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蔓枯病即將迎來發生盛期,瓜農務必要掌握髮病規律,及時防治

西瓜 水果 真菌 農業 油菜 植物 技術 果蔬小靈通 2019-06-05

西瓜在栽培種植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病蟲害,一定要提前預防,一旦病蟲害爆發,就會給西瓜的口感和產量帶來巨大的破壞。在西瓜各種病蟲害中,蔓枯病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病害,尤其是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如果防治不及時或不到位,就會使西瓜大幅度減產。

西瓜蔓枯病俗稱"流黃水病",是西瓜的主要病害,西瓜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主要為害莖蔓,在莖蔓上產生水漬狀橢圓形小病斑,隨後變成梭形或不規則形褐色壞死病斑,使莖蔓失綠似水燙狀並益縮開裂,同時流出黃色粘稠液體,嚴重時全株枯死。病田發病株率一般為15%~25%,嚴重時高達 60%~80%,病害流行時可使瓜田出現大量死藤,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西瓜蔓枯病即將迎來發生盛期,瓜農務必要掌握髮病規律,及時防治

對於病蟲害來說,我們只有掌握它的發病規律和發病條件,才能及時的做出應對和補救,最大程度地挽回我們的損失。所以,今天小編就針對西瓜蔓枯病來詳細的講述一下它的綜合防治。主要內容包括:病發症狀、病原菌、發生因素、發病時間以及防治措施,希望我們廣大瓜農朋友們能夠早了解、早預防,從而保證西瓜能夠健康生長。

一、西瓜蔓枯病的病發症狀

西瓜蔓枯病在西瓜整個生育期的地上部分均可發病,可引起葉、莖、蔓枯死和果實腐爛。

1. 幼苗發病

主要在幼苗子葉莖部即子葉分叉處發病,初期呈水漬狀小斑,隨著病害加重病斑擴大為黃褐色不規則形狀,並向上、下擴展,向上最終引起子葉枯死,向下至幼苗莖基處,呈環狀棕黃色或黑色,最終幼苗枯死。

西瓜蔓枯病即將迎來發生盛期,瓜農務必要掌握髮病規律,及時防治

2. 葉片發病

受到病菌侵染的葉片,初為褐色水漬狀小斑點,後逐漸擴大為直徑一釐米,呈圓形或不規則圓形的褐色病斑。病害多從葉緣開始,形成近似“V”字形黑褐色輪紋狀大病斑。病部易乾枯破碎,表面散生小黑點。

西瓜蔓枯病即將迎來發生盛期,瓜農務必要掌握髮病規律,及時防治

3. 莖蔓受害

病害初期多發生在莖基部分叉處,病斑初為水漬狀,表皮淡黃色,後轉變為灰綠色斑。病斑呈短條狀褐色凹陷斑,其上產生黑色粒點,隨著病勢的發展,病害擴展至各莖節部。病害後期病處產生龜裂,並有唬拍色膠狀物溢出,乾涸後凝結成赤褐色小硬塊,潮溼時表皮腐爛呈麻絲狀。橫切病莖維管束仍呈綠色,莖週一圈表皮變褐。

西瓜蔓枯病即將迎來發生盛期,瓜農務必要掌握髮病規律,及時防治

4. 果實受害

病害發生初期呈水漬狀小斑,後變為暗褐色圓形凹陷斑,病斑呈星裂狀,後期病斑散生小黑粒點。

西瓜蔓枯病即將迎來發生盛期,瓜農務必要掌握髮病規律,及時防治

二、西瓜蔓枯病的發生規律

(一)病原

病原物為西瓜殼二孢,屬真菌界半知菌類。有性態為黑腐球殼菌,屬真菌界子囊菌門。分生孢子器葉面生,多為聚生,初埋生後突破錶皮外露,球形至扁球形,器壁淡褐色,頂部呈乳狀突起,孔口明顯。分生孢子短圓形至圓柱形,無色透明,兩端較圓,正直,初為單胞,後產生1~2個隔膜,分隔處略縊縮。子囊殼細頸瓶狀或球形,單生在葉正面,突出表皮,黑褐色。子囊多棍棒形,無色透明,正直或稍彎。子囊孢子短粗形或梭形,無色透明,1個分隔。

西瓜蔓枯病即將迎來發生盛期,瓜農務必要掌握髮病規律,及時防治

西瓜蔓枯病即將迎來發生盛期,瓜農務必要掌握髮病規律,及時防治

(二)發生原因

西瓜蔓枯病的發生危害程度與溫度、溼度和栽培管理技術關係密切。

1. 栽培地條件

栽培地的條件是影響西瓜蔓枯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沙壤地比半陰半陽地發病輕,陰溼地栽培比積水地栽培發病輕。因此,陰溼和積水地病害發展快,易流行,田間低窪地段往往是發病中心。

2. 溫度

菌絲在5~35℃之間均能生長,最適溫度為25℃,分生孢子在5~40℃均可萌發,最適溫度為26~30℃。

3. 溼度

降雨量及降雨次數是該病害發生的主導因素。氣溫在30℃左右,降雨次數多,雨量在100毫升以上的雨季是發生此病的高峰期。

4. 管理措施不當

隨著連作年限增加,病害會逐年加重。施氮肥過多也可加重病害。保護地種植的西瓜,在冬春兩季光照弱,通風不良,溼度大的環境條件下,此病更易發生。此外,植株長勢過旺,種植密度過大,灌水量過多,排水不良的田塊易發生蔓枯病

