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的西天取經路,有多少難?曾到過哪些地方?(合集)

遠遊情結

我最喜歡的一首詞是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只有短短几句話,卻精煉無比,無一字多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感情,一下子就被帶入到作者營造的,那種飄零天涯、孤寂鄉愁意境中,我覺得這種感覺特別美。

從小,我就對遠遊故事特感興趣,那些環球探險,遠遊歷險記等系列故事,深深地吸引著幼小的心靈,激發出無限的想象力。尤其對那些孤獨的行者,更能激發起心靈上的共鳴,他們遠離家鄉、長途跋涉,一邊享受著外面世界的精彩多變,一邊克服著不期而至的困難挫折,一邊忍受著無邊的孤獨寂寥和鄉愁別緒…

玄奘的西天取經路,有多少難?曾到過哪些地方?(合集)

天淨沙﹒秋思(圖片來自網絡)

遠遊之美

鄉愁也是一種美!正所謂痛並快樂著。正是因為有了遠遊中的孤獨噬咬,有了險惡環境中的煎熬拼搏,有了這些鋪墊和對比,才更能感受到家的偉大,家的美好!

家是如此強大!強大到一想到她,我們就充滿了力量,無所不能!家又是如此柔軟!柔軟到一見到她,我們就潸然淚下,心碎千段…

想一想,若這個世界沒有對比,我們將失去多少感知?所以,所有那些不好的、悲慘的情感,並非一無是處,並非絕對負能量,它在提醒我們正能量更加美好的存在。

所有這些情感,好的,不好的,強烈的,珍貴的情感,只能在遠遊中才有機會去品嚐。宅在家裡,囿於那一畝三分地,在平庸規律中,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單調,年復一年地虛耗著年華,耗盡漫長又短暫的一生,意義何在?

所以,遠遊,一直是我心中的夢想。

玄奘的西天取經路,有多少難?曾到過哪些地方?(合集)

家是溫馨的港灣(圖片來自網絡)

歷史上,曾經遠遊的名人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往往是骨感的。

遠遊是夢想,但往往投降於現實。我並不能做到拋下一切,不顧一切地去遠遊;我不能不在意周圍人的眼光,我不能超脫世俗的羈絆,換句話說,我不能免俗,對!我就是俗人一個!

正因為如此,我才對歷史上,那些無視所有艱難險阻,無視一切世俗紛擾,毅然走向遠方,甚至終其一生只為一件事,只為遠方而活著的牛人,頂禮膜拜!

比如玄奘,比如徐霞客…

先來說玄奘吧!

玄奘的西天取經路,有多少難?曾到過哪些地方?(合集)

玄奘畫像(圖片來自網絡)

玄奘其人

玄奘主要生活在盛世大唐的開端年代,大唐剛剛收拾了大亂的天下,塵埃落定後,處於開疆拓土的前夜。

玄奘的一生完全是為佛而活,在國家明令禁止西行的情況下,他偷渡出境,去往心中的佛教聖地,即今天的印度尼泊爾一帶。那裡是佛教的總部,玄奘要到總部去求取真經。

他孤身一人,沿古絲綢之路,一路向西,終於抵達心中的聖地。途中的艱辛和苦難,無以言表,大漠雪山,無數次命懸一線;強盜匪徒,無數次九死一生;經過無數城堡古國;見識無數異族風俗…

其傳奇經歷,引無數後人神往。從出發到歸來,玄奘用了將近十九年,共走了五萬多裡,到過上百個國家。

在印度,他達到人生的巔峰,被尊為一代佛學大師,功成名就,地位尊崇,但他毅然歸國,並將餘生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佛經翻譯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玄奘的西天取經路,有多少難?曾到過哪些地方?(合集)

本人制作的玄奘西天取經路線圖(點開放大更清晰)

寫作本文目的

玄奘為什麼有名?他偉大在什麼地方?跟四大名著《西遊記》有什麼關係?

玄奘的西天取經的意義何在?取經的詳細過程是怎樣的?有多少難?有隨從嗎?具體都去過哪些國家?一路上的語言問題怎麼解決?

