亦不勝,是今非之感焉。幸有善士王守忠(王康辛、魯林、李公、王棟),目睹心傷,慨然承任,募化鄉里,共捐其資,鳩工庀材,弗辭勞瘁,不數旬而樓閣煥然,神像維新,是誠此寨之巨觀也。功竣囑予為文,丁固辭,不允。妥敷陳其事而為之記。

本郡儒學增廣生員冠十王俊撰並書

下面還有鐵筆生、米泥竹、金塑匠等工匠的名字。

落款是大清嘉慶拾貳季歲次丁卯仲春上浣吉日

嵌於門口西側的石碑為《重修閻王殿二郎殿祖師殿碑記》,這是一通功德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滿了捐助者的姓名。落款是大清同治陸年歲官丁卯九月仲秋中浣糓旦

下圖:碑文依稀可見。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通過這三通石碑透露出來的信息,如果僅存的大廟為祖師殿的話,那麼文昌閣、魁星樓、閻王殿、牛王殿、二郎殿等建築均已被毀,想來實在是可惜了。

下圖:倒於荒草中的半截碑。

"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09站:於寨村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走許禹路到靈井後右拐,至水道楊楊水才紀念館前,往東有條岔路,翻過鯽魚背似的崗脊,下去即是桂村鄉於寨村。

於寨有曹操的藏兵洞,這是網友留言說的,於是我慕名尋來。 在岔路口歇腳喝水的工夫,一過路的老太太看我臉色戇紅,溻溼的衣服像膏藥片緊貼在身上,出於關心,將三輪車停在我的面前,問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我把情況一講,老太太嘴一撇,以知情者的口吻告訴我:看景不如聽景,淨是糊弄人。早幾年發現地道口的紅薯窖已經被填上,你說你下火天跑來幹啥?

我怕她多說洩我的勁頭兒,急忙打斷她的話茬兒,說來看藏兵洞,只是給自己一個跑著玩的由頭兒,即便沒看成,起碼鍛鍊身體了。

老太太一聽,也笑了,說你這人心態中,肯定能活大壽限。 我說您八十好幾了吧,能健健康康活到您這個年紀就中。

一句好聽話,說到了老太太的心坎兒裡,頓時藏著歲月的臉,笑成了一朵將敗未敗的桃花。(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三改村名的老吳營:許昌這塊風水寶地到底啥來頭?

從崗脊到於寨村當中,差不多有二里地,一路下坡,不用蹬車,只要扶好把,便風馳電掣往下衝。彷彿眨眼間,人就飛進了村子。

初伏後的村街上了無人跡,我正愁著找誰打聽老紅薯窖的位置,一扭頭,見一小夥子正在路北的門樓底下給一老太太理髮,如同見了救星一般,忙趨上前去,笑臉相問。小夥只顧專心幹活,旁邊他媳婦接過話頭,說隔個門就是。怕我沒聽懂,還親自跑出來指給我看。

下圖:右側第一家即為發現藏兵洞的院落。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說來也巧,就在這時,那家的大門突然開了,走出一位大嫂。我三步並作兩步,跑上前去,覥著臉說我從許昌來,想參觀紅薯窖和藏兵洞。大嫂說前幾年家裡蓋房子時,把它們都填上了。起初以為這是在搪塞我,便堅持說我進去拍拍遺址的位置,將來放進文章裡,更具說服力。

大嫂犟不過我,回身洞開大門放我進去。

下圖:劉美榮老人的媳婦。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由於天氣晴好,方方正正的小院裡晒滿了被褥。

大嫂領我走到西屋南山牆放農用三輪車的地方,說這下面就是老紅薯窖,窖內的東南角先是坍塌,露出一個地道,裡面黑咕隆咚,怪嚇人的。

上面聽說後,派人下去看過,還取走了兩塊土坷垃做化驗用,看看啥時候的,只是後來沒有下文,不了了之。

下圖:紅薯窖及發現地道的位置。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在灶房燒火煮豆、打算焐醬豆的劉美榮老人接著說,她掌櫃叫王新才,自發現曹操的轉兵洞(藏兵洞的另一個叫法)以後,帶全家人都下去過,開始洞口還挺高的,能站人,走不多遠只能彎著腰,再往裡,必須爬了。

