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新聞: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可能在本世紀內消失。

也許一切高聳的事物都難免面對艱苛環境的挑戰。

耳朵經濟之王,中國互聯網屈指可數的獨角獸喜馬拉雅,在聲音領域的統治力恰似它的同名山脈般一覽眾山小: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第四季度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三家主流在線音頻活躍人數分別達到8909.3萬人、3439.2萬人和3020.8萬人。

但喜馬拉雅目前面臨的內外部問題,也是一眾同行難以企及的艱難繁劇。如果不好好處理,未知哪個問題會令高聳的數據冰川消融。

喜馬拉雅之痛:股權亂、版權貴、收費艱、上市難

本月11日,喜馬拉雅FM簽約其首位代言人易烊千璽


01

股權劇變,中小股東不斷退出


5月24日,上海證大喜馬拉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多項工商變更,小米旗下創投公司——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人退出股東行列,公司註冊資本減少314餘萬元,縮減5.22%,包括小米副總裁洪峰在內的12名董事退出,僅剩CEO餘建軍一人。除董事人員變更外,公司的註冊資本也縮減了5.22%,減少了314餘萬。

喜馬拉雅之痛:股權亂、版權貴、收費艱、上市難


十餘名公司董事集體退出,是喜馬拉雅的內部鬥爭所致,還是由於董事(股東)不看好喜馬拉雅的前景?這則消息引起了無數的猜測。而喜馬拉雅官方迴應稱,是由於公司搭建VIE結構,所有境內VIE公司的董事變更為境外母公司的股東,屬於VIE標準結構。

換句話說,董事(股東)集體退出是由於公司在做上市前準備。

但與此同時,喜馬拉雅稱,目前沒有明確的上市計劃。

其實喜馬拉雅的解釋非常符合常理,但是這個解釋似乎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因為喜馬拉雅的股東近半年來始終在波動不休。

4月24日,喜馬拉雅FM主體公司上海證大喜馬拉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好未來旗下公司——欣欣相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退出該公司股東行列,同時該公司註冊資本減少近86萬元人民幣。

2018年12月19日至2019年3月13日,喜馬拉雅FM23位股東出質股權,質權人為喜丈(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為喜馬拉雅(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喜馬拉雅FM主體公司為上海證大喜馬拉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共有23家股東。

2月25日報道,喜馬拉雅發生投資人變更信息,新增三家投資方: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證大喜馬拉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寧波創世喜雅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其中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為小米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據悉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佔股4.37%。

請注意,小米的全資子公司天津金星創投,2月25日剛入股喜馬拉雅,僅3個月後便退出了。

對於一家待上市的獨角獸企業來說,股東層面的波動頻繁不見得是非正常的,但是不斷有股東退出,確實給了人們一種“他們下船了”的感覺。


02

“一個專輯比愛奇藝、騰訊年會員還貴”


“知識付費?如果要花錢買內容,我會去得到。”資深網絡廣播、知識付費使用者@望不著稱,與其說喜馬拉雅是知識付費,不如說是閱讀可聽化付費,而後者較著前者的用戶付費意願更低。

在知識付費的上半場,喜馬拉雅曾經與馬東的米未傳媒、咪蒙都有過喧囂一時的合作,其中《咪蒙教你月薪五萬》雖然備受收智商稅之爭議,但確實也成為了早期知識付費的標誌性事件之一。

一位知識付費從業者告訴花朵財經(F-Finance),2012年—2015年的喜馬拉雅,聲音資源比今天少不知多少倍,但其內容的精準度也會比今天高很多,早期的喜馬拉雅確實是知識付費領域的先行者,但隨著平臺發展路徑的變換,“用聲音分享人類智慧”其實早已變成了“用聲音佔用人類時間。”

換言之,知識付費的宗旨早已悄悄變成了殺時間。

這本也無傷大雅,因為二者其實並無絕對嚴格的界限,而且為後者買單的人群雖然意願低、但是基數遠大於前者。

但是喜馬拉雅的財務數據在2017年之後陷入增長乏力的狀態,根據公開資料,2017年喜馬拉雅41.26%的收入來自廣告銷售,50.1%的收入來自付費業務,智能硬件的收入佔比僅為8.64%。2017年的毛利率為57%,淨虧損1.08億元。

“喜馬拉雅的用戶如果不滿足於免費的內容,就要花費較高的費用去購買它的收費內容,問題在於,這些收費內容通常大量注水、定價過高。”上述從業者稱,喜馬拉雅“逼用戶以知識付費的價格購買注水內容。”

打開百度、頭條等,對於喜馬拉雅收費過高的議論比比皆是。

“一個專輯收費能超過愛奇藝、騰訊視頻的年費了,真的不可思議”

“用了幾天感覺很好用,充了一年會員,幾天後聽到一半居然按集收費,算了一下,想聽完要花468,果斷卸載。”

“買了VIP還是要付費,聽故事一集一毛錢,然後給你來1000多集。用不起。”

喜馬拉雅之痛:股權亂、版權貴、收費艱、上市難

可以看到,大量有消費意願的人,實際上被喜馬拉雅的收費策略擋在門外。

“喜馬拉雅收費難,為什麼難?因為貴。你明明做的是大眾化的需求,收費策略卻是小眾化、精英化的,這個很奇怪。拿網絡遊戲來對比,玩網遊你花1元和100萬的人都可以,收費的門檻太高對於一款大眾化軟件來說肯定不是好事。”上述從業者如是說。


