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

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下文簡稱“生態中心”)以西北工業大學為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雜誌同一期發表三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並以“反芻動物基因組”為專欄,登上了當期封面。

"

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下文簡稱“生態中心”)以西北工業大學為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雜誌同一期發表三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並以“反芻動物基因組”為專欄,登上了當期封面。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這一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反芻動物基因組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揭示了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

其中,西北工業大學為兩篇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另一篇論文是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成果的產出中,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所培養的研究生髮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成果不僅標誌著該校在生態與環境保護領域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更標誌著該校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論文介紹

01

"

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下文簡稱“生態中心”)以西北工業大學為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雜誌同一期發表三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並以“反芻動物基因組”為專欄,登上了當期封面。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這一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反芻動物基因組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揭示了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

其中,西北工業大學為兩篇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另一篇論文是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成果的產出中,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所培養的研究生髮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成果不僅標誌著該校在生態與環境保護領域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更標誌著該校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論文介紹

01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三篇論文中的旗艦論文Large-scale ruminant genome sequenc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ir evolution and distinct traits,基於大數據分析計算和基因組測序等技術,對44個反芻動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組裝和全基因比較分析,覆蓋了反芻亞目的全部6個科和一半以上的屬,釐清了關於反芻動物系統發育進化的長久爭議,並構建了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反芻動物物種進化樹。

同時,研究通過深入探討反芻動物的適應演化機制,反映了反芻動物對複雜環境、食物的適應能力,併為未來反芻動物乃至哺乳動物和人類健康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數據和參考。

生態中心2019級博士生林澤山為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劉貴春、劉暢、羊潔、張晨州、殷源、張如、萬雯婷,碩士生張晨、王忠凱、覃豔麗等人共同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工作。

02

"

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下文簡稱“生態中心”)以西北工業大學為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雜誌同一期發表三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並以“反芻動物基因組”為專欄,登上了當期封面。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這一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反芻動物基因組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揭示了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

其中,西北工業大學為兩篇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另一篇論文是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成果的產出中,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所培養的研究生髮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成果不僅標誌著該校在生態與環境保護領域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更標誌著該校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論文介紹

01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三篇論文中的旗艦論文Large-scale ruminant genome sequenc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ir evolution and distinct traits,基於大數據分析計算和基因組測序等技術,對44個反芻動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組裝和全基因比較分析,覆蓋了反芻亞目的全部6個科和一半以上的屬,釐清了關於反芻動物系統發育進化的長久爭議,並構建了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反芻動物物種進化樹。

同時,研究通過深入探討反芻動物的適應演化機制,反映了反芻動物對複雜環境、食物的適應能力,併為未來反芻動物乃至哺乳動物和人類健康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數據和參考。

生態中心2019級博士生林澤山為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劉貴春、劉暢、羊潔、張晨州、殷源、張如、萬雯婷,碩士生張晨、王忠凱、覃豔麗等人共同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工作。

02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研究長文Biological adaptations in the Arctic cervid, the reindeer (Rangifer tarandus),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和進化基因組分析以及實驗驗證手段,發現馴鹿維生素D代謝通路中的兩個關鍵基因受到了強烈的自然選擇,其編碼的酶活性比其它動物大幅提升,這可能使得馴鹿對鈣離子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強。同時,馴鹿的節律通路中的核心調控基因發生了特異性突變,實驗證明該突變導致其與另一個節律核心基因無法結合,馴鹿因此晝夜節律影響,從而能適應北極極晝和極夜的光照環境。該研究的結果使人們對極地動物的適應有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瞭解,同時也對一些人類健康問題提供了的重要線索,如維生素D對鈣沉積的影響,以及生物鐘的調控對治療人類睡眠障礙的提示。該研究也為後續開展馴鹿的保護提供了重要數據基礎。

該文第一作者是生態中心博士生林澤山,在文章撰寫和基因組數據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林澤山於2012-2016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完成本科階段學習;2016年至今,在西工大師從王文教授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碩士期間就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GigaScience上發表了馴鹿的基因組解析文章。

此外,生態中心博士生楊月、夏文豪等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完成了實驗驗證工作;博士生劉暢參與了基因組分析。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的李志鵬副研究員,西工大王文教授、邱強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03

"

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下文簡稱“生態中心”)以西北工業大學為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雜誌同一期發表三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並以“反芻動物基因組”為專欄,登上了當期封面。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這一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反芻動物基因組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揭示了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

其中,西北工業大學為兩篇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另一篇論文是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成果的產出中,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所培養的研究生髮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成果不僅標誌著該校在生態與環境保護領域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更標誌著該校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論文介紹