所有這一切,在我寫的玄奘系列文章中都能找到答案,文章共分為五集,著重於理清玄奘西行取經的路線和詳細過程。

下面簡要介紹各集內容,並提供了各集的鏈接地址,對詳細內容有興趣的讀者,可點開鏈接閱讀。

第一集簡介:

主要介紹玄奘的童年生活和取經前簡歷,理清了幾個問題,如玄奘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西天在哪等?結合時代背景,說明玄奘取經之路的艱辛和阻力。

公元627年,玄奘開始踏上取經之路,這一去,就是十九年!

在本集中,他沿絲綢之路西行,路過涼州,來到瓜州。瓜州是大唐的邊塞重地,重兵把守,禁止西行,玄奘無計可施,無奈又絕望。

玄奘的西天取經路,有多少難?曾到過哪些地方?(合集)

夕陽下,眺望西方的玄奘(圖片來自網絡)

機緣巧合,天無絕人之路,靠著偶然的機遇,玄奘成功偷渡玉門關,並由此,離開了大唐地界。

第一集鏈接:玄奘西天取經故事,附詳細路線圖(第一集)

第二集簡介:

首先講了玄奘西行取經的極大歷史偶然性,在當時的條件下,他的壯舉,幾乎無人能複製。

在本集中,玄奘穿過玉門關後,進入八百里沙漠,迎來了此行最大的挑戰。他孤身一人,牽著一批老馬,在大漠中缺水,迷路,體力衰竭,甚至昏迷,幾乎要放棄西行。最終,這匹識途老馬救了他,將他帶到沙漠中的一處水源地。

玄奘的西天取經路,有多少難?曾到過哪些地方?(合集)

玄奘孤身過大漠油畫(圖片來自網絡)

隨後,玄奘進入西域,先後來到伊吾小國和高昌國。在高昌國,他被尊為國師,並被幸福地拘留。高昌王想留下他,當高昌的宗教領袖,玄奘絕食抗議,最終打動了昌王,兩人結拜為兄弟。高昌王慷慨資助,出錢出人,助他西行。

離開高昌,玄奘路過焉耆國,來到龜茲國,在此等待春天的到來,雪路化開,才能翻越天塹蔥嶺。

第二集鏈接:玄奘西天取經故事,附詳細路線圖(第二集)

第三集簡介(本集作品獲青雲計劃獎):

本集首先講了玄奘在西行路上,語言交流怎麼解決的問題。

玄奘一行人,離開龜茲,翻越雪山,進入中亞大草原,來到碎葉城,這裡是西突厥王庭,他的西行計劃得到了突厥可汗的支持。隨後,一路西行,來到撒馬爾罕。在這裡,僅用一個晚上,講經說法,改變了國王的信仰,該國從此開始信奉佛法。

玄奘的西天取經路,有多少難?曾到過哪些地方?(合集)

玄奘為國王講經(圖片來自網絡)

又路過幾個小國家,然後折向南方,來到了當年張騫出使西域的地方。公元628年,玄奘終於進入印度地界。

第三集鏈接:玄奘西天取經故事,附詳細路線圖(第三集)

第四集簡介:

本集首先講了佛祖的生平事蹟和作者對於佛的理解。

玄奘進入印度後,被人劫持,遇難呈祥後,先後來到了佛祖的出生地、涅槃地、講經地、悟道地等地方,並最終抵達他此行的目的地-那爛陀。

玄奘的西天取經路,有多少難?曾到過哪些地方?(合集)

那爛陀佛教大學(圖片來自網絡)

在那爛陀,玄奘學習了五年,隨後,用三年時間,遊歷了印度大陸。在印度,佛學造詣深厚的玄奘,靠一次規模宏大的辯經,大放異彩,一戰成名,被尊稱為佛學大師。

第四集鏈接:玄奘西天取經故事,附詳細路線圖(第四集)

第五集簡介(本集作品獲青雲計劃獎):

本集首先介紹了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幫印度人找回了古代歷史。

公元641年,玄奘踏上歸途。沿絲綢之路南道,穿越瓦罕走廊,進入西域。經石頭城、喀什,來到于闐,在此停留,並等待大唐皇帝的諒解。公元645年,玄奘終於回到長安,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歸國後,玄奘的後半生,為翻譯佛經工作,嘔心瀝血。

在後記中,列出了佛教的發展歷程,玄奘對世界的影響,以及對玄奘的紀念和評價。

第五集鏈接:玄奘西天取經故事,附詳細路線圖(第五集)

玄奘的西天取經路,有多少難?曾到過哪些地方?(合集)

玄奘像(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