下圖:灶臺前煮豆子的劉美榮老人。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這時,劉美榮的孫子王浩從堂屋出來,說莊西路沿邊過去也有一個洞口,磚券的,小時候他們經常進去玩。他家大門外路南沿,也曾經有個洞口。每年雨季從崗上流下來的雨水,統統灌進去,卻向來沒有灌滿過。

王浩領我從院裡出來,給我指了洞口的大體位置。隨之他話鋒一轉,說就因為這個地道,他家的三間瓦房好多年都沒敢翻建。地道好像是86年發現的,直到2010年前後,看上面沒有一點動靜,這才把瓦房扒了,紅薯窖和地道封了,建成現在這處宅院。

下圖:大樹旁為另一洞口的位置。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們高一聲低一聲地談論,引來三位老鄉的圍觀。據王志輝說,地道呈西北東南走向,東面到茂武張村,足有二里長。發現地道後,文物部門用洛陽鏟在此勘探過,也沒探出啥路數就走了。關於這事,報紙上好像登過。

事後,我上網搜索了一下,還真找到了。當時,時任許昌三國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的史友仁先生聽說於寨發現曹操的藏兵洞後,專程實地考察過,也沒下結論。

我問,既然咱這兒叫於寨村,是不是全村大部分人都姓於?劉美榮雖是耄耋老人,卻思路銳敏。她說於寨過去號稱“三里長莊”,有王家門、張家門、李家門三個莊組成。於寨只有一家姓於的,在村子東北角住。

王志輝繼續說,我們莊南頭有座大廟,風水先生稱這裡為龜地,是塊風水寶地。聽說75年發大水,莊周邊52條大溝溝滿壑平,西瓜在水上漂著也沒人敢撈。即便那麼大的洪水,地處崗半腰的於寨卻沒事,你說怪不怪。

一聽有古廟,我來了興致,問他位置在哪兒。王志輝詳細地給我指了線路,並補充說,我們莊南地還有一座大墓,不知道里面埋的是誰。

即將離開時,年輕直率的王浩嘣了一句,說當年專家沒下結論證實地道是曹操的藏兵洞,搞不好就是“深挖洞,廣積糧”時留下來的。這讓我忽然想起小時候老人有鼻子有眼講的,說曹操的藏兵洞起於許昌大十字街東北角的鐘樓下,止於張潘毓秀臺,稍微繞繞彎,剛好45裡地。

王浩一句話,驚醒夢中人。他說的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根據老鄉提供的線索,我很容易找到了那座“大廟”。廟西山牆處,倒著半截石碑,又剛好是上半截。我俯身查看,碑文顯示是《重修祖師殿碑記》,內容只看清“許昌西離城二十里”,落款為“大清道光”字樣。

下圖:大廟。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大廟周圍的高臺上,長滿了構樹、楝樹等雜木,遍佈蛛網。我拾了根木棍,邊走邊挑,才順利到達大廟的前面。

這是大三間瓦房,跟民居稍有區別的是,東西兩端的山牆格外厚實,差不多有一尺半左右。最早應該沒有前牆,靠明柱支撐,照白的牆體明顯是後來砌的。

門兩側的牆上,各嵌一通石碑。東側碑額是“萬古流傳”。

碑題則是我見過字數最多的,《增修文昌閣創建 魁星樓並複金 閆王牛王二郎神像碑記》。內容抄錄如下:

