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05

壯烈過往


琛航島是西沙群島中最為莊嚴肅穆的島。因為那裡埋葬著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中,壯烈犧牲的18名幹部戰士。

由於我瞭解這段歷史,所以當年我上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這些烈士的陵園憑弔,不僅認認真真以這個陵園的紀念碑為中心給它拍了一張照片,而且自己也以陵園為背景照了一張留影。琛航島烈士陵園從落成至今,至少經歷過四五次大的改建,而我1980年代初拍的那個雛形,據今天的三沙市有關方面介紹,是他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有底片且有作者的珍品。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05

壯烈過往


琛航島是西沙群島中最為莊嚴肅穆的島。因為那裡埋葬著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中,壯烈犧牲的18名幹部戰士。

由於我瞭解這段歷史,所以當年我上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這些烈士的陵園憑弔,不僅認認真真以這個陵園的紀念碑為中心給它拍了一張照片,而且自己也以陵園為背景照了一張留影。琛航島烈士陵園從落成至今,至少經歷過四五次大的改建,而我1980年代初拍的那個雛形,據今天的三沙市有關方面介紹,是他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有底片且有作者的珍品。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3月,西沙群島琛航島上的革命烈士陵園。

06

時光不留情面,再見西沙群島

近四十年後的西沙群島,已經是三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做為一個離祖國大陸最遠、海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省轄市,這裡發生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三四年前,我做為一名在西沙戍過邊、立過功的攝影老兵,有幸受駐軍和地方政府之邀,兩次重返西沙群島。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05

壯烈過往


琛航島是西沙群島中最為莊嚴肅穆的島。因為那裡埋葬著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中,壯烈犧牲的18名幹部戰士。

由於我瞭解這段歷史,所以當年我上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這些烈士的陵園憑弔,不僅認認真真以這個陵園的紀念碑為中心給它拍了一張照片,而且自己也以陵園為背景照了一張留影。琛航島烈士陵園從落成至今,至少經歷過四五次大的改建,而我1980年代初拍的那個雛形,據今天的三沙市有關方面介紹,是他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有底片且有作者的珍品。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3月,西沙群島琛航島上的革命烈士陵園。

06

時光不留情面,再見西沙群島

近四十年後的西沙群島,已經是三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做為一個離祖國大陸最遠、海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省轄市,這裡發生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三四年前,我做為一名在西沙戍過邊、立過功的攝影老兵,有幸受駐軍和地方政府之邀,兩次重返西沙群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永樂群島的一個航標塔。

在西沙群島,我跪在海灘的淺水中,手捧著銀色的沙粒、親吻著溫暖的海水,禁不住留下了眼淚……我畢生都將自己視為西沙的兒女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05

壯烈過往


琛航島是西沙群島中最為莊嚴肅穆的島。因為那裡埋葬著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中,壯烈犧牲的18名幹部戰士。

由於我瞭解這段歷史,所以當年我上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這些烈士的陵園憑弔,不僅認認真真以這個陵園的紀念碑為中心給它拍了一張照片,而且自己也以陵園為背景照了一張留影。琛航島烈士陵園從落成至今,至少經歷過四五次大的改建,而我1980年代初拍的那個雛形,據今天的三沙市有關方面介紹,是他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有底片且有作者的珍品。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3月,西沙群島琛航島上的革命烈士陵園。

06

時光不留情面,再見西沙群島

近四十年後的西沙群島,已經是三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做為一個離祖國大陸最遠、海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省轄市,這裡發生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三四年前,我做為一名在西沙戍過邊、立過功的攝影老兵,有幸受駐軍和地方政府之邀,兩次重返西沙群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永樂群島的一個航標塔。

在西沙群島,我跪在海灘的淺水中,手捧著銀色的沙粒、親吻著溫暖的海水,禁不住留下了眼淚……我畢生都將自己視為西沙的兒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珊瑚島附近的全富島上生產的居民。

對話孫振軍

Q:那個年代接觸相機的人很少,講講你與攝影和西沙群島之間的緣分吧。

A:我是信號兵,我所在的9331號軍艦又是編隊指揮艇,既得負責瞭望,又得負責通訊;所以,沒法離開戰位。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我只好站在一個圓桶狀的鐵籠裡,邊工作邊嘔吐了。因為,那就是我的戰位。但是,這個圓桶狀的鐵籠,從攝影角度而言,卻是軍艦上視野最好、安全係數最高的制高點。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05

壯烈過往


琛航島是西沙群島中最為莊嚴肅穆的島。因為那裡埋葬著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中,壯烈犧牲的18名幹部戰士。

由於我瞭解這段歷史,所以當年我上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這些烈士的陵園憑弔,不僅認認真真以這個陵園的紀念碑為中心給它拍了一張照片,而且自己也以陵園為背景照了一張留影。琛航島烈士陵園從落成至今,至少經歷過四五次大的改建,而我1980年代初拍的那個雛形,據今天的三沙市有關方面介紹,是他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有底片且有作者的珍品。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3月,西沙群島琛航島上的革命烈士陵園。

06

時光不留情面,再見西沙群島

近四十年後的西沙群島,已經是三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做為一個離祖國大陸最遠、海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省轄市,這裡發生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三四年前,我做為一名在西沙戍過邊、立過功的攝影老兵,有幸受駐軍和地方政府之邀,兩次重返西沙群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永樂群島的一個航標塔。

在西沙群島,我跪在海灘的淺水中,手捧著銀色的沙粒、親吻著溫暖的海水,禁不住留下了眼淚……我畢生都將自己視為西沙的兒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珊瑚島附近的全富島上生產的居民。

