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

在布萊德利·庫珀主演的電影《永無止境》中,主人公艾迪·莫萊,本是一名寫不出東西來的廢材作家,在偶然吃下了一顆藥片後,發現自己突然變得頭腦清晰、精力充沛、行動敏捷,從此開啟了開掛的人生。原來,這種藥片能夠讓大腦發揮100%的潛能。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我們的大腦,我們對大腦也有很多期望:“要是我能更專注就好了”、“要是我能更有創意就好了”、“要是我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好一點就好了”……

如果我們也能吃下一顆藥就能讓大腦更強大,相信很多人都會爭著去買。可惜,這只是電影虛構的故事,現實世界裡還真沒有這種藥片。

"

在布萊德利·庫珀主演的電影《永無止境》中,主人公艾迪·莫萊,本是一名寫不出東西來的廢材作家,在偶然吃下了一顆藥片後,發現自己突然變得頭腦清晰、精力充沛、行動敏捷,從此開啟了開掛的人生。原來,這種藥片能夠讓大腦發揮100%的潛能。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我們的大腦,我們對大腦也有很多期望:“要是我能更專注就好了”、“要是我能更有創意就好了”、“要是我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好一點就好了”……

如果我們也能吃下一顆藥就能讓大腦更強大,相信很多人都會爭著去買。可惜,這只是電影虛構的故事,現實世界裡還真沒有這種藥片。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但在美國,有一位40多歲科學記者,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訪問了許多腦神經科學專家,並且在他們的實驗室裡對自己的大腦進行試驗,對自己的大腦進行改造,並把自己的經歷和試驗成果寫成了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是《認知迭代》,它的作者是卡蘿琳·威廉姆斯。卡蘿琳·威廉姆斯本科畢業於是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後來又獲得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傳播碩士學士學位,曾擔任過科學記者、編輯、《新科學家》雜誌專題編輯和定期撰稿人和英國廣播公司電臺製作人。

作為一名科學記者,卡蘿琳閱讀了大量的最前沿的腦神經科學論文,她堅信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通過實驗、大量的訓練和驗證,卡蘿琳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她發現,改造大腦的關鍵,就是提升注意力,同時降低焦慮感。在此基礎上,通過堅持訓練,你幾乎可以讓自己的大腦提升一切你想要它提升的能力。

"

在布萊德利·庫珀主演的電影《永無止境》中,主人公艾迪·莫萊,本是一名寫不出東西來的廢材作家,在偶然吃下了一顆藥片後,發現自己突然變得頭腦清晰、精力充沛、行動敏捷,從此開啟了開掛的人生。原來,這種藥片能夠讓大腦發揮100%的潛能。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我們的大腦,我們對大腦也有很多期望:“要是我能更專注就好了”、“要是我能更有創意就好了”、“要是我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好一點就好了”……

如果我們也能吃下一顆藥就能讓大腦更強大,相信很多人都會爭著去買。可惜,這只是電影虛構的故事,現實世界裡還真沒有這種藥片。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但在美國,有一位40多歲科學記者,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訪問了許多腦神經科學專家,並且在他們的實驗室裡對自己的大腦進行試驗,對自己的大腦進行改造,並把自己的經歷和試驗成果寫成了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是《認知迭代》,它的作者是卡蘿琳·威廉姆斯。卡蘿琳·威廉姆斯本科畢業於是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後來又獲得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傳播碩士學士學位,曾擔任過科學記者、編輯、《新科學家》雜誌專題編輯和定期撰稿人和英國廣播公司電臺製作人。

作為一名科學記者,卡蘿琳閱讀了大量的最前沿的腦神經科學論文,她堅信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通過實驗、大量的訓練和驗證,卡蘿琳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她發現,改造大腦的關鍵,就是提升注意力,同時降低焦慮感。在此基礎上,通過堅持訓練,你幾乎可以讓自己的大腦提升一切你想要它提升的能力。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提升注意力,就是提升對大腦的控制力

