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北牧

編輯 / 謝翊


碧桂園試圖讓外界更瞭解自己,這家成立了27年的企業在重新定義自己。

今年年初,在碧桂園集團年會上,楊國強在兩個多少小時的講話中提到了現代農業和機器人,並向集團所有員工分享了《碧桂園是什麼》。問題的答案是“高科技綜合性企業”,沒有“地產”相關字眼。

在外界看來,碧桂園成為行業老大已經兩年,這家企業經歷了風光時刻,也承受過質疑。碧桂園上一次的關鍵發展時刻是在2013年。據財報顯示,彼時,碧桂園的銷售額從2012年的476億躥升至1060億。隨後才衝破3000億、5000億。如今,碧桂園的一舉一動都或多或少影響著行業發展,它早已從廣東順德北滘鎮走向房地產歷史舞臺的中間區域。

關於碧桂園的最新消息是今年上半年的業績。8月22日,碧桂園發佈中報,上半年碧桂園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額約2819.5億元,權益銷售面積約3129萬平方米,報告期內,實現總收入約為2020.1億元,同比增長53.2%;毛利約為548.6億元,同比增長56.9%;淨利潤約為230.6億元,同比增長41.3%。

"

撰文 / 北牧

編輯 / 謝翊


碧桂園試圖讓外界更瞭解自己,這家成立了27年的企業在重新定義自己。

今年年初,在碧桂園集團年會上,楊國強在兩個多少小時的講話中提到了現代農業和機器人,並向集團所有員工分享了《碧桂園是什麼》。問題的答案是“高科技綜合性企業”,沒有“地產”相關字眼。

在外界看來,碧桂園成為行業老大已經兩年,這家企業經歷了風光時刻,也承受過質疑。碧桂園上一次的關鍵發展時刻是在2013年。據財報顯示,彼時,碧桂園的銷售額從2012年的476億躥升至1060億。隨後才衝破3000億、5000億。如今,碧桂園的一舉一動都或多或少影響著行業發展,它早已從廣東順德北滘鎮走向房地產歷史舞臺的中間區域。

關於碧桂園的最新消息是今年上半年的業績。8月22日,碧桂園發佈中報,上半年碧桂園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額約2819.5億元,權益銷售面積約3129萬平方米,報告期內,實現總收入約為2020.1億元,同比增長53.2%;毛利約為548.6億元,同比增長56.9%;淨利潤約為230.6億元,同比增長41.3%。

碧桂園半年總收入超2000億,一二線城市拿地項目佔46%,發力多元化

據第三方統計機構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碧桂園權益銷售額和全口徑銷售金額均位居行業第一。

在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中,包括穆迪、摩根士丹利、中銀國際在內的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和金融服務投資機構,均給予碧桂園“買入”和增持評級。

但投資機構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企業並非沒有顧慮。中銀國際表示,鑑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復甦,以及近期股價的回落,他們對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誠然,在貿易戰和宏觀經濟環境的雙重影響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未見鬆弛。特別是進入4月,住建部、銀保監會及央行就房地產融資和信託資金頻繁發聲,房企在資金面上進一步承壓。

不過,中銀國際表示,龍頭及高成長房企2018~2020年業績鎖定性較強,基本面堅實,快回款、高週轉、融資渠道多元化的優勢推升行業集中度,價值低估待修復。

從業績來看,地產仍是碧桂園的主要營收來源,也是三大重點業態之一。另外兩大重點業態是機器人、現代農業。

一個固有印象是,業內普遍認為碧桂園是因為“踩準了三四線城市棚改的發展時機”才大獲成功。然而,當前行業的波動,似乎並沒有動搖這家市值超過2012億港元房企的步調。碧桂園在思考著如何重塑另一個碧桂園。從開發商到高科技綜合性公司,碧桂園試圖打破的不僅是自己,還有房地產的行業壁壘。

佈局廣泛,土儲豐富

土地是開發商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進行房地產開發所必備的物質條件。土地儲備的總量、結構、成本等因素,往往關乎著一家企業的銷售去化能力和盈利水平。很多時候,如果房企一不小心囤錯了地,便失去了發展機會。

一位接近碧桂園的業內人士曾對AI財經社表示,“碧桂園並不是像萬科那樣由下至上的發展方式,也不像恆大自上而下,它更像一種結合的發展方式。但是在佈局三四線的事情上是楊國強預判的,現在來看,楊國強做對了。”

2015年,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國際美聯儲加息。在此情形下,截至2015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連續7次宣佈降準降息,謀求增長的中國開始拉動房地產去庫存,進行老城區改造。

