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邦製藥業績暴雷是確有其事,還是另有玄機

作者:鬆雒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信邦製藥業績暴雷是確有其事,還是另有玄機

隨著4月30日上市公司披露年報的大限已至,近幾日A股市場2018年上市公司年度業績公告頻頻暴雷。受2018年國內宏觀經濟整體下行、政策監管收緊等因素影響,多家公司業績處於虧損狀態。其中,因計提商譽減值損失而導致上市以來首度虧損的公司佔絕大多數。

據GPLP犀牛財經瞭解到,截止2018年12月31日,商譽規模排行前三的行業分別是醫藥製造、軟件服務和機械行業,其商譽規模分別為970億、847.58億和760.42億。因為醫藥製造行業的商譽規模最大,所以所屬醫藥製造行業的上市公司的商譽減值更為典型。

信邦製藥業績暴雷是確有其事,還是另有玄機

表一:不同行業商譽規模表(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俗話說:“無併購,不商譽”,商譽是發生在企業合併時,進行併購的價格超過被並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反映了企業的超額收益能力。由於中小企業參與發生併購重組比較多,再加上計提商譽減值損失的比例增大,相比較而言商譽減值對中小企業淨利潤的影響更大。

據GPLP犀牛財經瞭解到,在滬深兩市所有上市公司中,所屬醫藥行業計提商譽減值絕對值最多的公司是信邦製藥(002390.SZ)。

財報顯示,信邦製藥2008年實現營業收入65.80億元,同比增長9.63%;實現淨利潤-12.83億元,同比下降487.1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97億元,同比下降505.97%;總資產108.54億元,同比下降9.21%;淨資產51.69億元,同比下降23.53%。

分析信邦製藥的財務報表可以看出,此次虧損主要是公司根據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和中國證監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相關規定和要求,在2018年年度終了時對公司商譽進行了減值測試。

公司全資子公司中肽生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肽生化”)存在商譽減值跡象,具體如下:中肽生化多肽及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的客戶主要集中在美國,宏觀條件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中肽生化經營業績未達到預期,2018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大幅下滑,公司對中肽生化計提商譽減值15.37億元。同時,流通板塊業務受“兩票制”實施及醫院控費的影響,銷售收入增速未達預期。

但是據GPLP犀牛財經研究,信邦製藥此次因中肽生化業績未達預期,而對其計提商譽減值15.37億元有點讓人捉摸不透。

根據下方圖表數據來看,2018年信邦製藥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來自國內西南地區。報告期內,西南地區創造營收59.20億,佔總營收的的89.97%;而境外收入為1.18億,佔總營收的1.79%。所以,業績達標不及預期未免有些過於牽強。

業績沒有存在不達標之嫌,而一次性計提如此大額的商譽減值,不得不令人思考背後的原因。

信邦製藥業績暴雷是確有其事,還是另有玄機

表二:2018年信邦製藥分地區收入(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商譽是指能在過去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的資本化價值。由於企業所處地理位置的優勢、經營效率高、歷史悠久、人員素質高等原因,在同行中可以獲得超額利潤。

當然業績達標並不等於商譽減值不存在,有可能會受整體宏觀環境的影響。但信邦製藥的問題是業績並沒有出現明顯不達標,但卻一次性計提大額的商譽減值損失。如此操作不得不讓人深思是否通過會計手段以掩蓋其他問題?還是為未來業績增長人為營造可能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