1、心流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

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在某一方面很厲害的人,去做其他的事也會很厲害。例如最近大火的國漫《哪吒》的導演,他原本畢業於著名的華西醫學院,但卻憑一己之力,做出了一部優秀的動漫電影。

《認知迭代》揭示了其中的原因。這些人很容易進入“心流”狀態。在“心流”狀態下,人的大腦處於一種“放鬆且就就緒”的狀態,能夠高效地運轉

2、卡蘿琳的注意力提升實驗

像很多人一樣,作者卡羅琳存在著嚴重的注意力渙散的問題,常常不能集中注意力做自己手頭的事情,導致效率低下,並且因為不能按時完成任務而越來越焦慮,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完全失去了控制感。

通常,我們認為,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但卡蘿琳通過在波士頓實驗室對自己大腦的實驗得出,我們注意力渙散,恰恰是因為我們太想要注意力集中。我們越想要注意力集中,就越焦慮,耗費了大量的腦力,從而越不能集中

卡蘿琳和研究團隊發現,一個人想要輕鬆地進入高度集中的狀態,首先要有過進入這種狀態的體驗,然後通過不斷地訓練進行強化

在實驗室裡,研究團隊通過讓很多精心設計的小遊戲找到了這種狀態,並進行了強化,卡蘿琳自己的感覺和研究數據都顯示她的注意力得到了提升。

3、如何進入心流狀態

但不論是卡蘿琳還是我們,都不可能長期在實驗室裡做實驗。離開了實驗室,我們該如何找到和強化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流”狀態呢?

冥想練習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研究發現,長期冥想的人,大腦的後扣帶皮層區域比較不活躍,而這一區域正是控制大腦分心與走神的區域。

對於不喜歡冥想的人來說,想要達到相同的練習效果,只需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讓這件事保持一定的難度但不至於太難。你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去做但同時又很享受。這樣你的大腦就能保持專注且放鬆的狀態。無論是畫畫、瑜伽、做飯、登山還是游泳,都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一旦你找到並習慣了這種“心流”的狀態,在完成其他任務時,你便能輕鬆地進入這種狀態,從而高效地完成任務

"

在布萊德利·庫珀主演的電影《永無止境》中,主人公艾迪·莫萊,本是一名寫不出東西來的廢材作家,在偶然吃下了一顆藥片後,發現自己突然變得頭腦清晰、精力充沛、行動敏捷,從此開啟了開掛的人生。原來,這種藥片能夠讓大腦發揮100%的潛能。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我們的大腦,我們對大腦也有很多期望:“要是我能更專注就好了”、“要是我能更有創意就好了”、“要是我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好一點就好了”……

如果我們也能吃下一顆藥就能讓大腦更強大,相信很多人都會爭著去買。可惜,這只是電影虛構的故事,現實世界裡還真沒有這種藥片。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但在美國,有一位40多歲科學記者,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訪問了許多腦神經科學專家,並且在他們的實驗室裡對自己的大腦進行試驗,對自己的大腦進行改造,並把自己的經歷和試驗成果寫成了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是《認知迭代》,它的作者是卡蘿琳·威廉姆斯。卡蘿琳·威廉姆斯本科畢業於是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後來又獲得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傳播碩士學士學位,曾擔任過科學記者、編輯、《新科學家》雜誌專題編輯和定期撰稿人和英國廣播公司電臺製作人。

作為一名科學記者,卡蘿琳閱讀了大量的最前沿的腦神經科學論文,她堅信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通過實驗、大量的訓練和驗證,卡蘿琳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她發現,改造大腦的關鍵,就是提升注意力,同時降低焦慮感。在此基礎上,通過堅持訓練,你幾乎可以讓自己的大腦提升一切你想要它提升的能力。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提升注意力,就是提升對大腦的控制力

1、心流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

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在某一方面很厲害的人,去做其他的事也會很厲害。例如最近大火的國漫《哪吒》的導演,他原本畢業於著名的華西醫學院,但卻憑一己之力,做出了一部優秀的動漫電影。