2015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將棚改的補償模式由實物貨幣安置調整為貨幣化安置優先,製造了一輪居住需求。

三四線的土地成就了碧桂園,2016年前後,憑藉棚改紅利,碧桂園的銷售額和企業規模呈指數級增長,並且在2017年首次超越萬科、恆大,登上房企第一名的寶座。不過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棚改貨幣化的政策力度逐步消退,大部分三四線的土地被認為再無投資價值。

近日,孫宏斌在融創中國的中期業績會上坦言,房地產宏觀調控對三四線城市的影響比較大。

從碧桂園的土儲數據上看,這家企業目前仍以三四線城市為主力軍。據觀點地產新媒體報道,上半年,在碧桂園內地的權益銷售中,三四線銷售佔比61%,一二線銷售佔比39%。這讓業內對其可持續增長力提出質疑。

不過有熟悉碧桂園的人士稱,從2015年起,碧桂園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逐步加大一二線及周邊城市的佈局力度。從今年上半年的新增拿地權益金額中看,三四線城市項目佔權益總土地的54%,一二線城市項目的比例也已經達到46%。

當業內還在關注一二線和三四線的舊有爭執時,碧桂園已將新機遇鎖定在粵港澳大灣區。這也被開發商視為下一個競爭戰場。碧桂園的內部資料顯示,2019年上半年,在國內權益合同銷售前10位的城市中,有一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

"

撰文 / 北牧

編輯 / 謝翊


碧桂園試圖讓外界更瞭解自己,這家成立了27年的企業在重新定義自己。

今年年初,在碧桂園集團年會上,楊國強在兩個多少小時的講話中提到了現代農業和機器人,並向集團所有員工分享了《碧桂園是什麼》。問題的答案是“高科技綜合性企業”,沒有“地產”相關字眼。

在外界看來,碧桂園成為行業老大已經兩年,這家企業經歷了風光時刻,也承受過質疑。碧桂園上一次的關鍵發展時刻是在2013年。據財報顯示,彼時,碧桂園的銷售額從2012年的476億躥升至1060億。隨後才衝破3000億、5000億。如今,碧桂園的一舉一動都或多或少影響著行業發展,它早已從廣東順德北滘鎮走向房地產歷史舞臺的中間區域。

關於碧桂園的最新消息是今年上半年的業績。8月22日,碧桂園發佈中報,上半年碧桂園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額約2819.5億元,權益銷售面積約3129萬平方米,報告期內,實現總收入約為2020.1億元,同比增長53.2%;毛利約為548.6億元,同比增長56.9%;淨利潤約為230.6億元,同比增長41.3%。

碧桂園半年總收入超2000億,一二線城市拿地項目佔46%,發力多元化

據第三方統計機構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碧桂園權益銷售額和全口徑銷售金額均位居行業第一。

在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中,包括穆迪、摩根士丹利、中銀國際在內的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和金融服務投資機構,均給予碧桂園“買入”和增持評級。

但投資機構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企業並非沒有顧慮。中銀國際表示,鑑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復甦,以及近期股價的回落,他們對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誠然,在貿易戰和宏觀經濟環境的雙重影響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未見鬆弛。特別是進入4月,住建部、銀保監會及央行就房地產融資和信託資金頻繁發聲,房企在資金面上進一步承壓。

不過,中銀國際表示,龍頭及高成長房企2018~2020年業績鎖定性較強,基本面堅實,快回款、高週轉、融資渠道多元化的優勢推升行業集中度,價值低估待修復。

從業績來看,地產仍是碧桂園的主要營收來源,也是三大重點業態之一。另外兩大重點業態是機器人、現代農業。

一個固有印象是,業內普遍認為碧桂園是因為“踩準了三四線城市棚改的發展時機”才大獲成功。然而,當前行業的波動,似乎並沒有動搖這家市值超過2012億港元房企的步調。碧桂園在思考著如何重塑另一個碧桂園。從開發商到高科技綜合性公司,碧桂園試圖打破的不僅是自己,還有房地產的行業壁壘。

佈局廣泛,土儲豐富

土地是開發商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進行房地產開發所必備的物質條件。土地儲備的總量、結構、成本等因素,往往關乎著一家企業的銷售去化能力和盈利水平。很多時候,如果房企一不小心囤錯了地,便失去了發展機會。

一位接近碧桂園的業內人士曾對AI財經社表示,“碧桂園並不是像萬科那樣由下至上的發展方式,也不像恆大自上而下,它更像一種結合的發展方式。但是在佈局三四線的事情上是楊國強預判的,現在來看,楊國強做對了。”

