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長三角搶地 劉永好發力地產後半場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謝敏敏 “以前沒關注過新希望,今年幾次遇到,拿地很果敢,地價都挺高,能看出來是勢在必得,拼了100多輪也要拿下來。”一位Top20房企投資部中層透露,今年上半年,來自四川的新希望地產在長三角土地市場表現異常活躍。

新希望地產是中國“飼料大王”劉永好控制下新希望集團的房地產板塊,新希望集團業務包括農牧與食品、化工與資源、房地產、金融投資四大板塊。

2018年3月,新希望集團將房地產業務剝離合並報表範圍。一方面,其公司主業向農牧與食品主業聚焦,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新希望地產的發展更加獨立。

在今年“兩會”期間,劉永好曾透露,去年集團1300多億元的營收,地產板塊佔比相當於一個零頭。

經歷了十幾年的緩慢增長後,新希望地產的進擊之路悄然展開。

過去5年,新希望地產品嚐了5年規模增長20倍的甜頭,這家公司還提出了“2019年銷售目標500億、未來三年衝擊千億”的計劃。

但新希望地產回覆經濟觀察報:“新希望地產沒有絕對的銷售任務,沒有制定過500億銷售目標時間點,沒有所謂‘三年衝刺千億目標’的計劃。”

進擊之路還體現在土地市場上,這家曾經偏居一隅的房企近年來走出四川,在杭州、蘇州、南京、寧波、重慶、嘉興、溫州、昆明、南寧、大連、瀋陽等地接連拿地。截至6月中旬,已在溫州、杭州等四個城市拿下5幅地塊,耗資150.52億元,佔其2018年銷售額近一半。

大舉拿地

新希望地產今年在公開市場獲取的第一幅土地是在其重倉地溫州,3月15日,以21.02億總價、1.2萬元/平方米樓面價競得浙江溫州瑞安一宗商住地,溢價率3.1%;4月26日,經過140輪競價,以上限價格29.26億元競得溫州一地塊,樓面價10861.78元/平方米,溢價率30%。

除了溫州,新希望地產還在杭州和南京一日獲取兩幅土地,共計耗資88億元。3月29日,新希望在拼搶120輪後競得南京棲霞區一宗土地,總價53.2億元,樓面價22628元/平方米,溢價率為28.8%,這也是新希望首次進入南京市場。同日,新希望在杭州經過166輪的激烈競價,以34.6億元總價拿下餘杭一塊土地,樓面價21008元/平方米,溢價率31.3%。

今年上半年溢價率最高的一塊土地來自大連,5月15日,經過200輪競價,新希望地產以總價12.46億元、溢價率49%奪得大連一地塊。

新希望地產回覆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中旬,新希望地產拿下5幅地塊,總成交面積約95.07萬平方米,共計耗資150.52億元,平均樓面價15833元。

新希望大舉拿地的時機是在今年上半年土地市場較為火熱之際,競爭激烈,所獲取地塊往往是經過了數百輪競價,顯示了拿地決心。

其在土地市場的高調,並非始於今年。自2016年開始,新希望就逐步增加了拿地數量。

雖然背靠新希望集團這座知名民營企業,但由於並非集團主業且未上市,多年來新希望地產十分低調,外界鮮少知悉其具體數據。5月底,新希望地產在上交所申請公開發行的一筆17億元公司債券狀態更新為“已反饋”,正因為此,公佈了一份長達200多頁的債券募集說明書,新希望地產的發展歷程和最近三年的財務數據也得以一併公開。

根據這份債券募集說明書,2016年-2018年,新希望地產的拿地數量分別是5宗、13宗和20宗,權益後的新增土地金額分別為64.58億元、160.89億元和131.82億元。截至2018年底,總土地儲備為691.75萬平方米。

目前新希望地產深耕的城市包括成都、杭州、蘇州、南京、寧波、重慶、嘉興、溫州、昆明、南寧、大連、瀋陽等,以二線城市為主,一半位於長三角。

溫州是新希望已經佈局6年的城市,也是其在大本營四川之外重點佈局的一個新城市。根據債券募集說明書,過去三年新希望地產在溫州的銷售額分別是 78.3億元、70.69億元以及104.2億元,均排名集團第一。

一位熟悉新希望地產的溫州代理公司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新希望進入溫州以後開發了幾個大盤,包括立體城、白麓城等,2016年白麓城單盤銷售額為75億元,也是浙江省單盤銷冠。

“新希望作為外來的一個大公司,資金量充足,是它前兩年在溫州風生水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前幾年進溫州的大公司不多,溫州本土房企資金實力比不上新希望,所以他拿下了好幾塊大體量、高總價的地。”該代理負責人表示,近幾年溫州房地產市場競爭激烈,諸多大牌房企進入,新希望的聲勢漸弱,在溫州想要深耕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需求穩定的長三角市場是新希望規模翻倍路上的功臣。新希望2016年才進入寧波,但寧波公司2018年的銷售額已高達73.65元,排名集團第二。