對話孫振軍

Q:那個年代接觸相機的人很少,講講你與攝影和西沙群島之間的緣分吧。

A:我是信號兵,我所在的9331號軍艦又是編隊指揮艇,既得負責瞭望,又得負責通訊;所以,沒法離開戰位。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我只好站在一個圓桶狀的鐵籠裡,邊工作邊嘔吐了。因為,那就是我的戰位。但是,這個圓桶狀的鐵籠,從攝影角度而言,卻是軍艦上視野最好、安全係數最高的制高點。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在水兵學校學習時,我就積極響應連隊號召給訓練基地廣播站投稿。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的時候,部隊首長很支持我的工作,不僅給我配發了一臺“海鷗”牌照相機、膠捲可以隨便用,而且還專門為我建立了一個暗房,配了一輛“五羊”牌自行車。這一套東西下來,所花費的金錢在當時簡直是一筆鉅款了。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05

壯烈過往


琛航島是西沙群島中最為莊嚴肅穆的島。因為那裡埋葬著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中,壯烈犧牲的18名幹部戰士。

由於我瞭解這段歷史,所以當年我上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這些烈士的陵園憑弔,不僅認認真真以這個陵園的紀念碑為中心給它拍了一張照片,而且自己也以陵園為背景照了一張留影。琛航島烈士陵園從落成至今,至少經歷過四五次大的改建,而我1980年代初拍的那個雛形,據今天的三沙市有關方面介紹,是他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有底片且有作者的珍品。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3月,西沙群島琛航島上的革命烈士陵園。

06

時光不留情面,再見西沙群島

近四十年後的西沙群島,已經是三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做為一個離祖國大陸最遠、海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省轄市,這裡發生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三四年前,我做為一名在西沙戍過邊、立過功的攝影老兵,有幸受駐軍和地方政府之邀,兩次重返西沙群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永樂群島的一個航標塔。

在西沙群島,我跪在海灘的淺水中,手捧著銀色的沙粒、親吻著溫暖的海水,禁不住留下了眼淚……我畢生都將自己視為西沙的兒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珊瑚島附近的全富島上生產的居民。

對話孫振軍

Q:那個年代接觸相機的人很少,講講你與攝影和西沙群島之間的緣分吧。

A:我是信號兵,我所在的9331號軍艦又是編隊指揮艇,既得負責瞭望,又得負責通訊;所以,沒法離開戰位。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我只好站在一個圓桶狀的鐵籠裡,邊工作邊嘔吐了。因為,那就是我的戰位。但是,這個圓桶狀的鐵籠,從攝影角度而言,卻是軍艦上視野最好、安全係數最高的制高點。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在水兵學校學習時,我就積極響應連隊號召給訓練基地廣播站投稿。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的時候,部隊首長很支持我的工作,不僅給我配發了一臺“海鷗”牌照相機、膠捲可以隨便用,而且還專門為我建立了一個暗房,配了一輛“五羊”牌自行車。這一套東西下來,所花費的金錢在當時簡直是一筆鉅款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西沙群島上的兩名哨兵。

參軍到部隊後,我幸運遇到了王振鬆老師。1980年代初期,他已是在全海軍系統非常有名氣的、榆林基地政治部宣傳處的專職攝影幹事了。我至今仍記住他當年對我聲色俱厲、不容置疑的諸多訓誡,比如:“照相機就是我們手中的鋼槍,就是我們的第二生命”“我們的攝影戰士必須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鏡頭!”他的這些教誨,讓我受益終生。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05

壯烈過往


琛航島是西沙群島中最為莊嚴肅穆的島。因為那裡埋葬著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中,壯烈犧牲的18名幹部戰士。

由於我瞭解這段歷史,所以當年我上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這些烈士的陵園憑弔,不僅認認真真以這個陵園的紀念碑為中心給它拍了一張照片,而且自己也以陵園為背景照了一張留影。琛航島烈士陵園從落成至今,至少經歷過四五次大的改建,而我1980年代初拍的那個雛形,據今天的三沙市有關方面介紹,是他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有底片且有作者的珍品。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3月,西沙群島琛航島上的革命烈士陵園。

06

時光不留情面,再見西沙群島

近四十年後的西沙群島,已經是三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做為一個離祖國大陸最遠、海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省轄市,這裡發生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三四年前,我做為一名在西沙戍過邊、立過功的攝影老兵,有幸受駐軍和地方政府之邀,兩次重返西沙群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永樂群島的一個航標塔。

在西沙群島,我跪在海灘的淺水中,手捧著銀色的沙粒、親吻著溫暖的海水,禁不住留下了眼淚……我畢生都將自己視為西沙的兒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珊瑚島附近的全富島上生產的居民。

對話孫振軍

Q:那個年代接觸相機的人很少,講講你與攝影和西沙群島之間的緣分吧。

A:我是信號兵,我所在的9331號軍艦又是編隊指揮艇,既得負責瞭望,又得負責通訊;所以,沒法離開戰位。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我只好站在一個圓桶狀的鐵籠裡,邊工作邊嘔吐了。因為,那就是我的戰位。但是,這個圓桶狀的鐵籠,從攝影角度而言,卻是軍艦上視野最好、安全係數最高的制高點。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在水兵學校學習時,我就積極響應連隊號召給訓練基地廣播站投稿。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的時候,部隊首長很支持我的工作,不僅給我配發了一臺“海鷗”牌照相機、膠捲可以隨便用,而且還專門為我建立了一個暗房,配了一輛“五羊”牌自行車。這一套東西下來,所花費的金錢在當時簡直是一筆鉅款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西沙群島上的兩名哨兵。