2015年,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國際美聯儲加息。在此情形下,截至2015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連續7次宣佈降準降息,謀求增長的中國開始拉動房地產去庫存,進行老城區改造。

2015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將棚改的補償模式由實物貨幣安置調整為貨幣化安置優先,製造了一輪居住需求。

三四線的土地成就了碧桂園,2016年前後,憑藉棚改紅利,碧桂園的銷售額和企業規模呈指數級增長,並且在2017年首次超越萬科、恆大,登上房企第一名的寶座。不過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棚改貨幣化的政策力度逐步消退,大部分三四線的土地被認為再無投資價值。

近日,孫宏斌在融創中國的中期業績會上坦言,房地產宏觀調控對三四線城市的影響比較大。

從碧桂園的土儲數據上看,這家企業目前仍以三四線城市為主力軍。據觀點地產新媒體報道,上半年,在碧桂園內地的權益銷售中,三四線銷售佔比61%,一二線銷售佔比39%。這讓業內對其可持續增長力提出質疑。

不過有熟悉碧桂園的人士稱,從2015年起,碧桂園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逐步加大一二線及周邊城市的佈局力度。從今年上半年的新增拿地權益金額中看,三四線城市項目佔權益總土地的54%,一二線城市項目的比例也已經達到46%。

當業內還在關注一二線和三四線的舊有爭執時,碧桂園已將新機遇鎖定在粵港澳大灣區。這也被開發商視為下一個競爭戰場。碧桂園的內部資料顯示,2019年上半年,在國內權益合同銷售前10位的城市中,有一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

碧桂園半年總收入超2000億,一二線城市拿地項目佔46%,發力多元化

財報顯示,碧桂園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3467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資源5519億元。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深圳,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約225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資源約1961億元。

此外,截至2019年6月30日,碧桂園在內地土儲的總量,合計權益可售資源約為27838億元。其中,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為17587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資源10251億元。

豐厚的糧倉和土儲結構的優化是碧桂園的底氣。據碧桂園常務副總裁程光煜透露,2019年初,碧桂園確定了1800億元的權益投資額,今年上半年執行了1100億元左右。他表示,下半年依然有相當份額的投資預算,但具體的投資項目,還要根據市場政策以及項目機會的情況而定。

從全國項目佈局來看,碧桂園的項目多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地帶,這是被企業視為提供長期增長動力的主戰場。不過,楊國強認為,有這些增長還不夠,他要讓“中國建造”更有科技含量。

圍繞地產的多元化

什麼是“中國建造”的科技含量?在今年初碧桂園集團會議上,楊國強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將碧桂園未來的重點業務分成三大部分:地產、機器人和現代農業,並將自身定位成一家高科技綜合性企業,“未來地產只是我們多元業務中的一部分,公司已經在用心謀劃新的業務。”

在楊國強看來,佈局機器人產業,既順應了科技與地產融合的發展趨勢,也為地產主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轉變傳統的住房建造方式。這是楊國強為推動企業利潤增長、增強自身競爭力而尋找的新途徑。

從當前的市場環境看,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正處在下行週期。業界都在猜測,行業的增長是否已經到了天花板?在今年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首創經中副總經理徐卓認為,現在的市場依舊默認房地產開發以住宅為主,“根據一般房地產企業下半年的業績表現來看,衝擊8萬億是很有希望的,行業天花板確實有來臨的跡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2843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已在5~7月份連續三個月出現增幅回落情況,商品房銷售面積數據更是連續6個月下降。

不過,見慣了大風大浪的開發商們,如今已能夠坦然地應對樓市的週期性波動。縱觀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二十年,任何一家堅持到現在的房企,事實上每年都在主動順應市場環境的變化。開啟多元化業務,是企業向內尋找新經濟增長點的最佳方式。

"

撰文 / 北牧

編輯 / 謝翊


碧桂園試圖讓外界更瞭解自己,這家成立了27年的企業在重新定義自己。

今年年初,在碧桂園集團年會上,楊國強在兩個多少小時的講話中提到了現代農業和機器人,並向集團所有員工分享了《碧桂園是什麼》。問題的答案是“高科技綜合性企業”,沒有“地產”相關字眼。

在外界看來,碧桂園成為行業老大已經兩年,這家企業經歷了風光時刻,也承受過質疑。碧桂園上一次的關鍵發展時刻是在2013年。據財報顯示,彼時,碧桂園的銷售額從2012年的476億躥升至1060億。隨後才衝破3000億、5000億。如今,碧桂園的一舉一動都或多或少影響著行業發展,它早已從廣東順德北滘鎮走向房地產歷史舞臺的中間區域。

