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寫'本報訊'的部隊報道員:以前,幹好了可以直接提幹

不能寫'本報訊'的部隊報道員:以前,幹好了可以直接提幹

軍旅隨筆系列之六

軍旅系列:報道員

文丨程文勝

連隊素有八大員的說法,通常是指駕駛員、話務員、打字員、放映員、衛生員、公務員、文書兼軍械員、炊事員……但報道員不在此之列。能稱戰士報道員的還得是在政治機關,是讓人高看一眼的兵。我從連隊調到機關宣傳科當報道員後,心裡忍不住高興,趕緊把喜訊傳回家鄉。母親聽了很失落,說:"報到員?天天到車站接人報到能有出息?不如退伍……"我父親不耐煩打斷說:"什麼接送站,報道員是‘兵記者',和幹部一樣坐機關,幹好了可以提幹的。"母親恍然大悟,立刻高興了起來,叮囑我不要戀家,好好報道報道。

我去報到時,宣傳科已經快要土崩瓦解了。科長新晉副主任,一個幹事鬧轉業基本不上班,一個幹事借調兩年沒正式調動被原單位催要回去,一個借用的技術幹部只能管管電影組,只剩下了副營職幹事老戴頂著。老戴叫苦連天逢人就說一人把一科的活都幹了,領導為了安慰他,不再配科長,給他下了個"代理副科長"的命令,這樣才一年副營的他幹滿一年就可去掉“代理”調正營職。老戴對這樣的安排很滿意,但對別人稱他戴代副科長不滿意,他不能怪別人,只怪自己的姓,他懊喪地說:"媽喲,姓了這麼個一輩子都是代理的姓”。

不能寫'本報訊'的部隊報道員:以前,幹好了可以直接提幹

部隊對職務稱呼都精準,副職就得喊副職,代理就是代理,政治原則性很強。不像地方,副職就著正職喊,大家都高興。我當報道員才一週,恰逢重慶市電臺組織的徵文比賽揭曉,我得了銀獎被邀請到電臺,電臺陳紅編輯給我介紹了四個臺長,我心裡納悶四個臺長莫非還要分第一臺長、第二臺長……後來才明白,只有最後出面講話的是正臺長,前面說話的都是鋪墊,也叫臺長其實都是副的。回來後,我就直接叫老戴為科長,不僅沒代理,副字也去了。老戴聽了很高興,當即打開保險櫃把他視若珍寶的理光單反照相機交由我來使用保管。

不能寫'本報訊'的部隊報道員:以前,幹好了可以直接提幹

報道員說是讓人高看一眼的兵,高看還是在能寫稿、會照相上。報道員寫不了"本報訊",不能把單位的精神面貌及時反映出去,那還要你報道員報道什麼?還怎麼高看?壓力就大了。有個戰友也當報道員,他們師裡每隔一天都把軍區報紙頭版新聞要目發到團裡,每次簡報都註明發稿單位,直送團長政委親閱。團政委許久看不到自己團裡事,每次也把簡報批示給政治處主任閱,批示的字一次比一次潦草。主任就一次次訓斥宣傳股長,股長訓斥幹事,幹事訓斥報道員。訓也訓不出稿子來啊,逼得政委只好親自上手寫報道稿,託戰友的戰友說話,好不容易在軍區報紙頭版上取得了零的突破。見報後,團政委像提溜著一隻肥鵝一樣提溜著報紙徑直來到宣傳股,說:“你幾個小子不會弄,我先打個樣兒,下面就看你們的了,幹不好我會找會幹的來幹。"我的戰友說當時股長幹事面紅耳赤,鑽地縫的心都有。

不能寫'本報訊'的部隊報道員:以前,幹好了可以直接提幹

我當兵時候,部隊都非常重視新聞工作,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在中央級報刊頭版上稿就能立功,戰士報道員連續兩年發30篇稿就能提幹。有些報道員發了二十幾篇,眼看年終歲尾達不了標很著急,就到報社送稿。所謂送稿,就是專程到報社直接找編輯審閱修改。那些年,到報社送稿很常見,每個報道員都有聯絡圖,哪個記者編輯老家哪裡人、老部隊有什麼熟人、家住在哪兒等標註得清清楚楚。重要稿件想上頭條,新聞幹事會在賓館住好幾周,一關一關緊盯不放。有個新聞幹事打聽到稿件已被總編室夜班排上頭條了,馬上捷報飛傳,但人算不如天算,當天新華社有中央領導活動通稿,他的頭條轉成靠邊站了,第二天只有灰溜溜返回部隊準備挨熊。