01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三篇論文中的旗艦論文Large-scale ruminant genome sequenc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ir evolution and distinct traits,基於大數據分析計算和基因組測序等技術,對44個反芻動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組裝和全基因比較分析,覆蓋了反芻亞目的全部6個科和一半以上的屬,釐清了關於反芻動物系統發育進化的長久爭議,並構建了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反芻動物物種進化樹。

同時,研究通過深入探討反芻動物的適應演化機制,反映了反芻動物對複雜環境、食物的適應能力,併為未來反芻動物乃至哺乳動物和人類健康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數據和參考。

生態中心2019級博士生林澤山為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劉貴春、劉暢、羊潔、張晨州、殷源、張如、萬雯婷,碩士生張晨、王忠凱、覃豔麗等人共同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工作。

02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研究長文Biological adaptations in the Arctic cervid, the reindeer (Rangifer tarandus),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和進化基因組分析以及實驗驗證手段,發現馴鹿維生素D代謝通路中的兩個關鍵基因受到了強烈的自然選擇,其編碼的酶活性比其它動物大幅提升,這可能使得馴鹿對鈣離子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強。同時,馴鹿的節律通路中的核心調控基因發生了特異性突變,實驗證明該突變導致其與另一個節律核心基因無法結合,馴鹿因此晝夜節律影響,從而能適應北極極晝和極夜的光照環境。該研究的結果使人們對極地動物的適應有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瞭解,同時也對一些人類健康問題提供了的重要線索,如維生素D對鈣沉積的影響,以及生物鐘的調控對治療人類睡眠障礙的提示。該研究也為後續開展馴鹿的保護提供了重要數據基礎。

該文第一作者是生態中心博士生林澤山,在文章撰寫和基因組數據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林澤山於2012-2016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完成本科階段學習;2016年至今,在西工大師從王文教授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碩士期間就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GigaScience上發表了馴鹿的基因組解析文章。

此外,生態中心博士生楊月、夏文豪等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完成了實驗驗證工作;博士生劉暢參與了基因組分析。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的李志鵬副研究員,西工大王文教授、邱強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03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研究長文Genetic basis of ruminant headgear and rapid antler regeneration對數十種反芻動物進行了多組學大數據分析,首次系統地揭示了角的發育演化的遺傳基礎,解析了鹿角的再生分子機制及其與抗癌性相關性的基因基礎。已鑑定的基因及其特定突變為未來角的發育,哺乳動物器官再生和腫瘤發生的功能研究開拓了新方向。

生態中心碩士生張晨州等人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張晨州本科就讀於四川農業大學。2016年保送西工大生態中心攻讀碩士學位,師從王文教授;碩士期間以第一作身份在GigaScience(IF: 7.2, 2017)上發表了麋鹿基因組解析文章;現已被西工大錄取為2019級秋季博士,將繼續在王文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此外,博士生劉暢也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分析工作。西工大邱強教授、王文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姜雨教授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詳情: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20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31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335

王文團隊,十年磨一劍

一天之內在Science連發三篇研究論文,我們不能忽視“王文”這個名字。

"

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下文簡稱“生態中心”)以西北工業大學為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雜誌同一期發表三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並以“反芻動物基因組”為專欄,登上了當期封面。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這一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反芻動物基因組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揭示了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

其中,西北工業大學為兩篇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另一篇論文是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成果的產出中,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所培養的研究生髮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成果不僅標誌著該校在生態與環境保護領域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更標誌著該校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論文介紹

01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三篇論文中的旗艦論文Large-scale ruminant genome sequenc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ir evolution and distinct traits,基於大數據分析計算和基因組測序等技術,對44個反芻動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組裝和全基因比較分析,覆蓋了反芻亞目的全部6個科和一半以上的屬,釐清了關於反芻動物系統發育進化的長久爭議,並構建了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反芻動物物種進化樹。

同時,研究通過深入探討反芻動物的適應演化機制,反映了反芻動物對複雜環境、食物的適應能力,併為未來反芻動物乃至哺乳動物和人類健康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數據和參考。

生態中心2019級博士生林澤山為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劉貴春、劉暢、羊潔、張晨州、殷源、張如、萬雯婷,碩士生張晨、王忠凱、覃豔麗等人共同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工作。

02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研究長文Biological adaptations in the Arctic cervid, the reindeer (Rangifer tarandus),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和進化基因組分析以及實驗驗證手段,發現馴鹿維生素D代謝通路中的兩個關鍵基因受到了強烈的自然選擇,其編碼的酶活性比其它動物大幅提升,這可能使得馴鹿對鈣離子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強。同時,馴鹿的節律通路中的核心調控基因發生了特異性突變,實驗證明該突變導致其與另一個節律核心基因無法結合,馴鹿因此晝夜節律影響,從而能適應北極極晝和極夜的光照環境。該研究的結果使人們對極地動物的適應有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瞭解,同時也對一些人類健康問題提供了的重要線索,如維生素D對鈣沉積的影響,以及生物鐘的調控對治療人類睡眠障礙的提示。該研究也為後續開展馴鹿的保護提供了重要數據基礎。