當謂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人道如是,神道亦然。許都西二十餘里,逯材保於家寨,舊有文昌閣,而無魁星樓,主輔不備,誠憾事也。他如閆王牛王二郎諸神,世遠年湮,像貌傾頹,觀望者亦不勝,是今非之感焉。幸有善士王守忠(王康辛、魯林、李公、王棟),目睹心傷,慨然承任,募化鄉里,共捐其資,鳩工庀材,弗辭勞瘁,不數旬而樓閣煥然,神像維新,是誠此寨之巨觀也。功竣囑予為文,丁固辭,不允。妥敷陳其事而為之記。

本郡儒學增廣生員冠十王俊撰並書

下面還有鐵筆生、米泥竹、金塑匠等工匠的名字。

落款是大清嘉慶拾貳季歲次丁卯仲春上浣吉日

嵌於門口西側的石碑為《重修閻王殿二郎殿祖師殿碑記》,這是一通功德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滿了捐助者的姓名。落款是大清同治陸年歲官丁卯九月仲秋中浣糓旦

下圖:碑文依稀可見。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通過這三通石碑透露出來的信息,如果僅存的大廟為祖師殿的話,那麼文昌閣、魁星樓、閻王殿、牛王殿、二郎殿等建築均已被毀,想來實在是可惜了。

下圖:倒於荒草中的半截碑。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原打算看過大廟,直接抄小路去大墓那兒,誰知周圍被大溝環繞,只好原路返回,繞了個大彎。

伏天大晌午頭,乾渴的豆苗耷拉著腦袋,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大墓孤零零地戳在豆地上,墳丘上的酸棗樹如一蓬亂髮,恣肆披散著。墓主人是誰?哪個朝代的?我一邊拍照,一邊想著這事。

猛然,我想起路上遇到老太太時,她一句不著邊際的話,說一位姓於的丞相,被曹操殺了,埋到了這裡,所以叫於寨。

曹操自己就是丞相,怎麼會多出個于姓丞相?對了,曹操身邊的“五虎大將”就有一個姓於的,叫于禁,該不會是他吧?

“五虎大將”亦稱“五子良將”,在陳壽《三國志》中是這樣描述的:“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

陳壽在《三國志》魏書卷中,將曹魏將領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合傳,敘述他們的生平事蹟,意在表述他們能征善戰。

曹魏時期,曹操的勢力範圍在今魏都區、建安區、鄢陵一帶,呈東南西北走向,長約50裡,寬約30裡,號稱“九營十八寨”。我粗略統計了一下,村名叫營的有14個,分別是老吳營、高營、八里營、郭營、周營、杜春營、前營、後營、大營、小營、任營、胡營,夏營、司營。我判斷,前營、後營是一個營,大營、小營是一個營,沒用姓氏做名號,且坐落於距都城張潘很近的馬欄鄉,應該是衛戍部隊。掐出這4個,剩下10個,其中有一個肯定是濫竽充數,後來加進去的。

含有寨字的村名,正好18個,它們是於寨、杜寨、官寨、溫寨、孫寨、和寨、陳寨、嶽寨、柳寨、趙寨、卜寨、羅寨、常寨、馬坊寨、劉寨、胡寨、劉王寨、閻寨等。

下面我們再看看于禁的履歷:

于禁,字文則,山東泰山鉅平(今泰安)人,本為鮑信部將,後歸降曹操。建安七年(202年),劉表派劉備攻打許都,所向披靡,很快打到了葉縣。曹操連忙派夏侯惇、于禁迎敵,成功保衛了許都。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于禁遷為左將軍。

從以上文字中不難看出,于禁的部隊確實在許昌周邊駐紮過,邊屯田,邊拱衛都城。所以,於寨有可能就是于禁的兵營,那座大墓有可能就是于禁的歸宿地。

正如陳壽所評價的,于禁因為“弗克其終”,才導致蒙羞病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襄樊之戰失敗後,于禁投降關羽。關羽敗亡後,遂轉投東吳。曹丕即位,孫權稱臣。黃初二年(221年),孫權將於禁遣返回魏。曹丕表面上接納了他,封他為安遠將軍,實則不斷羞辱他,致其引羞而死,死後加封益壽亭侯。 一代梟雄曹操給予于禁這位良將的評價是:“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圍,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這些僅僅是本人所查的一些零亂史料、資料,以及本人的一己推論,於寨村名究竟有啥來歷?地道是不是曹操的藏兵洞?大墓是不是于禁的長眠之所?這一切的一切,都有待於進一步的考證。

