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習近平 劉明華 壽寧 福鼎 福建 寧德 福州新聞網 2019-08-10
"

8月6日,一個尋常的日子。位於閩浙交界大山深處的壽寧縣下黨鄉,卻沸騰了!

“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幹部、群眾紛擁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

"

8月6日,一個尋常的日子。位於閩浙交界大山深處的壽寧縣下黨鄉,卻沸騰了!

“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幹部、群眾紛擁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上午11點多,壽寧縣縣委書記在鸞峰橋上,激動地向下黨鄉幹部群眾宣讀習總書記的回信。熱烈的掌聲在大山裡、溪流旁久久迴響!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

8月6日,一個尋常的日子。位於閩浙交界大山深處的壽寧縣下黨鄉,卻沸騰了!

“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幹部、群眾紛擁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上午11點多,壽寧縣縣委書記在鸞峰橋上,激動地向下黨鄉幹部群眾宣讀習總書記的回信。熱烈的掌聲在大山裡、溪流旁久久迴響!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真沒想到,習總書記這麼快就給我們回信了!”61歲的劉明華,捧著函件,反反覆覆認認真真看了五遍。“非常激動、非常感動!”

作為最早受命籌建下黨鄉的4名幹部之一,劉明華對下黨當年的困頓有切身之痛,也見證了下黨的幸福嬗變。此番給習總書記寫信,他是發起人之一。

"

8月6日,一個尋常的日子。位於閩浙交界大山深處的壽寧縣下黨鄉,卻沸騰了!

“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幹部、群眾紛擁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上午11點多,壽寧縣縣委書記在鸞峰橋上,激動地向下黨鄉幹部群眾宣讀習總書記的回信。熱烈的掌聲在大山裡、溪流旁久久迴響!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真沒想到,習總書記這麼快就給我們回信了!”61歲的劉明華,捧著函件,反反覆覆認認真真看了五遍。“非常激動、非常感動!”

作為最早受命籌建下黨鄉的4名幹部之一,劉明華對下黨當年的困頓有切身之痛,也見證了下黨的幸福嬗變。此番給習總書記寫信,他是發起人之一。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冒著酷暑到下黨鄉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

半個多月前,劉明華和下黨鄉群眾聚在一起聊天,共同回想起三十年前那段溫暖的往事。

"

8月6日,一個尋常的日子。位於閩浙交界大山深處的壽寧縣下黨鄉,卻沸騰了!

“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幹部、群眾紛擁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上午11點多,壽寧縣縣委書記在鸞峰橋上,激動地向下黨鄉幹部群眾宣讀習總書記的回信。熱烈的掌聲在大山裡、溪流旁久久迴響!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真沒想到,習總書記這麼快就給我們回信了!”61歲的劉明華,捧著函件,反反覆覆認認真真看了五遍。“非常激動、非常感動!”

作為最早受命籌建下黨鄉的4名幹部之一,劉明華對下黨當年的困頓有切身之痛,也見證了下黨的幸福嬗變。此番給習總書記寫信,他是發起人之一。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冒著酷暑到下黨鄉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

半個多月前,劉明華和下黨鄉群眾聚在一起聊天,共同回想起三十年前那段溫暖的往事。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三十年砥礪奮進。

從偏遠的“閩東西伯利亞”到炙手可熱的“紅色旅遊新地標”,下黨的路通了,村美了,民富了,發展和變化翻天覆地。鄉親們心懷感恩,沒有習總書記的關心和牽掛,下黨不可能變化這麼大。大家一合計,應該給總書記寫封信,向他彙報下黨脫貧的喜訊。

"

8月6日,一個尋常的日子。位於閩浙交界大山深處的壽寧縣下黨鄉,卻沸騰了!

“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幹部、群眾紛擁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上午11點多,壽寧縣縣委書記在鸞峰橋上,激動地向下黨鄉幹部群眾宣讀習總書記的回信。熱烈的掌聲在大山裡、溪流旁久久迴響!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真沒想到,習總書記這麼快就給我們回信了!”61歲的劉明華,捧著函件,反反覆覆認認真真看了五遍。“非常激動、非常感動!”