《認知迭代》揭示了其中的原因。這些人很容易進入“心流”狀態。在“心流”狀態下,人的大腦處於一種“放鬆且就就緒”的狀態,能夠高效地運轉

2、卡蘿琳的注意力提升實驗

像很多人一樣,作者卡羅琳存在著嚴重的注意力渙散的問題,常常不能集中注意力做自己手頭的事情,導致效率低下,並且因為不能按時完成任務而越來越焦慮,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完全失去了控制感。

通常,我們認為,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但卡蘿琳通過在波士頓實驗室對自己大腦的實驗得出,我們注意力渙散,恰恰是因為我們太想要注意力集中。我們越想要注意力集中,就越焦慮,耗費了大量的腦力,從而越不能集中

卡蘿琳和研究團隊發現,一個人想要輕鬆地進入高度集中的狀態,首先要有過進入這種狀態的體驗,然後通過不斷地訓練進行強化

在實驗室裡,研究團隊通過讓很多精心設計的小遊戲找到了這種狀態,並進行了強化,卡蘿琳自己的感覺和研究數據都顯示她的注意力得到了提升。

3、如何進入心流狀態

但不論是卡蘿琳還是我們,都不可能長期在實驗室裡做實驗。離開了實驗室,我們該如何找到和強化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流”狀態呢?

冥想練習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研究發現,長期冥想的人,大腦的後扣帶皮層區域比較不活躍,而這一區域正是控制大腦分心與走神的區域。

對於不喜歡冥想的人來說,想要達到相同的練習效果,只需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讓這件事保持一定的難度但不至於太難。你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去做但同時又很享受。這樣你的大腦就能保持專注且放鬆的狀態。無論是畫畫、瑜伽、做飯、登山還是游泳,都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一旦你找到並習慣了這種“心流”的狀態,在完成其他任務時,你便能輕鬆地進入這種狀態,從而高效地完成任務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降低焦慮,不浪費腦力

1、焦慮的破壞力

研究證明,焦慮會破壞一切大腦一切形式的思考活動它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會削弱我們對衝動的控制。本來被用來處理其他任務的腦力,就這樣被毫無益處的焦慮給耗費了

曾經有人問,一篇兩萬字的論文到底是該怎麼寫出來。有個學霸回答說,只要每天花費兩個小時寫500字,40天就寫完了。

也許這就是學霸與普通人的差距。普通人可能40天花了30天焦慮怎麼寫出來、寫不完怎麼辦,而學霸卻完全沒有把心思花在擔心上,而是把精力用來實打實地做事。

2、容易焦慮的原因:認知偏差

卡蘿琳發現自己非常容易焦慮,感覺自己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壓力之下。在一項樂觀/悲觀測試中,她的悲觀傾向得分非常高,遠遠高於平均值。研究者得出,卡蘿琳具有嚴重的負面認知偏差這導致她總是不自覺地尋找生活中消極的因素,大部分都處於擔憂的狀態中

而卡蘿琳的朋友喬裡恩則恰恰相反,他的樂觀傾向得分非常高,所以他在生活中總是過於樂觀。

造成卡蘿琳和喬裡恩差別的主要原因,是基因。也就是說一個人是否容易焦慮,是從出生就決定了的。

3、如何降低焦慮感

既然基因已經決定了,那容易焦慮的人就要一輩子焦慮下去嗎?

幸好,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通過訓練,人的負面認知偏差是可以被矯正的

研究團隊為卡蘿琳制定了三種訓練計劃:

認知偏差訓練——讓注意力系統學會在環境中尋找積極事物而不是消極事物

認知偏差修正訓練——讓大腦改變對事物的負面解讀

工作記憶訓練——為心智留出更多的空間

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卡蘿琳的悲觀傾向得分更接近平均水平了,她的焦慮特質得分也降低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她自己的感覺,她感覺自己完全沒有以前那種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了。

在進行認知偏差訓練的同時,卡蘿琳也在持續堅持正念冥想。正念冥想幫助她集中注意力、關注自己的感覺,很好地改善了焦慮的心態。

對於容易焦慮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意識到自己容易焦慮,而自己的焦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然後再下意識地訓練自己關注積極的事物,減少對事物的負面解讀。同時,集中注意力在自己做的事情上來,不要讓焦慮控制了自己的大腦