該文第一作者是生態中心博士生林澤山,在文章撰寫和基因組數據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林澤山於2012-2016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完成本科階段學習;2016年至今,在西工大師從王文教授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碩士期間就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GigaScience上發表了馴鹿的基因組解析文章。

此外,生態中心博士生楊月、夏文豪等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完成了實驗驗證工作;博士生劉暢參與了基因組分析。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的李志鵬副研究員,西工大王文教授、邱強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03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研究長文Genetic basis of ruminant headgear and rapid antler regeneration對數十種反芻動物進行了多組學大數據分析,首次系統地揭示了角的發育演化的遺傳基礎,解析了鹿角的再生分子機制及其與抗癌性相關性的基因基礎。已鑑定的基因及其特定突變為未來角的發育,哺乳動物器官再生和腫瘤發生的功能研究開拓了新方向。

生態中心碩士生張晨州等人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張晨州本科就讀於四川農業大學。2016年保送西工大生態中心攻讀碩士學位,師從王文教授;碩士期間以第一作身份在GigaScience(IF: 7.2, 2017)上發表了麋鹿基因組解析文章;現已被西工大錄取為2019級秋季博士,將繼續在王文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此外,博士生劉暢也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分析工作。西工大邱強教授、王文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姜雨教授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詳情: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20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31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335

王文團隊,十年磨一劍

一天之內在Science連發三篇研究論文,我們不能忽視“王文”這個名字。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文 圖源:知識分子

據知識分子報道,十年前,王文和同事啟動山羊、綿羊基因組項目時就在醞釀研究反芻動物。

王文教授說:“反芻動物無論科學和應用上都有重要意義,但遺憾的是,這麼一群如此重要的哺乳動物,甚至連科級水平的分類都存在爭議,它們各種獨特性狀的遺傳基礎也多半是謎。”

所幸的是,西北工業大學與國際上20多個機構一起,完成了反芻動物基因組計劃項目,並發表了這三篇研究長文,以闡明反芻動物一系列重要的科學問題。此次文章的發表,也可謂是“十年磨一劍”。

而根據官網對王文教授的簡介,也不得不讓小募佩服一句“厲害”。

王文是博士生導師,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二級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入選者”、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中國遺傳學會常務理事、動物遺傳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編委、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動物進化與遺傳前沿交叉卓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之一。

2007年和2012年作為首席科學家分別獲得“973”項目的支持,2008年獲得中科院王寬誠西部學者傑出貢獻獎和“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2010年獲“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長期從事進化遺傳學和進化基因組學研究,在新基因及其功能起源機制,以及生物基因組進化和生物大數據分析挖掘方面取得了一批受到國際同行關注的成果,目前已經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Communications、Nature、Nature Review Genetics、PNAS、Genome Research、Plant Cell 、PLoS Genetics、Trends in Genetics、Genome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Genetics等重要學術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

H-index=36,發表的研究論文已被引用近8000次。培養了一批優秀博士生,包括華大基因集團首任輪值總裁(楊爽)、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迅)、哥本哈根大學正教授(張國捷)、洛克菲勒大學tenure track助理教授(趙莉)、4名青年千人計劃獲得者、1名中科院百人計劃、1名澳門大學助理教授,1名雲南最年輕的博士導師等。(真的是大牛導師啊)

默默發力,這所高校有點牛

說完團隊,接下來就要說說這所“低調”的雙一流高校——西北工業大學。

"

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下文簡稱“生態中心”)以西北工業大學為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雜誌同一期發表三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並以“反芻動物基因組”為專欄,登上了當期封面。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這一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反芻動物基因組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揭示了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

其中,西北工業大學為兩篇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另一篇論文是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成果的產出中,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所培養的研究生髮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成果不僅標誌著該校在生態與環境保護領域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更標誌著該校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論文介紹

01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三篇論文中的旗艦論文Large-scale ruminant genome sequenc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ir evolution and distinct traits,基於大數據分析計算和基因組測序等技術,對44個反芻動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組裝和全基因比較分析,覆蓋了反芻亞目的全部6個科和一半以上的屬,釐清了關於反芻動物系統發育進化的長久爭議,並構建了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反芻動物物種進化樹。

同時,研究通過深入探討反芻動物的適應演化機制,反映了反芻動物對複雜環境、食物的適應能力,併為未來反芻動物乃至哺乳動物和人類健康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數據和參考。

生態中心2019級博士生林澤山為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劉貴春、劉暢、羊潔、張晨州、殷源、張如、萬雯婷,碩士生張晨、王忠凱、覃豔麗等人共同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工作。

