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東南部、大別山腹地、鄂豫兩省交接地帶。東西長61.6公里,南北寬40.7公里,全縣總面積1612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1個管理區、1個街道(正在籌建),205個行政村。2010年常住人口27.5萬人。

新縣是一個以林為主的山區縣。新縣物產豐富,盛產林果、茶葉、中藥材等,其中,板栗、銀杏、茶葉、野生獼猴桃品質產量均居河南之冠,被國家林業局譽為全國名特優經濟林"板栗之鄉"、"銀杏之鄉"。

新縣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將軍縣,是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93位將軍和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的故鄉。境內有許世友將軍故居等革命歷史遺蹟和紀念地200多處。

歷史沿革

隸屬沿革

西周至春秋時期屬弦國,後屬黃國;戰國時屬秦弦地,後屬楚國;秦統一全國後,北部屬九江郡,南部屬南

河南省新縣概況

新縣風光

郡、衡山郡。

兩漢時期,屬江夏郡;三國時為魏國邊關,北部屬魏弋陽郡,南部先屬魏弋陽郡、後屬吳蘄春郡。晉代時,北部屬豫州弋陽郡,南部屬弋陽郡、西陽郡;南北朝時,北部屬豫州弋陽郡、廣陵郡等,南部屬豫州西陽郡、衡州等。

隋唐時,北部為光州光山縣、仙居縣,南部屬黃州麻城縣、亭州麻城縣;宋代時,北部屬光州軍光山縣,南部屬黃州麻城縣;元朝時,北部屬汝寧府光山縣,南部屬黃州路麻城縣。

明朝時,北部屬河南布政司汝寧府光山縣,南部屬湖廣佈政司黃州府麻城縣,西南部屬黃州府黃安縣;清代時,北部屬河南布政司汝寧府光山縣,南部屬湖北布政司黃州府麻城縣,西南部屬黃州府黃安縣。

民國初期,北部為河南省光山縣,南部屬湖北省武漢黃德道,後改為鄂東道、江漢道。

建制沿革

1933年10月,國民黨政府為加強對鄂豫皖邊區的統治,析光山、黃安、麻城

河南省新縣概況

建制沿革

各一部,以國民黨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峙的字"經扶"為縣名,以新集鎮為治所,設置經扶縣,隸屬潢川專區,後屬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

1947年8月28日,劉鄧大軍六縱一部攻克新集後,設置經扶縣愛國民主政府。12月,根據劉伯承、鄧小平提議,改"經扶縣"為"新縣",意即人民獲得新生,過上幸福生活。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河南省潢川專區。

1952年12月,屬河南省信陽專區。

1998年7月,撤銷信陽地區,設置地級信陽市,新縣隨屬信陽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縣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東南部、大別山腹地、鄂豫兩省交接地帶。地理座標東經114°33′~115°12′,北緯31°28′~31°46′。東與商城縣接壤,南與湖北省麻城市、紅安縣毗鄰,西與羅山縣及湖北省大悟縣交界,北與光山縣相連。東西長61.6公里,南北寬40.7公里,全縣總面積1612平方公里(241.8萬畝)。縣城北距省城鄭州市440公里、信陽市116公里,南距武漢170公里,東距合肥301公里。

地質地貌

新縣的大地構造單元屬大別山系淮陽地盾的組成部分,古生代始逐漸由海洋隆起,褶皺成山系。土壤分為三

河南省新縣概況

日出雲湧金蘭山

個土類,七個亞類,以黃棕壤土分佈最廣,面積最大。山地宜林,畈田宜稻麥、油菜等農作物生長。

縣境輪廓近似長方形,大別山主脈經境內中間橫貫東西,形似屋脊狀,脊背中又有東、中、西三個高峰區,構成W形地勢。由大別山主脈形成江淮分水嶺,嶺南屬長江流域,嶺北屬淮河流域。

境內最高點是縣南部的黃毛尖,海拔1011米;最低處是潢河出境處,海拔60米;相對高差為951米。平均海拔350米。以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差劃分,屬深山區的面積為155.15萬畝,佔山地總面積的66.2%;淺山區的面積79.2萬畝,佔33.8%。相對高差在500米以上的鄉鎮有14個,500米以下的有3個。

氣候

新縣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屬大陸性溼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313.8毫米,日照時數1742.3小時,相對溼度77%,無霜期243.7天。

水文

全縣5公里以上河流總長度684公里,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6公里。年平均地表徑流量9.73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3.6億立方米。境內有6大水系,大、小河流92條,其中源於境內的較大河流有潢河、白露河、寨河、竹竿河、倒水河和舉水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截至2014年,境內有動物1296種,其中發現中國新記錄2種,發現河南省新記錄6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3種,河南省重點保護動物8種;有植物2389種,其中有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24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3種,河南省重點保護植物22種。

特色資源

板栗、銀杏、茶葉、油茶品質、產量均居河南省之冠;花崗石、石英石、金紅石、鉬、鎢礦儲量大、品位高。

水資源

新縣地處江淮分水嶺,境內有長江、淮河流域兩大水系,流域面積1574平方公里,有大小河流92條,河網密度為0.6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各類水庫128座,萬方大塘近千個,蓄水量9.71億立方,年人均佔有水資源330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值的1.5倍,為富水區。

經濟

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89.98億元,較2012年同比增長9.9%,增幅居全市第1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2億元,達到2.28億元,較2012年增長20%,增幅居全市第5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億元,較2012年增長13.9%,增幅居全市第4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8512元、7946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11%和14.1%。

第一產業

新縣農業以林業為主。2005年,耕地面積19.8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8.2%;山場面積188萬畝,佔77.8%;

河南省新縣概況

農業區

水域面積6.73萬畝,佔2.78%。林業用地162萬畝,佔67%,人均5.86畝。全縣有林地159萬畝,佔林業用地的98%,其中用材林79萬畝,經濟林45萬畝,薪炭林11萬畝,防護林21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81萬立方米。全縣有國營林場22個,村組辦林場700多個,戶或聯戶辦林場1000多個。

2013年,新增大棚蔬菜32戶,新建大棚蔬菜基地560多畝;推廣種植超級稻16萬畝、雙底油菜10萬畝,地膜花生3萬畝;完成茶葉基地建設3.4萬畝,全縣茶葉達到30萬畝;全縣規模養殖已發展到336戶,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83個;杉木、檫木、楊樹為主的用材林達44萬畝,油茶、板栗、銀杏、山野菜為主的林產品產量達5640萬公斤,全縣林業總產值已達17.33億元。2013年,全縣農業增加值預計為219713萬元,較上年增長4.7%,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為7587元,較上年增長9%。

第二產業

2013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3.94億元,較2012年同比增長18%,增幅居全市第2位;主營業務收入85.68億元,較2012年增長23.3%,增幅居全市第4位;實現利稅11.35億元,較2012年增長14.1%,增幅居全市第3位。

第三產業

以文化旅遊和教育培訓為主。2013年,新縣完成許世友將軍紀念館、吳煥先故居、高敬亭紀念館、烈士紀念館等新建改建總體規劃,實施丁李灣、西河、毛鋪等傳統村落保護開發;旅遊標準化試點縣創建工作通過省級驗收,全年共接待遊客201.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9.07億元。

大別山幹部學院主體工程全面完成,培訓學員4560人次;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全國出國勞務扶貧培訓示範基地,全年出國務工人員實現外匯收入8841萬美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