作為最早受命籌建下黨鄉的4名幹部之一,劉明華對下黨當年的困頓有切身之痛,也見證了下黨的幸福嬗變。此番給習總書記寫信,他是發起人之一。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冒著酷暑到下黨鄉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

半個多月前,劉明華和下黨鄉群眾聚在一起聊天,共同回想起三十年前那段溫暖的往事。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三十年砥礪奮進。

從偏遠的“閩東西伯利亞”到炙手可熱的“紅色旅遊新地標”,下黨的路通了,村美了,民富了,發展和變化翻天覆地。鄉親們心懷感恩,沒有習總書記的關心和牽掛,下黨不可能變化這麼大。大家一合計,應該給總書記寫封信,向他彙報下黨脫貧的喜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幸福茶館裡話幸福!就在村裡的幸福茶館,受鄉親們委託,當年習總書記第一次到下黨村時的6位見證者劉明華、王光朝、王光拔、王金花、陳大輝、王光滿,聚在一起,商量如何給總書記寫信,說說心裡話。

"

8月6日,一個尋常的日子。位於閩浙交界大山深處的壽寧縣下黨鄉,卻沸騰了!

“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幹部、群眾紛擁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上午11點多,壽寧縣縣委書記在鸞峰橋上,激動地向下黨鄉幹部群眾宣讀習總書記的回信。熱烈的掌聲在大山裡、溪流旁久久迴響!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真沒想到,習總書記這麼快就給我們回信了!”61歲的劉明華,捧著函件,反反覆覆認認真真看了五遍。“非常激動、非常感動!”

作為最早受命籌建下黨鄉的4名幹部之一,劉明華對下黨當年的困頓有切身之痛,也見證了下黨的幸福嬗變。此番給習總書記寫信,他是發起人之一。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冒著酷暑到下黨鄉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

半個多月前,劉明華和下黨鄉群眾聚在一起聊天,共同回想起三十年前那段溫暖的往事。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三十年砥礪奮進。

從偏遠的“閩東西伯利亞”到炙手可熱的“紅色旅遊新地標”,下黨的路通了,村美了,民富了,發展和變化翻天覆地。鄉親們心懷感恩,沒有習總書記的關心和牽掛,下黨不可能變化這麼大。大家一合計,應該給總書記寫封信,向他彙報下黨脫貧的喜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幸福茶館裡話幸福!就在村裡的幸福茶館,受鄉親們委託,當年習總書記第一次到下黨村時的6位見證者劉明華、王光朝、王光拔、王金花、陳大輝、王光滿,聚在一起,商量如何給總書記寫信,說說心裡話。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劉明華

61歲,黨員

目前已退休,返聘下黨任講解員

劉明華時任下黨鄉黨委副書記,“我們回憶了總書記第一次到下黨時,拍板幫鄉里修公路、建電站,到群眾家中訪貧問苦;也彙報了這幾年下黨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群眾靠山吃山,種植茶葉、發展紅色旅遊紅紅火火,幸福感、獲得感節節攀升。”

“總書記在回信中,希望我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幹、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我很受鼓舞。”如今退休了的劉明華,又返聘擔任了“難忘下黨”主題館的講解員,“每天從全國各地慕名來此接受黨性教育的遊客絡繹不絕,我一遍一遍為他們講述下黨的紅色故事、人文故事、生態故事,特別自豪,我將繼續發揮餘熱。”

"

8月6日,一個尋常的日子。位於閩浙交界大山深處的壽寧縣下黨鄉,卻沸騰了!

“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幹部、群眾紛擁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上午11點多,壽寧縣縣委書記在鸞峰橋上,激動地向下黨鄉幹部群眾宣讀習總書記的回信。熱烈的掌聲在大山裡、溪流旁久久迴響!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真沒想到,習總書記這麼快就給我們回信了!”61歲的劉明華,捧著函件,反反覆覆認認真真看了五遍。“非常激動、非常感動!”