參軍到部隊後,我幸運遇到了王振鬆老師。1980年代初期,他已是在全海軍系統非常有名氣的、榆林基地政治部宣傳處的專職攝影幹事了。我至今仍記住他當年對我聲色俱厲、不容置疑的諸多訓誡,比如:“照相機就是我們手中的鋼槍,就是我們的第二生命”“我們的攝影戰士必須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鏡頭!”他的這些教誨,讓我受益終生。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1年7月,珊瑚島上的醫院。攝影/王振鬆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05

壯烈過往


琛航島是西沙群島中最為莊嚴肅穆的島。因為那裡埋葬著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中,壯烈犧牲的18名幹部戰士。

由於我瞭解這段歷史,所以當年我上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這些烈士的陵園憑弔,不僅認認真真以這個陵園的紀念碑為中心給它拍了一張照片,而且自己也以陵園為背景照了一張留影。琛航島烈士陵園從落成至今,至少經歷過四五次大的改建,而我1980年代初拍的那個雛形,據今天的三沙市有關方面介紹,是他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有底片且有作者的珍品。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3月,西沙群島琛航島上的革命烈士陵園。

06

時光不留情面,再見西沙群島

近四十年後的西沙群島,已經是三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做為一個離祖國大陸最遠、海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省轄市,這裡發生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三四年前,我做為一名在西沙戍過邊、立過功的攝影老兵,有幸受駐軍和地方政府之邀,兩次重返西沙群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永樂群島的一個航標塔。

在西沙群島,我跪在海灘的淺水中,手捧著銀色的沙粒、親吻著溫暖的海水,禁不住留下了眼淚……我畢生都將自己視為西沙的兒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珊瑚島附近的全富島上生產的居民。

對話孫振軍

Q:那個年代接觸相機的人很少,講講你與攝影和西沙群島之間的緣分吧。

A:我是信號兵,我所在的9331號軍艦又是編隊指揮艇,既得負責瞭望,又得負責通訊;所以,沒法離開戰位。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我只好站在一個圓桶狀的鐵籠裡,邊工作邊嘔吐了。因為,那就是我的戰位。但是,這個圓桶狀的鐵籠,從攝影角度而言,卻是軍艦上視野最好、安全係數最高的制高點。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在水兵學校學習時,我就積極響應連隊號召給訓練基地廣播站投稿。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的時候,部隊首長很支持我的工作,不僅給我配發了一臺“海鷗”牌照相機、膠捲可以隨便用,而且還專門為我建立了一個暗房,配了一輛“五羊”牌自行車。這一套東西下來,所花費的金錢在當時簡直是一筆鉅款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西沙群島上的兩名哨兵。

參軍到部隊後,我幸運遇到了王振鬆老師。1980年代初期,他已是在全海軍系統非常有名氣的、榆林基地政治部宣傳處的專職攝影幹事了。我至今仍記住他當年對我聲色俱厲、不容置疑的諸多訓誡,比如:“照相機就是我們手中的鋼槍,就是我們的第二生命”“我們的攝影戰士必須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鏡頭!”他的這些教誨,讓我受益終生。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1年7月,珊瑚島上的醫院。攝影/王振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0年2月,永興島。攝影/王振鬆

Q:很多人不願意發表自己的老照片,您為什麼願意將這些老照片傳播?

A:許多攝影家都很注意對其作品的權益保護,這種意識的覺醒與強化,固然是好事,但同時,也必須清楚它又是一把雙刃劍。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極端,你過度地把自己的東西捂起來,甚至捂起來祕不示人,肯定是不行的。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05

壯烈過往


琛航島是西沙群島中最為莊嚴肅穆的島。因為那裡埋葬著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中,壯烈犧牲的18名幹部戰士。

由於我瞭解這段歷史,所以當年我上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這些烈士的陵園憑弔,不僅認認真真以這個陵園的紀念碑為中心給它拍了一張照片,而且自己也以陵園為背景照了一張留影。琛航島烈士陵園從落成至今,至少經歷過四五次大的改建,而我1980年代初拍的那個雛形,據今天的三沙市有關方面介紹,是他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有底片且有作者的珍品。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3月,西沙群島琛航島上的革命烈士陵園。

06

時光不留情面,再見西沙群島

近四十年後的西沙群島,已經是三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做為一個離祖國大陸最遠、海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省轄市,這裡發生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三四年前,我做為一名在西沙戍過邊、立過功的攝影老兵,有幸受駐軍和地方政府之邀,兩次重返西沙群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永樂群島的一個航標塔。

在西沙群島,我跪在海灘的淺水中,手捧著銀色的沙粒、親吻著溫暖的海水,禁不住留下了眼淚……我畢生都將自己視為西沙的兒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珊瑚島附近的全富島上生產的居民。

對話孫振軍

Q:那個年代接觸相機的人很少,講講你與攝影和西沙群島之間的緣分吧。

A:我是信號兵,我所在的9331號軍艦又是編隊指揮艇,既得負責瞭望,又得負責通訊;所以,沒法離開戰位。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我只好站在一個圓桶狀的鐵籠裡,邊工作邊嘔吐了。因為,那就是我的戰位。但是,這個圓桶狀的鐵籠,從攝影角度而言,卻是軍艦上視野最好、安全係數最高的制高點。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在水兵學校學習時,我就積極響應連隊號召給訓練基地廣播站投稿。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的時候,部隊首長很支持我的工作,不僅給我配發了一臺“海鷗”牌照相機、膠捲可以隨便用,而且還專門為我建立了一個暗房,配了一輛“五羊”牌自行車。這一套東西下來,所花費的金錢在當時簡直是一筆鉅款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西沙群島上的兩名哨兵。

參軍到部隊後,我幸運遇到了王振鬆老師。1980年代初期,他已是在全海軍系統非常有名氣的、榆林基地政治部宣傳處的專職攝影幹事了。我至今仍記住他當年對我聲色俱厲、不容置疑的諸多訓誡,比如:“照相機就是我們手中的鋼槍,就是我們的第二生命”“我們的攝影戰士必須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鏡頭!”他的這些教誨,讓我受益終生。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1年7月,珊瑚島上的醫院。攝影/王振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0年2月,永興島。攝影/王振鬆

Q:很多人不願意發表自己的老照片,您為什麼願意將這些老照片傳播?