謬誤不妥之處,敬請見諒商榷。

下圖:豆地中的大墓。

"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09站:於寨村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走許禹路到靈井後右拐,至水道楊楊水才紀念館前,往東有條岔路,翻過鯽魚背似的崗脊,下去即是桂村鄉於寨村。

於寨有曹操的藏兵洞,這是網友留言說的,於是我慕名尋來。 在岔路口歇腳喝水的工夫,一過路的老太太看我臉色戇紅,溻溼的衣服像膏藥片緊貼在身上,出於關心,將三輪車停在我的面前,問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我把情況一講,老太太嘴一撇,以知情者的口吻告訴我:看景不如聽景,淨是糊弄人。早幾年發現地道口的紅薯窖已經被填上,你說你下火天跑來幹啥?

我怕她多說洩我的勁頭兒,急忙打斷她的話茬兒,說來看藏兵洞,只是給自己一個跑著玩的由頭兒,即便沒看成,起碼鍛鍊身體了。

老太太一聽,也笑了,說你這人心態中,肯定能活大壽限。 我說您八十好幾了吧,能健健康康活到您這個年紀就中。

一句好聽話,說到了老太太的心坎兒裡,頓時藏著歲月的臉,笑成了一朵將敗未敗的桃花。(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三改村名的老吳營:許昌這塊風水寶地到底啥來頭?

從崗脊到於寨村當中,差不多有二里地,一路下坡,不用蹬車,只要扶好把,便風馳電掣往下衝。彷彿眨眼間,人就飛進了村子。

初伏後的村街上了無人跡,我正愁著找誰打聽老紅薯窖的位置,一扭頭,見一小夥子正在路北的門樓底下給一老太太理髮,如同見了救星一般,忙趨上前去,笑臉相問。小夥只顧專心幹活,旁邊他媳婦接過話頭,說隔個門就是。怕我沒聽懂,還親自跑出來指給我看。

下圖:右側第一家即為發現藏兵洞的院落。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說來也巧,就在這時,那家的大門突然開了,走出一位大嫂。我三步並作兩步,跑上前去,覥著臉說我從許昌來,想參觀紅薯窖和藏兵洞。大嫂說前幾年家裡蓋房子時,把它們都填上了。起初以為這是在搪塞我,便堅持說我進去拍拍遺址的位置,將來放進文章裡,更具說服力。

大嫂犟不過我,回身洞開大門放我進去。

下圖:劉美榮老人的媳婦。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由於天氣晴好,方方正正的小院裡晒滿了被褥。

大嫂領我走到西屋南山牆放農用三輪車的地方,說這下面就是老紅薯窖,窖內的東南角先是坍塌,露出一個地道,裡面黑咕隆咚,怪嚇人的。

上面聽說後,派人下去看過,還取走了兩塊土坷垃做化驗用,看看啥時候的,只是後來沒有下文,不了了之。

下圖:紅薯窖及發現地道的位置。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在灶房燒火煮豆、打算焐醬豆的劉美榮老人接著說,她掌櫃叫王新才,自發現曹操的轉兵洞(藏兵洞的另一個叫法)以後,帶全家人都下去過,開始洞口還挺高的,能站人,走不多遠只能彎著腰,再往裡,必須爬了。

下圖:灶臺前煮豆子的劉美榮老人。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這時,劉美榮的孫子王浩從堂屋出來,說莊西路沿邊過去也有一個洞口,磚券的,小時候他們經常進去玩。他家大門外路南沿,也曾經有個洞口。每年雨季從崗上流下來的雨水,統統灌進去,卻向來沒有灌滿過。