03

版權問題嚴重


喜馬拉雅上存在大量未經授權的有聲書,換言之,盜版。

2018年3月,曾鵬宇手撕喜馬拉雅,曾發現自己撰寫的《世上有顆後悔藥》的全本有聲書內容,用戶可以免費下載和打賞主播,但卻沒有得到他本人和出版社的授權同意,直接影響到正版有聲書的推出。隨後,作家蔡春豬、唐小飯,編劇張瑤等紛紛表示,自己的作品也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被用戶製成有聲書在喜馬拉雅FM平臺上線。

這場風波最終以喜馬拉雅FM在官方微博發佈《關於版權投訴的公告》,並公開致歉告一段落,喜馬拉雅方面稱,“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對所有涉及侵權的作品,承諾堅決處理到底,並聯合版權方開展平臺版權自查,規範版權監督體系”。

版權糾紛其實陪伴了喜馬拉雅的始終,唐家三少最成功的作品《斗羅大陸》就曾被放在喜馬拉雅平臺上未經授權發佈了一年之久,此事以喜馬拉雅被法院判決侵權並賠償版權方玄霆娛樂15萬元告終。

最近的一次風波,是今年初的真假宋鴻兵事件。宋鴻兵發現,喜馬拉雅FM上竟然有一個“李鬼”在為人們講解,而且該賬號運營了有大半年的時間,播放量7.3萬,有兩千多人訂閱。

喜馬拉雅之痛:股權亂、版權貴、收費艱、上市難


這不是個案,近年來版權費水漲船高,喜馬拉雅疲於應對。在過去完成了9輪融資,每年融一輪,足見喜馬拉雅壓力山大。

其次,“販賣焦慮”的圈粉運動的確薅了羊毛割了韭菜,但是目前理性用戶正在迴歸課堂與書本,一方面問答、直播、課程等形式審美疲勞,一方面早幼教、話術、情商、財經、國學等領域屢見不鮮。碎片化、同質化、非標化等劣勢讓知識付費模式備受質疑。

說到底,喜馬拉雅簽了作者主播,以明星影響力變現,幫著進行內容分發,利用平臺規模走量,只不過,這種商業模式紅利正在隨著風口消失而式微。

2014年時,喜馬拉雅FM盜版《斗羅大陸》僅賠償了15萬元,是由於當時IP概念方興,版權費用不高,但近5年來,版權費用增加了數倍至上百倍之多。

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喜馬拉雅FM有26條開庭信息,包括15條案由為“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的開庭公告,其中喜馬拉雅FM有6次為相關案件的被告方。5月13日,上海證大喜馬拉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因違反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受到行政處罰。

這時代內容盛開,某種程度上卻成了喜馬拉雅的悲哀。高昂的版權費用,成了喜馬拉雅的大包袱。由於缺乏公開資料,目前難以判斷喜馬拉雅每年的版權費用是多少,但喜馬拉雅在過去7年中頻繁的融資某種程度上也是版權費用高昂的佐證。


04

上市有多迫切就有多難


從2016年,花朵財經就聽過喜馬拉雅FM要上市的傳聞,此後2年多至今,也聽到過、看到過至少3次喜馬拉雅上市在即的消息,但是從5月24日它董事變更(前文官方回覆系VIE架構之故)來看,這一波的上市傳聞,似乎終於有一些靠譜。

資本市場對喜馬拉雅上市是歡迎的,因為它是中國互聯網界屈指可數的獨角獸,而且是地位近乎壟斷的獨角獸。

目前,喜馬拉雅的投資人名單很華麗,包括高盛和騰訊都是它的股東,其估值目前超過220億。

那麼問題來了,獨角獸+壟斷+高估值+強勢資本背景,喜馬拉雅再不上市還等什麼?

目前沒有喜馬拉雅官方人員迴應過“遲遲不上市”,但版權壓力和版權糾紛帶來的持續盈利壓力和法律障礙應該是上市的待解難題。

“版權肯定是難題,然後喜馬拉雅應該也是擔心目前的過高估值,上市之後萬一破發,局面太尷尬。投資人那裡也交待不過去。”資深投資人@陳鏑鋒稱,目前喜馬拉雅FM正在尋找知識付費和流量廣告之外的其它收入,以求增強持續盈利能力,如此才能儘量避免上市後“底兒掉”的慘淡結果。

根據大量公開報道,目前的喜馬拉雅正在加大對新能源汽車、IOT等方面的佈局,以及探求AI語音對自身生產方式(UGC)和落地場景的變革。

方式對不對,不好說。這兩個方向都很時髦,智能家居、AI語音什麼的,要說它們和喜馬拉雅FM的原生業務無關,那就太苛刻,也並不符合事實;但要說有多麼強的相關性……新技術對於喜馬拉雅FM的原生業務產生重大影響,恐怕還需要好幾個年頭。


05

遠水能否濟近渴呢?


據稱,喜馬拉雅的手機用戶超過5.3億,而根據去年第三季度的相關公開報道,喜馬拉雅副總裁稱自家付費用戶為3500萬。即使這兩個數字都有一定的水分,但可以看到的是,喜馬拉雅可開拓的付費用戶池依然是無比龐大啊。

相比物聯網和AI語音對營收的遠期刺激,也許平臺的一些具爆款潛質的內容,每集降價幾分錢對營收的利好會更明顯?

趁冰川還沒融化,喜馬拉雅FM三思啊。

喜馬拉雅之痛:股權亂、版權貴、收費艱、上市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