關於碧桂園的最新消息是今年上半年的業績。8月22日,碧桂園發佈中報,上半年碧桂園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額約2819.5億元,權益銷售面積約3129萬平方米,報告期內,實現總收入約為2020.1億元,同比增長53.2%;毛利約為548.6億元,同比增長56.9%;淨利潤約為230.6億元,同比增長41.3%。

碧桂園半年總收入超2000億,一二線城市拿地項目佔46%,發力多元化

據第三方統計機構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碧桂園權益銷售額和全口徑銷售金額均位居行業第一。

在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中,包括穆迪、摩根士丹利、中銀國際在內的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和金融服務投資機構,均給予碧桂園“買入”和增持評級。

但投資機構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企業並非沒有顧慮。中銀國際表示,鑑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復甦,以及近期股價的回落,他們對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誠然,在貿易戰和宏觀經濟環境的雙重影響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未見鬆弛。特別是進入4月,住建部、銀保監會及央行就房地產融資和信託資金頻繁發聲,房企在資金面上進一步承壓。

不過,中銀國際表示,龍頭及高成長房企2018~2020年業績鎖定性較強,基本面堅實,快回款、高週轉、融資渠道多元化的優勢推升行業集中度,價值低估待修復。

從業績來看,地產仍是碧桂園的主要營收來源,也是三大重點業態之一。另外兩大重點業態是機器人、現代農業。

一個固有印象是,業內普遍認為碧桂園是因為“踩準了三四線城市棚改的發展時機”才大獲成功。然而,當前行業的波動,似乎並沒有動搖這家市值超過2012億港元房企的步調。碧桂園在思考著如何重塑另一個碧桂園。從開發商到高科技綜合性公司,碧桂園試圖打破的不僅是自己,還有房地產的行業壁壘。

佈局廣泛,土儲豐富

土地是開發商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進行房地產開發所必備的物質條件。土地儲備的總量、結構、成本等因素,往往關乎著一家企業的銷售去化能力和盈利水平。很多時候,如果房企一不小心囤錯了地,便失去了發展機會。

一位接近碧桂園的業內人士曾對AI財經社表示,“碧桂園並不是像萬科那樣由下至上的發展方式,也不像恆大自上而下,它更像一種結合的發展方式。但是在佈局三四線的事情上是楊國強預判的,現在來看,楊國強做對了。”

2015年,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國際美聯儲加息。在此情形下,截至2015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連續7次宣佈降準降息,謀求增長的中國開始拉動房地產去庫存,進行老城區改造。

2015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將棚改的補償模式由實物貨幣安置調整為貨幣化安置優先,製造了一輪居住需求。

三四線的土地成就了碧桂園,2016年前後,憑藉棚改紅利,碧桂園的銷售額和企業規模呈指數級增長,並且在2017年首次超越萬科、恆大,登上房企第一名的寶座。不過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棚改貨幣化的政策力度逐步消退,大部分三四線的土地被認為再無投資價值。

近日,孫宏斌在融創中國的中期業績會上坦言,房地產宏觀調控對三四線城市的影響比較大。

從碧桂園的土儲數據上看,這家企業目前仍以三四線城市為主力軍。據觀點地產新媒體報道,上半年,在碧桂園內地的權益銷售中,三四線銷售佔比61%,一二線銷售佔比39%。這讓業內對其可持續增長力提出質疑。

不過有熟悉碧桂園的人士稱,從2015年起,碧桂園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逐步加大一二線及周邊城市的佈局力度。從今年上半年的新增拿地權益金額中看,三四線城市項目佔權益總土地的54%,一二線城市項目的比例也已經達到46%。

當業內還在關注一二線和三四線的舊有爭執時,碧桂園已將新機遇鎖定在粵港澳大灣區。這也被開發商視為下一個競爭戰場。碧桂園的內部資料顯示,2019年上半年,在國內權益合同銷售前10位的城市中,有一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

碧桂園半年總收入超2000億,一二線城市拿地項目佔46%,發力多元化

財報顯示,碧桂園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3467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資源5519億元。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深圳,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約225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資源約1961億元。

此外,截至2019年6月30日,碧桂園在內地土儲的總量,合計權益可售資源約為27838億元。其中,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為17587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資源10251億元。

