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雷曲藝作品《西廂記》,詮釋“國風美少年”,所以他是導師

下面的這段經歷,發生在多年前,那個曾經羞澀的男生,現在已經成了《國風美少年》舞臺上的評委,他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國風美少年”。他就是張雲雷。

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多年前聽張雲雷唱《大西廂》的過程。

我聽到了天籟。

舞臺上,站著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他穿著大褂,可是卻留著與他的與他的身上的傳統服飾極不相稱的染黃的頭髮,還帶著耳釘,看著他打著太平歌詞的點兒,唱著傳統相聲開場小唱中的《大西廂》,我不禁感嘆,真是古典與現代完美的“串兒”啊。

我是個挑剔的聽眾,但是,我依然覺得他的聲音極其悅耳,聲音流轉、蕩氣迴腸,他那獨樹一幟的唱功,真可稱是響遏行雲,繞樑三日,恐怕當年的秦青、韓娥如果聽見了,也會自慚形穢、退避三舍呢。

首先唱的是一段《十不閒》:“一輪明月照西廂,二八佳人鶯鶯紅娘,三請張生來赴宴,四顧無人跳花牆,五鼓夫人知道信,六花板拷打鶯鶯審問小紅娘,七夕膽大佳期會,八寶亭前降夜香……”

隨著清脆的嗓音,我彷彿看見,《西廂記》中那一幕幕熟悉的場景,在我的眼前浮現,我不禁浮想聯翩。

究竟崔鶯鶯是不是一個絕色的女子呢?這點我不知道,但是,我卻知道,她的確是王實甫先生用他那鬼斧神工的如椽巨筆,為我們描繪出來的一位恍若天人的女子。

張雲雷曲藝作品《西廂記》,詮釋“國風美少年”,所以他是導師

圖片來源網絡,不包含於原創部分,下同

在封建制度壓迫下的王實甫,在政治尚顯清明的大唐,設計了崔鶯鶯和張君瑞這樣兩位勇敢的冒險者。是什麼促使張生這個文弱的書生大膽地通過跳花牆來尋找自己的愛人,又是什麼促使崔鶯鶯這個大家閨秀會夜半三更在八寶亭前等待自己的情郎?

是愛情,唯有愛情,這千古不變的絕唱。愛情這個神奇的玩意兒,在促使亞當和夏娃結合在一起,繁衍了人類之後,它又促使這一對故事中普普通通的男女互生情愫,駕著一葉扁舟,絲毫不畏懼暴風驟雨、折戟沉沙的危險,遙望著哪怕只是海市蜃樓般泡影的愛情彼岸,奮勇前進,不畏艱險。

是的,再大的風浪又害怕什麼,即使有夫人擋在前面責難,又怎能阻止這兩隻相愛的蝴蝶,相互靠近,相互依偎。

年方十八九歲的崔鶯鶯,針線女紅,無一不精;詩詞歌賦,無一不曉,她和她的母親還有小丫鬟紅娘,不得已寄居在普救寺中。

才子張生命運多舛,書劍飄零。他雖然自幼囊螢映雪,學得了滿腹經綸,胸有丘壑、筆有藏鋒,可是,依然是功名難成,孑然一身。

在普救寺的山門前,這一對曠男怨女只用的一個對視的眼神,便註定了彼此一生的眷戀。

鶯鶯絕世獨立的美貌,將張生的生命微光點燃,從此,他終於認命於這五百年前的宿緣。只為了崔鶯鶯那臨別時的回眸一笑,秋波暗送,世上一切曼妙和絢麗都黯然失色,從此,張生的眼中,只能看得見鶯鶯的芳菲一瞬。

張雲雷曲藝作品《西廂記》,詮釋“國風美少年”,所以他是導師

舞臺上的小夥子輕輕敲打著御子板,佳音妙曲就在他的口中緩緩流出,流入我的心窩。王實甫的元雜劇《西廂記》,在如今這本是多麼高雅的藝術,可是,在這個相聲的舞臺上,在這個大俗的舞臺上,卻有一位小夥子,也唱起了《大西廂》。這是俗與雅的結合,這是藝術迸發出的火花,西廂,這個流傳了千古的愛情故事,將一直把燦爛的煙火,投放到新時代的今天,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華。

“姐兒在房中繡香袋,繡出西廂各色人兒來,這一邊繡得是崔小姐啊,那邊繡的是張秀才……”舞臺上的演員,輕輕擺動著手臂,一隻手做出了繡花的姿態,很難想象,這樣一個挺拔的男生,能做出如此嫵媚的姿態,他的另一隻手,依然沒有忘記擊打著節拍。

在年輕人那如玉珠落盤的清晰吐字中,我彷彿看見,在那遙遠的時代,一個女子低垂著頭,輕輕巧巧地為心上人縫製著香袋。可能是相思之心實在太盛了,她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心上人的形象,也繡制了進去,並且滿心歡喜地,等待著兩人能夠締結佳緣。

愛美是人的天性,審美則是文化的體現,崔鶯鶯為什麼會愛上張生呢,未聲明她愛上的就不能是雄霸一方的孫飛虎呢,恐怕就是因為,崔鶯鶯的愛,是發自內心的純愛。

這恐怕是孫飛虎那樣靠野蠻和掠奪來獲取美色的人,所永遠都不能理解的。

於是,崔鶯鶯惹禍了,這不怨她,要怨,就只能怨恨花太香、花太美。崔鶯鶯的美,足以讓所有人為之瘋狂。

她可以對才情橫溢的張生對她的欣賞,表現得不卑不亢、儀態萬方。但是,面對鄙視用心不純的孫飛虎那種貪婪而充滿肉慾的目光,她則選擇本能地拒絕和逃避。她的美,比露珠浸透的春花還要鮮豔、還要水靈;她的美,比空中飛翔的燕子更加婀娜、更加多姿。凌波微步,流風迴雪,她的美,足以讓詩經、楚辭、唐詩中所描繪的所有美女,更加風韻獨存。

所以,她的禍事到了,她驚動了那個野蠻的掠奪者孫飛虎。

舞臺上,纏綿的唱腔陡然一變,變得剛硬,好像在控訴崔鶯鶯遭到的不幸,呼喚著一位英雄能夠挺身而出,相救玉女。

一曲終了,年輕的相聲演員鞠了個躬,下臺去了,場子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也輕輕地鼓起了掌。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藝術,都是相同的。為什麼,我竟能從如此平凡而樸實的詞句中,感受到王實甫先生那流淚、滴血的心呢。我鼓掌,不僅為演員精彩的演出而鼓掌,也為王實甫先生精妙絕倫的文筆而鼓掌,為那穿越古今的偉大愛情而鼓掌,為藝術而鼓掌。

故事結束了,可是留給人們的回味,卻是無窮無盡的。

張雲雷曲藝作品《西廂記》,詮釋“國風美少年”,所以他是導師

《西廂記》告訴了我們,什麼叫真正的美,什麼叫真正的愛。這首歷經了幾朝幾代的千古絕唱,依然散發著它耀眼奪目的光彩,歲月的塵沙,從來都不曾將它那迷人的情韻抹殺。

而張雲雷,他則在舞臺上,詮釋了深邃和通俗並存的“國風美少年”。

所以,我認為,除了張雲雷以外,還有誰能配得上“國風美少年”這個稱呼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