西瓜蔓枯病即將迎來發生盛期,瓜農務必要掌握髮病規律,及時防治

5. 病殘體殘留

瓜園內病殘體未及時清除,造成病害發生率較高。由於西瓜蔓枯病屬土傳性病害,病菌在水中及潮溼土壤裡可存活個月,在旱地可存活個月以上。

三、西瓜蔓枯病的發生時間

病原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座隨植物病殘組織在地表、土壤及未充分腐熟的糞肥中越冬。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借風、雨和澆水傳播蔓延,可直接侵染或從傷口侵入。種子也可帶菌,帶病種子及病殘體釋放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進行初次侵染。種子帶菌可先引起葉部發病,病殘體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風、雨、灌溉水傳播至莖部,從氣孔、水孔或傷口侵入,反覆侵染蔓延。病菌在10~35℃都可入侵為害,但在20~30℃範圍內,溫度越高潛育期越短,苗床溫度高、溼度大幼苗易發病。大田一般6月下旬開始零星發病,7月中下旬為發病高峰期。

西瓜蔓枯病即將迎來發生盛期,瓜農務必要掌握髮病規律,及時防治


四、西瓜蔓枯病的防治措施

(一) 農業防治

1. 選用抗病品種。選用適宜在該地區種植的抗病品種西農8號、早冠農、中華英雄、西農雙康等。

2. 輪作。與大田作物冬小麥、油菜實行3~5年輪作,可顯著減輕蔓枯病的發生。

3. 選好栽培地併合理密植。應選地勢高、排水好、肥沃的沙質壤土地塊種植,實行壟作栽培。種植密度不應高於1200株/畝。及時修剪植株,保證通風透光良好。

4. 合理施肥。苗期多施磷、鉀肥和草木灰,每畝可施農家肥5000~6000kg,能增強植株生長勢和對病害的抵抗能力,減輕病害的發生。

5. 適時灌水與排水。瓜田陰溼、積水易發病,且流行快、發病嚴重。4月底至6月初要適時、合理灌水,改大水漫灌為小水輕灌。雨後、灌水後應及時排水。

6. 及時清除病株。植株發病後及時清除病株,收穫後徹底清理瓜田植株殘體及雜草,並集中深埋銷燬,以減少田間及越冬病原菌數量。

西瓜蔓枯病即將迎來發生盛期,瓜農務必要掌握髮病規律,及時防治

(二) 物理防治

強光曝晒和高溫消毒,將種子置於陽光下曝晒,每隔2小時翻動1次;將曝晒好的種子放人容器中,加入80℃~90℃的水,攪拌5秒,然後加入涼水將溫度降到50℃~60℃。

(三) 化學防治

1. 種子處理

可選用99%惡黴靈可溼性粉劑1~1.5g拌1kg種子,可幹拌,也可溼拌。幹拌:將藥劑加入少量過篩細土摻勻後,再加入種子充分拌勻。溼拌:先將種子用少量水均勻溼潤後,加入所需藥量拌勻。拌後隨即播種,注意不要悶種。也可用36%三唑酮·多懸浮劑100倍液浸種30分鐘,用50%複方多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浸種60分鐘,用55℃溫水浸種20分鐘,撈出種子稍晾乾後直播。用種子量0.5%的37%抗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對蔓枯病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2. 苗床土壤處理

每平方米土用99%惡黴靈可溼性粉劑1~1.5g,對水1~2kg均勻噴灑在營養土上,充分拌勻後裝杯播種。也可用50%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12g,對細土8~10kg製成藥土,上蓋下墊,可預防蔓枯病。

育成苗移栽前3~5天,每畝用25%苯醚甲環唑乳油15g對水45kg噴霧,或用80%多·福·鋅可溼性粉劑60g對水45kg噴霧,或用36%三唑酮·多懸浮劑100g對水45kg噴霧。帶藥移栽,可減輕西瓜大田前期的發病為害。

西瓜蔓枯病即將迎來發生盛期,瓜農務必要掌握髮病規律,及時防治

3.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應立即噴藥防治,針對西瓜植株中下部節位、葉片和基部,每隔6~7天噴藥1次,連續防治2~3次,如病勢發展很快,也可3~4天噴1次藥。藥劑可選擇:50%混殺硫懸浮劑500~600倍液、70%代森錳鋅500~600倍液、80%盛藍可溼性粉劑700~800倍液、80%大生可溼性800倍液、25%使百克乳油1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15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5%達科寧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37%粉黴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80%代森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各藥劑交替使用。

噴液時,要噴到蔓莖與葉柄交叉處。也可噴霧與澆根同時進行,採用25%使百克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1000倍液澆根基部。在進行藥劑噴霧防治時,可配施翠康鈣寶500~800倍液補充鈣肥,減少蔓裂。

西瓜蔓枯病即將迎來發生盛期,瓜農務必要掌握髮病規律,及時防治

發病初期,在莖蔓基部或嫁接口出現的病斑,可用九二〇稀釋液塗抹,或撲海因加水攪拌成糊狀塗抹,或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加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2∶1)混合加水,調成稀糊狀,用毛筆塗抹病斑處(最好先用刀削去病斑腐爛部分)。如果蔓莖的病灶已出現流紅水現象,可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2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用毛筆塗於莖上病灶口,促進傷口自然癒合。

西瓜坐瓜後,發現初發病株,立即扒開根部土壤,開穴至粗根顯露,土穴直徑達20cm上,用百菌清800倍液、40%超微多菌靈500倍液、撲海因1000倍液或1000倍“天達-2116”藥液,灌滿穴內,可停止發病,恢復植株健壯;或扒土晒根頸部,以控制病害的蔓延。對枯死病苗要及時清除,並用20%的新鮮石灰乳灌病株穴,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