豐厚的糧倉和土儲結構的優化是碧桂園的底氣。據碧桂園常務副總裁程光煜透露,2019年初,碧桂園確定了1800億元的權益投資額,今年上半年執行了1100億元左右。他表示,下半年依然有相當份額的投資預算,但具體的投資項目,還要根據市場政策以及項目機會的情況而定。

從全國項目佈局來看,碧桂園的項目多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地帶,這是被企業視為提供長期增長動力的主戰場。不過,楊國強認為,有這些增長還不夠,他要讓“中國建造”更有科技含量。

圍繞地產的多元化

什麼是“中國建造”的科技含量?在今年初碧桂園集團會議上,楊國強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將碧桂園未來的重點業務分成三大部分:地產、機器人和現代農業,並將自身定位成一家高科技綜合性企業,“未來地產只是我們多元業務中的一部分,公司已經在用心謀劃新的業務。”

在楊國強看來,佈局機器人產業,既順應了科技與地產融合的發展趨勢,也為地產主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轉變傳統的住房建造方式。這是楊國強為推動企業利潤增長、增強自身競爭力而尋找的新途徑。

從當前的市場環境看,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正處在下行週期。業界都在猜測,行業的增長是否已經到了天花板?在今年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首創經中副總經理徐卓認為,現在的市場依舊默認房地產開發以住宅為主,“根據一般房地產企業下半年的業績表現來看,衝擊8萬億是很有希望的,行業天花板確實有來臨的跡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2843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已在5~7月份連續三個月出現增幅回落情況,商品房銷售面積數據更是連續6個月下降。

不過,見慣了大風大浪的開發商們,如今已能夠坦然地應對樓市的週期性波動。縱觀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二十年,任何一家堅持到現在的房企,事實上每年都在主動順應市場環境的變化。開啟多元化業務,是企業向內尋找新經濟增長點的最佳方式。

碧桂園半年總收入超2000億,一二線城市拿地項目佔46%,發力多元化

特別是像碧桂園這樣的世界500強企業,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更重要的是,可以為企業抵禦行業風險,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據碧桂園總裁莫斌介紹,集團重點研發建築機器人,此外基於社區資源優勢,還在研發社區服務機器人,目前博智林機器人研發中心已經遞交申請專利近500項,正在研發的建築機器人有30多款,其中有9款建築機器人已經投入工地測試。“對於安全和質量是絕對有保障的,能彌補建築工人的缺失,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建築成本。

此外,AI財經社近日獲得的一份碧桂園內部資料顯示,目前,除了30多款建築機器人之外,還有多款醫療機器人、餐飲機器人正在研發中。

碧桂園方面表示,2018年集團的物業管理業務成功分拆上市,接下來,機器人和智能製造被視為下一個能為公司提升價值和加分的業務。

經濟學者宋清輝認為,地產行業在砌磚、外觀質量檢查、家庭清潔等方面,對機器人的潛在需求巨大。碧桂園目前在全國擁有超2000個項目,每年新開工建築面積規模龐大。建築機器人可以完成重複、繁重、危險的工作,進一步保障安全和質量。此外,巡檢機器人、清潔機器人則可以提升物業服務。

從事建築出身的楊國強,對建築工地有很深的情結,他希望把整個建築項目變成一個數字化的工地。但這是一個高難度挑戰,需要開發商摒棄傳統的操作模式,引入雲平臺、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為此楊國強大力挖掘高學歷人才,組建了1600人的研發團隊,其中博士和碩士學歷的人員超35%。

在機器人業務之外,楊國強還選擇了和地產行業規模相匹配的農業,開始向現代農業系統方案的服務商轉型。出身於農村的楊國強,做農業的基礎邏輯,首先在生產模式上,採用“公司+基地+農戶”,而後通過自有的零售平臺“鳳凰優選”社區門店,進行終端銷售。

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面向市場,全產業鏈的服務讓碧桂園逐漸發掘農業的更多可能性。目前取得的進展中,包括投資運營了海南潤達、廣東德慶貢柑產業園、通遼牧業,將優質農產品在碧桂園社區零售超市進行銷售,並且與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科院、中國供銷集團等科研機構達成企業合作。

楊國強期待通過“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這三駕馬車,將碧桂園領向更高、更遠之處。這也是碧桂園打破行業壁壘的方式。

三大業務塑造的科技公司

其實無論是什麼行業,只要企業開始“做大”,走向規模化,其經營戰略一定會往多元化方向上靠攏。在確定好企業的發展方向後,碧桂園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更為緊要。技術、資金和市場表現,均成為考驗一家企業駕馭“多元化”這匹野馬的關鍵指標。

