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禪理經典30句,句句充滿智慧,總有一句點醒你!

佛語禪理經典30句,句句充滿智慧,總有一句點醒你!

一、不比較,不計較。——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二、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三、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四、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趙樸初《寬心謠》

五、早晚操勞勤鍛鍊,忙也樂觀,閒也樂觀;心寬體健養天年,不是神仙,勝似神仙。——趙樸初《寬心謠》

六、佛告善生:有四怨如親,汝當覺知。何謂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順,四者惡友。——《長阿含經》

七、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云何為四?一者先與後奪,二者與少望多,三者畏故強親,四者為利故親,是為畏伏四事。——《長阿含經》

八、佛告善生:美言親復有四事。云何為四?一者善惡斯順,二者有難捨離,三者外有善來密止之,四者見有危事便排濟之。是為美言親四事。——《長阿含經》

九、敬順親復有四事,云何為四?一者先誑,二者後誑,三者現誑,四者見有小過,便加杖之。是為敬順親四事。——《長阿含經》

佛語禪理經典30句,句句充滿智慧,總有一句點醒你!

十、惡友親復有四事。云何為四?一者飲酒時為友,二者博戲時為友,三者淫逸時為友,四者歌舞時為友,是為惡友親四事。——《長阿含經》

十一、不愁物質的貧乏,但做心靈的富翁;不怕世間的貧苦,但做自在的主人。——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

十二、不可信人,與之同意,是菩薩謬。——《大寶積經》

十三、友賢擇善居,常先為福德,敕身從真正,是為最吉祥。——《法句經》

十四、從事力不能及的事情,與眾人結仇,與力士相爭,偏信女人,結交壞人,五者都是加速自滅的原因。——《薩迦格言》

十五、真正的財富,是在自己的心中。心裡的滿足,宇宙三千都是我們的;你如果不滿足,一味地貪財好利,就是擁有再多,也是不夠的。——《星雲大師講演集》

十六、無病最利,知足最富,厚為最友,泥洹最快。——《法句經》

十七、有食有命,有命有身,有身有道。無食無命,無命無身,無身無道。——《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十八、為欲修行,令身安樂。——《華嚴經》

十九、菩薩由身安故,獲得心安。由心安故,息諸煩惱,遠離一切所有蓋障,於所緣境其心安住,如是便入於三摩地。舍利子。若諸菩薩成就此者。是則名為安覺分法。——《大寶積經》

佛語禪理經典30句,句句充滿智慧,總有一句點醒你!

二十、從四大身,能生四病:所謂身病、心病、客病及俱有病。……如是眾病,貧賤人少,多勞役故,富貴人多,過優樂故。——《華嚴經》

二十一、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佛遺教經》

二十二、菩薩初學修菩提時,當知病為最大障礙。若諸眾生身有疾病,心則不安,豈能修習諸波羅蜜?是故菩薩修菩提時,先應療治身所有疾。——《華嚴經》

二十三、夫人常當自憶念,若得飲食應知量,身體輕便受苦少,正得消化護命長。——《別譯雜阿含經》

二十四、如是諸病,從宿食生,若諸眾生能於飲食知量知足,量其老少、氣力壯弱、時節寒熱、風雨燥溼、身之勞逸,應自審察,無失其宜,能令眾病無因得起。——《華嚴經》

二十五、若復病人成就五法,便得時差,云何為五?於是病人選擇而食,隨時而食,親近醫藥,不懷愁憂,鹹起慈心向瞻病人。——《增一阿含經》

佛語禪理經典30句,句句充滿智慧,總有一句點醒你!

二十六、若人多貪求,積財無厭足,如是狂亂人,名為最貧者。——《大寶積經》

二十七、云何菩薩不戀財利?菩薩摩訶薩若得財物,不作我所,不謂是財,不作積聚,於時節中回施之者,供養父母及諸識親、諸眷屬等,於時節中復須自用。得此財時不生染著,不得財時亦不周慞,亦不渴仰。於施主邊不起噁心,不取過失。於如法財,與眾共得。——《大乘寶雲經》

二十八、少欲最安樂,知足大富貴。——《天請問經》

二十九、信財、戒財,慚、愧為財,聞財、施財,慧為七財。——《法句經》

三十、若境遇不佳者,當作退一步想,試思世之勝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復不少,但得不飢不寒,何羨大富大貴。樂天知命,隨遇而安,如是則尚能轉煩惱成菩提,豈不能轉憂苦作安樂耶?——《印光法師文抄·復鄧伯誠書一》

圖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