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一把火 陸地方舟拿下第14張新能源牌照

新能源 陸地方舟 北汽新能源 能源 中國經濟網 2017-05-20

5月18日,記者從國家發改委官網獲悉,廣東陸地方舟新能源電動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地方舟)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獲核准批覆。這意味著陸地方舟成為繼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長城華冠、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車、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雲度汽車、蘭州知豆、河南速達、浙江合眾之後,第14家獲得獨立新建純電動生產資質的企業。

再添一把火 陸地方舟拿下第14張新能源牌照

潛心十餘年 發力電動汽車

發改委信息顯示,陸地方舟乘用車建設地點為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明城工業園,項目新建衝壓車間、焊裝車間、塗裝車間、總裝車間、綜合辦公樓、研發中心等,新增相關生產工藝設備,全部建成後形成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能力。在資金方面,該項目總投資178300萬元,其中建設投資161000萬元,流動資金14550萬元,建設期利息2750萬元。資金來源為企業自籌55415萬元,銀行貸款122885萬元。

據瞭解,陸地方舟集團除深圳外,還在江蘇如皋和廣東佛山,分別建設年產能2萬輛新能源客車和1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的生產基地以及20萬套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基地。陸地方舟方面表示,企業經過十多年的自主研發、自主生產銷售,在電動汽車領域擁有了較為成熟的關鍵核心技術並積累了產業化經驗。按照官方規劃,陸地方舟將繼續深耕新能源車領域,計劃用3~5年時間建設成中國乃至亞洲最大或最具競爭力的電動汽車企業。

官方資料顯示,從2000年起,陸地方舟經過十餘年對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目前除自主擁有包括“三大電、三小電”在內的電動汽車三大核心技術和九項關鍵技術外,還積累了豐富的產業化技術和經驗,在政府部門備案了8項企業標準。

此外,陸地方舟已推出兩款新能源乘用車,其中智爵純電動小型SUV 60公里/時等速續航里程超200公里,NEDC續航里程大於150公里,最高時速可達140公里;多功能乘用車風尚工信部續航里程達180公里,最高時速可達140公里。

乘用車企業達96家 需警惕產能過剩

從2012-2016年新能源電動車(乘用車)銷量來看,新能源電動車一直以較高的增速在發展,2016年銷量為32萬輛。從細分市場來看,2016年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6.3萬輛和25.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3.1%和75.1%;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8.1萬輛和7.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9.9%和30.9%。顯然,純電動汽車一直是新能源汽車產銷的主力軍,全年銷量佔比超過8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佔比僅為19%。而從目前獲批車企產能總量來看,總和已達到76萬輛,超過2016全年銷量的2.4倍。

再來看國家新能源銷量規劃,截止到2020年,需達到年產能200萬輛(含商用車),累計銷量達500萬輛(含商用車)。從產能來看,2016年中,發改委便多次強調防範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危險,但從目前參與到新能源製造的企業數量來看,截止到2020年,總產能預計會超越這個數據。

有意思的是,在已經發放的14個生產資質中,還沒有一家是互聯網造車企業,但是卻有重慶金康、知豆和陸地方舟這樣從低速電動汽車升級而來的企業。這或許意味著未來的低速電動汽車戰略可能將變化為“升級一批、淘汰幾批”。

截止目前,國內有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79家,另外還有14家企業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再加上295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升級乘用車生產企業的3家車企,共有96家企業有生產乘用車的資質。而準備申請新建純電動乘用車資質的企業還有數十家。可以預見,隨著這些企業新能源汽車產能逐漸釋放出來,以及外資企業產品的逐漸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呈現出較激烈的競爭態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