作為最早受命籌建下黨鄉的4名幹部之一,劉明華對下黨當年的困頓有切身之痛,也見證了下黨的幸福嬗變。此番給習總書記寫信,他是發起人之一。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冒著酷暑到下黨鄉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

半個多月前,劉明華和下黨鄉群眾聚在一起聊天,共同回想起三十年前那段溫暖的往事。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三十年砥礪奮進。

從偏遠的“閩東西伯利亞”到炙手可熱的“紅色旅遊新地標”,下黨的路通了,村美了,民富了,發展和變化翻天覆地。鄉親們心懷感恩,沒有習總書記的關心和牽掛,下黨不可能變化這麼大。大家一合計,應該給總書記寫封信,向他彙報下黨脫貧的喜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幸福茶館裡話幸福!就在村裡的幸福茶館,受鄉親們委託,當年習總書記第一次到下黨村時的6位見證者劉明華、王光朝、王光拔、王金花、陳大輝、王光滿,聚在一起,商量如何給總書記寫信,說說心裡話。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劉明華

61歲,黨員

目前已退休,返聘下黨任講解員

劉明華時任下黨鄉黨委副書記,“我們回憶了總書記第一次到下黨時,拍板幫鄉里修公路、建電站,到群眾家中訪貧問苦;也彙報了這幾年下黨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群眾靠山吃山,種植茶葉、發展紅色旅遊紅紅火火,幸福感、獲得感節節攀升。”

“總書記在回信中,希望我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幹、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我很受鼓舞。”如今退休了的劉明華,又返聘擔任了“難忘下黨”主題館的講解員,“每天從全國各地慕名來此接受黨性教育的遊客絡繹不絕,我一遍一遍為他們講述下黨的紅色故事、人文故事、生態故事,特別自豪,我將繼續發揮餘熱。”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王光朝

71歲,群眾

目前在下黨村經營幸福茶館

“我們還請習總書記在百忙之中,能抽空回下黨看看。”王光朝說,“幸福下黨,難忘習總書記。下黨人有今天這樣的生活,是因為他當年來到下黨,關心下黨,下黨人知恩,感恩。”

兩頁半的信,幾個人反覆斟酌了用詞,寫了兩遍草稿,最後簽上自己的名字,特地進了縣城,寄了出去。

滿懷期待。

僅隔半個月,北京來的回信讓村民們喜出望外。

“總書記在回信中說,‘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總書記連我們當地這句俗語都還記得,他真的一直惦記著我們。”王光朝說,“習總書記始終牽掛我們這樣貧困地區,看到我們能脫貧,他就很開心。”

71歲的王光朝,是習近平當年“第一次進下黨”“第三次進下黨”的見證者,也曾為其一行志願挑解暑涼茶。2016年,下黨創建紅色旅遊地,他在自家開起了“幸福茶館”。如今,茶館每日客流量多則四五十人,少則也有十多人。他自制的手工茶頗受遊客青睞,日子也越過越殷實。

"

8月6日,一個尋常的日子。位於閩浙交界大山深處的壽寧縣下黨鄉,卻沸騰了!

“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幹部、群眾紛擁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上午11點多,壽寧縣縣委書記在鸞峰橋上,激動地向下黨鄉幹部群眾宣讀習總書記的回信。熱烈的掌聲在大山裡、溪流旁久久迴響!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真沒想到,習總書記這麼快就給我們回信了!”61歲的劉明華,捧著函件,反反覆覆認認真真看了五遍。“非常激動、非常感動!”

作為最早受命籌建下黨鄉的4名幹部之一,劉明華對下黨當年的困頓有切身之痛,也見證了下黨的幸福嬗變。此番給習總書記寫信,他是發起人之一。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冒著酷暑到下黨鄉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

半個多月前,劉明華和下黨鄉群眾聚在一起聊天,共同回想起三十年前那段溫暖的往事。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三十年砥礪奮進。

從偏遠的“閩東西伯利亞”到炙手可熱的“紅色旅遊新地標”,下黨的路通了,村美了,民富了,發展和變化翻天覆地。鄉親們心懷感恩,沒有習總書記的關心和牽掛,下黨不可能變化這麼大。大家一合計,應該給總書記寫封信,向他彙報下黨脫貧的喜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幸福茶館裡話幸福!就在村裡的幸福茶館,受鄉親們委託,當年習總書記第一次到下黨村時的6位見證者劉明華、王光朝、王光拔、王金花、陳大輝、王光滿,聚在一起,商量如何給總書記寫信,說說心裡話。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劉明華

