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中國基層胸痛中心落戶廣州,心梗病人可走綠色通道

南都訊 記者陽廣霞 通訊員粵衛信 10分鐘出心電圖,半小時做治療,2小時內可轉診,南都記者獲悉,廣東省兩家中國基層胸痛中心日前落戶廣州白雲區。通過協同救治網絡走綠色通道,抓住“黃金2小時”,心梗病人可在“家門口”獲救。

胸痛患者5分鐘完成心電圖檢查2小時轉診

38歲的陸先生近日因為胸痛,到了白雲區中醫醫院就診。在醫院胸痛中心的指引下,他通過“綠色通道”,5分鐘內完成心電圖檢查,確診為心肌梗死,半小時內完成溶栓治療,隨後在2小時內轉診到了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進行溶栓後PCI治療,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城鄉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肺動脈栓塞是三大致死性急診胸痛疾病。以急性心肌梗死為例,最佳救治時間窗為發病後兩小時,俗稱“黃金120分鐘”。

白雲區常住人口數達228.89萬,此前並沒有規範的胸痛中心,多數未與三級醫院建立規範的快速轉診機制,胸痛患者到了基層,也要經過掛號、候診等各項流程,才能進一步治療。

去年,白雲區有4所醫院,確定為中國基層胸痛中心建設試點單位,建立區域協同救治網絡。近日,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白雲區中醫醫院通過中國胸痛中心總部認證,成為全省首批中國基層胸痛中心。

未來可將藥物帶上救護車繞行兩院急診科

在這兩家醫院,記者看到,醫院指示牌明晰,胸痛病人可優先就診,在心電圖、溶栓治療等環節走“綠色生命通道”,大大節省時間。

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龍信聰說,如若確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用靜脈藥物打通血管,即溶栓,更可靠的方式則是PCI治療,通過置入支架,支撐血管。“基層醫院不能做PCI治療,如果患者兩小時可以到達上級醫院做治療,我們會直接轉診,如果來不及,就先在本院做溶栓,然後轉到大醫院。”

龍信聰說,與普通轉診不同,在協同救治網絡,患者並非轉診到大醫院的急診科,而是直接轉到導管室進行PCI治療,“爭取一切時間,加快打通血管,患者救過來的機會增加。”

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胸痛中心醫療總監王海祥說,以後該院將把溶栓藥物帶上救護車,實行“雙繞行”,即繞過本院和大醫院急診科,將病人直接送往大醫院導管室,節約救治時間。

記者瞭解到,廣東是全國率先成立胸痛中心的省份,近年來也致力於全省尤其是基層鋪開建設。按照省衛生計生委的規劃,廣東要從2017年開始,通過3年,在全省範圍內創建不少於100個胸痛中心,其中至少50%的醫院通過廣東省胸痛中心認證,不斷提高急性致死性胸痛疾病的規範化診療水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