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資金量大,二是極易受政策影響。這些特點往往影響著房企的戰略部署。碧桂園亦是如此。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碧桂園對多元化業務的選擇,正是基於上述兩點:新業務不僅要與地產主業規模相匹配,而且還要符合國家政策導向。

"

撰文 / 北牧

編輯 / 謝翊


碧桂園試圖讓外界更瞭解自己,這家成立了27年的企業在重新定義自己。

今年年初,在碧桂園集團年會上,楊國強在兩個多少小時的講話中提到了現代農業和機器人,並向集團所有員工分享了《碧桂園是什麼》。問題的答案是“高科技綜合性企業”,沒有“地產”相關字眼。

在外界看來,碧桂園成為行業老大已經兩年,這家企業經歷了風光時刻,也承受過質疑。碧桂園上一次的關鍵發展時刻是在2013年。據財報顯示,彼時,碧桂園的銷售額從2012年的476億躥升至1060億。隨後才衝破3000億、5000億。如今,碧桂園的一舉一動都或多或少影響著行業發展,它早已從廣東順德北滘鎮走向房地產歷史舞臺的中間區域。

關於碧桂園的最新消息是今年上半年的業績。8月22日,碧桂園發佈中報,上半年碧桂園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額約2819.5億元,權益銷售面積約3129萬平方米,報告期內,實現總收入約為2020.1億元,同比增長53.2%;毛利約為548.6億元,同比增長56.9%;淨利潤約為230.6億元,同比增長41.3%。

碧桂園半年總收入超2000億,一二線城市拿地項目佔46%,發力多元化

據第三方統計機構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碧桂園權益銷售額和全口徑銷售金額均位居行業第一。

在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中,包括穆迪、摩根士丹利、中銀國際在內的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和金融服務投資機構,均給予碧桂園“買入”和增持評級。

但投資機構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企業並非沒有顧慮。中銀國際表示,鑑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復甦,以及近期股價的回落,他們對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誠然,在貿易戰和宏觀經濟環境的雙重影響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未見鬆弛。特別是進入4月,住建部、銀保監會及央行就房地產融資和信託資金頻繁發聲,房企在資金面上進一步承壓。

不過,中銀國際表示,龍頭及高成長房企2018~2020年業績鎖定性較強,基本面堅實,快回款、高週轉、融資渠道多元化的優勢推升行業集中度,價值低估待修復。

從業績來看,地產仍是碧桂園的主要營收來源,也是三大重點業態之一。另外兩大重點業態是機器人、現代農業。

一個固有印象是,業內普遍認為碧桂園是因為“踩準了三四線城市棚改的發展時機”才大獲成功。然而,當前行業的波動,似乎並沒有動搖這家市值超過2012億港元房企的步調。碧桂園在思考著如何重塑另一個碧桂園。從開發商到高科技綜合性公司,碧桂園試圖打破的不僅是自己,還有房地產的行業壁壘。

佈局廣泛,土儲豐富

土地是開發商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進行房地產開發所必備的物質條件。土地儲備的總量、結構、成本等因素,往往關乎著一家企業的銷售去化能力和盈利水平。很多時候,如果房企一不小心囤錯了地,便失去了發展機會。

一位接近碧桂園的業內人士曾對AI財經社表示,“碧桂園並不是像萬科那樣由下至上的發展方式,也不像恆大自上而下,它更像一種結合的發展方式。但是在佈局三四線的事情上是楊國強預判的,現在來看,楊國強做對了。”

2015年,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國際美聯儲加息。在此情形下,截至2015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連續7次宣佈降準降息,謀求增長的中國開始拉動房地產去庫存,進行老城區改造。

2015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將棚改的補償模式由實物貨幣安置調整為貨幣化安置優先,製造了一輪居住需求。

三四線的土地成就了碧桂園,2016年前後,憑藉棚改紅利,碧桂園的銷售額和企業規模呈指數級增長,並且在2017年首次超越萬科、恆大,登上房企第一名的寶座。不過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棚改貨幣化的政策力度逐步消退,大部分三四線的土地被認為再無投資價值。

近日,孫宏斌在融創中國的中期業績會上坦言,房地產宏觀調控對三四線城市的影響比較大。

從碧桂園的土儲數據上看,這家企業目前仍以三四線城市為主力軍。據觀點地產新媒體報道,上半年,在碧桂園內地的權益銷售中,三四線銷售佔比61%,一二線銷售佔比39%。這讓業內對其可持續增長力提出質疑。