02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研究長文Biological adaptations in the Arctic cervid, the reindeer (Rangifer tarandus),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和進化基因組分析以及實驗驗證手段,發現馴鹿維生素D代謝通路中的兩個關鍵基因受到了強烈的自然選擇,其編碼的酶活性比其它動物大幅提升,這可能使得馴鹿對鈣離子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強。同時,馴鹿的節律通路中的核心調控基因發生了特異性突變,實驗證明該突變導致其與另一個節律核心基因無法結合,馴鹿因此晝夜節律影響,從而能適應北極極晝和極夜的光照環境。該研究的結果使人們對極地動物的適應有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瞭解,同時也對一些人類健康問題提供了的重要線索,如維生素D對鈣沉積的影響,以及生物鐘的調控對治療人類睡眠障礙的提示。該研究也為後續開展馴鹿的保護提供了重要數據基礎。

該文第一作者是生態中心博士生林澤山,在文章撰寫和基因組數據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林澤山於2012-2016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完成本科階段學習;2016年至今,在西工大師從王文教授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碩士期間就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GigaScience上發表了馴鹿的基因組解析文章。

此外,生態中心博士生楊月、夏文豪等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完成了實驗驗證工作;博士生劉暢參與了基因組分析。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的李志鵬副研究員,西工大王文教授、邱強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03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研究長文Genetic basis of ruminant headgear and rapid antler regeneration對數十種反芻動物進行了多組學大數據分析,首次系統地揭示了角的發育演化的遺傳基礎,解析了鹿角的再生分子機制及其與抗癌性相關性的基因基礎。已鑑定的基因及其特定突變為未來角的發育,哺乳動物器官再生和腫瘤發生的功能研究開拓了新方向。

生態中心碩士生張晨州等人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張晨州本科就讀於四川農業大學。2016年保送西工大生態中心攻讀碩士學位,師從王文教授;碩士期間以第一作身份在GigaScience(IF: 7.2, 2017)上發表了麋鹿基因組解析文章;現已被西工大錄取為2019級秋季博士,將繼續在王文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此外,博士生劉暢也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分析工作。西工大邱強教授、王文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姜雨教授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詳情: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20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31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335

王文團隊,十年磨一劍

一天之內在Science連發三篇研究論文,我們不能忽視“王文”這個名字。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文 圖源:知識分子

據知識分子報道,十年前,王文和同事啟動山羊、綿羊基因組項目時就在醞釀研究反芻動物。

王文教授說:“反芻動物無論科學和應用上都有重要意義,但遺憾的是,這麼一群如此重要的哺乳動物,甚至連科級水平的分類都存在爭議,它們各種獨特性狀的遺傳基礎也多半是謎。”

所幸的是,西北工業大學與國際上20多個機構一起,完成了反芻動物基因組計劃項目,並發表了這三篇研究長文,以闡明反芻動物一系列重要的科學問題。此次文章的發表,也可謂是“十年磨一劍”。

而根據官網對王文教授的簡介,也不得不讓小募佩服一句“厲害”。

王文是博士生導師,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二級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入選者”、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中國遺傳學會常務理事、動物遺傳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編委、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動物進化與遺傳前沿交叉卓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之一。

2007年和2012年作為首席科學家分別獲得“973”項目的支持,2008年獲得中科院王寬誠西部學者傑出貢獻獎和“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2010年獲“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長期從事進化遺傳學和進化基因組學研究,在新基因及其功能起源機制,以及生物基因組進化和生物大數據分析挖掘方面取得了一批受到國際同行關注的成果,目前已經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Communications、Nature、Nature Review Genetics、PNAS、Genome Research、Plant Cell 、PLoS Genetics、Trends in Genetics、Genome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Genetics等重要學術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

H-index=36,發表的研究論文已被引用近8000次。培養了一批優秀博士生,包括華大基因集團首任輪值總裁(楊爽)、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迅)、哥本哈根大學正教授(張國捷)、洛克菲勒大學tenure track助理教授(趙莉)、4名青年千人計劃獲得者、1名中科院百人計劃、1名澳門大學助理教授,1名雲南最年輕的博士導師等。(真的是大牛導師啊)

默默發力,這所高校有點牛

說完團隊,接下來就要說說這所“低調”的雙一流高校——西北工業大學。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西北工業大學簡稱西工大,學校位於陝西西安,雖然西工大在校名稱上未帶“航空”“航天”“航海”之類的字樣,但卻是我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三航”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大學。其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

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工大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七五”、“八五”均被國務院列為重點建設的全國15所大學之一,是全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7年進入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是“卓越大學聯盟”成員高校。

截至2018年1月,學校的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等4個學科群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形成了以三航學科群為引領,3M(材料、機電、力學)學科群、3C(計算機、通信、控制)學科群。

學校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2個,分別是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

