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丨爭做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排頭兵”

新能源 經濟 材料科學 大學 湖南日報 2017-06-09
智庫丨爭做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排頭兵”

爭做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排頭兵”

黃滔

軍民融合是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也是強軍之策。2016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了《關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涵蓋基礎領域、產業領域、科技領域、教育資源、社會服務、應急和公共安全等六大體系。六大體系相互補充、相互依賴,構成了有機統一的整體。

為貫徹落實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國家戰略,保障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齊頭並進,爭做湖南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排頭兵”,長沙應將六大體系建設作為核心抓手,利用自身區位優勢,積極探索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徑。

突出“產業”支撐。產業是支撐長沙發展的根基,也是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主體。位列湖南軍工產業發展第一方陣的長沙市產業力量雄厚,2016年全市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1551.9億元,增長8.5%;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3253億元,增長7.9%;優勢、新興產業廣佈航空航天、電子信息、北斗導航、新材料、高端裝備和新能源等領域。為進一步突出產業的支撐作用,應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採用產業鏈延伸模式,由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進行協同研發;採用品牌擴展模式,推動擁有品牌產品的企業向軍地雙向擴展;採用動態聯盟模式,以項目為紐帶聯合企業、高校院所開展合作創新;建設以軍民融合相關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推進軍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效率、增強活力。

打造“科技”和“人才”引擎。科技創新的軍民融合引領產業發展,人才教育的軍民融合夯實產業發展根基,為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撐,是產業發展的雙引擎。長沙科技創新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科教基地和人才高地。如何打造出更好的“科技”和“人才”引擎?一方面,要健全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通過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法規和知識產權制度、促進技術向軍事轉化的國防再投入機制,構建軍民科技成果順暢轉移的有效渠道;另一方面,要深化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借力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高校優勢學科資源,精準培養軍隊基礎指揮、網絡攻防、航空機械設計與自動化等高科技軍事人才。

構建“基礎領域”和“社會服務”保障。基礎領域的軍民融合可優化產業基礎設施佈局,為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提供有力的“硬保障”;社會服務的軍民融合可提升產業服務能力,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軟保障”。長沙地處長江經濟帶中部城市群,承北啟南、連接東西,是中南地區空運、鐵運、路運、水運的重要樞紐之一,具有重要的軍事與經濟戰略地位。長期以來,長沙市社會服務領域的軍民融合主要包括後勤飲食、營房建設、油料保障等方面。如何構建起更好的“基礎領域”和“社會服務”保障?一方面,要推動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比如在制定新建高鐵、高速公路方案時應預置國防功能,在國防公路建設中儘可能兼顧民用需求;另一方面,實施軍隊物資保障集約採購。目前長沙市已全面實施物資集中採購,包括將部隊所需物資如設備、器材、藥品、辦公用品、生活用品等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面向社會招商,拓展了軍隊社會化保障範圍。在此基礎上,應進一步理順供應渠道、減少中間環節,在保證物資數量、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行政消耗性開支。

搭建“應急與公共安全”融合橋樑。動員領域是連接軍民兩大體系的橋樑與紐帶,先天具有軍民融合特性。近年來,長沙市在信息化建設、人防工程建設以及經濟動員能力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搭建“應急與公共安全”融合橋樑,應推進應急、應戰一體化建設,結合智慧城市和“平安長沙”項目,完善“天網工程”等治安防控平臺,健全網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國防動員信息化水平。

(作者系長沙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