王浩領我從院裡出來,給我指了洞口的大體位置。隨之他話鋒一轉,說就因為這個地道,他家的三間瓦房好多年都沒敢翻建。地道好像是86年發現的,直到2010年前後,看上面沒有一點動靜,這才把瓦房扒了,紅薯窖和地道封了,建成現在這處宅院。

下圖:大樹旁為另一洞口的位置。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們高一聲低一聲地談論,引來三位老鄉的圍觀。據王志輝說,地道呈西北東南走向,東面到茂武張村,足有二里長。發現地道後,文物部門用洛陽鏟在此勘探過,也沒探出啥路數就走了。關於這事,報紙上好像登過。

事後,我上網搜索了一下,還真找到了。當時,時任許昌三國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的史友仁先生聽說於寨發現曹操的藏兵洞後,專程實地考察過,也沒下結論。

我問,既然咱這兒叫於寨村,是不是全村大部分人都姓於?劉美榮雖是耄耋老人,卻思路銳敏。她說於寨過去號稱“三里長莊”,有王家門、張家門、李家門三個莊組成。於寨只有一家姓於的,在村子東北角住。

王志輝繼續說,我們莊南頭有座大廟,風水先生稱這裡為龜地,是塊風水寶地。聽說75年發大水,莊周邊52條大溝溝滿壑平,西瓜在水上漂著也沒人敢撈。即便那麼大的洪水,地處崗半腰的於寨卻沒事,你說怪不怪。

一聽有古廟,我來了興致,問他位置在哪兒。王志輝詳細地給我指了線路,並補充說,我們莊南地還有一座大墓,不知道里面埋的是誰。

即將離開時,年輕直率的王浩嘣了一句,說當年專家沒下結論證實地道是曹操的藏兵洞,搞不好就是“深挖洞,廣積糧”時留下來的。這讓我忽然想起小時候老人有鼻子有眼講的,說曹操的藏兵洞起於許昌大十字街東北角的鐘樓下,止於張潘毓秀臺,稍微繞繞彎,剛好45裡地。

王浩一句話,驚醒夢中人。他說的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根據老鄉提供的線索,我很容易找到了那座“大廟”。廟西山牆處,倒著半截石碑,又剛好是上半截。我俯身查看,碑文顯示是《重修祖師殿碑記》,內容只看清“許昌西離城二十里”,落款為“大清道光”字樣。

下圖:大廟。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大廟周圍的高臺上,長滿了構樹、楝樹等雜木,遍佈蛛網。我拾了根木棍,邊走邊挑,才順利到達大廟的前面。

這是大三間瓦房,跟民居稍有區別的是,東西兩端的山牆格外厚實,差不多有一尺半左右。最早應該沒有前牆,靠明柱支撐,照白的牆體明顯是後來砌的。

門兩側的牆上,各嵌一通石碑。東側碑額是“萬古流傳”。

碑題則是我見過字數最多的,《增修文昌閣創建 魁星樓並複金 閆王牛王二郎神像碑記》。內容抄錄如下:

當謂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人道如是,神道亦然。許都西二十餘里,逯材保於家寨,舊有文昌閣,而無魁星樓,主輔不備,誠憾事也。他如閆王牛王二郎諸神,世遠年湮,像貌傾頹,觀望者亦不勝,是今非之感焉。幸有善士王守忠(王康辛、魯林、李公、王棟),目睹心傷,慨然承任,募化鄉里,共捐其資,鳩工庀材,弗辭勞瘁,不數旬而樓閣煥然,神像維新,是誠此寨之巨觀也。功竣囑予為文,丁固辭,不允。妥敷陳其事而為之記。