A:許多攝影家都很注意對其作品的權益保護,這種意識的覺醒與強化,固然是好事,但同時,也必須清楚它又是一把雙刃劍。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極端,你過度地把自己的東西捂起來,甚至捂起來祕不示人,肯定是不行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作家葉楠(右二)赴西沙採訪之前。

對於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來說,沒有傳播,就沒有影響;沒有影響,就沒有認知;沒有認知,就沒有受眾的評價與讚譽——當然也就沒有價格和價值了。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05

壯烈過往


琛航島是西沙群島中最為莊嚴肅穆的島。因為那裡埋葬著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中,壯烈犧牲的18名幹部戰士。

由於我瞭解這段歷史,所以當年我上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這些烈士的陵園憑弔,不僅認認真真以這個陵園的紀念碑為中心給它拍了一張照片,而且自己也以陵園為背景照了一張留影。琛航島烈士陵園從落成至今,至少經歷過四五次大的改建,而我1980年代初拍的那個雛形,據今天的三沙市有關方面介紹,是他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有底片且有作者的珍品。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3月,西沙群島琛航島上的革命烈士陵園。

06

時光不留情面,再見西沙群島

近四十年後的西沙群島,已經是三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做為一個離祖國大陸最遠、海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省轄市,這裡發生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三四年前,我做為一名在西沙戍過邊、立過功的攝影老兵,有幸受駐軍和地方政府之邀,兩次重返西沙群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永樂群島的一個航標塔。

在西沙群島,我跪在海灘的淺水中,手捧著銀色的沙粒、親吻著溫暖的海水,禁不住留下了眼淚……我畢生都將自己視為西沙的兒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珊瑚島附近的全富島上生產的居民。

對話孫振軍

Q:那個年代接觸相機的人很少,講講你與攝影和西沙群島之間的緣分吧。

A:我是信號兵,我所在的9331號軍艦又是編隊指揮艇,既得負責瞭望,又得負責通訊;所以,沒法離開戰位。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我只好站在一個圓桶狀的鐵籠裡,邊工作邊嘔吐了。因為,那就是我的戰位。但是,這個圓桶狀的鐵籠,從攝影角度而言,卻是軍艦上視野最好、安全係數最高的制高點。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在水兵學校學習時,我就積極響應連隊號召給訓練基地廣播站投稿。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的時候,部隊首長很支持我的工作,不僅給我配發了一臺“海鷗”牌照相機、膠捲可以隨便用,而且還專門為我建立了一個暗房,配了一輛“五羊”牌自行車。這一套東西下來,所花費的金錢在當時簡直是一筆鉅款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西沙群島上的兩名哨兵。

參軍到部隊後,我幸運遇到了王振鬆老師。1980年代初期,他已是在全海軍系統非常有名氣的、榆林基地政治部宣傳處的專職攝影幹事了。我至今仍記住他當年對我聲色俱厲、不容置疑的諸多訓誡,比如:“照相機就是我們手中的鋼槍,就是我們的第二生命”“我們的攝影戰士必須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鏡頭!”他的這些教誨,讓我受益終生。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1年7月,珊瑚島上的醫院。攝影/王振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0年2月,永興島。攝影/王振鬆

Q:很多人不願意發表自己的老照片,您為什麼願意將這些老照片傳播?

A:許多攝影家都很注意對其作品的權益保護,這種意識的覺醒與強化,固然是好事,但同時,也必須清楚它又是一把雙刃劍。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極端,你過度地把自己的東西捂起來,甚至捂起來祕不示人,肯定是不行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作家葉楠(右二)赴西沙採訪之前。

對於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來說,沒有傳播,就沒有影響;沒有影響,就沒有認知;沒有認知,就沒有受眾的評價與讚譽——當然也就沒有價格和價值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1984年,3月 ,步行往附近黎村上學的西沙軍人子女。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05

壯烈過往


琛航島是西沙群島中最為莊嚴肅穆的島。因為那裡埋葬著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中,壯烈犧牲的18名幹部戰士。

由於我瞭解這段歷史,所以當年我上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這些烈士的陵園憑弔,不僅認認真真以這個陵園的紀念碑為中心給它拍了一張照片,而且自己也以陵園為背景照了一張留影。琛航島烈士陵園從落成至今,至少經歷過四五次大的改建,而我1980年代初拍的那個雛形,據今天的三沙市有關方面介紹,是他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有底片且有作者的珍品。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3月,西沙群島琛航島上的革命烈士陵園。

06

時光不留情面,再見西沙群島

近四十年後的西沙群島,已經是三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做為一個離祖國大陸最遠、海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省轄市,這裡發生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三四年前,我做為一名在西沙戍過邊、立過功的攝影老兵,有幸受駐軍和地方政府之邀,兩次重返西沙群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永樂群島的一個航標塔。

在西沙群島,我跪在海灘的淺水中,手捧著銀色的沙粒、親吻著溫暖的海水,禁不住留下了眼淚……我畢生都將自己視為西沙的兒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珊瑚島附近的全富島上生產的居民。

