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帥”是怎樣“捧梅”的

“雲帥”是怎樣“捧梅”的

林燕雲近影 林燕雲供圖

“雲帥”是怎樣“捧梅”的

獲得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林燕雲在《李商隱》中的扮相 林燕雲供圖

“雲帥”是怎樣“捧梅”的“雲帥”是怎樣“捧梅”的

能學戲最感謝媽媽

林燕雲的藝術履歷很簡單:1992年13歲從農村考入汕頭戲曲學校學習潮劇,1998年畢業後成為廣東潮劇院演員至今。

能走上潮劇之路,林燕雲說最感謝她的母親。當初戲校到各地招生,從小喜歡錶演、能歌善舞的林燕雲聽老師說可以上臺表演,就去報考,結果被錄取了。別人跟她的母親說,學戲又苦又累還沒前途,但母親沒有沿襲鄉村的舊思想,而是開明又堅定地支持林燕雲,說孩子喜歡就讓她試一下,她自己喜歡的事,將來她就會努力做好。

林燕雲果然像母親說的那樣,一入戲曲之門,就認真努力、堅忍不拔,一步步走向更高境界。在戲校裡,她規規矩矩學習,由於嗓音寬厚,她被分到女小生行當,很快就文能俊雅,深情款款,武能開打,勇冠三軍。

履歷簡單不代表沒有曲折。剛從生活作息有規律的戲校來到廣東潮劇院時,林燕雲對長期隨團下鄉演出、長時間熬夜演戲的劇院生活很不適應,身體有點頂不住,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行,內心整整彷徨了一年。最後還是因為對潮劇的喜愛,終於堅持下來。

更艱苦而且沒有止境的是練功。兵器的左推右擋、翻飛拋接,讓林燕雲身上常常青一塊紫一塊,母親一邊心疼得流淚,一邊默默地為林燕雲做她喜歡吃的食物,然而林燕雲往往因練功疲勞過度而吃不下。每逢重要演出,母親總會來到現場,一直給林燕雲克服困難的動力。

在憑《李商隱》獲得第29屆戲劇梅花獎之前,林燕雲以廣東省戲劇演藝大賽“四連冠”得主馳名。她將一次次奪冠歸結為幸運,也歸結到自己的“愛折騰”和“蠻頑強”。無論武戲文戲,林燕雲總是挑難度大的,然後沒完沒了地練。通過四屆青年演藝大賽,她全面打好了功底,也全方位地拓展突破了自己,就從這些賽事以及各種演出和角色中磨練成長起來。

排演《李商隱》“爆發小宇宙”

日常生活中的林燕雲,說話慢聲細語,甚至還有一絲柔弱,一點疲憊,但一旦走上舞臺,她立刻煥發出奪目的光彩,擁有磁石一般的吸引力和巨大氣場。也許這就是一個戲曲名角的天賦所在。她在《李商隱》這部劇中的表現,尤其令人感到這一點。

中國戲曲學會會長薛若琳評價林燕雲在《李商隱》中“沒有脂粉氣,沒有女氣,具有出色的塑造人物的功力和征服觀眾的魅力”。《中國戲劇》雜誌主編羅鬆說她的“爆發力和張力不是一般演員能夠做到的。她演戲很走心,唱腔厚實有力度,有男性的陽剛氣質,韻味醇厚,非常出彩”。

在潮劇《李商隱》導演、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盧昂看來,林燕雲在劇中的表現,是“爆發小宇宙”。

《李商隱》是一出愛情戲,生旦的對手戲充滿優美的抒情;這又是一出文人戲,李商隱與令狐陶追求各異,終致分道揚鑣,體現出人性的力量。2018年年中拿到脫胎于越劇的潮劇《李商隱》劇本,林燕雲覺得,這就是自己等了20多年的那部劇。

盧昂把各種藝術手段都減到最簡,舞臺簡約,充分用古典繪畫留白,全劇一共才9個演員,所以演員尤其主要演員的表演就必須豐盈充沛,足以支撐起整齣戲。劇中,林燕雲要把李商隱從頭演到尾,從年輕演到年老,還有大段大段的唱腔和唸白。更重要的是,劇中的李商隱一直內心備受煎熬,糾纏在跟師兄的親情、跟所愛的女子的愛情、跟恩師的師生情以及仕途和良知之間的抉擇中,林燕雲說,必須演出角色靈魂的“乾淨”。

排練現場,林燕雲總是竭盡全力,盧昂導演總讓她控制一點,不要太拼命。林燕雲告訴記者,“演員不能偷懶。我每場演出每場排練都不敢鬆懈,都是‘在狀態’的。每一次排練都能默默地提升,可能自己卻是不知道的。”

林燕雲的表演那樣激情奔湧,扮相又是那樣俊美,這兩點和諧地統一在她身上。“女小生形象身段特別重要,要俊雅,要體現美感。”林燕雲說。據悉,《李商隱》上演後,林燕雲擁有了更多的戲迷,因為她化身的李商隱,就是人們心目中白馬王子和不油膩大叔的複合體。

微博聊戲的潮劇第一人

潮俗好戲之風由來已久。林燕雲說,廣東潮劇院目前有3個團,演職員200多人,揭陽市、潮州市各有一個市屬專業團,大小民營潮劇團也有200多個。她所在的廣東潮劇院一團每年都會在城鄉演出將近200場,市場都很好。“潮劇沒有生存之憂,20多年來觀眾越來越多。我們這批潮劇演員真是生逢其時。”林燕雲欣慰地說。

雖然因為語言問題,潮劇很少北上,但是廣東潮劇院經常到東南亞的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地訪問演出,那裡有很多喜歡潮劇的潮汕人,林燕雲他們演傳統摺子戲,也演新老大戲,很受歡迎。

演戲之餘,林燕雲做的最多的是去校園給孩子們講潮劇,讓他們瞭解潮汕文化和傳統藝術。很多觀眾認為林燕雲身上有一種現代氣息,她也是第一個在微博上跟戲迷交流的潮劇演員。“我覺得當今的戲劇演員不能把自己封閉起來,必須跟時代接軌,包括自身的表演,其實可以放開一點。”

林燕雲說,她慢慢發現,《李商隱》這個戲之所以能吸引年輕觀眾的眼球,是因為這部劇從舞美燈光到服裝等都很美。“我們既要保持傳統,也要改革創新,傳統和創新要融合,讓更多的人喜歡我們這個劇種,走進劇場看戲。我覺得我們這批人的職責是蠻大的。”林燕雲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