61歲,黨員

目前已退休,返聘下黨任講解員

劉明華時任下黨鄉黨委副書記,“我們回憶了總書記第一次到下黨時,拍板幫鄉里修公路、建電站,到群眾家中訪貧問苦;也彙報了這幾年下黨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群眾靠山吃山,種植茶葉、發展紅色旅遊紅紅火火,幸福感、獲得感節節攀升。”

“總書記在回信中,希望我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幹、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我很受鼓舞。”如今退休了的劉明華,又返聘擔任了“難忘下黨”主題館的講解員,“每天從全國各地慕名來此接受黨性教育的遊客絡繹不絕,我一遍一遍為他們講述下黨的紅色故事、人文故事、生態故事,特別自豪,我將繼續發揮餘熱。”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王光朝

71歲,群眾

目前在下黨村經營幸福茶館

“我們還請習總書記在百忙之中,能抽空回下黨看看。”王光朝說,“幸福下黨,難忘習總書記。下黨人有今天這樣的生活,是因為他當年來到下黨,關心下黨,下黨人知恩,感恩。”

兩頁半的信,幾個人反覆斟酌了用詞,寫了兩遍草稿,最後簽上自己的名字,特地進了縣城,寄了出去。

滿懷期待。

僅隔半個月,北京來的回信讓村民們喜出望外。

“總書記在回信中說,‘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總書記連我們當地這句俗語都還記得,他真的一直惦記著我們。”王光朝說,“習總書記始終牽掛我們這樣貧困地區,看到我們能脫貧,他就很開心。”

71歲的王光朝,是習近平當年“第一次進下黨”“第三次進下黨”的見證者,也曾為其一行志願挑解暑涼茶。2016年,下黨創建紅色旅遊地,他在自家開起了“幸福茶館”。如今,茶館每日客流量多則四五十人,少則也有十多人。他自制的手工茶頗受遊客青睞,日子也越過越殷實。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王光拔

66歲,群眾

目前在家務農

王光拔年輕時曾因工作身體落下殘疾,退伍後生活一度困難。後來,在組織關懷下落實了相關補貼,生活有了保障。如今隨著下黨村的發展,老宅被鄉里改造成下黨鄉青少年實踐基地,王光拔也有了一筆固定收入。對於今日的生活,他很滿意。“下黨有今天的面貌,要感謝總書記的關心。習總書記在回信裡勉勵我們,飽含了對我們的殷切期望。下黨村一步步發展到現在,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

8月6日,一個尋常的日子。位於閩浙交界大山深處的壽寧縣下黨鄉,卻沸騰了!

“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幹部、群眾紛擁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上午11點多,壽寧縣縣委書記在鸞峰橋上,激動地向下黨鄉幹部群眾宣讀習總書記的回信。熱烈的掌聲在大山裡、溪流旁久久迴響!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真沒想到,習總書記這麼快就給我們回信了!”61歲的劉明華,捧著函件,反反覆覆認認真真看了五遍。“非常激動、非常感動!”

作為最早受命籌建下黨鄉的4名幹部之一,劉明華對下黨當年的困頓有切身之痛,也見證了下黨的幸福嬗變。此番給習總書記寫信,他是發起人之一。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冒著酷暑到下黨鄉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

半個多月前,劉明華和下黨鄉群眾聚在一起聊天,共同回想起三十年前那段溫暖的往事。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三十年砥礪奮進。

從偏遠的“閩東西伯利亞”到炙手可熱的“紅色旅遊新地標”,下黨的路通了,村美了,民富了,發展和變化翻天覆地。鄉親們心懷感恩,沒有習總書記的關心和牽掛,下黨不可能變化這麼大。大家一合計,應該給總書記寫封信,向他彙報下黨脫貧的喜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幸福茶館裡話幸福!就在村裡的幸福茶館,受鄉親們委託,當年習總書記第一次到下黨村時的6位見證者劉明華、王光朝、王光拔、王金花、陳大輝、王光滿,聚在一起,商量如何給總書記寫信,說說心裡話。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劉明華