對話孫振軍

Q:那個年代接觸相機的人很少,講講你與攝影和西沙群島之間的緣分吧。

A:我是信號兵,我所在的9331號軍艦又是編隊指揮艇,既得負責瞭望,又得負責通訊;所以,沒法離開戰位。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我只好站在一個圓桶狀的鐵籠裡,邊工作邊嘔吐了。因為,那就是我的戰位。但是,這個圓桶狀的鐵籠,從攝影角度而言,卻是軍艦上視野最好、安全係數最高的制高點。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在水兵學校學習時,我就積極響應連隊號召給訓練基地廣播站投稿。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的時候,部隊首長很支持我的工作,不僅給我配發了一臺“海鷗”牌照相機、膠捲可以隨便用,而且還專門為我建立了一個暗房,配了一輛“五羊”牌自行車。這一套東西下來,所花費的金錢在當時簡直是一筆鉅款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西沙群島上的兩名哨兵。

參軍到部隊後,我幸運遇到了王振鬆老師。1980年代初期,他已是在全海軍系統非常有名氣的、榆林基地政治部宣傳處的專職攝影幹事了。我至今仍記住他當年對我聲色俱厲、不容置疑的諸多訓誡,比如:“照相機就是我們手中的鋼槍,就是我們的第二生命”“我們的攝影戰士必須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鏡頭!”他的這些教誨,讓我受益終生。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1年7月,珊瑚島上的醫院。攝影/王振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0年2月,永興島。攝影/王振鬆

Q:很多人不願意發表自己的老照片,您為什麼願意將這些老照片傳播?

A:許多攝影家都很注意對其作品的權益保護,這種意識的覺醒與強化,固然是好事,但同時,也必須清楚它又是一把雙刃劍。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極端,你過度地把自己的東西捂起來,甚至捂起來祕不示人,肯定是不行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作家葉楠(右二)赴西沙採訪之前。

對於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來說,沒有傳播,就沒有影響;沒有影響,就沒有認知;沒有認知,就沒有受眾的評價與讚譽——當然也就沒有價格和價值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1984年,3月 ,步行往附近黎村上學的西沙軍人子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某部隊軍人女兒在海南後方基地去附近黎村上學途中。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05

壯烈過往


琛航島是西沙群島中最為莊嚴肅穆的島。因為那裡埋葬著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中,壯烈犧牲的18名幹部戰士。

由於我瞭解這段歷史,所以當年我上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這些烈士的陵園憑弔,不僅認認真真以這個陵園的紀念碑為中心給它拍了一張照片,而且自己也以陵園為背景照了一張留影。琛航島烈士陵園從落成至今,至少經歷過四五次大的改建,而我1980年代初拍的那個雛形,據今天的三沙市有關方面介紹,是他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有底片且有作者的珍品。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3月,西沙群島琛航島上的革命烈士陵園。

06

時光不留情面,再見西沙群島

近四十年後的西沙群島,已經是三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做為一個離祖國大陸最遠、海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省轄市,這裡發生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三四年前,我做為一名在西沙戍過邊、立過功的攝影老兵,有幸受駐軍和地方政府之邀,兩次重返西沙群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永樂群島的一個航標塔。

在西沙群島,我跪在海灘的淺水中,手捧著銀色的沙粒、親吻著溫暖的海水,禁不住留下了眼淚……我畢生都將自己視為西沙的兒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珊瑚島附近的全富島上生產的居民。

對話孫振軍

Q:那個年代接觸相機的人很少,講講你與攝影和西沙群島之間的緣分吧。

A:我是信號兵,我所在的9331號軍艦又是編隊指揮艇,既得負責瞭望,又得負責通訊;所以,沒法離開戰位。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我只好站在一個圓桶狀的鐵籠裡,邊工作邊嘔吐了。因為,那就是我的戰位。但是,這個圓桶狀的鐵籠,從攝影角度而言,卻是軍艦上視野最好、安全係數最高的制高點。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在水兵學校學習時,我就積極響應連隊號召給訓練基地廣播站投稿。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的時候,部隊首長很支持我的工作,不僅給我配發了一臺“海鷗”牌照相機、膠捲可以隨便用,而且還專門為我建立了一個暗房,配了一輛“五羊”牌自行車。這一套東西下來,所花費的金錢在當時簡直是一筆鉅款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西沙群島上的兩名哨兵。

參軍到部隊後,我幸運遇到了王振鬆老師。1980年代初期,他已是在全海軍系統非常有名氣的、榆林基地政治部宣傳處的專職攝影幹事了。我至今仍記住他當年對我聲色俱厲、不容置疑的諸多訓誡,比如:“照相機就是我們手中的鋼槍,就是我們的第二生命”“我們的攝影戰士必須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鏡頭!”他的這些教誨,讓我受益終生。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1年7月,珊瑚島上的醫院。攝影/王振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0年2月,永興島。攝影/王振鬆

Q:很多人不願意發表自己的老照片,您為什麼願意將這些老照片傳播?

A:許多攝影家都很注意對其作品的權益保護,這種意識的覺醒與強化,固然是好事,但同時,也必須清楚它又是一把雙刃劍。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極端,你過度地把自己的東西捂起來,甚至捂起來祕不示人,肯定是不行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作家葉楠(右二)赴西沙採訪之前。

對於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來說,沒有傳播,就沒有影響;沒有影響,就沒有認知;沒有認知,就沒有受眾的評價與讚譽——當然也就沒有價格和價值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1984年,3月 ,步行往附近黎村上學的西沙軍人子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某部隊軍人女兒在海南後方基地去附近黎村上學途中。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守衛西沙的軍人子女在後方幼兒園,準備參加演出。

當然,傳播也有一個前提,就是作品必須能得到社會的承認。有些作品比如紀實攝影、新聞攝影等都有一個社會時效性,只有即時產生一定的社會效果,這個作品才能被公眾認可。如果說大家對你的作品很麻木,認為你的作品味同嚼蠟,沒有生命力,和老百姓的生活一點關係都沒有,那還有什麼價值可言?如果你的作品裡講的是老百姓的事情,你的作品裡有情感,能夠觸動更多的讀者,這個時候,你的作品才有價格,更有價值。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05

