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問答—寶寶總流口水,口周有紅斑該怎麼辦?鮑奶奶來支招!

新生兒 母乳餵養 睡眠 服裝 奶粉 兒科醫生鮑秀蘭 2019-04-07

寶媽A問:一個月零23天的寶寶流口水,還經常吐奶,眼睛有眼屎(經常被糊上)。

精選問答—寶寶總流口水,口周有紅斑該怎麼辦?鮑奶奶來支招!

鮑教授回答:快兩個月的新生兒流口水、吐奶是正常現象,這個和新生兒的生理結構有關。屬於生理性的。家長不用擔心。

新生兒口腔淺窄、吞嚥功能弱,導致多餘的口水不能及時吞嚥,就會流出來。寶寶流口水也有一定的益處,比如,有利於很好的口腔清潔、促進寶寶味蕾的發育等等,但如果護理不當,也容易引發口水疹等等嚴重的危害。

該如何正確的護理寶寶流口水和吐奶呢?

1、及時蘸幹

平時家長要用乾淨柔軟的棉質口水巾,及時的蘸幹寶寶口周的口水。奶漬家長一定要注意力度,切不可大力的揉擦。避免出現口水疹。平時不要用溼巾或者其他帶有消毒成分的紙巾,以免造成寶寶皮膚損傷。

2、及時清洗

經常用清水清洗寶寶口水流到的地方,比如口周、脖子、前胸處,每次清洗後,都要塗上嬰幼兒專用的潤膚霜或油脂類的東西,保護寶寶皮膚的屏障。

3 、及時晾晒

寶寶每次流口水,都會把衣服、枕頭、被褥等打溼。所以寶寶的衣服要經常換洗,防止細菌的滋生蔓延。枕巾、枕頭、被褥等也要勤換洗勤晾晒,多在太陽下暴晒殺菌。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口腔寬度和深度的增加,吞嚥能力的增強,寶寶就會吞嚥掉多餘的唾液,流口水現象就會慢慢減少。

排除生理性流口水,寶寶會慢慢自愈外。還有一些病理性因素:當孩子患某些口腔疾病如口腔炎、舌頭潰瘍和咽炎時,口腔及咽部十分疼痛,甚至連咽口水也難以忍受,唾液不能正常下嚥而不斷外流,這時流出的口水常為黃色或粉紅色,有臭味,家長髮現這種情況後,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吐奶

新生兒的胃是水平形態,且胃容量小,胃腸道和口腔的肌肉控制功能不健全,當食道、胃及腸發生了與正常蠕動方向相反的逆蠕動,再加上腹肌強烈的痙攣性收縮, 就會使胃內的食物及胃液從口鼻端噴出即吐奶現象。除了生理原因也有外因,比如餵養姿勢不對,喂太多或者寶寶吃得太急都可能引起吐奶。

避免吐奶方法

1.餵奶前先換尿布,餵奶後儘量少搬動寶寶。

2.採用合適的餵奶姿勢(如圖):儘量抱起寶寶餵奶,或者點個小被子,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

精選問答—寶寶總流口水,口周有紅斑該怎麼辦?鮑奶奶來支招!

寶媽B問:寶寶29天了,體重增長加衣服1.8斤,母乳餵養,這樣正常嗎?而且月子裡面睡眠時間特別少,總是哭鬧不止,一定要含著奶才能睡一會,拔掉就哭,不睡覺,後面喂完母乳添加奶粉還能喝90毫升,請問這樣是母乳不足導致寶寶哭鬧不止睡眠時間少,體重增長緩慢嗎?用吸奶器吸奶兩邊只能吸50毫升左右,寶寶臉上還長了疹子,一熱就發紅,有白色膿頭,請問怎麼辦?最近嘴邊會鼓泡泡,還流口水是什麼原因呢?