61歲,黨員

目前已退休,返聘下黨任講解員

劉明華時任下黨鄉黨委副書記,“我們回憶了總書記第一次到下黨時,拍板幫鄉里修公路、建電站,到群眾家中訪貧問苦;也彙報了這幾年下黨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群眾靠山吃山,種植茶葉、發展紅色旅遊紅紅火火,幸福感、獲得感節節攀升。”

“總書記在回信中,希望我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幹、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我很受鼓舞。”如今退休了的劉明華,又返聘擔任了“難忘下黨”主題館的講解員,“每天從全國各地慕名來此接受黨性教育的遊客絡繹不絕,我一遍一遍為他們講述下黨的紅色故事、人文故事、生態故事,特別自豪,我將繼續發揮餘熱。”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王光朝

71歲,群眾

目前在下黨村經營幸福茶館

“我們還請習總書記在百忙之中,能抽空回下黨看看。”王光朝說,“幸福下黨,難忘習總書記。下黨人有今天這樣的生活,是因為他當年來到下黨,關心下黨,下黨人知恩,感恩。”

兩頁半的信,幾個人反覆斟酌了用詞,寫了兩遍草稿,最後簽上自己的名字,特地進了縣城,寄了出去。

滿懷期待。

僅隔半個月,北京來的回信讓村民們喜出望外。

“總書記在回信中說,‘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總書記連我們當地這句俗語都還記得,他真的一直惦記著我們。”王光朝說,“習總書記始終牽掛我們這樣貧困地區,看到我們能脫貧,他就很開心。”

71歲的王光朝,是習近平當年“第一次進下黨”“第三次進下黨”的見證者,也曾為其一行志願挑解暑涼茶。2016年,下黨創建紅色旅遊地,他在自家開起了“幸福茶館”。如今,茶館每日客流量多則四五十人,少則也有十多人。他自制的手工茶頗受遊客青睞,日子也越過越殷實。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王光拔

66歲,群眾

目前在家務農

王光拔年輕時曾因工作身體落下殘疾,退伍後生活一度困難。後來,在組織關懷下落實了相關補貼,生活有了保障。如今隨著下黨村的發展,老宅被鄉里改造成下黨鄉青少年實踐基地,王光拔也有了一筆固定收入。對於今日的生活,他很滿意。“下黨有今天的面貌,要感謝總書記的關心。習總書記在回信裡勉勵我們,飽含了對我們的殷切期望。下黨村一步步發展到現在,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王光滿

60歲,黨員

目前在福鼎打工

60歲的王光滿,在習總書記第一次來下黨時,任下黨村支部書記,親歷了習總書記在下黨村訪貧問苦的一幕幕。“家鄉發展得這麼好,我們感到很驕傲。總書記的回信,也讓我們格外親切,真想請總書記再回閩東走一走。”

"

8月6日,一個尋常的日子。位於閩浙交界大山深處的壽寧縣下黨鄉,卻沸騰了!

“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幹部、群眾紛擁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上午11點多,壽寧縣縣委書記在鸞峰橋上,激動地向下黨鄉幹部群眾宣讀習總書記的回信。熱烈的掌聲在大山裡、溪流旁久久迴響!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真沒想到,習總書記這麼快就給我們回信了!”61歲的劉明華,捧著函件,反反覆覆認認真真看了五遍。“非常激動、非常感動!”

作為最早受命籌建下黨鄉的4名幹部之一,劉明華對下黨當年的困頓有切身之痛,也見證了下黨的幸福嬗變。此番給習總書記寫信,他是發起人之一。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冒著酷暑到下黨鄉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

半個多月前,劉明華和下黨鄉群眾聚在一起聊天,共同回想起三十年前那段溫暖的往事。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三十年砥礪奮進。

從偏遠的“閩東西伯利亞”到炙手可熱的“紅色旅遊新地標”,下黨的路通了,村美了,民富了,發展和變化翻天覆地。鄉親們心懷感恩,沒有習總書記的關心和牽掛,下黨不可能變化這麼大。大家一合計,應該給總書記寫封信,向他彙報下黨脫貧的喜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幸福茶館裡話幸福!就在村裡的幸福茶館,受鄉親們委託,當年習總書記第一次到下黨村時的6位見證者劉明華、王光朝、王光拔、王金花、陳大輝、王光滿,聚在一起,商量如何給總書記寫信,說說心裡話。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劉明華

