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百萬師生微黨課

下文刊載於9年前《大學生》雜誌2010年第03~04期總第126期,當時《生活大爆炸》第三季風頭正火,從演員到劇情拿下各種獎項。

而這部劇,如今迎來12年後的大結局。當年學英語的範本劇——六人行的《老友記》也不過才10季。

最後一集已在5月19日收官,公寓的電梯修好了,謝爾頓和艾米獲得了諾貝爾獎,而萊納德和佩妮也準備迎接他們的小孩——2007年到2019年,12年白駒過隙,科學博士們已入中年。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因為這部劇愛上基礎物理,去鑽研弦理論——從《生活大爆炸》開始播出的2009年到2011年,英國高中生選擇物理科目的學生上漲了20%,物理頭一次擠進了最受歡迎的學科前10;大學裡選修物理相關科目的學生增加了17%。中國好多90後曾在微博上表示,因為看了這部劇選擇了去學物理專業。

原文內容基礎上略有增加,以此紀念這幫陪伴我們嘮了十二年家常的科學家。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能借我一張紙巾嗎?” 萊納德問。

謝爾頓: “不。”

“為什麼?”就在謝爾頓的手邊,整整齊齊擺放著四張乾淨的紙巾。

“因為我採用的是四張紙巾系統,分別對應腿、手、臉和個人緊急情況。如果你需要,從明天開始,我會加一張客用紙巾。但我今天實在無能為力。

萊納德瞪著微笑的謝爾頓,不由分說搶過一張來就用。而謝爾頓淡定地看著他:“運氣真好,那張是擦臉紙巾。”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如果你有一個謝爾頓這樣的室友,不崩潰很難吧?《生活大爆炸》第三季中,萊納德等三人不但沒有崩潰,還跟謝爾頓成了好朋友。原因很簡單,四個人都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才研究員,20多歲,科學家範兒,極高的智商與極低的情商相映成趣。

而這樣的天才研究員,並不只是在劇中。50年前,《科學》雜誌的調查顯示,普通人對科學家的印象常常是古怪和不正常——或者窮得叮噹響,或者不修邊幅,或者有潔癖,或者到處旅行,甚至沉默寡言……科學家不是理想的職業,更不是結婚的好對象。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第三季的海報。 2007年9月,兩個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宅男住的公寓對面,搬來了一個名叫佩妮的金髮美女。一個“正常人”闖入了這幾個社交尷尬、不通常情、一板一眼、性格怪癖但又謎之可愛的科學家的生活中,碰撞出了大量的笑點,成噸的梗和段子,也有了不斷加入人生旅程的新夥伴——這就是美劇《生活大爆炸》。

然而,或許跟時代有關,現如今爆炸出了這樣一群在宅文化中成長起來的科學家。儘管他們依然智商無窮大於情商,但卻也十分會玩,偏執和神經質成了個性,對智商的絕對自負變成了“聰明是新的性感”。

他們的高智商隨便碰觸哪個領域似乎都無敵:喜歡漫畫,迷戀《星際迷航》、綠燈俠和閃電俠,崇拜斯波克,玩《光暈3》,靠跳舞毯和WII遊戲機鍛鍊身體,收集模型,酷愛動漫扮演和漫展……他們在打遊戲的時候會因為“蜘蛛俠在半空接人不符合落體速度”而滔滔不絕地對牛彈琴,疊衣服時會慢條斯理,呆頭呆腦的時候偶爾也一露小鹿一樣的眼神。科學家如今也許依然不是理想的職業,但是也許已經是結婚的好對象了。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Rock, Paper, Scissors, Lizard, Spock | 第2季,第8集 |


TBBT自創了許多流行梗,例如石頭剪子布的加強版(Rock-Paper-Scissor-Lizard-Spork),謝爾頓的口頭禪“Bazinga!”——泛科學、泛科技的元素與文化梗兒相結合,為科學制造了一個更“酷”的形象,也讓年輕人更熱衷於談論它們。難怪《衛報》在2014年的時候將TBBT評論為“iPhone年代的《老友記》”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最後一季的海報。

《生活大爆炸》裡像謝爾頓一樣的年輕科學家們,可並非憑空想象出來的。據說,謝爾頓的原型是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名計算機程序員,14歲拿到博士學位,20歲不到就成了大學的客座教授,他的同事都聰明到極致,但是融入生活時卻有些小問題。其中有一個被稱為“人肉計算機”,如果和他比賽數學問題,計算器也未必能贏他,但要是去餐館,給侍者算小費時,他就失靈了。因為小費的標準通常是根據服務的質量在15%~20%之間浮動,他完全不知道該給多少。