不過有熟悉碧桂園的人士稱,從2015年起,碧桂園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逐步加大一二線及周邊城市的佈局力度。從今年上半年的新增拿地權益金額中看,三四線城市項目佔權益總土地的54%,一二線城市項目的比例也已經達到46%。

當業內還在關注一二線和三四線的舊有爭執時,碧桂園已將新機遇鎖定在粵港澳大灣區。這也被開發商視為下一個競爭戰場。碧桂園的內部資料顯示,2019年上半年,在國內權益合同銷售前10位的城市中,有一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

碧桂園半年總收入超2000億,一二線城市拿地項目佔46%,發力多元化

財報顯示,碧桂園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3467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資源5519億元。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深圳,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約225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資源約1961億元。

此外,截至2019年6月30日,碧桂園在內地土儲的總量,合計權益可售資源約為27838億元。其中,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為17587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資源10251億元。

豐厚的糧倉和土儲結構的優化是碧桂園的底氣。據碧桂園常務副總裁程光煜透露,2019年初,碧桂園確定了1800億元的權益投資額,今年上半年執行了1100億元左右。他表示,下半年依然有相當份額的投資預算,但具體的投資項目,還要根據市場政策以及項目機會的情況而定。

從全國項目佈局來看,碧桂園的項目多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地帶,這是被企業視為提供長期增長動力的主戰場。不過,楊國強認為,有這些增長還不夠,他要讓“中國建造”更有科技含量。

圍繞地產的多元化

什麼是“中國建造”的科技含量?在今年初碧桂園集團會議上,楊國強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將碧桂園未來的重點業務分成三大部分:地產、機器人和現代農業,並將自身定位成一家高科技綜合性企業,“未來地產只是我們多元業務中的一部分,公司已經在用心謀劃新的業務。”

在楊國強看來,佈局機器人產業,既順應了科技與地產融合的發展趨勢,也為地產主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轉變傳統的住房建造方式。這是楊國強為推動企業利潤增長、增強自身競爭力而尋找的新途徑。

從當前的市場環境看,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正處在下行週期。業界都在猜測,行業的增長是否已經到了天花板?在今年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首創經中副總經理徐卓認為,現在的市場依舊默認房地產開發以住宅為主,“根據一般房地產企業下半年的業績表現來看,衝擊8萬億是很有希望的,行業天花板確實有來臨的跡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2843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已在5~7月份連續三個月出現增幅回落情況,商品房銷售面積數據更是連續6個月下降。

不過,見慣了大風大浪的開發商們,如今已能夠坦然地應對樓市的週期性波動。縱觀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二十年,任何一家堅持到現在的房企,事實上每年都在主動順應市場環境的變化。開啟多元化業務,是企業向內尋找新經濟增長點的最佳方式。

碧桂園半年總收入超2000億,一二線城市拿地項目佔46%,發力多元化

特別是像碧桂園這樣的世界500強企業,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更重要的是,可以為企業抵禦行業風險,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據碧桂園總裁莫斌介紹,集團重點研發建築機器人,此外基於社區資源優勢,還在研發社區服務機器人,目前博智林機器人研發中心已經遞交申請專利近500項,正在研發的建築機器人有30多款,其中有9款建築機器人已經投入工地測試。“對於安全和質量是絕對有保障的,能彌補建築工人的缺失,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建築成本。

此外,AI財經社近日獲得的一份碧桂園內部資料顯示,目前,除了30多款建築機器人之外,還有多款醫療機器人、餐飲機器人正在研發中。

碧桂園方面表示,2018年集團的物業管理業務成功分拆上市,接下來,機器人和智能製造被視為下一個能為公司提升價值和加分的業務。

經濟學者宋清輝認為,地產行業在砌磚、外觀質量檢查、家庭清潔等方面,對機器人的潛在需求巨大。碧桂園目前在全國擁有超2000個項目,每年新開工建築面積規模龐大。建築機器人可以完成重複、繁重、危險的工作,進一步保障安全和質量。此外,巡檢機器人、清潔機器人則可以提升物業服務。

從事建築出身的楊國強,對建築工地有很深的情結,他希望把整個建築項目變成一個數字化的工地。但這是一個高難度挑戰,需要開發商摒棄傳統的操作模式,引入雲平臺、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為此楊國強大力挖掘高學歷人才,組建了1600人的研發團隊,其中博士和碩士學歷的人員超35%。

在機器人業務之外,楊國強還選擇了和地產行業規模相匹配的農業,開始向現代農業系統方案的服務商轉型。出身於農村的楊國強,做農業的基礎邏輯,首先在生產模式上,採用“公司+基地+農戶”,而後通過自有的零售平臺“鳳凰優選”社區門店,進行終端銷售。