61歲,黨員

目前已退休,返聘下黨任講解員

劉明華時任下黨鄉黨委副書記,“我們回憶了總書記第一次到下黨時,拍板幫鄉里修公路、建電站,到群眾家中訪貧問苦;也彙報了這幾年下黨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群眾靠山吃山,種植茶葉、發展紅色旅遊紅紅火火,幸福感、獲得感節節攀升。”

“總書記在回信中,希望我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幹、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我很受鼓舞。”如今退休了的劉明華,又返聘擔任了“難忘下黨”主題館的講解員,“每天從全國各地慕名來此接受黨性教育的遊客絡繹不絕,我一遍一遍為他們講述下黨的紅色故事、人文故事、生態故事,特別自豪,我將繼續發揮餘熱。”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王光朝

71歲,群眾

目前在下黨村經營幸福茶館

“我們還請習總書記在百忙之中,能抽空回下黨看看。”王光朝說,“幸福下黨,難忘習總書記。下黨人有今天這樣的生活,是因為他當年來到下黨,關心下黨,下黨人知恩,感恩。”

兩頁半的信,幾個人反覆斟酌了用詞,寫了兩遍草稿,最後簽上自己的名字,特地進了縣城,寄了出去。

滿懷期待。

僅隔半個月,北京來的回信讓村民們喜出望外。

“總書記在回信中說,‘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總書記連我們當地這句俗語都還記得,他真的一直惦記著我們。”王光朝說,“習總書記始終牽掛我們這樣貧困地區,看到我們能脫貧,他就很開心。”

71歲的王光朝,是習近平當年“第一次進下黨”“第三次進下黨”的見證者,也曾為其一行志願挑解暑涼茶。2016年,下黨創建紅色旅遊地,他在自家開起了“幸福茶館”。如今,茶館每日客流量多則四五十人,少則也有十多人。他自制的手工茶頗受遊客青睞,日子也越過越殷實。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王光拔

66歲,群眾

目前在家務農

王光拔年輕時曾因工作身體落下殘疾,退伍後生活一度困難。後來,在組織關懷下落實了相關補貼,生活有了保障。如今隨著下黨村的發展,老宅被鄉里改造成下黨鄉青少年實踐基地,王光拔也有了一筆固定收入。對於今日的生活,他很滿意。“下黨有今天的面貌,要感謝總書記的關心。習總書記在回信裡勉勵我們,飽含了對我們的殷切期望。下黨村一步步發展到現在,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王光滿

60歲,黨員

目前在福鼎打工

60歲的王光滿,在習總書記第一次來下黨時,任下黨村支部書記,親歷了習總書記在下黨村訪貧問苦的一幕幕。“家鄉發展得這麼好,我們感到很驕傲。總書記的回信,也讓我們格外親切,真想請總書記再回閩東走一走。”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陳大輝

67歲,黨員

已退休

“有總書記牽掛,我們要好好努力,好好過日子。”67歲的陳大輝,以前是下黨鄉炊事員,下黨村日新月異,感慨萬千,所以“掌大勺”的手握起了筆寫信。

"

8月6日,一個尋常的日子。位於閩浙交界大山深處的壽寧縣下黨鄉,卻沸騰了!

“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幹部、群眾紛擁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上午11點多,壽寧縣縣委書記在鸞峰橋上,激動地向下黨鄉幹部群眾宣讀習總書記的回信。熱烈的掌聲在大山裡、溪流旁久久迴響!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真沒想到,習總書記這麼快就給我們回信了!”61歲的劉明華,捧著函件,反反覆覆認認真真看了五遍。“非常激動、非常感動!”