"

在布萊德利·庫珀主演的電影《永無止境》中,主人公艾迪·莫萊,本是一名寫不出東西來的廢材作家,在偶然吃下了一顆藥片後,發現自己突然變得頭腦清晰、精力充沛、行動敏捷,從此開啟了開掛的人生。原來,這種藥片能夠讓大腦發揮100%的潛能。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我們的大腦,我們對大腦也有很多期望:“要是我能更專注就好了”、“要是我能更有創意就好了”、“要是我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好一點就好了”……

如果我們也能吃下一顆藥就能讓大腦更強大,相信很多人都會爭著去買。可惜,這只是電影虛構的故事,現實世界裡還真沒有這種藥片。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但在美國,有一位40多歲科學記者,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訪問了許多腦神經科學專家,並且在他們的實驗室裡對自己的大腦進行試驗,對自己的大腦進行改造,並把自己的經歷和試驗成果寫成了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是《認知迭代》,它的作者是卡蘿琳·威廉姆斯。卡蘿琳·威廉姆斯本科畢業於是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後來又獲得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傳播碩士學士學位,曾擔任過科學記者、編輯、《新科學家》雜誌專題編輯和定期撰稿人和英國廣播公司電臺製作人。

作為一名科學記者,卡蘿琳閱讀了大量的最前沿的腦神經科學論文,她堅信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通過實驗、大量的訓練和驗證,卡蘿琳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她發現,改造大腦的關鍵,就是提升注意力,同時降低焦慮感。在此基礎上,通過堅持訓練,你幾乎可以讓自己的大腦提升一切你想要它提升的能力。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提升注意力,就是提升對大腦的控制力

1、心流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

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在某一方面很厲害的人,去做其他的事也會很厲害。例如最近大火的國漫《哪吒》的導演,他原本畢業於著名的華西醫學院,但卻憑一己之力,做出了一部優秀的動漫電影。

《認知迭代》揭示了其中的原因。這些人很容易進入“心流”狀態。在“心流”狀態下,人的大腦處於一種“放鬆且就就緒”的狀態,能夠高效地運轉

2、卡蘿琳的注意力提升實驗

像很多人一樣,作者卡羅琳存在著嚴重的注意力渙散的問題,常常不能集中注意力做自己手頭的事情,導致效率低下,並且因為不能按時完成任務而越來越焦慮,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完全失去了控制感。

通常,我們認為,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但卡蘿琳通過在波士頓實驗室對自己大腦的實驗得出,我們注意力渙散,恰恰是因為我們太想要注意力集中。我們越想要注意力集中,就越焦慮,耗費了大量的腦力,從而越不能集中

卡蘿琳和研究團隊發現,一個人想要輕鬆地進入高度集中的狀態,首先要有過進入這種狀態的體驗,然後通過不斷地訓練進行強化

在實驗室裡,研究團隊通過讓很多精心設計的小遊戲找到了這種狀態,並進行了強化,卡蘿琳自己的感覺和研究數據都顯示她的注意力得到了提升。

3、如何進入心流狀態

但不論是卡蘿琳還是我們,都不可能長期在實驗室裡做實驗。離開了實驗室,我們該如何找到和強化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流”狀態呢?

冥想練習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研究發現,長期冥想的人,大腦的後扣帶皮層區域比較不活躍,而這一區域正是控制大腦分心與走神的區域。

對於不喜歡冥想的人來說,想要達到相同的練習效果,只需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讓這件事保持一定的難度但不至於太難。你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去做但同時又很享受。這樣你的大腦就能保持專注且放鬆的狀態。無論是畫畫、瑜伽、做飯、登山還是游泳,都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一旦你找到並習慣了這種“心流”的狀態,在完成其他任務時,你便能輕鬆地進入這種狀態,從而高效地完成任務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降低焦慮,不浪費腦力

1、焦慮的破壞力

研究證明,焦慮會破壞一切大腦一切形式的思考活動它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會削弱我們對衝動的控制。本來被用來處理其他任務的腦力,就這樣被毫無益處的焦慮給耗費了