壯烈過往


琛航島是西沙群島中最為莊嚴肅穆的島。因為那裡埋葬著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中,壯烈犧牲的18名幹部戰士。

由於我瞭解這段歷史,所以當年我上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這些烈士的陵園憑弔,不僅認認真真以這個陵園的紀念碑為中心給它拍了一張照片,而且自己也以陵園為背景照了一張留影。琛航島烈士陵園從落成至今,至少經歷過四五次大的改建,而我1980年代初拍的那個雛形,據今天的三沙市有關方面介紹,是他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有底片且有作者的珍品。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3月,西沙群島琛航島上的革命烈士陵園。

06

時光不留情面,再見西沙群島

近四十年後的西沙群島,已經是三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做為一個離祖國大陸最遠、海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省轄市,這裡發生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三四年前,我做為一名在西沙戍過邊、立過功的攝影老兵,有幸受駐軍和地方政府之邀,兩次重返西沙群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永樂群島的一個航標塔。

在西沙群島,我跪在海灘的淺水中,手捧著銀色的沙粒、親吻著溫暖的海水,禁不住留下了眼淚……我畢生都將自己視為西沙的兒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珊瑚島附近的全富島上生產的居民。

對話孫振軍

Q:那個年代接觸相機的人很少,講講你與攝影和西沙群島之間的緣分吧。

A:我是信號兵,我所在的9331號軍艦又是編隊指揮艇,既得負責瞭望,又得負責通訊;所以,沒法離開戰位。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我只好站在一個圓桶狀的鐵籠裡,邊工作邊嘔吐了。因為,那就是我的戰位。但是,這個圓桶狀的鐵籠,從攝影角度而言,卻是軍艦上視野最好、安全係數最高的制高點。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在水兵學校學習時,我就積極響應連隊號召給訓練基地廣播站投稿。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的時候,部隊首長很支持我的工作,不僅給我配發了一臺“海鷗”牌照相機、膠捲可以隨便用,而且還專門為我建立了一個暗房,配了一輛“五羊”牌自行車。這一套東西下來,所花費的金錢在當時簡直是一筆鉅款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西沙群島上的兩名哨兵。

參軍到部隊後,我幸運遇到了王振鬆老師。1980年代初期,他已是在全海軍系統非常有名氣的、榆林基地政治部宣傳處的專職攝影幹事了。我至今仍記住他當年對我聲色俱厲、不容置疑的諸多訓誡,比如:“照相機就是我們手中的鋼槍,就是我們的第二生命”“我們的攝影戰士必須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鏡頭!”他的這些教誨,讓我受益終生。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1年7月,珊瑚島上的醫院。攝影/王振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0年2月,永興島。攝影/王振鬆

Q:很多人不願意發表自己的老照片,您為什麼願意將這些老照片傳播?

A:許多攝影家都很注意對其作品的權益保護,這種意識的覺醒與強化,固然是好事,但同時,也必須清楚它又是一把雙刃劍。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極端,你過度地把自己的東西捂起來,甚至捂起來祕不示人,肯定是不行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作家葉楠(右二)赴西沙採訪之前。

對於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來說,沒有傳播,就沒有影響;沒有影響,就沒有認知;沒有認知,就沒有受眾的評價與讚譽——當然也就沒有價格和價值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1984年,3月 ,步行往附近黎村上學的西沙軍人子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某部隊軍人女兒在海南後方基地去附近黎村上學途中。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守衛西沙的軍人子女在後方幼兒園,準備參加演出。

當然,傳播也有一個前提,就是作品必須能得到社會的承認。有些作品比如紀實攝影、新聞攝影等都有一個社會時效性,只有即時產生一定的社會效果,這個作品才能被公眾認可。如果說大家對你的作品很麻木,認為你的作品味同嚼蠟,沒有生命力,和老百姓的生活一點關係都沒有,那還有什麼價值可言?如果你的作品裡講的是老百姓的事情,你的作品裡有情感,能夠觸動更多的讀者,這個時候,你的作品才有價格,更有價值。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一名在稱體重的準備換軍裝的西沙水兵。

結語

孫振軍的守邊故事,讓人想起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一個場景,讓無數人潸然淚下:烽燧堡一站,援兵不會來了,九死一生之際,活著的人但依然高喊:“我是個兵,守”。

正是因為邊境的守護,長安城裡的百姓才無需面對敵人。

"

- 風物君語 -

"一入西沙千帆醉,從此馬代是路人!"

西沙群島,第一次被中國人熟知,緣於發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是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第一步。在當時,尚不強大的中國海軍面對的南越軍艦實力超過自己幾倍,但最終我們以擊沉1艘、擊傷3艘的戰果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西沙群島的風光是寧靜的,這寧靜的背後需要的守護。直到去年,還有英國、美國海軍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被外交部警告驅逐。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西沙銀嶼沙洲。圖/視覺中國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島嶼,所有人來到西沙群島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以永興島東島等為代表)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的第一名。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清澈潔淨,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海水在深藍、淡青、翠綠、淺綠、杏黃間切換。三沙市政府,正著力將西沙群島打造成馬爾代夫一樣的國際旅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猶如一塊玉石的區域為西沙永樂龍洞,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圖/視覺中國

1980年末,在西沙海戰發生6年多之後,孫振軍作為一名拿槍的海軍水兵、拿照相機的攝影戰士,開始了終生難忘的西沙守邊歲月。因此,他也成為了擁有南海、西沙老照片最多的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起在西沙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是我最自豪的時光。”

