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燒百億、千億紙錢,地府會通貨膨脹嗎?《西遊記》裡有答案

清明節祭祖燒紙錢的習俗,其實起源很晚,燒紙錢首先要有紙,造紙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中國最早的紙出現於西漢時期,東漢蔡倫改良了造紙術,但是,一直到三國時期,書寫材料仍然是簡牘,因為在紙張剛剛被髮明的年代裡,紙其實是一種很昂貴的商品,到了西晉時期,人們才將簡牘上的文字謄錄到紙張上,形成了紙質的書籍,到了南北朝時期,紙質的書籍才完全取代了簡牘。

清明節燒百億、千億紙錢,地府會通貨膨脹嗎?《西遊記》裡有答案

中國古代造紙的第一道程序斬竹漂塘

燒紙錢的習俗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南齊的第三任皇帝蕭昭業(公元473年至494年)最早開始“剪紙為錢”、“以代束帛”,南北朝以後,用紙錢陪葬的習俗才普及了開來,不過一開始只是“剪紙為錢”並不焚燒,到了唐代,才開始盛行燒紙錢。

紙錢為什麼非要燒呢?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燒紙錢是受到中亞、印度等地宗教習俗的影響,到了隋唐時期,中國與中亞、印度等地的往來十分的頻繁,印度、中亞等地的人認為,火可以將祭品傳遞給神靈,這種習俗就傳播到了中國;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燒紙錢的習俗與中國道教的燒符籙儀式有關,燒符籙就是燒符咒紙,既然符咒紙可以通過火傳遞給神靈,那麼,紙錢也可以通過火傳遞給祖先。

在“剪紙為錢”和“燒紙錢”的喪葬習俗出現以前,則是用實物進行陪葬的,主要是埋金器、銀器、玉器等物品,所以,在紙錢出現以前,陪葬品都是實物,而且是金屬貨幣,都是具有有實際價值的硬通貨。先秦、秦漢時期的墓葬,達官貴人的墓穴中有黃金、白銀等貴金屬,普通人的墓葬中也有銅錢等實物,這樣一來,先秦、秦漢時期的墓葬很容易被盜墓賊光顧,而改用紙錢,實際上就是薄葬了,大大降低了被盜的風險,所以,南北朝時期開始流行的“紙錢”、“燒紙錢”的喪葬習俗,實際上也是與當時提倡薄葬風俗有關。

清明節燒百億、千億紙錢,地府會通貨膨脹嗎?《西遊記》裡有答案

中國古代造紙的第五道程序透火焙乾

在中國古代,實際不存在燒幾十億、幾百億紙錢的問題,因為古代的造紙術、印刷術都不是很發達,印有“地府銀行”、“冥通銀行”等字樣的花花綠綠的紙錢,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很昂貴的,所以,人們不會燒幾十億、幾百億的紙錢,到了北宋以後,紙張稍微便宜了一些而已,但對於僅能維持基本生活水平的農民來說,這些都是奢侈品了,這就是中國古代一直沒有餐巾紙、衛生紙的原因,因為紙太貴了,皇帝寧願用絲綢來當作餐巾紙和衛生紙,也不會用一次性的紙張,絲綢可以重複使用,而一次性紙張用完以後則隨意丟棄,這對於古人來說,簡直就是浪費,造紙、印刷優先滿足書籍、書畫等文化產品的生產,而不是當作日用商品。

燒紙錢其實就是起源於人們“事死如事生”的觀念,陽間有什麼,陰間也應該有什麼,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早在北宋時期就發明了紙幣,但是,一直到晚清時期,紙幣沒有普及,也沒有成為法定貨幣,人們依然習慣使用白銀、銅錢等金屬貨幣,當時的人說到“錢”,其實並不是我們今天認為的紙幣,而是金屬的銅錢,那麼,這樣一來,在喪葬習俗中,人們其實是把紙錢當作銅錢、銀錠來燒,而不是當作幾十億、幾百億的鈔票來燒。

清明節燒百億、千億紙錢,地府會通貨膨脹嗎?《西遊記》裡有答案

鈔票直到明清時期都不是很普遍

在中國古代,實際上並不存在燒大量的紙錢造成“地府銀行”、“冥通銀行”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問題,只有到了近現代社會,隨著造紙術、印刷術的發展,紙張普及之後,人們才大量燒紙錢,“事死如事生”,人在活著的時候用的是紙幣,那麼在喪葬習俗中,紙錢實際上就不是銅錢了,而是被當作紙幣傳遞給祖先了,再到後來,有了銀行卡、支票以後,人們還開始燒紙錢做的銀行卡和支票。

大量燒紙錢,把紙錢做成銀行卡和支票的模樣,那麼,有多少錢,就只是一個數字問題了,數字是可以隨便寫的,於是動輒幾百億、幾千億的冥幣就出現了。

“事死如事生”,既然陽間有通貨膨脹,那麼,陰間也有通貨膨脹,這麼多的錢燒到地府,地府會不會發生惡性通貨膨脹呢?其實《西遊記》裡早就有答案了。

燒紙錢的習俗起源於唐代,那麼如何解釋陰間的通貨膨脹問題呢,當然要在唐人的生活中尋找到答案。《西遊記》裡的第十回和第十一回有“唐太宗地府還魂”的故事,這個故事對地府的“銀行系統”有所介紹。