對於大舉拿地一事,新希望地產迴應,近五年來,新希望地產保持每年新進1-2個城市的有序節奏,重點關注省會城市和熱點城市,經內部統計,投資部門彙報超100塊土地,公司才會謹慎地拍下1塊,拿地金額控制在銷售回款的60%以內。拿地策略是避開市場高位,不拿高價地王,偏遠的地堅決不拿,三四五線城市不考慮,“到目前為止新希望地產從未出現過項目虧損的情況”。

規模翻倍

新希望地產成立於1997年,起步較早,但此前一直髮展較慢。

劉永好在2018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曾經承認過新希望做地產的優勢,以及沒有做大做強的原因。“我們(地產公司)大概有兩三百人,土地是以養豬場產生的成交,如果要改變的話,就必須改變成開發地產,你要麼交給政府,要麼自己去蓋,那土地成本極低。第二,需要錢,咱們集團品牌好,要錢不太難。第三,要設計有設計公司,要建築有建築公司,要銷售有銷售公司,要啥有啥。但這幫人呢,沒有太多的披露意識,也沒有好的機制。導致的結果是我們很早就做地產,一直做得不夠好,每年大概二三十個億。”

在諮詢公司的提醒下,劉永好意識到養了兩三百人,幹了十幾年,地產每年才二三十個億是“虧大了”。他認為這需要機制的改變。

2014年,劉永好親自點名80後管培生張明貴擔任地產總裁。此外,新希望地產的另一位關鍵人物是劉永好的女兒劉暢,她在新希望地產擔任董事。

按照劉永好的說法,張明貴定下了一個目標:三年時間讓地產公司規模每年翻一番,否則隨時下臺。

機制改變以後,效率也在提高。劉永好在那次演講中透露:“以前我們一個土地從拿地到開發完,三年五年八年都有。現在,拿到地的當天,圖紙就全部都出了,報建什麼的就都弄好了,第一個月就可以開工。第三個月我們樣板間就可以擺出來,六個月,我們把銷售手續全部辦完。第九個月賺的錢就把所有投資收回來,現金流為正。半年現金流為正,真是做到了,而且絕對保證質量,絕不偷工減料。”

張明貴執掌以後,規模停滯不前十幾年的新希望地產確實開始了規模爆發之路。2013年新希望地產的規模才20億元,但根據上交所披露的數據,過去三年新希望的銷售額分別為145億元、171億元和316.63億元。

與此同時,2016-2018年,新希望地產的合併口徑營業收入分別為51.57億元、60.69億元及152.43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6.19億元、8.11億元及18.19億元。

規模增長也伴隨槓桿的加大。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新希望地產負債總額分別為 267.61億元、415.11億元和545.95億元,呈持續增長趨勢;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9.37%、79.54%和76.62%,扣除預收賬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2.30%、51.12%、50.94%。

此外,由於大舉拿地、土地支出較大,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新希望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5.37億元、-79.69億元和-23.94億元。

對於負債和現金流的疑問,新希望地產方面稱,行業內典型房企的負債率基本都在80%以上,新希望地產目前負債率76%左右,同時扣除預收僅50%多一點,在房地產企業中算是比較低的,且負債率還呈逐年下降態勢:“足以顯示我們自身的造血能力在增強,負債依賴度在降低。”

新希望地產方面還表示,除了通過多種外部融資渠道進行融資,新希望地產自有資金也較為充足,2018年銷售率超過100%,持有現金118.3億元,同比增長134.5%;現金流量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同比增長了75.12%,而前一年的增量僅為19.44%。

經過幾年的規模爆發,如今新希望在土地市場的表現也讓人不得不設想,它是否要繼續大規模擴張。據悉,新希望地產2019年的銷售目標為500億元,並計劃未來三年衝擊千億。

新希望地產方面則否認了這一計劃。對於規模擴張一說,其迴應稱,新希望集團是一家以農業和食品為核心主業的產業集團,其主業非常突出,地產板塊是作為集團的一個補充產業,所以“小而美”的定位決定了新希望不會把地產規模做得特別大,但房企同樣需要發展和成長,所以新希望地產爭取未來可以成為一家規模在可控範圍內是適度的、健康的、合理的中型房企。

“千億以上才叫做規模房企,新希望僅屬於中型房企。新希望地產的發展目標,跟其他房企的邏輯不一樣。如果規模不能覆蓋風險,那就不會選擇某個規模。”新希望地產方面表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