曾經有人問,一篇兩萬字的論文到底是該怎麼寫出來。有個學霸回答說,只要每天花費兩個小時寫500字,40天就寫完了。

也許這就是學霸與普通人的差距。普通人可能40天花了30天焦慮怎麼寫出來、寫不完怎麼辦,而學霸卻完全沒有把心思花在擔心上,而是把精力用來實打實地做事。

2、容易焦慮的原因:認知偏差

卡蘿琳發現自己非常容易焦慮,感覺自己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壓力之下。在一項樂觀/悲觀測試中,她的悲觀傾向得分非常高,遠遠高於平均值。研究者得出,卡蘿琳具有嚴重的負面認知偏差這導致她總是不自覺地尋找生活中消極的因素,大部分都處於擔憂的狀態中

而卡蘿琳的朋友喬裡恩則恰恰相反,他的樂觀傾向得分非常高,所以他在生活中總是過於樂觀。

造成卡蘿琳和喬裡恩差別的主要原因,是基因。也就是說一個人是否容易焦慮,是從出生就決定了的。

3、如何降低焦慮感

既然基因已經決定了,那容易焦慮的人就要一輩子焦慮下去嗎?

幸好,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通過訓練,人的負面認知偏差是可以被矯正的

研究團隊為卡蘿琳制定了三種訓練計劃:

認知偏差訓練——讓注意力系統學會在環境中尋找積極事物而不是消極事物

認知偏差修正訓練——讓大腦改變對事物的負面解讀

工作記憶訓練——為心智留出更多的空間

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卡蘿琳的悲觀傾向得分更接近平均水平了,她的焦慮特質得分也降低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她自己的感覺,她感覺自己完全沒有以前那種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了。

在進行認知偏差訓練的同時,卡蘿琳也在持續堅持正念冥想。正念冥想幫助她集中注意力、關注自己的感覺,很好地改善了焦慮的心態。

對於容易焦慮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意識到自己容易焦慮,而自己的焦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然後再下意識地訓練自己關注積極的事物,減少對事物的負面解讀。同時,集中注意力在自己做的事情上來,不要讓焦慮控制了自己的大腦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選擇,然後堅持,你就能改造你的大腦

1、對大腦其他能力的提升

在提升了自己的注意力和降低了自己的焦慮特質後,卡蘿琳繼續輾轉於各個實驗室,分別對自己的創意方向感時間感知數字焦慮進行了改進。

卡蘿琳發現,這些能力的改進都和注意力和焦慮有關

創意的勁敵是焦慮。在處於放鬆而愉悅的狀態時,大腦更容易出現“頓悟”時刻,靈光一現,獲得創意。

良好的方向感也需要提升注意力和減少焦慮。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方向感,很多人感覺自己沒有方向感,不過是由於過於焦慮或者不夠專注造成的。時間感知能力和數字焦慮也是同樣的道理。

2、思維方式的改變

伴隨著各項能力的提升,卡蘿琳感覺自己對大腦的控制力加強了,並由此改善了她的生活狀態。她在《認知迭代》中總結道:“其實我們已經擁有精神生活所需的大部分能力,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如何選擇並使用它們。”

以下是她給出的訓練大腦幾條建議

1)鍛鍊——最好去戶外。

2)找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或愛好。

3)參加正念冥想課程。

4)記住,要是不是地任由思緒飄飛,以重置大腦。

5)選擇某項技能,在實際生活中加以練習。

6)堅持下去,很虧你就會對自己的大腦有更好的理解,也能發現更直接的改善大腦的方式。

3、未來可期

在這一段奇特而刺激的旅行中,卡蘿琳不僅改善了自己的大腦,更看到了腦科學研究未來的種種可能性。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會在微信上玩著腦神經科學專家設計的小遊戲,鍛鍊自己大腦某個方面的能力。或者隨身攜帶某種器械,用來彌補自己大腦某個方面的缺陷或用來拓展大腦某方面的感知。在未來,人類也許可以突破自己生理的極限,擁有超強的大腦。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在布萊德利·庫珀主演的電影《永無止境》中,主人公艾迪·莫萊,本是一名寫不出東西來的廢材作家,在偶然吃下了一顆藥片後,發現自己突然變得頭腦清晰、精力充沛、行動敏捷,從此開啟了開掛的人生。原來,這種藥片能夠讓大腦發揮100%的潛能。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我們的大腦,我們對大腦也有很多期望:“要是我能更專注就好了”、“要是我能更有創意就好了”、“要是我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好一點就好了”……