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下文簡稱“生態中心”)以西北工業大學為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雜誌同一期發表三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並以“反芻動物基因組”為專欄,登上了當期封面。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這一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反芻動物基因組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揭示了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

其中,西北工業大學為兩篇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另一篇論文是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成果的產出中,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所培養的研究生髮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成果不僅標誌著該校在生態與環境保護領域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更標誌著該校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論文介紹

01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三篇論文中的旗艦論文Large-scale ruminant genome sequenc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ir evolution and distinct traits,基於大數據分析計算和基因組測序等技術,對44個反芻動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組裝和全基因比較分析,覆蓋了反芻亞目的全部6個科和一半以上的屬,釐清了關於反芻動物系統發育進化的長久爭議,並構建了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反芻動物物種進化樹。

同時,研究通過深入探討反芻動物的適應演化機制,反映了反芻動物對複雜環境、食物的適應能力,併為未來反芻動物乃至哺乳動物和人類健康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數據和參考。

生態中心2019級博士生林澤山為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劉貴春、劉暢、羊潔、張晨州、殷源、張如、萬雯婷,碩士生張晨、王忠凱、覃豔麗等人共同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工作。

02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研究長文Biological adaptations in the Arctic cervid, the reindeer (Rangifer tarandus),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和進化基因組分析以及實驗驗證手段,發現馴鹿維生素D代謝通路中的兩個關鍵基因受到了強烈的自然選擇,其編碼的酶活性比其它動物大幅提升,這可能使得馴鹿對鈣離子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強。同時,馴鹿的節律通路中的核心調控基因發生了特異性突變,實驗證明該突變導致其與另一個節律核心基因無法結合,馴鹿因此晝夜節律影響,從而能適應北極極晝和極夜的光照環境。該研究的結果使人們對極地動物的適應有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瞭解,同時也對一些人類健康問題提供了的重要線索,如維生素D對鈣沉積的影響,以及生物鐘的調控對治療人類睡眠障礙的提示。該研究也為後續開展馴鹿的保護提供了重要數據基礎。

該文第一作者是生態中心博士生林澤山,在文章撰寫和基因組數據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林澤山於2012-2016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完成本科階段學習;2016年至今,在西工大師從王文教授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碩士期間就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GigaScience上發表了馴鹿的基因組解析文章。

此外,生態中心博士生楊月、夏文豪等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完成了實驗驗證工作;博士生劉暢參與了基因組分析。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的李志鵬副研究員,西工大王文教授、邱強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03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研究長文Genetic basis of ruminant headgear and rapid antler regeneration對數十種反芻動物進行了多組學大數據分析,首次系統地揭示了角的發育演化的遺傳基礎,解析了鹿角的再生分子機制及其與抗癌性相關性的基因基礎。已鑑定的基因及其特定突變為未來角的發育,哺乳動物器官再生和腫瘤發生的功能研究開拓了新方向。

生態中心碩士生張晨州等人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張晨州本科就讀於四川農業大學。2016年保送西工大生態中心攻讀碩士學位,師從王文教授;碩士期間以第一作身份在GigaScience(IF: 7.2, 2017)上發表了麋鹿基因組解析文章;現已被西工大錄取為2019級秋季博士,將繼續在王文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此外,博士生劉暢也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分析工作。西工大邱強教授、王文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姜雨教授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詳情: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20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31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335

王文團隊,十年磨一劍

一天之內在Science連發三篇研究論文,我們不能忽視“王文”這個名字。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文 圖源:知識分子

據知識分子報道,十年前,王文和同事啟動山羊、綿羊基因組項目時就在醞釀研究反芻動物。

王文教授說:“反芻動物無論科學和應用上都有重要意義,但遺憾的是,這麼一群如此重要的哺乳動物,甚至連科級水平的分類都存在爭議,它們各種獨特性狀的遺傳基礎也多半是謎。”

所幸的是,西北工業大學與國際上20多個機構一起,完成了反芻動物基因組計劃項目,並發表了這三篇研究長文,以闡明反芻動物一系列重要的科學問題。此次文章的發表,也可謂是“十年磨一劍”。

而根據官網對王文教授的簡介,也不得不讓小募佩服一句“厲害”。

王文是博士生導師,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二級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入選者”、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中國遺傳學會常務理事、動物遺傳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編委、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動物進化與遺傳前沿交叉卓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之一。

2007年和2012年作為首席科學家分別獲得“973”項目的支持,2008年獲得中科院王寬誠西部學者傑出貢獻獎和“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2010年獲“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長期從事進化遺傳學和進化基因組學研究,在新基因及其功能起源機制,以及生物基因組進化和生物大數據分析挖掘方面取得了一批受到國際同行關注的成果,目前已經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Communications、Nature、Nature Review Genetics、PNAS、Genome Research、Plant Cell 、PLoS Genetics、Trends in Genetics、Genome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Genetics等重要學術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