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面向市場,全產業鏈的服務讓碧桂園逐漸發掘農業的更多可能性。目前取得的進展中,包括投資運營了海南潤達、廣東德慶貢柑產業園、通遼牧業,將優質農產品在碧桂園社區零售超市進行銷售,並且與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科院、中國供銷集團等科研機構達成企業合作。

楊國強期待通過“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這三駕馬車,將碧桂園領向更高、更遠之處。這也是碧桂園打破行業壁壘的方式。

三大業務塑造的科技公司

其實無論是什麼行業,只要企業開始“做大”,走向規模化,其經營戰略一定會往多元化方向上靠攏。在確定好企業的發展方向後,碧桂園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更為緊要。技術、資金和市場表現,均成為考驗一家企業駕馭“多元化”這匹野馬的關鍵指標。

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資金量大,二是極易受政策影響。這些特點往往影響著房企的戰略部署。碧桂園亦是如此。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碧桂園對多元化業務的選擇,正是基於上述兩點:新業務不僅要與地產主業規模相匹配,而且還要符合國家政策導向。

碧桂園半年總收入超2000億,一二線城市拿地項目佔46%,發力多元化

AI財經社通過研究碧桂園近半年的市場表現,對其駕馭多元化的能力有兩點觀察。

一是楊國強所做的戰略決策幾乎都源於對市場和政策的充分調研,且不和經濟大趨勢作對。這是一套能把生意做好的邏輯。

無論是進軍機器人,還是現代農業,都是國家層面重點關注的課題。就農業而言,黨的十九大報告將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也進一步明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方針。

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2018上半年,中國現代農業領域共計發生投資案例1100起,累計投資金額711.38億元。這其中就有碧桂園的身影。

碧桂園內部資料顯示,公司目前擁有2000多個項目和超過400萬的業主,這些給企業的多元化業務提供了豐富的操作場景和流量入口。

二是碧桂園的地產主業,從規模上看,已經發展到很高的程度。無論是市場佔有率還是管理水平都是中小房企的學習樣本。這也給企業進行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

如果說政策的支持是企業選擇多元化業務的基礎,那麼財務的穩健,則是決定這家企業能否將多元化進行到底的必要條件。

碧桂園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顯示,目前現金餘額約2228.4億元,佔總資產比例為12.8%,另有未使用授信額度達3133億元;淨借貸比率為58.5%,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總債務覆蓋EBITDA倍數為2倍。財務的穩健性在逐年增強。

不過,莫斌在業績會上坦承,三四線城市的政策調緊,的確給碧桂園帶來一定的壓力。但他認為,碧桂園在三四線有著多年的操盤經驗,“以銷定產,採取有效貨量的供應,可以做好三四線城市的市場。”

此外,上半年國家發佈了《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和《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了一個關鍵信息:未來相關城市會放開落戶限制,新型城鎮化建設會進一步推進。

對於三四線而言,這無疑是最大的利好。在莫斌看來,中國城鎮化進程是可持續的,地產行業還有一段相當長的美好未來。

與其他房企相比,碧桂園的多元化發展有著地產的支撐和財力的支持。而多元化發展或許是“碧桂園是什麼”的答案。一位熟悉碧桂園的上市房企人士表示,“很難想象,碧桂園已經這麼大規模了,內部還有著很強的創造力,它也在做數字化去支撐三大業務。”

總之,在地產上縱深開拓,下足功夫,是這家企業未來要堅持的長期戰略,但不會是永恆戰略。作為千億房企,碧桂園想要抵達的終點,是一個名叫“高科技企業”的地方。可以看到的是,除了“標準化”,碧桂園試圖讓外界看到它更多高科技企業的一面。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曾言“不滿足三個條件,企業別搞多元化。”他認為,企業做多元化之前,首先要看自身有沒有需要,其次要看有沒有能力,第三是看有沒有機會,“如果這個產業被人家壟斷了,你根本就進不去的,肯定也是要失敗的。”

對於碧桂園來說,持續創新是企業生存的最大砝碼,用高科技去蓋房子是它的需要,地產主業提供的穩定資金和集團對研發人才的招募儲備是企業的能力,而現代農業和機器人也是政策扶植的萬億藍海市場。

2019年是碧桂園多元業務發展的起步之年,在提前預判前方道路的崎嶇過程後,選擇更合適的速度和更安全的節奏,或許才能真正達到快速前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