如果我們也能吃下一顆藥就能讓大腦更強大,相信很多人都會爭著去買。可惜,這只是電影虛構的故事,現實世界裡還真沒有這種藥片。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但在美國,有一位40多歲科學記者,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訪問了許多腦神經科學專家,並且在他們的實驗室裡對自己的大腦進行試驗,對自己的大腦進行改造,並把自己的經歷和試驗成果寫成了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是《認知迭代》,它的作者是卡蘿琳·威廉姆斯。卡蘿琳·威廉姆斯本科畢業於是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後來又獲得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傳播碩士學士學位,曾擔任過科學記者、編輯、《新科學家》雜誌專題編輯和定期撰稿人和英國廣播公司電臺製作人。

作為一名科學記者,卡蘿琳閱讀了大量的最前沿的腦神經科學論文,她堅信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通過實驗、大量的訓練和驗證,卡蘿琳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她發現,改造大腦的關鍵,就是提升注意力,同時降低焦慮感。在此基礎上,通過堅持訓練,你幾乎可以讓自己的大腦提升一切你想要它提升的能力。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提升注意力,就是提升對大腦的控制力

1、心流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

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在某一方面很厲害的人,去做其他的事也會很厲害。例如最近大火的國漫《哪吒》的導演,他原本畢業於著名的華西醫學院,但卻憑一己之力,做出了一部優秀的動漫電影。

《認知迭代》揭示了其中的原因。這些人很容易進入“心流”狀態。在“心流”狀態下,人的大腦處於一種“放鬆且就就緒”的狀態,能夠高效地運轉

2、卡蘿琳的注意力提升實驗

像很多人一樣,作者卡羅琳存在著嚴重的注意力渙散的問題,常常不能集中注意力做自己手頭的事情,導致效率低下,並且因為不能按時完成任務而越來越焦慮,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完全失去了控制感。

通常,我們認為,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但卡蘿琳通過在波士頓實驗室對自己大腦的實驗得出,我們注意力渙散,恰恰是因為我們太想要注意力集中。我們越想要注意力集中,就越焦慮,耗費了大量的腦力,從而越不能集中

卡蘿琳和研究團隊發現,一個人想要輕鬆地進入高度集中的狀態,首先要有過進入這種狀態的體驗,然後通過不斷地訓練進行強化

在實驗室裡,研究團隊通過讓很多精心設計的小遊戲找到了這種狀態,並進行了強化,卡蘿琳自己的感覺和研究數據都顯示她的注意力得到了提升。

3、如何進入心流狀態

但不論是卡蘿琳還是我們,都不可能長期在實驗室裡做實驗。離開了實驗室,我們該如何找到和強化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流”狀態呢?

冥想練習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研究發現,長期冥想的人,大腦的後扣帶皮層區域比較不活躍,而這一區域正是控制大腦分心與走神的區域。

對於不喜歡冥想的人來說,想要達到相同的練習效果,只需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讓這件事保持一定的難度但不至於太難。你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去做但同時又很享受。這樣你的大腦就能保持專注且放鬆的狀態。無論是畫畫、瑜伽、做飯、登山還是游泳,都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一旦你找到並習慣了這種“心流”的狀態,在完成其他任務時,你便能輕鬆地進入這種狀態,從而高效地完成任務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降低焦慮,不浪費腦力

1、焦慮的破壞力

研究證明,焦慮會破壞一切大腦一切形式的思考活動它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會削弱我們對衝動的控制。本來被用來處理其他任務的腦力,就這樣被毫無益處的焦慮給耗費了