H-index=36,發表的研究論文已被引用近8000次。培養了一批優秀博士生,包括華大基因集團首任輪值總裁(楊爽)、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迅)、哥本哈根大學正教授(張國捷)、洛克菲勒大學tenure track助理教授(趙莉)、4名青年千人計劃獲得者、1名中科院百人計劃、1名澳門大學助理教授,1名雲南最年輕的博士導師等。(真的是大牛導師啊)

默默發力,這所高校有點牛

說完團隊,接下來就要說說這所“低調”的雙一流高校——西北工業大學。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西北工業大學簡稱西工大,學校位於陝西西安,雖然西工大在校名稱上未帶“航空”“航天”“航海”之類的字樣,但卻是我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三航”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大學。其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

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工大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七五”、“八五”均被國務院列為重點建設的全國15所大學之一,是全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7年進入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是“卓越大學聯盟”成員高校。

截至2018年1月,學校的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等4個學科群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形成了以三航學科群為引領,3M(材料、機電、力學)學科群、3C(計算機、通信、控制)學科群。

學校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2個,分別是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7個,分別是機械電子工程、固體力學、電路與系統、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水聲工程。

而此次,連發三篇文章的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是學校在2015年成立的,其2016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目前,生態中心已招收博士生21人,碩士生39人(其中在校碩士生26人,已畢業碩士5人,碩轉博學生8人)。

自成立以來,生態中心以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研究為使命,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生態環境領域的科研傑出人才和領袖式精英人才為目標,秉承“以學生為根,以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科學研究為支撐、服務社會為宗旨,教學和科研雙輪驅動、互相促進。

生態中心現有5名博士生導師,分別為王瑞武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百人計劃獲得者;王文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首席科學家、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邱強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此外還有兩位國家級青年人才王宇恆教授蔡晶教授

幾位導師以其豐富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學科前沿高度的戰略把握和敏銳性、以及人格魅力感召學生,引導學生迅速把握學科背景,關注學科前沿熱點,鼓勵學生潛心鑽研重大科學難題,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突出的實踐能力,以及獨立提出科學問題、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

從2015年年底至2018年,西工大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引進2個傑青、2個優青、1個副教授、4個助理教授、15個博士後、1個博士後創新計劃獲得者……短短兩年多的時間,發展迅速壯大。

雖然過程極盡艱辛,但成果終不負眾望。除上文所提到的研究生以外,生態中心還有很多優秀學生,如王瑞武教授團隊的2016級博士生張小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生態學領域知名期刊Ecology上發表論文;王文教授團隊的碩士生卓炳照,2018年曾作為Advisor代表學校參加2018年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獲大賽銀獎。

在西工大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裡,從不忽視、淡漠年輕科研人員的個人價值。

研究方向負責人會瞄準學科前沿方向,提出好的科學問題,給年輕的科研人員經費支持,組織他們協同攻關或者獨立鑽研;科研人員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做自己最喜歡的方向。雙方是互相信任的。中心和研究方向負責人信任科研人員,相信他們的努力和付出,所以會給予科研人員充分的自由;科研人員信任中心和研究方向負責人,相信這裡的機制會幫助自己實現科研理想,所以會潛心做科研,不會為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浮躁。

這片科研土地,就是西工大培育人才的土壤。

"

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下文簡稱“生態中心”)以西北工業大學為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雜誌同一期發表三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並以“反芻動物基因組”為專欄,登上了當期封面。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這一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反芻動物基因組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揭示了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

其中,西北工業大學為兩篇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另一篇論文是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成果的產出中,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所培養的研究生髮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成果不僅標誌著該校在生態與環境保護領域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更標誌著該校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論文介紹

01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三篇論文中的旗艦論文Large-scale ruminant genome sequenc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ir evolution and distinct traits,基於大數據分析計算和基因組測序等技術,對44個反芻動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組裝和全基因比較分析,覆蓋了反芻亞目的全部6個科和一半以上的屬,釐清了關於反芻動物系統發育進化的長久爭議,並構建了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反芻動物物種進化樹。

同時,研究通過深入探討反芻動物的適應演化機制,反映了反芻動物對複雜環境、食物的適應能力,併為未來反芻動物乃至哺乳動物和人類健康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數據和參考。

生態中心2019級博士生林澤山為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劉貴春、劉暢、羊潔、張晨州、殷源、張如、萬雯婷,碩士生張晨、王忠凱、覃豔麗等人共同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工作。

