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援疆 情暖天山——新一輪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成就展示"對口援疆 情暖天山——新一輪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成就展示對口援疆 情暖天山——新一輪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成就展示

深圳市援建喀什市的深圳城是喀什市東部新城首個多業態綜合區,入駐的200多家企業帶動了該區域商業快速發展(2015年8 月9 日攝)。深圳市援疆前方指揮部供圖

更多內容請掃二維碼

"對口援疆 情暖天山——新一輪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成就展示對口援疆 情暖天山——新一輪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成就展示

深圳市援建喀什市的深圳城是喀什市東部新城首個多業態綜合區,入駐的200多家企業帶動了該區域商業快速發展(2015年8 月9 日攝)。深圳市援疆前方指揮部供圖

更多內容請掃二維碼

對口援疆 情暖天山——新一輪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成就展示

圖①:在阿克陶縣巴仁鄉庫爾幹村由江西客商投資的村辦工廠裡,35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本報記者 尹小軍攝

圖②:山東省援建的疏勒縣第二幼兒園(2017年10月17日攝)。□山東省援疆前方指揮部供圖

圖③:河南省援建的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海子沿鄉定居興牧工程一角(2017年8月10日攝)。蔡增樂攝

圖④:湖北援疆教師樑繼魯(右二)在華中師範大學一附中博樂分校為學生講解習題(5月15日攝)。湖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供圖

圖⑤:7月10日,剛剛從湖南學習回來的吐魯番市雙城賓館員工哈麗旦·阿布地力木在對同事進行口布折花的培訓。本報記者 秦梅花攝

圖⑥:佛山創業產業園伽師興業中小企業孵化基地一角(6月27日攝)。廣東省援疆前方指揮部供圖

江西:聚力就業 精準脫貧

本報記者/尹小軍 何 玲

6月27日,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巴仁鄉庫爾幹村,貧困戶茹布可耶姆·薩吾提在村辦工廠的車間裡忙碌著。這個整合村集體場地、吸引江西客商投資的村辦工廠,已吸納周邊幾個村子的350多名村民就業,其中大部分是貧困戶。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去年,江西援疆前方指揮部投入900萬元,用於推動阿克陶縣利用村級現有場地,引進刺繡、服裝、電子器件、農產品加工等14個村辦工廠,招錄工人1300餘人,其中半數是貧困戶。

而在離縣城100多公里的布倫口鄉“江西新村”,貧困戶阿卜杜納斯爾·拜克鐵木爾靠開牧家樂也脫了貧。這個由江西投入5000餘萬元新建的定居興牧示範工程點,讓越來越多的牧民吃上了“旅遊飯”,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疆外轉移就業成為江西助力阿克陶縣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大亮點。去年,江西援疆前方指揮部投入1450萬元實施了7個就業培訓和轉移就業類項目。得益於此,當年阿克陶縣有序轉移勞動力2462人赴內地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達1187人。目前,全縣已形成“轉移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片”的良好就業氛圍。

積極推動江西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擔任名譽村委會主任,是江西援疆前方指揮部創新對口幫扶機制的又一項新舉措。如今,已有20名江西籍企業家擔任名譽村委會主任,為貧困村發展獻計獻策,並把工作重點放在20個貧困村6100餘戶近2.9萬名貧困人口的精準脫貧上。

目前,江西援疆前方指揮部已形成以“幹部掛點”“民企幫扶”“鎮村結對”三項措施為主要抓手的幫扶機制,匯聚“江西力量”助力阿克陶縣打贏脫貧攻堅戰。

山東:產業發力 授人以漁

本報記者/韓沁言

“沒有山東援疆,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已是疏勒如意科技紡織有限公司產業工人的麥爾哈巴·吾拉依木感慨地說,“我從來沒想到我有一天會走進如意紡織,由農民變成藍領。”

麥爾哈巴生活的變化得益於山東援疆始終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財力支持與智力支持並重,走出一條富有山東特色、體現山東精神、符合受援地實際的援疆之路。3年間,山東省與受援地政府一起,幫助15萬貧困群眾過上了好日子。

新一輪援疆開啟後,為響應國家產業援疆的號召,全球最大的滑雪手套生產企業——山東濟寧中興手套集團入駐英吉沙縣。

近3年來,針對受援地群眾不願離家就業的現狀,中興手套集團採取了“總部+工廠”的經營管理模式,即總部負責培訓和統一發放訂單、原料,統一回收產品,在鄉村和社區建設工廠,將原料做成成品手套。這一既符合企業發展需要、又符合群眾就業願望的“總部+工廠”就業模式,使大批企業帶著訂單紛至沓來。中興手套、海洋服飾等60餘家勞動密集型企業運營365個村辦(社區)工廠,帶動17566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231人。