曾經有人問,一篇兩萬字的論文到底是該怎麼寫出來。有個學霸回答說,只要每天花費兩個小時寫500字,40天就寫完了。

也許這就是學霸與普通人的差距。普通人可能40天花了30天焦慮怎麼寫出來、寫不完怎麼辦,而學霸卻完全沒有把心思花在擔心上,而是把精力用來實打實地做事。

2、容易焦慮的原因:認知偏差

卡蘿琳發現自己非常容易焦慮,感覺自己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壓力之下。在一項樂觀/悲觀測試中,她的悲觀傾向得分非常高,遠遠高於平均值。研究者得出,卡蘿琳具有嚴重的負面認知偏差這導致她總是不自覺地尋找生活中消極的因素,大部分都處於擔憂的狀態中

而卡蘿琳的朋友喬裡恩則恰恰相反,他的樂觀傾向得分非常高,所以他在生活中總是過於樂觀。

造成卡蘿琳和喬裡恩差別的主要原因,是基因。也就是說一個人是否容易焦慮,是從出生就決定了的。

3、如何降低焦慮感

既然基因已經決定了,那容易焦慮的人就要一輩子焦慮下去嗎?

幸好,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通過訓練,人的負面認知偏差是可以被矯正的

研究團隊為卡蘿琳制定了三種訓練計劃:

認知偏差訓練——讓注意力系統學會在環境中尋找積極事物而不是消極事物

認知偏差修正訓練——讓大腦改變對事物的負面解讀

工作記憶訓練——為心智留出更多的空間

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卡蘿琳的悲觀傾向得分更接近平均水平了,她的焦慮特質得分也降低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她自己的感覺,她感覺自己完全沒有以前那種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了。

在進行認知偏差訓練的同時,卡蘿琳也在持續堅持正念冥想。正念冥想幫助她集中注意力、關注自己的感覺,很好地改善了焦慮的心態。

對於容易焦慮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意識到自己容易焦慮,而自己的焦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然後再下意識地訓練自己關注積極的事物,減少對事物的負面解讀。同時,集中注意力在自己做的事情上來,不要讓焦慮控制了自己的大腦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選擇,然後堅持,你就能改造你的大腦

1、對大腦其他能力的提升

在提升了自己的注意力和降低了自己的焦慮特質後,卡蘿琳繼續輾轉於各個實驗室,分別對自己的創意方向感時間感知數字焦慮進行了改進。

卡蘿琳發現,這些能力的改進都和注意力和焦慮有關

創意的勁敵是焦慮。在處於放鬆而愉悅的狀態時,大腦更容易出現“頓悟”時刻,靈光一現,獲得創意。

良好的方向感也需要提升注意力和減少焦慮。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方向感,很多人感覺自己沒有方向感,不過是由於過於焦慮或者不夠專注造成的。時間感知能力和數字焦慮也是同樣的道理。

2、思維方式的改變

伴隨著各項能力的提升,卡蘿琳感覺自己對大腦的控制力加強了,並由此改善了她的生活狀態。她在《認知迭代》中總結道:“其實我們已經擁有精神生活所需的大部分能力,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如何選擇並使用它們。”

以下是她給出的訓練大腦幾條建議

1)鍛鍊——最好去戶外。

2)找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或愛好。

3)參加正念冥想課程。

4)記住,要是不是地任由思緒飄飛,以重置大腦。

5)選擇某項技能,在實際生活中加以練習。

6)堅持下去,很虧你就會對自己的大腦有更好的理解,也能發現更直接的改善大腦的方式。

3、未來可期

在這一段奇特而刺激的旅行中,卡蘿琳不僅改善了自己的大腦,更看到了腦科學研究未來的種種可能性。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會在微信上玩著腦神經科學專家設計的小遊戲,鍛鍊自己大腦某個方面的能力。或者隨身攜帶某種器械,用來彌補自己大腦某個方面的缺陷或用來拓展大腦某方面的感知。在未來,人類也許可以突破自己生理的極限,擁有超強的大腦。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歷時一年半,遍訪腦科學專家,40多歲的她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大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