作為最早受命籌建下黨鄉的4名幹部之一,劉明華對下黨當年的困頓有切身之痛,也見證了下黨的幸福嬗變。此番給習總書記寫信,他是發起人之一。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冒著酷暑到下黨鄉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

半個多月前,劉明華和下黨鄉群眾聚在一起聊天,共同回想起三十年前那段溫暖的往事。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三十年砥礪奮進。

從偏遠的“閩東西伯利亞”到炙手可熱的“紅色旅遊新地標”,下黨的路通了,村美了,民富了,發展和變化翻天覆地。鄉親們心懷感恩,沒有習總書記的關心和牽掛,下黨不可能變化這麼大。大家一合計,應該給總書記寫封信,向他彙報下黨脫貧的喜訊。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幸福茶館裡話幸福!就在村裡的幸福茶館,受鄉親們委託,當年習總書記第一次到下黨村時的6位見證者劉明華、王光朝、王光拔、王金花、陳大輝、王光滿,聚在一起,商量如何給總書記寫信,說說心裡話。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劉明華

61歲,黨員

目前已退休,返聘下黨任講解員

劉明華時任下黨鄉黨委副書記,“我們回憶了總書記第一次到下黨時,拍板幫鄉里修公路、建電站,到群眾家中訪貧問苦;也彙報了這幾年下黨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群眾靠山吃山,種植茶葉、發展紅色旅遊紅紅火火,幸福感、獲得感節節攀升。”

“總書記在回信中,希望我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幹、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我很受鼓舞。”如今退休了的劉明華,又返聘擔任了“難忘下黨”主題館的講解員,“每天從全國各地慕名來此接受黨性教育的遊客絡繹不絕,我一遍一遍為他們講述下黨的紅色故事、人文故事、生態故事,特別自豪,我將繼續發揮餘熱。”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王光朝

71歲,群眾

目前在下黨村經營幸福茶館

“我們還請習總書記在百忙之中,能抽空回下黨看看。”王光朝說,“幸福下黨,難忘習總書記。下黨人有今天這樣的生活,是因為他當年來到下黨,關心下黨,下黨人知恩,感恩。”

兩頁半的信,幾個人反覆斟酌了用詞,寫了兩遍草稿,最後簽上自己的名字,特地進了縣城,寄了出去。

滿懷期待。

僅隔半個月,北京來的回信讓村民們喜出望外。

“總書記在回信中說,‘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總書記連我們當地這句俗語都還記得,他真的一直惦記著我們。”王光朝說,“習總書記始終牽掛我們這樣貧困地區,看到我們能脫貧,他就很開心。”

71歲的王光朝,是習近平當年“第一次進下黨”“第三次進下黨”的見證者,也曾為其一行志願挑解暑涼茶。2016年,下黨創建紅色旅遊地,他在自家開起了“幸福茶館”。如今,茶館每日客流量多則四五十人,少則也有十多人。他自制的手工茶頗受遊客青睞,日子也越過越殷實。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王光拔

66歲,群眾

目前在家務農

王光拔年輕時曾因工作身體落下殘疾,退伍後生活一度困難。後來,在組織關懷下落實了相關補貼,生活有了保障。如今隨著下黨村的發展,老宅被鄉里改造成下黨鄉青少年實踐基地,王光拔也有了一筆固定收入。對於今日的生活,他很滿意。“下黨有今天的面貌,要感謝總書記的關心。習總書記在回信裡勉勵我們,飽含了對我們的殷切期望。下黨村一步步發展到現在,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王光滿

60歲,黨員

目前在福鼎打工

60歲的王光滿,在習總書記第一次來下黨時,任下黨村支部書記,親歷了習總書記在下黨村訪貧問苦的一幕幕。“家鄉發展得這麼好,我們感到很驕傲。總書記的回信,也讓我們格外親切,真想請總書記再回閩東走一走。”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陳大輝

67歲,黨員

已退休

“有總書記牽掛,我們要好好努力,好好過日子。”67歲的陳大輝,以前是下黨鄉炊事員,下黨村日新月異,感慨萬千,所以“掌大勺”的手握起了筆寫信。

是這六位下黨鄉親,給習總書記寫了信

王金花

62歲,群眾

目前在家務農

王金花不善言辭,總書記的回信讓她憶起那段奮鬥的歲月。當年,正是她的愛人、下黨鄉首任黨委書記楊奕周在寧德地委工作會議時,站起來“放炮”,促成了習近平不久之後的踐諾之行。“我們一定珍惜現在的好時光,讓總書記放心 。”

一封回信

道不完三十載情深

下黨兒女

銘記黨恩奮鬥路長

下黨公路依然蜿蜒

下黨鄉卻已駛上奔小康的坦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