“產業援疆是山東援疆的一個品牌。”山東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楊國強說,如今,他們又探索創新“縣城企業總部—鄉鎮小微產業園—村工廠—家庭扶貧車間”四級聯動、上下貫通的產業促就業服務體系,幫助受援地3萬多名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1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摘掉了“窮帽子”。

這幾年,山東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立足“引進一個大項目,帶動一個大產業”,先後引進鄒城國盛、金昇紡織、森馬服飾、山東水發、東營藍光電子等項目落地投產,為當地提供1.5萬多個就業崗位。

河南:胸懷大愛 團結花開

本報記者/王 蕾

6月28日,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劉志懷和往常一樣準點來到學校,開始新一天的工作。他是一位連續3次援疆、已在疆工作9年的“資深”河南援疆幹部。他不僅在受援地打造出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也光榮當選全國援疆幹部人才中唯一一名黨的十九大代表。

“和別人相比,我不過是多了份堅持。”面對榮譽,劉志懷說,“與我一樣堅守的援疆幹部還有很多。”

從河南到新疆,雖相距數千裡,但同根同源,一脈相承。

帶著孩子舉家來援疆的段廷兆夫婦、告別剛剛出生3天的兒子踏上援疆征程的劉曉、兩代人接力援疆的程錦輝父子……河南第九批援疆幹部人才肩負國家使命,胸懷無私大愛,與哈密各族幹部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共築穩定之石,共謀發展之路,在忠誠擔當和無私奉獻中續寫民族團結新篇章,全面營造了民族團結親如一家的濃厚氛圍。

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貧困村援疆醫生義診全覆蓋,深受群眾歡迎;柔性選派3365名技術專家和業務骨幹赴哈密工作,切實保障哈密教育、醫療、農業、交通等行業的發展需求;援疆幹部與哈密少數民族群眾結對認親全覆蓋,將民族團結工作具體化……河南省在對口援疆工作中,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不斷探索創新民族團結的新載體和新途徑,調動河南省近60家各級社會組織,全方位、多層次、廣渠道參與援疆工作,服務脫貧攻堅,促進民族團結。

“對口援疆就是家裡人幫家裡人。我們援疆幹部人才就是要發揮主體作用,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實實在在的援疆成效,讓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指揮長、哈密市委副書記李湘豫說。

湖北:智力引導 互動共贏

本報記者/加孜拉·泥斯拜克

智力援疆一直都是湖北省支援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兵團第五師雙河市工作中的亮點。

在援疆教師的助陣下,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博州分院(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成功晉升高等職業院校,改寫了博州無高等院校的歷史;在援疆醫生的幫助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博州分院(博州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第五師分院(第五師醫院)成功創建“三級甲等醫院”,結束了博州沒有“三甲醫院”的歷史;在專業技術人員的牽頭下,溫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質量安全監督站有了功能更齊全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檔案室,記錄著對溫泉縣2019年以來的每一個工程施工階段的監督過程,由此工程質量變得可以溯源……

這些都是湖北省智力援疆的縮影。從2017年2月第七批援疆幹部人才集中進疆起,湖北省累計選派的356名教師、174名醫生、177名專業技術人員,都在受援地相關單位發揮著骨幹作用。

近年來,湖北省還通過制度建設、人才培養等方式,著力提升受援地的造血能力。僅過去3年,湖北省通過組團式援疆、“名校名院嫁接”等智力援疆舉措,使111所學校(幼兒園)、134家醫療機構分別與受援地108所學校(幼兒園)、23所醫療機構建立結對關係。

“湖北省是科教大省,在智力援疆上,我們依託‘三校兩院一所’打造湖北省智力援疆品牌,實現了學校對學校、醫院對醫院、園區對園區、行業對行業、部門對部門的無縫對接。這是一個全方位、立體式、多層次、全覆蓋的對口支援工作機制,達到了互動共贏的效果。”談起近年來湖北省智力援疆工作,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博州黨委副書記馮偉不無感慨地說。

湖南:心心相通 共奔小康

本報記者/張瑞麟

雖然湖南省與吐魯番市遠隔千山萬水,但一次次義診、一輪輪招商、一場場活動讓湖南援疆幹部人才走進了吐魯番市各族群眾的心裡。

“感謝黨和政府,感謝湖南的親人,給了我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從農民到農家樂老闆,我和家人過上了更好的生活,結交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7月1日,吐魯番市高昌區交河小鎮開農家樂的買買提艾力·庫爾班說。

農村安居房、安全飲水工程、汙水處理廠、公共文化設施……按照“傾向基層、傾向民生”的原則,湖南省把投入到民生領域、投入到基層的援疆資金佔比調整至83.08%,極大地惠及了吐魯番市各族群眾。

