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記|深耕18年 比亞迪在美國引領“零排放公交”革命

新能源汽車 比亞迪 美國 比亞迪E6 參考消息 2017-05-07
出海記|深耕18年 比亞迪在美國引領“零排放公交”革命

幾名工人在比亞迪北美工廠對車輛進行總裝。(新華社)

參考消息網5月4日報道美國南加州小城蘭開斯特市今年有一項“大舉動”:市議會投票將全城的17825盞路燈全部換成中國比亞迪公司生產的LED節能燈,其中40%將在比亞迪設在蘭開斯特當地的工廠生產。對於這項舉措,蘭開斯特市市長雷克斯·帕里斯在接受美國《聖費爾南多谷商業雜誌》採訪時表示:“如果有辦法創造就業機會,削減能源成本並使我們的空氣更清潔,為什麼不接受呢?”

蘭開斯特市,距洛杉磯市70公里,曾是隱沒在莫哈韋沙漠一個整日塵土揚天的小角落,但4年前,比亞迪的到來,給這座沙漠小鎮帶來了生機。2013年5月1日,美聯社報道了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在蘭開斯特建廠的消息,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是,它打算最終每年在位於美國莫哈韋沙漠一角的經整修過的休閒車製造廠生產1000輛插入式電動巴士。”而這也是該公司在美洲第一家電動大巴生產廠,同時也是第一家由中國公司在美國獨資建造的汽車生產廠。

誰也沒想到,在此後的幾年,憑藉“中國智造”,比亞迪在國際市場中競爭最為激烈的美國,悄然引領了一場“零排放公交”革命。

出海記|深耕18年 比亞迪在美國引領“零排放公交”革命

蘭開斯特市郊一條大道被命名為“比亞迪路”。

美國市場的三座大山

從1999年在芝加哥註冊公司,到2010年在洛杉磯成立北美總部;從2013年在蘭卡斯特建立電動大巴工廠和電池工廠,到如今全面擴建其產能以滿足美國市場日益增長的電動公交需求,比亞迪一直堅持綠色科技和高端製造水平。至今,其自主研發生產的純電動公交已遍佈全美30多個州,卡車、太陽能和儲能業務也佔據一席之地。

蘭開斯特市郊一條大道被命名為“比亞迪路”,以感謝比亞迪這位“綠色能源巨人”為當地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這條大道旁,比亞迪設在蘭開斯特的北美工廠二期擴建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今年7月竣工後,工廠總佔地面積將從目前一期工程的約1萬平方米擴大到約4萬平方米,產能將從目前的年產350臺電動大巴增加到1500臺。該工廠將成為比亞迪在中國以外最大的電動大巴工廠,也將是蘭開斯特當地最大的單體工廠。

回憶起比亞迪在美國的18年,比亞迪高級副總裁李柯非常感慨。初入美國,比亞迪面臨的壓力可以用“三座大山”來形容:第一座“大山”是電動車作為新興產業帶來的問題。電動車產業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個新的、未來的技術和產業,市場對比亞迪的認識和接納需要有一個過程。第二座“大山”是“中國公司”身份帶來的問題。“比亞迪在美國的打拼不是從零,而是從負數開始,因為美國人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公司。”李柯說。第三座“大山”來自經營方面,電動汽車產業是一個盈利過程非常緩慢的產業,因牽涉到政府撥款購買,所以從進入市場到拿到訂單,通常需要3到5年時間。如何在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情況下保證公司正常運營,這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是極大的挑戰。

出海記|深耕18年 比亞迪在美國引領“零排放公交”革命

2013年5月1日,比亞迪北美工廠在美國加州蘭卡斯特市落戶。(新華社)

靠“中國智造”贏得“長灘反擊戰”

儘管對於美國市場的“高能路障”早已有所預期,一場突如其來的市場重創還是讓比亞迪經受了不小的挑戰。“這是一件徹底影響比亞迪北美業務發展的大事”,在回顧美國之路時,李柯向參考消息網-出海記記者如此評價當年這場意義非凡的“長灘反擊戰”。

2013年3月,在洛杉磯成立北美總部還不到兩年的比亞迪喜獲美國長灘運輸署的10臺電動巴士訂單,這是當時全美最大的電動巴士訂單。然而半年後,洛杉磯勞工局以比亞迪違反美國勞工法為由,突然對比亞迪位於加州的工廠和辦公大樓進行查處,第二天美國《洛杉磯時報》頭版便登出比亞迪敲詐中國員工,每小時僅僅給予1.5美元工資,每週工作80小時的不實消息。比亞迪很快陷入美國勞動勞工仲裁案之中。

同時,洛杉磯工會組織LAANE甚至組織美國民眾到比亞迪洛杉磯總部遊行示威,發出“要求比亞迪滾出加州”的聲音。競爭對手及其背後的超級政客也頻頻向美國政府施壓,要求長灘運輸署取消比亞迪的巴士訂單。最後在2014年3月,美國聯邦交通管理局(FTA)以不符合“對弱勢企業扶持計劃”為由,警告長灘運輸署:如果繼續履行與比亞迪的巴士合同,將失去FTA資金來源。迫於壓力,長灘運輸署董事會在2014年4月發佈聲明宣佈取消此前與比亞迪達成的巴士訂單協議。

出海記|深耕18年 比亞迪在美國引領“零排放公交”革命

比亞迪北美工廠焊裝車間。(新華社)