孫振軍,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歷史項目”顧問;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第12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展策展人;《黃河時報》總編輯;全國“十佳”總編輯;三沙市榮譽攝影師;曾在海軍南海艦隊、西沙群島服役,並從事新聞與攝影工作,榮立過三等軍功2次;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等。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自述

01

“記錄真實的生活更有價值”

從海南基地第一次向西沙航渡的那天早晨讓我記憶尤深,戰艦一出港,海水的顏色開始變化:先由綠的變成藍的、再由藍的變深藍、又由深藍變成墨黑—— 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毛骨悚然的黑。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底,在海邊看夕陽的西沙漁民。

1980年冬,我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當時還未滿17歲,剛剛高中畢業。1982年初,組織上因為知道我入伍前接觸過相機,便安排我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群島上唯一的一個百貨商店內。

當時拍攝反映部隊正能量的照片比較多,“英勇、光榮、神聖、高尚”是不變的主題。除了完成部隊宣傳任務外,我當時還拍攝了大量反映官兵和島上居民日常生活狀態的照片,雖然這些照片之前大多沒有發表過,但我覺得這些照片比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作品更具價值和意義。


02

西沙群島的中心——永興島

西沙群島儘管有50多萬平方公里、45個島礁,但老一代西沙人最熟悉的島礁,也就是那麼七八個。

今日的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的永興島,一直是西沙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我們這些長年在西沙值班、巡航、護漁、待機的水兵們心中的聖地。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唯一跟海南島有補給船通航的地方。群島上各種物資、各種需求,都是先到永興島,再分發到其它各個小島的。在那個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的時代,如果哪天有從海南來永興的船,那麼幹部戰士,以及地方職工,早早地都眼巴巴地候在碼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那一個小小的黑點,漸漸地變大、變大,等到報刊、電報、信件一卸下船,大家便一哄而上,爭相搶奪。


有的人看完家信後笑不攏口,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因為家裡有喜事或很平安。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熱衷去拍照,甚至當時沒有抓住精彩瞬間,讓這些官兵、職工、漁民再演示一遍,他們也非常樂意地配合。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春節前,西沙戰士們在讀家信。

但有的看完電報或家信後,馬上捶胸頓足、失聲痛哭,當場癱跪在碼頭上,對著大陸的方向“咚咚”磕頭……因為,這遲來的家書帶來了天大的噩耗:老父親或老母親,或家中其他的親人,早已在幾十天或幾個月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卻從來沒有拍攝過。倒不是當年就有多麼高的境界與覺悟,但卻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同是天涯守邊人的感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保養火箭發射器的獵潛艇部隊戰士。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國慶節,在海南參加閱兵的西沙水兵。

03

最美中的最美

其實,離永興島約50公里,在永興島東南的東島,才是西沙群島中最美、最豐富、最有詩意的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成群的鳥兒。


東島素有“鳥島”之稱,有各種鳥兒10萬餘隻,尤以白碧霜花鳥亦稱軍艦鳥最為有名。這種鳥在東島上十分常見,到處都是,並且不怕人,去捉它也不飛。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島上還有一群所謂的野牛、野驢、野羊。據老兵們介紹,大約是清代,也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一條運送牲畜的貨船在東島附近觸了礁、擱了淺。船員、商賈在被其他船隻救走之前,看著一張張牛臉、驢臉、羊臉上,那一雙雙也知道遭遇厄運、強烈求生的眼睛,動了惻隱之心,把艙門打開,讓這些可憐的牛、驢、羊各自逃命去了。還好它們半趟水半游泳,拼命地爬上了東島。

更幸運的是,島上竟然有一個低凹地,裡邊還存有淺淺的雨水。於是,這些動物們開始以野菜、野果為食,不僅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而且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一個蹲在海龜身上吃飯的漁民。

早期的登島者並沒有保護這些已經屬於野生動物的物種,經常發生掠殺的現象。有一次我和我的戰友們帶著相機、揹著手槍在東島的雨林裡閒逛,非常意外地遇到了一隻很像羊的灰傢伙,驚恐地在我前方三五米的地方望著我們。我舉槍對它瞄準了許久,想打一隻海鳥改善一下口味,但猶豫良久,最終未忍開槍。


04

苦比美更讓我難忘

中建島是令我最難忘的島。不僅因為它寸草不生、一地熱沙;不僅因為它是西沙中的“戈壁灘”、西沙中的“西藏”,更因為它離西沙的心臟永興島最遠,離祖國大陸更遠。在西沙的各島上,我在中建島生活的時間最長,吃的苦最多。當然,留下的記憶與歡樂也最多。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春節前夕,一群水兵在軍艦甲板水倉上吃飯。

缺水、缺電、缺青菜是共性,自不在話下;更艱苦的是,缺人氣、缺信息、缺交流。長期駐島的官兵平時說話太少,連語言功能都有些退化了。

遇到島外來的、大陸來的人時,人人掛著笑臉,個個翻箱倒櫃的,把平時收藏的海螺、貝殼、海石花等寶貝,一股腦兒往人家手裡塞,就像對親爸親媽親兄弟一樣親熱。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冬,西沙獵潛艇部隊戰士在用教練彈練習臂力。


中建島的弟兄們對我們捎去的家信、書報、電影,相當喜愛,那時候我們最愛看的電影叫《劉三姐》。有時為了給島上官兵捎帶這些精神食糧,去中建島值班的軍艦,有的寧肯在海南島或永興島推遲好幾天的。

中建島上當年除了偶爾有幾個歇腳的漁民外,再無閒雜人等。因此,這裡不需要保持太嚴肅的軍容風紀,甚至不需要穿什麼正規軍裝。我留下的許多戴草帽、穿褲頭背心的照片,許多就是在中建島拍攝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穿著短褲伏案讀書的我。那個時代沒有空調甚至極缺電風扇,想要降溫就只有少穿點。

