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西周都城體系中的三個都城 岐周 宗周 成周

發佈時間:2019-04-18 02:21 來源:天下吳氏

解讀西周都城體系中的三個都城 岐周 宗周 成周

◎鄭鼎文

在西周的都城體系中,共有三個都城:岐周、宗周、成周。其中岐周是西周的聖都,宗周是西周的主都,而成周則是西周的陪都。所謂岐周,是指岐山之下的周代舊邑,地處今天陝西省岐山縣京當鎮一帶。有關專家認為,京當者,意謂京城當中也。相傳,京當東西兩端的東杜城村和西杜城村,原為周國京城的東西大門。《詩經·大雅·綿》載:“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這裡的“岐下”就是岐山之下的周原,核心區域就是現在的京當鎮和祝家莊鎮岐陽村一帶,三千多年前古公亶父選準“膴膴周原,堇荼如貽”這塊肥美土地後,就和族人定居建城,在此生息。《詩經.魯頌.宓宮》:“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這就是說,古公亶父在周原立國之後,逐漸強大起來,產生了翦滅殷商的宏圖大略。他的這一計劃,歷經王季、文王,到武王時終於完成。可見周原是武王革命的根據地。在此期間,岐周的歷史地位舉足輕重,是周人積蓄力量、逐漸強大的聖地。《淮南子·要略》曰:“文王四世累善,修德行義,處岐周之間,地方不過百里。”作為周的聖都,岐周是西周王朝重要的祭祀中心,它不僅是周族發跡的地方,也承擔著高規格的祭祀活動,擁有大規模的宗廟建築。從考古的角度講,岐周作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也得到了確認。自1976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從岐山京當鳳雛村先後挖掘出了西周早期大型宮殿建築遺址,出土了一萬多片西周甲骨,其中帶字甲骨近300片。同時還採取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航空紅外線遙感”測繪,終於在以鳳雛村宮殿遺址為中心的基址周圍,發現了一座古代夯土城牆遺址。其城南北長1200多米,東西寬700——800米。在城南還發現了護城河遺址。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太王城”或“西岐城”。正是由於岐周在歷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標誌性的地名“京當”一直保留至今。京當鄉雖然人口在一萬人以下,但數次撤鄉並鎮,“京當”始終保持不變,且由“鄉”升格為“鎮”。

解讀西周都城體系中的三個都城 岐周 宗周 成周


所謂宗周,是指西周時期的王都,即鎬京,與豐京合稱豐鎬。周文王晚年,適應發展擴張的需要,將都城從岐邑遷豐,即今陝西長安西北灃河西岸。周武王時又遷都於鎬,即灃河東岸。據《長安志》卷三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解釋為:“武王自豐居鎬,諸侯宗之,是為宗周。”這裡的“宗”,有宗仰、敬重之意。《書·周官》載:“惟周王撫萬邦,巡侯甸,四徵弗庭,綏厥兆民,六服群辟,罔不承德。歸於宗周,董正治官。”文王遷豐、武王遷鎬以後,宗周即成為西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有一說,宗周是指周王朝,因周為所封諸侯國之宗主國,所以稱為宗周。宗主權是指國家對其屬國的內政及外交具有干預的權力,而對屬國享有宗主權的國家就是宗主國。

所謂成周,即成王時周人興建的東都洛邑。周武王滅商以後,為鞏固周朝對東方的統治,計劃在伊、洛二水一帶夏人故居地建設新的都邑。但因武王病逝而未能實現。成王繼位後,三監勾結武庚叛亂,周公奉命東征三年,終於平定了動亂。於是,成王將武王的計劃付諸實施。先派召公姬奭勘定建邑位置,周公隨後視察興建。新邑竣工,成王蒞臨,舉行祭祀典禮,返回宗周時命周公留守東都。當時認為成周位於天下中心,四方貢賦道里均等。又因把曾經反抗周朝的殷民遷到城郊便於控制,因而成周在西周的政治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還有一說,西周新建的洛邑新都之所以稱為“成周”,是取其“周道始城”之意。按照夏商周斷代史首席專家李學勤的解釋,所謂“成周”,就是“成王的周以成就周道”。

解讀西周都城體系中的三個都城 岐周 宗周 成周


【作者簡介】鄭鼎文,大學文化,中學高級教師(副教授),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周公思想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陝西省大雅禮樂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寶雞炎帝與周秦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岐山周文化研究會會長,縣社科聯副主席,縣政協文史研究員,省作家協會會員,曾任範家營高中校長和縣老年大學首任校長,著有《周文化叢書》“三王卷”“典故卷”、《周公演義》《品味周公廟》等9本書,在報刊發表文章500多篇。先後應邀參加了武漢、成都、蘭州、上海、寶雞、西安、天水等地的30多場學術研討會。

解讀西周都城體系中的三個都城 岐周 宗周 成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