清明節燒百億、千億紙錢,地府會通貨膨脹嗎?《西遊記》裡有答案

明代的《西遊記》活字印本

涇河龍王與袁天罡鬧了點小矛盾,兩人就打賭,推算明天降雨的時辰、點數,但是涇河龍王私自改變了降雨的時辰,觸犯了天條,要被天庭處斬,而負責行刑的人正好是唐太宗手下的名臣魏徵,於是,涇河龍王只好託夢給唐太宗,向他求情,唐太宗在夢中答應了,快要行刑之時,唐太宗就以下棋為藉口拖住了魏徵,魏徵為了不延誤行刑的時間,酣然大睡,自己的魂魄早已離開真身,在夢中斬了涇河龍王,涇河龍王有怨氣,經常纏著唐太宗,唐太宗晚上無法入睡,只好找秦叔寶和尉遲恭守門,但是,後來,涇河龍王還在地府告了唐太宗一狀,認為唐太宗違背了自己曾經許下的諾言,答應救他,他卻反而被魏徵處斬了。

清明節燒百億、千億紙錢,地府會通貨膨脹嗎?《西遊記》裡有答案

歷史上真實的魏徵畫像

因為涇河龍王在地府裡告了唐太宗一狀,所以,此後,唐太宗發現自己“身體漸重”,慢慢就病入膏肓了,整個宮廷都在為唐太宗準備後事,唐太宗臨死之前,魏徵告訴唐太宗,地府的判官崔珏在生前是他的八拜之交,唐太宗到了地府可以找崔珏幫忙,地府一定會放他回來。唐太宗聽了這句話,就安然死去,到了地府以後,還受到閻王的款待,唐太宗本來陽壽已盡,但是崔珏偷偷改了生死簿,唐太宗就順利還陽了。

唐太宗還陽之時,還遇到了地府的無數冤魂擋住了他的去路,這都是唐太宗以前南征北戰時殺戮的叛賊、草寇的冤魂,唐太宗答應借“金銀一庫”,“買轉鬼魂”,又得崔判官的作保,才順利躲過了這些冤魂的糾纏,這是《西遊記》裡唯一一處涉及到人間的錢財和地府的錢財如何轉換的問題。

清明節燒百億、千億紙錢,地府會通貨膨脹嗎?《西遊記》裡有答案

歷史上真實的唐太宗畫像

唐太宗在地府借到的“金銀一庫”在地府是不小的一筆數目,但是呢?這筆錢卻是河南開封府一位名叫相良的人寄存的,相良在人間並不是富人,與妻子每天掙的錢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但是,他用剩下來的錢買紙錢,“記庫焚燒”,積善行德,地府裡就有了“金銀一庫”,唐太宗是借用了相良平時燒的紙錢“買轉鬼魂”的,並且還答應自己還魂以後,要將這“金銀一庫”還給相良,唐太宗順利回到陽間以後,就派尉遲敬德攜金銀拜訪相良,相良一開始很驚訝,自己是個窮人,怎麼會有那麼多金銀呢?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平時燒紙錢做的金錠、銀錠到了地府以後,就變成真的金子、銀子了,這對相良來說,本來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但是,相良聽了此事以後,就更不敢要這筆錢了,還說自己如果接受了這些金銀,就會死掉。尉遲敬德沒法交差,就只好稟報了唐太宗,唐太宗聽說相良不肯接受金銀,更加佩服相良,認為他是真正的善人。

唐太宗在地府借了相良寄存的錢,到了人間,沒法用人間的錢再還給相良,相良還說接受了這些錢,“就死得快了”、“就死也是不敢受的”,此處,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地府的錢與人間的錢是沒法直接兌換的。

清明節燒百億、千億紙錢,地府會通貨膨脹嗎?《西遊記》裡有答案

古代人繪製的唐僧畫像

唐太宗沒法用人間的錢還他在陰曹地府借的錢,就只好做善事,建了一座名為“敕建相國寺”的寺廟來還債,說明人間的錢要通過做善事才能兌換到地府的錢,同樣,人間燒過去的紙錢,也要通過做善事才能真正兌換到地府的錢,相良每天都燒一點紙錢到地府,之所以能變成地府的“金銀一庫”,是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個善人,這是他積德行善的福報。那麼,相良如果往地府裡燒鉅額的紙錢給自己的祖先,幾百億、幾千億的燒,他的祖先會不會收到這麼多錢呢?因為相良是個大善人,所以,理論上來說他的祖先會收到這麼多錢的,但是,這筆錢肯定也是會存在“地府銀行”、“冥通銀行”,至於閻王會不會把這筆錢交給他的祖先,那就要看他的祖先有沒有這個福氣了。

清明節燒百億、千億紙錢,地府會通貨膨脹嗎?《西遊記》裡有答案

民間的紙錢一般繪有玉皇大帝的畫像

所以,我們看了《西遊記》“唐太宗遊地府”的故事,就會明白一個道理,燒紙錢最重要的是在於積善行德,而不在於紙錢的數字是多少,相良是積善之人,所以才有福報,燒去的紙錢,在地府才有了“金銀一庫”,甚至像唐太宗這樣的大人物到了地府也要問相良借錢。

其實,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教人行善,唐太宗遊地府遇見了無數的冤魂,有感於取經、普度眾生的重要性,於是“唐太宗遊地府”就成為了唐僧取經的直接原因。

當然,本文前半段介紹紙錢的歷史,是現實中的歷史,是曾經發生過的真實的事情,而後半段通過介紹“唐太宗遊地府”的故事來說明燒紙錢會不會造成地府通貨膨脹的問題,則是屬於從小說到小說的解讀,是虛構的事情,不是歷史。本文意在說明,清明節燒紙錢重在紀念意義,而不在於紙錢的數量和麵額有多少,同時,也要注意環保的問題,而不是真的在解讀清明節燒紙錢的現實意義以及所謂的“地府銀行”、“冥通銀行”的兌換問題,我們都要明白一個道理,神話傳說皆是虛妄之事,並不是科學,科學是要得到實證的,《西遊記》的故事情節絕大部分都是虛構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