而劇中另外一個主角霍華德,代表的是現實生活中學歷雖低(比如只有一個普通院校的雙學位),卻自成體系自娛自樂,總是研究犄角旮旯問題的科學家們。按照他們自我調侃的說法,“不過半吊子工人而已”,他們也許會設計太空裡的東西,但常常上不得檯面,比如宇宙飛船的馬桶。

科學家就在我們身邊

也難怪《生活大爆炸》一出來就創了收視紀錄,因為太多的大學生有共鳴了。理科生觀眾越看越有感覺,因為他們平常就像男主角那樣穿一件長T恤,外套一件短T恤,上面是蝙蝠俠、閃電俠或者某個奇怪的符號。中國文科生觀眾則常常一邊在網上看著視頻,一邊樂此不疲地百度“薛定諤的貓”“克林貢語”“宇宙大爆炸”到底是什麼,大有“百度百科之下,人人都可以做科學家”的架勢。

至於真正的科學家們,早搶在了觀眾前面——有的來做客串,有的擔當科學顧問,劇中4位天才主角討論的學術話題並非裝模作樣,而是實打實的當今科學界正在研究的熱門問題。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謝耳朵激情演講 |《生活大爆炸》劇照

甚至喬治·斯穆特這樣的大人物,作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搞科研之餘,也跑到劇中客串了一回自己,絕對的本色演出。還有天文學家菲爾·普萊特博士,曾經為哈勃太空望遠鏡工作過,現在給《發現》雜誌寫專欄,閒暇之時看著這部劇圖個樂兒,是因為“可以看到很多同事的影子,他們粗暴無禮、傲慢自大,有時候你恨不得把他們推出去給車撞死,但又不得不承認,他們是了不起的思想者”。

至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天體物理學教授大衛·薩爾茲伯格,除了本職工作,已經正式進劇組了。因為他主動擔當起了電視劇的顧問,記日記也不用筆記本了,用的是電視劇本。大衛教授不僅親自檢閱每一集的內容,還經常帶自己的學生去電視劇的錄製現場觀摩,看來不搞點跨學科研究是不能消停了。

很多正在研究的問題被他無私地搬到了劇中,公寓的白板上寫的都是他平常講課用的數學公式。萊納德老媽到訪那一集,大衛教授剛好看到幾個意大利科學家發現宇宙暗物質粒子的湮滅證據,於是立刻就用到了劇中。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科學顧問大衛·薩爾茲伯格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大衛寫的科學笑話之一


用激光熱個方便麵,用液氮速凍個香蕉。動用了人類現在能夠採用的一切通訊方式,從寬帶上網到海底電纜再到地球同步衛星,終於成功地讓中國四川某大學宿舍裡的兩個男生也能控制自己宿舍裡的檯燈、音響了——我們一定會完全不能理解地反問:為什麼不直接買個遙控器呢?這麼大費周章?

而如今的年輕科學家們卻完全不屑一顧,他們不能理解咱們的疑問,“因為我們能做到!”既然我們能做到,為啥不做?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愛玩火車的謝爾頓

科學家時尚又搞笑

但凡跟天才靠邊兒,智商和情商都會合理地不太對稱。他們為了把人整得說話變成尖聲細氣也許會動用氦氣,其實這在理工科宿舍裡太常見了,和往腳底下抹C10H20O(清涼油)能尿床一個道理。他們但凡看電影,一定要再看一遍帶評論音軌的版本。認真地利用課本里的知識,嚴謹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項娛樂,絕對的學院範兒。

他們仍然是呆頭呆腦的工科宅男,但可以穿緊身褲,留波波頭,化煙燻妝,戴閃閃發光的蝙蝠俠皮帶扣,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怪咖形象。他們可以是可愛的,也可以是令人討厭的,他們甚至代表著這個時代的精神:“極客”才有時尚人生。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萊納德在高中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 第8季,第22集 | 人人字幕組

當一個人智商為187,情商幾乎為零的時候,就像《重慶森林》中的警察,家裡放滿貓咪公仔。只是科學家們迴歸幼稚的時候是無意識的,因為他們擁有走火入魔的優越感——當別人抱怨小時候被科學狂人媽媽把電極綁在自己頭上做實驗,指望得到大家同情時,一定會有人跳出來大呼羨慕——“我小時候做實驗還得自己往頭上綁電極!”我們視為生活常識的東西,科學家卻幾乎一無所知,對他們最嚴厲的懲罰,就是打電話向他媽媽告狀。