02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研究長文Biological adaptations in the Arctic cervid, the reindeer (Rangifer tarandus),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和進化基因組分析以及實驗驗證手段,發現馴鹿維生素D代謝通路中的兩個關鍵基因受到了強烈的自然選擇,其編碼的酶活性比其它動物大幅提升,這可能使得馴鹿對鈣離子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強。同時,馴鹿的節律通路中的核心調控基因發生了特異性突變,實驗證明該突變導致其與另一個節律核心基因無法結合,馴鹿因此晝夜節律影響,從而能適應北極極晝和極夜的光照環境。該研究的結果使人們對極地動物的適應有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瞭解,同時也對一些人類健康問題提供了的重要線索,如維生素D對鈣沉積的影響,以及生物鐘的調控對治療人類睡眠障礙的提示。該研究也為後續開展馴鹿的保護提供了重要數據基礎。

該文第一作者是生態中心博士生林澤山,在文章撰寫和基因組數據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林澤山於2012-2016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完成本科階段學習;2016年至今,在西工大師從王文教授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碩士期間就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GigaScience上發表了馴鹿的基因組解析文章。

此外,生態中心博士生楊月、夏文豪等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完成了實驗驗證工作;博士生劉暢參與了基因組分析。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的李志鵬副研究員,西工大王文教授、邱強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03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研究長文Genetic basis of ruminant headgear and rapid antler regeneration對數十種反芻動物進行了多組學大數據分析,首次系統地揭示了角的發育演化的遺傳基礎,解析了鹿角的再生分子機制及其與抗癌性相關性的基因基礎。已鑑定的基因及其特定突變為未來角的發育,哺乳動物器官再生和腫瘤發生的功能研究開拓了新方向。

生態中心碩士生張晨州等人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張晨州本科就讀於四川農業大學。2016年保送西工大生態中心攻讀碩士學位,師從王文教授;碩士期間以第一作身份在GigaScience(IF: 7.2, 2017)上發表了麋鹿基因組解析文章;現已被西工大錄取為2019級秋季博士,將繼續在王文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此外,博士生劉暢也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分析工作。西工大邱強教授、王文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姜雨教授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詳情: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20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31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335

王文團隊,十年磨一劍

一天之內在Science連發三篇研究論文,我們不能忽視“王文”這個名字。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文 圖源:知識分子

據知識分子報道,十年前,王文和同事啟動山羊、綿羊基因組項目時就在醞釀研究反芻動物。

王文教授說:“反芻動物無論科學和應用上都有重要意義,但遺憾的是,這麼一群如此重要的哺乳動物,甚至連科級水平的分類都存在爭議,它們各種獨特性狀的遺傳基礎也多半是謎。”

所幸的是,西北工業大學與國際上20多個機構一起,完成了反芻動物基因組計劃項目,並發表了這三篇研究長文,以闡明反芻動物一系列重要的科學問題。此次文章的發表,也可謂是“十年磨一劍”。

而根據官網對王文教授的簡介,也不得不讓小募佩服一句“厲害”。

王文是博士生導師,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二級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入選者”、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中國遺傳學會常務理事、動物遺傳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編委、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動物進化與遺傳前沿交叉卓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之一。

2007年和2012年作為首席科學家分別獲得“973”項目的支持,2008年獲得中科院王寬誠西部學者傑出貢獻獎和“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2010年獲“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長期從事進化遺傳學和進化基因組學研究,在新基因及其功能起源機制,以及生物基因組進化和生物大數據分析挖掘方面取得了一批受到國際同行關注的成果,目前已經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Communications、Nature、Nature Review Genetics、PNAS、Genome Research、Plant Cell 、PLoS Genetics、Trends in Genetics、Genome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Genetics等重要學術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

H-index=36,發表的研究論文已被引用近8000次。培養了一批優秀博士生,包括華大基因集團首任輪值總裁(楊爽)、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迅)、哥本哈根大學正教授(張國捷)、洛克菲勒大學tenure track助理教授(趙莉)、4名青年千人計劃獲得者、1名中科院百人計劃、1名澳門大學助理教授,1名雲南最年輕的博士導師等。(真的是大牛導師啊)

默默發力,這所高校有點牛

說完團隊,接下來就要說說這所“低調”的雙一流高校——西北工業大學。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西北工業大學簡稱西工大,學校位於陝西西安,雖然西工大在校名稱上未帶“航空”“航天”“航海”之類的字樣,但卻是我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三航”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大學。其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

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工大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七五”、“八五”均被國務院列為重點建設的全國15所大學之一,是全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7年進入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是“卓越大學聯盟”成員高校。

截至2018年1月,學校的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等4個學科群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形成了以三航學科群為引領,3M(材料、機電、力學)學科群、3C(計算機、通信、控制)學科群。

學校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2個,分別是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7個,分別是機械電子工程、固體力學、電路與系統、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水聲工程。

而此次,連發三篇文章的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是學校在2015年成立的,其2016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目前,生態中心已招收博士生21人,碩士生39人(其中在校碩士生26人,已畢業碩士5人,碩轉博學生8人)。