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的漁船在中建島一帶作業,都在我們的保護範圍,因為都是一家人。特別是臺灣漁民,見我們這些軍艦、軍人,初時還有些緊張、害怕,很快便變成興奮與激動,常常還會把香菸、罐頭、香腸等隔空扔過來;我們也會還贈他們些東西,如淡水、柴油、藥品等。

對其他國家的遊艇、魚船,我們也比較友好。比如曾有一條荷蘭遊艇,擱淺在了礁盤上,如不及時救援會十分危險。於是上級命令我們用護衛艇,而不是具有救援、援生功能的輔助船,硬是冒著自己也擱淺觸礁的危險,並且讓戰士們跳到海里,前面用繩子拉,後面由人力推,硬是將這條遊艇給拽了出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在西沙作業的機帆船。

但對於越南漁船,我們是斷不通融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05

壯烈過往


琛航島是西沙群島中最為莊嚴肅穆的島。因為那裡埋葬著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中,壯烈犧牲的18名幹部戰士。

由於我瞭解這段歷史,所以當年我上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這些烈士的陵園憑弔,不僅認認真真以這個陵園的紀念碑為中心給它拍了一張照片,而且自己也以陵園為背景照了一張留影。琛航島烈士陵園從落成至今,至少經歷過四五次大的改建,而我1980年代初拍的那個雛形,據今天的三沙市有關方面介紹,是他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有底片且有作者的珍品。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3月,西沙群島琛航島上的革命烈士陵園。

06

時光不留情面,再見西沙群島

近四十年後的西沙群島,已經是三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做為一個離祖國大陸最遠、海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省轄市,這裡發生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三四年前,我做為一名在西沙戍過邊、立過功的攝影老兵,有幸受駐軍和地方政府之邀,兩次重返西沙群島。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永樂群島的一個航標塔。

在西沙群島,我跪在海灘的淺水中,手捧著銀色的沙粒、親吻著溫暖的海水,禁不住留下了眼淚……我畢生都將自己視為西沙的兒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今日我國珊瑚島附近的全富島上生產的居民。

對話孫振軍

Q:那個年代接觸相機的人很少,講講你與攝影和西沙群島之間的緣分吧。

A:我是信號兵,我所在的9331號軍艦又是編隊指揮艇,既得負責瞭望,又得負責通訊;所以,沒法離開戰位。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我只好站在一個圓桶狀的鐵籠裡,邊工作邊嘔吐了。因為,那就是我的戰位。但是,這個圓桶狀的鐵籠,從攝影角度而言,卻是軍艦上視野最好、安全係數最高的制高點。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6月,正在進行編隊訓練的西沙水面艦艇部隊。

在水兵學校學習時,我就積極響應連隊號召給訓練基地廣播站投稿。在守衛西沙群島前線的某水面艦艇部隊做戰地報道員的時候,部隊首長很支持我的工作,不僅給我配發了一臺“海鷗”牌照相機、膠捲可以隨便用,而且還專門為我建立了一個暗房,配了一輛“五羊”牌自行車。這一套東西下來,所花費的金錢在當時簡直是一筆鉅款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2年,西沙群島上的兩名哨兵。

參軍到部隊後,我幸運遇到了王振鬆老師。1980年代初期,他已是在全海軍系統非常有名氣的、榆林基地政治部宣傳處的專職攝影幹事了。我至今仍記住他當年對我聲色俱厲、不容置疑的諸多訓誡,比如:“照相機就是我們手中的鋼槍,就是我們的第二生命”“我們的攝影戰士必須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鏡頭!”他的這些教誨,讓我受益終生。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1年7月,珊瑚島上的醫院。攝影/王振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0年2月,永興島。攝影/王振鬆

Q:很多人不願意發表自己的老照片,您為什麼願意將這些老照片傳播?

A:許多攝影家都很注意對其作品的權益保護,這種意識的覺醒與強化,固然是好事,但同時,也必須清楚它又是一把雙刃劍。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極端,你過度地把自己的東西捂起來,甚至捂起來祕不示人,肯定是不行的。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3年,作家葉楠(右二)赴西沙採訪之前。

對於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來說,沒有傳播,就沒有影響;沒有影響,就沒有認知;沒有認知,就沒有受眾的評價與讚譽——當然也就沒有價格和價值了。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1984年,3月 ,步行往附近黎村上學的西沙軍人子女。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西沙某部隊軍人女兒在海南後方基地去附近黎村上學途中。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5年,守衛西沙的軍人子女在後方幼兒園,準備參加演出。

當然,傳播也有一個前提,就是作品必須能得到社會的承認。有些作品比如紀實攝影、新聞攝影等都有一個社會時效性,只有即時產生一定的社會效果,這個作品才能被公眾認可。如果說大家對你的作品很麻木,認為你的作品味同嚼蠟,沒有生命力,和老百姓的生活一點關係都沒有,那還有什麼價值可言?如果你的作品裡講的是老百姓的事情,你的作品裡有情感,能夠觸動更多的讀者,這個時候,你的作品才有價格,更有價值。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1984年,一名在稱體重的準備換軍裝的西沙水兵。

結語

孫振軍的守邊故事,讓人想起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一個場景,讓無數人潸然淚下:烽燧堡一站,援兵不會來了,九死一生之際,活著的人但依然高喊:“我是個兵,守”。

正是因為邊境的守護,長安城裡的百姓才無需面對敵人。

出國去馬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國有這個神仙地方

▲ 照片已經斑駁,曾經那些艱苦、歡樂的歲月,永遠不會忘懷。

- END -

文丨孫振軍

編輯 | 袁千禧

未標註圖片 | 孫振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