科學,本來就可以作為日常生活的笑料而存在的。劇中有一集四個大學生自告奮勇幫美女組裝宜家傢俱。但是,沒一會兒,有人開始指責宜家傢俱的組合方式毫無想象力,且浪費空間。

有人建議裝個紅外線轉接器,但需要降溫;有人提出了用液體冷卻劑,“弄個水泵,裝四分之一英寸的聚氯乙烯”;接著有人提出“那怎麼裝水盤、水閘,還有蓄電池?”四個科學家的解決方案是:四人分頭行動,兩人去廢物堆積場找個6平方米的鋁合板,兩人搞定氧乙炔噴焊器……挑戰杯多少作品,不就是這樣做出來的嗎?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跟謝爾頓小時候喜歡的土豆鍾節目一樣,TBBT裡的科學,也是一種不可小看的“科學傳播”。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微博截圖——《生活大爆炸》對科學傳播所做的貢獻卻十分可觀,甚至還真的有不少人受到了TBBT的感召,走上了科研道路。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傳播專業博士李沛縈(Rashel Li),本科學的是天體物理,她的的博士論文內容就是《生活大爆炸——她的導師曾經研究過《神祕博士》與流行文化中的科學。

她的博士論文顯示:一些沒有科學背景的觀眾,在看過TBBT之後改變了他們對於科學的態度,甚至“後悔自己此前沒有多學一些科學”;有1/3的非科學背景的觀眾,會在看過劇之後主動去搜索劇裡提到的科學相關知識。有的在網上訂閱了科學視頻,有的會更加願意去參與公眾演講。而在看到佩妮和科學家們的日常互動之後,更多的人會認為,“原來普通人也能與科學、與科學家對話”。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謝耳朵激情演講 |《生活大爆炸》劇照

很多普通的科研人員表示:能從主角四人,乃至後來加入的艾米和伯納黛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在飯桌上討論起問題來,恨不得當場拿個白板開始演算。要知道TBBT製作組為了做房間場景,可是專門探訪了加州大學博士生和博士後們的公寓。

很多時候,這些人並不是在談論科學,而是在用科學談論日常。就連真正的科學家霍金客串出場的時候,也不忘來點兒帶科學梗的冷笑話:“謝爾頓和黑洞有什麼共同點?They both sucks!”(suck既有黑洞的“吸”的意思,也有“糟糕”的意思。)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生活大爆炸》劇照。主角們必去的超級英雄漫畫書屋和漫展,星球大戰和星際迷航之爭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佈景拆除前,演員和主創合影 | USA Today

TBBT曾出現的“弦網凝聚”名詞,是當時著名的華人物理學家文小剛教授的前沿研究。劇中扮演艾米的馬依姆·拜力克,是一位真正的神經生物學博士,她會看場景中所用的東西是否真實,比如顯微鏡的型號、標本切片的厚度等等。

謝爾頓和萊納德的白板上面的公式是真正存在的物理公式。霍金本人出場的時候,他的白板上寫的是有關引力波的內容,這塊白板甚至由霍金親自確認過——而那時,距離引力波被真正發現,還有足足兩年的時間。

在真正的科學家的幫助下,科學和科學家的形象逐漸豐滿、真實起來。事實上,美國國家科學院支持了一個名為“科學與娛樂交流”的項目,各類劇集和電影的製作人,會通過這個機構接觸到科學家;而每年在洛杉磯,都會有大量的科學家和娛樂界人士聚在一起切磋腦洞。作品比如《犯罪心理》《識骨尋蹤》甚至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白板是真實存在的 | 《生活大爆炸》劇照


伴隨著輕鬆搞怪的劇情和幽默,我們美滋滋地享受了十二年來自TBBT的科學——這是來自學術前沿的、實打實的科學。我們看不懂白板上的字,但卻看得懂科學家們參與的熱情,和對自己學科的執著與熱愛。

科學可以是驚險刺激的,可以是溫馨幽默的,也可以是浪漫到骨子裡的。或許很多年之後,你早已忘了中學物理課本上教了什麼,但還能學謝爾頓給小孩講解《名偵探柯南》裡某個案子的科學原理,或者用“Bazinga!”與同好相認。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Bazinga!


大學裡新科學家形象


本劇最後一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