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佛聲——新縣連康山人文探祕

新縣 乾隆 清朝 佛教 康熙 山水豫南 2019-06-21
遠去的佛聲——新縣連康山人文探祕

連康山之清奇險峻,早已有人詠之。清無名氏作《詠連康》如下:

一入連康路,崎嶇不可行。

林深難覓徑,鳥怪不知名。

未睹仙人跡,時聞樵斧聲。

此中直福地,何必羨蓬贏。

遠去的佛聲——新縣連康山人文探祕

云溪禪院重建,亦有碑為證。此碑發現於云溪寺自然村,碑長約一點五米,寬超半米,成於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由僧人達寧、達念、達立及其徒子徒孫三代共立。

遠去的佛聲——新縣連康山人文探祕

碑文記載了云溪禪院的建立與發展,僧人先祖和前輩創業精神及產業等。

遠去的佛聲——新縣連康山人文探祕

清朝時期,佛教一度在連康山得到了發展,並使連康山再次成為佛教聖地。

遠去的佛聲——新縣連康山人文探祕

乾隆《光山縣誌》對連康山當時的建設佈局有著較為詳實的記載:“縣南諸山,最高且峻無若連康山者。南亙白沙關,北迤三尖山,蟠亙周百里,崇婁千仞。上中下連康,自南而西北,而東北。峰巘瓚相屬,萬壑千崖,坎坷蹙迭,石壁如削,磏磴入雲。臨陡山河西岸,有守軍山,傳昔年駐營處,有校軍場(西校場)”。而三關外亦有校場(東校場),與西教場隔水相對,臨以千佛寺。迤而東,有定慧、翠竇二庵。由此入山,石級盤折,僅容一人行。凡歷三關口,紆而東,為下連康。有寄志庵,嵌崖臨溪,石瀧崢崢然,撓而北流。度,約過雲窩寺,緣峰址西南折,為護國庵、翠林庵。下翠林,躡嶺登,逶迤西南,過吉祥庵,入綠蘿庵,則中連康矣。東望清虛庵,秀碧扶疏外,麓林、云溪、雙峰諸庵,幽窗奇峰,峭石空翠中,時隱時現也。其西,法雨庵。值山之衝要,有雨壇,為雲禱處,蓋在慈雲、自在二庵之中。自慈雲過中禪堂,南陟青雲庵,為上連康。瀑泉遙瀉,殷若晴雷,山谷具響。石樑扉仄,逾而南,有興法、廣福二庵。又南,益險峻,至石谷庵、義仁庵。而蓮極庵為山椒最高處,望之劈絮卷舒。其下也,垣岌葳蒐,莫可殫狀,而摩旗尖彷彿浮空纛影雲。”

遠去的佛聲——新縣連康山人文探祕

和尚塔在連康山中發現多處,最早的為清朝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此塔位於箱子石竹園中。在老廟村莊周圍有一片和尚墳,其中有兩僧或三僧並葬墳。如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常觀和尚塔、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雲黛上人和尚塔與上吾下神和尚塔。還有許多和尚塔已沉陷,僅露出一點塔尖。

遠去的佛聲——新縣連康山人文探祕

今日,連康山中寺庵均無,僧尼不見,只有各自然村的村民在這美麗的畫卷中幸福快樂的生活著。

遠去的佛聲——新縣連康山人文探祕

嘆曰:連康山,連康水,猶見連康三娘美。云溪寺,三蓮塘,若聞鍾罄大士航。七十二庵隨風去,十百千川茶送香。

圖/靜聽松風等 文/姜運環、陽光剛好

來源公號:自然生態連康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