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圓寂前留下的六大經典佛語,告訴你有些事絕對不能做!

釋迦牟尼 佛教 地藏 佛學 斐梵物語 斐梵物語 2017-11-02

在佛陀釋迦摩尼圓寂前,給世人留下兩部猶如遺囑的佛經。一部是《佛遺教經》,這部經書是佛陀對出家弟子所說的;另外一部就是《地藏經》,這部《地藏經》就是佛陀留給在家弟子的遺訓。

《地藏經》,中文版本由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的。傳說佛陀釋迦摩尼在講《地藏經》的生活,十方諸佛都來出席,都來讚歎,就顯示了這部遺囑的重要,也說明了十方諸佛對於眾生都是如母憶子。

佛陀圓寂前留下的六大經典佛語,告訴你有些事絕對不能做!

小編為大家精選了六句《地藏經》中的佛語,與大家分享,共同學習。

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百善孝為先,“孝”字為中華第一美德。佛陀對於不孝的行為也是極為不認可,不孝者會下無間地獄歷經千萬億劫。無間地獄是八大地獄之第八,也是八大地獄中最苦一個。墮入無間地獄的,都是極惡的人,犯了極重的罪,就被打入無間地獄。在無間地獄之中,永遠沒有任何解脫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絕無其他感受,而且受苦無間,一身無間,時無間,行無間。

無論是佛陀開示,還是人性本能,對於父母都要抱有一顆孝心,善待父母。

佛陀圓寂前留下的六大經典佛語,告訴你有些事絕對不能做!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在佛教中,講三世因果,凡事皆有因果。而前世之因,今世之果。佛陀說,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前因定下的。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對於凡人如你我來說,多結善因,才會有善果。其實無論是否有因果,與人為善也是一件想起來很愉快的事情。

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

古人說: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很多不好的事情其實並不能造成很壞的結果,所以我們有時候就不太在意,也有可能無意之間去做了,以為這樣並無罪惡。其實,所有的事情都在因果裡,纖毫之善惡也都有對應的果。

一恆河沙,一沙一界。

這一句類同於“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不過這句話講的是地藏菩薩歷經了像恆河沙這麼多的劫之後還不願意成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佛陀圓寂前留下的六大經典佛語,告訴你有些事絕對不能做!

為善為惡,逐境而生。

一個人的心性善惡,是收到所處的環境影響的。因為一切眾生,尚未證到解脫境界(阿羅漢境界),他們的心性不明,心識不定,迷惑顛倒,隨惡作惡積惡業,隨善行善結善果,都是他們的境遇所致,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這種情形。所以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居善地、接近善人,這樣才能更便於自己變成一個善人。

道家經典《道德經》中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

每一個動作,不論是行、住、坐、臥,起心動念都是業,當然這裡頭也有善業,“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就是無不是因,無不是果,業是指因說的,罪是成就了,指果說的;舉止動念都這樣子,何況知情殺害呢? 竊盜、邪淫,還有妄語,這叫四根本戒,殺盜淫妄。前面舉止動念的業,有些是小業,不完全都是這麼重的。

在《地藏經》中,佛陀釋迦摩尼解釋了眾生解脫生死、懺悔業障、救拔親人眷屬苦難的種種方法。如果你要消災、免禍、求福、避免遭三惡道苦,那麼首選《地藏經》。現代人業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難以向上追求,那麼首先要避免向下墮落遭苦,這時就最好多讀《地藏經》了。消除罪障、積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