好在我們宣傳科是鑼齊鼓不齊的情況,部隊長又是技術幹部改任的,對長期上不上稿的情況習以為常。但我剛到科裡,還是有上進心的,白天只要科長沒交辦其他工作,就拿著小本、帶著相機採訪,夜裡加班寫稿。政治部的二層小木樓緊鄰領導家屬樓,間隔十多米的小花園四季都有花香,我喝著花茶、聞著花香、寫著小稿,每夜的燈比領導們都要熄得晚。多年後,我回老部隊看老領導,政委家屬張阿姨是中學教師,她感慨地說:“我知道你這小夥子一定有出息,當年我們臥室正對著你們二樓。每天深夜裡還聽得到茶杯蓋碰茶杯的聲音,清清脆脆的真好聽。"張阿姨的話裡有詩意的溫馨,現在一想起來還會讓人感動。

不能寫'本報訊'的部隊報道員:以前,幹好了可以直接提幹

很快當地重慶日報、晚報、電臺就有了我寫的稿子。有天一上班,政委就到政治部來,很洪亮地聲音和我們主任在說什麼,不一會兒,就把科長叫過去了,不一會兒科長跑回來把我的剪報本要去了。科長再回來時很興奮,說"露臉了露臉了,好長時間沒表揚我們了,飄得找不著北了。"原來政委有晨起散步的習慣,邊散步邊聽話匣子,忽然就聽到了我們單位的事,很高興,看了報紙上的稿子更高興,鼓勵我們多寫稿、寫好稿,還當場特批買一臺最先進的四通打字機。

有了四通打字機反而麻煩了,政治部領導、幹事們圖方便都拿稿子來找我幫忙敲敲字。我不嫌煩,打字的過程也是瞭解情況、學寫公文的過程。一回兩回後,老戴卻很生氣,說我們科又不是打字室,以後要打字必須經我同意。老戴把別人擋回去還有深層原因,因為我會給他們提出修改稿子的想法和建議,那豈不是肥水流入外人田?

我在寫稿和打稿中表現出的寫作能力引起政治部熊副主任的關注,當時全軍正推廣培養兩用人才,有意把我當個典型,見宣傳科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就把文化幹事的活交給了我,按地方說法叫"以工代幹"。一年後,表揚我的材料報上去,還真被總部表彰為兩用人才先進個人。當年夏天,我隨熊副主任到河南鄭州參加系統文化工作座談會,接站的一位領導開玩笑說:唉呀老熊,你開會還帶警衛員呀?熊副主任立即正色道:"開什麼玩笑?這是我們主管文化的小程,是正兒八經的代理幹事!"那位領導很尷尬,就改口叫我程幹事,叫得我也很尷尬。

不能寫'本報訊'的部隊報道員:以前,幹好了可以直接提幹

現在想來,當年熊副主任、戴科長等領導不僅為我的成長提供了舞臺,而且搭好了梯子,一路助推著我上進,如果沒有他們,還真不知道我這報道員要到哪裡報到去了。現在先讓我在心裡默唸他們的名字,平復一下心情。好了,我繼續說。我考入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同學中絕大多數都是報道員。學校知道報道員作風稀拉,專門從政工系調來一米八五身似黑塔臉似朱墨的老隊幹部嚴管我們。報道員要採訪報道啊,老拴在隊裡不是個事。大家周未的時候全溜出去,副隊長奇怪,明明發出去二十多個出入證,怎麼一下子跑出去五十多號人。他不奇怪才怪了,他一個剛從新疆調來的基層幹部,哪裡清楚報道員一稿多投的道道兒?

不能寫'本報訊'的部隊報道員:以前,幹好了可以直接提幹


真理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煥發出巨大的物質力量。報道員掌握新聞理論,物質力量也不可小覷。同學們在全國各地報紙鼓搗的"大特寫""大紀實"換回雪片一樣的稿費單,有位同學一次稿費一傢伙得了五千多元,在當時抵隊幹部小半年的工資。畢業後,這些報道員們個個身手不凡,有的在中央級黨報、地方名報名刊成為主力編輯記者,有的成長為軍地各級領導幹部,有的成為著名影視劇製作人、作家、詩人……每次看到他們的作品、聽到他們獲獎的消息,我都非常高興,分外懷念當年在金陵中山北路305號薩家灣的同窗歲月。

不能寫'本報訊'的部隊報道員:以前,幹好了可以直接提幹

報道員是讓人難以釋懷的青春經歷,每個人都能說出快樂一分、傷心一刻、會心一笑的故事,故事雖然各有各的不同,但都會相同的心懷感恩,感恩一路有領導、戰友的無私幫助,感恩報社編輯記者的扶持提攜。新聞工作離不開整天在一線摸爬滾打的報道員隊伍,他們是發現好新聞、活新聞、真新聞的敏銳眼睛,是新聞媒體深入生活實際的前沿哨兵,也許現在他們默默無聞如同醜小鴨一樣稚嫩,不久的將來卻一定會千錘百煉得像天鵝一樣驚豔。

因為有理想,因為有熱愛。(本文為原創作品,作者保留一切權利,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