本郡儒學增廣生員冠十王俊撰並書

下面還有鐵筆生、米泥竹、金塑匠等工匠的名字。

落款是大清嘉慶拾貳季歲次丁卯仲春上浣吉日

嵌於門口西側的石碑為《重修閻王殿二郎殿祖師殿碑記》,這是一通功德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滿了捐助者的姓名。落款是大清同治陸年歲官丁卯九月仲秋中浣糓旦

下圖:碑文依稀可見。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通過這三通石碑透露出來的信息,如果僅存的大廟為祖師殿的話,那麼文昌閣、魁星樓、閻王殿、牛王殿、二郎殿等建築均已被毀,想來實在是可惜了。

下圖:倒於荒草中的半截碑。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原打算看過大廟,直接抄小路去大墓那兒,誰知周圍被大溝環繞,只好原路返回,繞了個大彎。

伏天大晌午頭,乾渴的豆苗耷拉著腦袋,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大墓孤零零地戳在豆地上,墳丘上的酸棗樹如一蓬亂髮,恣肆披散著。墓主人是誰?哪個朝代的?我一邊拍照,一邊想著這事。

猛然,我想起路上遇到老太太時,她一句不著邊際的話,說一位姓於的丞相,被曹操殺了,埋到了這裡,所以叫於寨。

曹操自己就是丞相,怎麼會多出個于姓丞相?對了,曹操身邊的“五虎大將”就有一個姓於的,叫于禁,該不會是他吧?

“五虎大將”亦稱“五子良將”,在陳壽《三國志》中是這樣描述的:“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

陳壽在《三國志》魏書卷中,將曹魏將領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合傳,敘述他們的生平事蹟,意在表述他們能征善戰。

曹魏時期,曹操的勢力範圍在今魏都區、建安區、鄢陵一帶,呈東南西北走向,長約50裡,寬約30裡,號稱“九營十八寨”。我粗略統計了一下,村名叫營的有14個,分別是老吳營、高營、八里營、郭營、周營、杜春營、前營、後營、大營、小營、任營、胡營,夏營、司營。我判斷,前營、後營是一個營,大營、小營是一個營,沒用姓氏做名號,且坐落於距都城張潘很近的馬欄鄉,應該是衛戍部隊。掐出這4個,剩下10個,其中有一個肯定是濫竽充數,後來加進去的。

含有寨字的村名,正好18個,它們是於寨、杜寨、官寨、溫寨、孫寨、和寨、陳寨、嶽寨、柳寨、趙寨、卜寨、羅寨、常寨、馬坊寨、劉寨、胡寨、劉王寨、閻寨等。

下面我們再看看于禁的履歷:

于禁,字文則,山東泰山鉅平(今泰安)人,本為鮑信部將,後歸降曹操。建安七年(202年),劉表派劉備攻打許都,所向披靡,很快打到了葉縣。曹操連忙派夏侯惇、于禁迎敵,成功保衛了許都。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于禁遷為左將軍。

從以上文字中不難看出,于禁的部隊確實在許昌周邊駐紮過,邊屯田,邊拱衛都城。所以,於寨有可能就是于禁的兵營,那座大墓有可能就是于禁的歸宿地。

正如陳壽所評價的,于禁因為“弗克其終”,才導致蒙羞病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襄樊之戰失敗後,于禁投降關羽。關羽敗亡後,遂轉投東吳。曹丕即位,孫權稱臣。黃初二年(221年),孫權將於禁遣返回魏。曹丕表面上接納了他,封他為安遠將軍,實則不斷羞辱他,致其引羞而死,死後加封益壽亭侯。 一代梟雄曹操給予于禁這位良將的評價是:“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圍,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這些僅僅是本人所查的一些零亂史料、資料,以及本人的一己推論,於寨村名究竟有啥來歷?地道是不是曹操的藏兵洞?大墓是不是于禁的長眠之所?這一切的一切,都有待於進一步的考證。

謬誤不妥之處,敬請見諒商榷。

下圖:豆地中的大墓。

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作者簡介】樑耀國,現就職於許昌市房產交易租賃管理處,河南省雜文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