鮑教授回答:寶寶現在母乳餵養,新生兒餵養奶量,新生兒胃容量小,生後3個月內按需餵養(不定時)餵養,每次的量的不固定,可以70~80ml,也可以110~120ml,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表現來決定餵養量,比如寶寶每次可以自己吐出奶頭、表現出滿足、並且可以自己玩一會,就說明寶寶是吃飽了。但每天保證總奶量約500ml~750ml。每天攝入的量過多也會導致寶寶胃腸負擔重,從而消化不良。根據嬰幼兒體格發育規律,嬰兒滿月時體重平均增重1.0千克~1.1千克;生後第2和第3個月平均增重約1.2千克和1.0千克;4~6個月平均每月增重0.45千克~0.75千克;7~12個月平均每月增重0.22千克~0.37千克,全年共增重約6.5千克。1歲後,體重的增長速度進一步減慢,並且能獨立行走,活動量增加。寶寶現在的體重增長是正常的。

寶寶哭鬧不止、不睡覺可能是生理性的腸絞痛和腸脹氣,是小寶寶常見的生理性腸道不適,多在4-6月齡消失,家長不用擔心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家長可以按照以下建議緩解孩子的腸道不適。比如:飛機抱,將寶寶面朝下放在你前臂上或者腿上,輕輕搖晃。給予腹部一定的壓力,寶寶會覺得舒服一點。

精選問答—寶寶總流口水,口周有紅斑該怎麼辦?鮑奶奶來支招!

寶媽C問:鮑醫生您好!我家寶寶7個月,女孩,對口水過敏,臉上長期出現紅斑點,這次持續一個星期了。請問該樣治療?謝謝!

鮑教授回答:應該是口水疹吧。6個月開始,隨著乳牙逐漸萌出以及輔食的添加,寶寶的口水會流得更頻繁了,因為出牙會引起牙根組織的輕度腫脹,從而刺激牙根神經,於是唾液腺的分泌就呈反射性地增加,唾液比以前要多許多,而寶寶吞嚥的能力還沒有完善,於是這些過多的唾液就會“飛流直下”了。由於唾液偏酸性,而且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質,對皮膚有一定的腐蝕和刺激作用,很容易引發口水疹。因此,媽媽們一定要加強寶寶口周護理。

1、口周皮膚保持清潔乾燥

媽媽平時可以給寶寶戴上小圍嘴,當有口水流出時,要用質地柔軟、吸水強的棉質手帕去擦拭。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用溫水洗淨口水流過的皮膚,然後抹上隔離油狀物來保護寶寶皮膚。

如果口水流到衣服、枕巾、被子等處,還要注意勤換洗,防止細菌滋生。寶寶用過的小毛巾要經常洗燙,並放在陽光下晾晒以殺菌。

一旦寶寶的口周皮膚被口水長時間浸泡後,就很容易出現口水疹,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破潰、流水的情況。這裡有三點需要注意:

不要用溼巾擦拭寶寶的口水,溼巾中可能含有的消毒劑成分會再次刺激寶寶嬌嫩的皮膚,影響口水疹的恢復。

對於隔離用的油狀物的選擇,因為是塗在寶寶的口周,很容易被寶寶舔進嘴裡,所以需要遵循安全可食用、不易過敏、不含藥物的原則,比如可以用橄欖油、醫用石蠟油等。

對於塗抹油狀物的時間,由於寶寶白天活動量大,小手一蹭很容易將塗好的油擦掉,所以媽媽可以採用白天及時蘸幹寶寶口水、晚上睡覺時再為寶寶塗抹油狀物的方式護理寶寶的口水疹。

通常,輕微的口水疹通過以上方式的皮膚護理,很快就會有所好轉。當然,如果經過護理,寶寶的口水疹仍舊沒有明顯改善,或者局部皮膚出現了破潰的現象,那麼就要帶寶寶到皮膚科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治療。

2、鍛鍊寶寶的口腔協調能力

平時可以讓小寶寶模仿爸爸媽媽吞嚥口水的動作。寶寶稍大點,還可以給他餵食雞蛋餅、小餅乾等食物。通過這些方式來增加寶寶的吞嚥功能,唾液腺的分泌需和吞嚥及口腔協調能力保持平衡,減少寶寶流口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