遭遇滑鐵盧的比亞迪並沒有低頭,美國商業資訊網站引述了比亞迪就終止合約發表的聲明:“我們有信心在未來有競爭力的競標,我們將以去年同樣的原因勝出:我們優越的技術。”

同時,公司內部迅速作出反應,開始精心準備“長灘反擊戰”。首先,進一步確立技術品質優勢——挑戰Altoona測試。這套被FTA稱為“魔鬼測試”的Altoona測試包含了整車安全性、結構完整性、耐久性、動力性、經濟性能等關鍵指標測試,要求車輛在顛簸路面持續行駛約2.4萬公里,時間跨度長達數月,通過一系列的壞路來模擬大巴12年/80萬公里的壽命。

2014年5月,在經歷116天的“煉獄”之後,比亞迪純電動大巴K9順利通過測試,成為全球首輛通過該測試的12米純電動大巴,同時也獲得了FTA頒發的整車生產資質,相當於獲得了在美銷售大巴和將其作為公交車經營的許可證。此外還將有資格參與FTA專項資金支持的項目。

同時,比亞迪還聘請當地最好的律師團隊,積極面對各種無理訴訟,消除外界負面影響。比亞迪把對待勞工的真實信息透明化,把比亞迪在美國的各種員工福利、公司待遇和各種補貼政策刊登在各種媒體上。就這樣,比亞迪讓社會重新認識了自己,讓員工也重新認識了公司。

2014年9月長灘運輸署重啟電動巴士招標,比亞迪迎來了絕佳的反擊時刻。在2015年4月29日,長灘運輸署董事會通過2個小時的激烈爭論之後,正式宣佈將10臺純電動大巴訂單重新交給比亞迪,不僅如此,更追加另外50臺訂單。

出海記|深耕18年 比亞迪在美國引領“零排放公交”革命

5月3日,美國長灘市會展中心舉行的車用清潔能源博覽會上,兩款比亞迪插電式電動卡車參加展示。(路透社)

訂單來敲門

“長灘案”的突圍令比亞迪聲名大振,讓此前一切的猜測和質疑煙消雲散,也讓各路訂單紛至沓來。2015年9月,比亞迪被列入華盛頓州交通局800臺純電動大巴採購清單,成為其最大供應商。此外,該公司即將交付給羚羊谷交通運輸局的85臺純電動大巴更是助力該局成為全美首個實現100%電動化的公交公司。截至目前,比亞迪純電動大巴的足跡已經遍佈美國30多個州。

除大巴以外,公司在出租車領域也頗有收穫。通過與Uber的合作,比亞迪e6已於2015年一季度正式亮相芝加哥。而在紐約,比亞迪也運營有純電動出租車隊。此外,美國新銳租車公司Opoli也積極與其展開合作,購買50臺e6為加州聖地亞哥國際機場提供綠色出行服務。

比亞迪在美國的業務範圍還延伸至純電動卡車,太陽能和儲能等領域。卡車是比亞迪電動車佈局的重要一環,僅2016年5月到9月,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先後資助超過3000萬美元購買52臺比亞迪純電動卡車來減少尾氣汙染。去年年底,比亞迪交付兩臺純電動重型卡車和部分儲能系統給洛杉磯港口,儲能系統將24小時不間斷地為卡車充電,助力該港成全美首個零排放的綠色港口。“加州有越來越多的城市選擇了比亞迪純電動卡車,這將極大程度的改善空氣質量”,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的主席瑪麗·尼科爾斯十分肯定該公司所做的環保貢獻。

出海記|深耕18年 比亞迪在美國引領“零排放公交”革命

比亞迪北美工廠外,負責擴建的工程機械車輛正在施工。(新華社)

為美國創造就業崗位

蘭開斯特市政府官網上刊登著市長帕里斯這樣的感言:“通過與比亞迪不斷髮展的夥伴關係,蘭開斯特增加了急需的就業,經濟得到極大發展。”

作為一家中國公司,比亞迪為美國當地創造了眾多就業崗位。比亞迪在當地招募員工,制定詳細的工人培訓計劃,設立研發中心研發高端電動大巴。本地化生產既培養了熟練的藍領技術工人,也鍛鍊了技術含量極高的研發團隊。比亞迪蘭開斯特工廠目前共有當地員工567人,包括407名生產線操作工,其餘為大巴設計工程師及運營管理人員。工廠二期工程完工後,還將新增上千個工作崗位。

阿爾瓦羅·西門尼斯是2016年比亞迪年度優秀員工,他和其他8位優秀員工的照片就掛在辦公區正牆上。他說:“比亞迪在蘭開斯特‘拓荒’之始,我是這家工廠僱傭的第一個外籍員工……生產出第一臺電動大巴時,我非常自豪。”蘭開斯特市政府經濟發展規劃部門負責人維恩·勞森說:“能夠創造巨大財富的企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將使城市和社區居民受益。比亞迪正是這樣的企業。”

從一開始被拒絕被牴觸到現在被認可被接納,完全融入美國社會,比亞迪這18年的美國之路可謂是“化繭成蝶”,也是中國品牌大步邁向全球的縮影。憑藉著技術與創新的企業基因和百折不撓的韌勁,比亞迪不僅撕掉了 “中國製造”的不良標籤,並且塑造了“中國智造”的領先高端新形象,真正讓其綠色夢想在美國落地生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