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指揮長、吐魯番市副市長林德勇說,湖南援疆始終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引進來”與“走出去”同行,以增強受援地自身發展能力,最大程度推動受援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拉動更多就業。

產業援疆是受援地與援疆省市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合作的重要途徑之一。自第八批援疆幹部人才集中進疆以來,湖南省8個國家級園區和2個省級園區已與吐魯番市4個自治區級園區及國家級新能源示範區結對共建,形成了“一對一”“多對一”對口幫扶工作機制。與此同時,湖南還投入援疆資金2500萬元,支持吐魯番市25個家門口就業基地建設,實現了18個貧困村全覆蓋。

一項項事關百姓福祉的援疆工程投入使用;一個個百姓牽腸掛肚的問題在援疆幹部的幫助下得到解決;一個個援疆幹部與受援地各族群眾守望相助、血濃於水的感人故事口口相傳……隨著湘吐兩地不斷交往交流交融,對口援疆既像芙蓉花開那般美麗,又像吐魯番葡萄那般香甜。

廣東:龍頭帶動 兩翼齊飛

本報記者/王興瑞

從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到古絲綢之路重鎮喀什,廣東省的援疆步伐跨越萬里,堅實有力。自2010年以來,廣東省堅持“一個龍頭(民生援疆)、兩翼齊飛(產業援疆、智力援疆)”的總體援疆思路,有力推動了喀什地區疏附縣、伽師縣和兵團第三師各項事業的發展。

這幾年,疏附縣烏帕爾鎮阿克吾斯塘村村民海熱古麗·麥麥提感受最深的是:“村民們搬進了新居,柏油路通了,路燈亮了,大家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在廣東省廣州市的對口援建下,疏附縣像阿克吾斯塘村一樣變化顯著的村莊還有很多。

實際上,廣東省自援疆伊始,就一直把民生援疆作為頭等大事,多年來堅持把計劃內88%以上的援疆資金向民生和扶貧領域傾斜,在安居房建設、城鄉基礎設施提升、教育和醫療衛生條件改善等方面加大力度。

7月1日,在伽師縣工業園區內的佛山創業產業園伽師興業中小企業孵化基地,伽師縣益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期項目已投運3個多月,實現產值900多萬元,產品主要銷往香港等地。

興業中小企業孵化基地是廣東省“以商招商、園中園”模式的具體實踐,今年已有7家電子信息類企業落戶該基地。多年來,廣東省聚焦產業援疆,除了伽師工業園區,還推動疏附縣廣州新城、兵團草湖廣東紡織服裝產業園等加快建設,在促進當地產業發展的同時,為帶動就業提供了平臺。僅2018年,廣東省就帶動受援地3.2萬人就業脫貧。

廣東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伽師縣委副書記劉曉明說,廣東省在大力推進產業援疆的同時,還進一步加大智力援疆力度,持續推進教育和醫療“組團式”援疆,通過援疆幹部人才“傳幫帶”,受援地的內生動力明顯增強。

深圳:特區經驗 助力發展

本報記者/王興瑞

“作為全國19個援疆省市中唯一的計劃單列市,深圳援疆力量一茬接著一茬幹,用‘深圳速度’‘深圳質量’和‘深圳標準’,全力推進援疆事業。”6月27日,深圳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喀什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袁富勇說,自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以來,深圳市已累計派出援疆幹部人才900多人、投入財政資金約84億元、組織實施各類援疆項目664個……用對口幫扶喀什市、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和共建喀什經濟開發區的實際行動,描繪了一幅全方位援助、加速度發展的美麗畫卷。

喀什維吉達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深圳市的支持下,去年把當地270多噸小圓棗通過線上渠道銷往全國各地。該公司負責人買合木提·吐爾遜說:“去年,我們的紅棗平均收購價是7—8元/公斤,比3年前翻了一番。”

袁富勇介紹,通過一鄉一策、產業扶貧、電商扶貧等措施,深圳市已幫助喀什市5.26萬人實現脫貧。近年來,深圳市在喀什市傾力打造“一園一城一校一區一中心”,逐漸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推力。而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深圳市建立“精準+長效、生態+科技”扶貧模式,助其建成全疆首個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同時依託該縣旅遊資源,雙方共同打造全域旅遊品牌,當地高原旅遊產業正在加快發展。

此外,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深圳市投入資金20餘億元,在“一市一縣”援建162所幼兒園及深塔高中、深喀教育園區、喀什大學等項目,構建了從幼兒園到大學、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的全鏈條教育援疆體系。其中,深圳投入10億元建設的喀什大學新泉校區已成為南疆應用型人才和基礎教育師資培養的重要基地。(來源:新疆日報)

◆編 輯 | 古再麗努爾·芒尼科

◆責 編 | 彭 豔

◆三 審 | 郭 學 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