自成立以來,生態中心以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研究為使命,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生態環境領域的科研傑出人才和領袖式精英人才為目標,秉承“以學生為根,以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科學研究為支撐、服務社會為宗旨,教學和科研雙輪驅動、互相促進。

生態中心現有5名博士生導師,分別為王瑞武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百人計劃獲得者;王文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首席科學家、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邱強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此外還有兩位國家級青年人才王宇恆教授蔡晶教授

幾位導師以其豐富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學科前沿高度的戰略把握和敏銳性、以及人格魅力感召學生,引導學生迅速把握學科背景,關注學科前沿熱點,鼓勵學生潛心鑽研重大科學難題,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突出的實踐能力,以及獨立提出科學問題、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

從2015年年底至2018年,西工大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引進2個傑青、2個優青、1個副教授、4個助理教授、15個博士後、1個博士後創新計劃獲得者……短短兩年多的時間,發展迅速壯大。

雖然過程極盡艱辛,但成果終不負眾望。除上文所提到的研究生以外,生態中心還有很多優秀學生,如王瑞武教授團隊的2016級博士生張小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生態學領域知名期刊Ecology上發表論文;王文教授團隊的碩士生卓炳照,2018年曾作為Advisor代表學校參加2018年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獲大賽銀獎。

在西工大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裡,從不忽視、淡漠年輕科研人員的個人價值。

研究方向負責人會瞄準學科前沿方向,提出好的科學問題,給年輕的科研人員經費支持,組織他們協同攻關或者獨立鑽研;科研人員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做自己最喜歡的方向。雙方是互相信任的。中心和研究方向負責人信任科研人員,相信他們的努力和付出,所以會給予科研人員充分的自由;科研人員信任中心和研究方向負責人,相信這裡的機制會幫助自己實現科研理想,所以會潛心做科研,不會為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浮躁。

這片科研土地,就是西工大培育人才的土壤。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一直堅持多元化、創新型、國際化的研究生精英教育理念,全面實施研究生教育“六大提升計劃”,高度重視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

通過研究生種子基金、博士論文創新基金、短期出國(境)訪學交流項目、研究生交叉學科創新團隊建設項目等,激勵研究生科研創新工作和學術交流合作,探索交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2018年,生態中心王瑞武教授帶領的“自組織行為機制研究團隊”獲批研究生交叉學科創新人才培養團隊。

五年來,該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共發表高水平論文19007篇,其中SCI檢索6606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198項,獲省優博71篇,學會優博9篇。研究生教育成果顯著,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陝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成果獎一等獎2項(一等獎全國僅9項)。

低調中卻又穩步前進,我們也期待西工大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來源: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知識分子、西北工業大學官網等

"

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下文簡稱“生態中心”)以西北工業大學為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雜誌同一期發表三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並以“反芻動物基因組”為專欄,登上了當期封面。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這一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反芻動物基因組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揭示了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

其中,西北工業大學為兩篇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另一篇論文是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成果的產出中,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所培養的研究生髮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成果不僅標誌著該校在生態與環境保護領域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更標誌著該校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論文介紹

01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三篇論文中的旗艦論文Large-scale ruminant genome sequenc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ir evolution and distinct traits,基於大數據分析計算和基因組測序等技術,對44個反芻動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組裝和全基因比較分析,覆蓋了反芻亞目的全部6個科和一半以上的屬,釐清了關於反芻動物系統發育進化的長久爭議,並構建了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反芻動物物種進化樹。

同時,研究通過深入探討反芻動物的適應演化機制,反映了反芻動物對複雜環境、食物的適應能力,併為未來反芻動物乃至哺乳動物和人類健康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數據和參考。

生態中心2019級博士生林澤山為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劉貴春、劉暢、羊潔、張晨州、殷源、張如、萬雯婷,碩士生張晨、王忠凱、覃豔麗等人共同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工作。

02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研究長文Biological adaptations in the Arctic cervid, the reindeer (Rangifer tarandus),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和進化基因組分析以及實驗驗證手段,發現馴鹿維生素D代謝通路中的兩個關鍵基因受到了強烈的自然選擇,其編碼的酶活性比其它動物大幅提升,這可能使得馴鹿對鈣離子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強。同時,馴鹿的節律通路中的核心調控基因發生了特異性突變,實驗證明該突變導致其與另一個節律核心基因無法結合,馴鹿因此晝夜節律影響,從而能適應北極極晝和極夜的光照環境。該研究的結果使人們對極地動物的適應有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瞭解,同時也對一些人類健康問題提供了的重要線索,如維生素D對鈣沉積的影響,以及生物鐘的調控對治療人類睡眠障礙的提示。該研究也為後續開展馴鹿的保護提供了重要數據基礎。

該文第一作者是生態中心博士生林澤山,在文章撰寫和基因組數據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林澤山於2012-2016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完成本科階段學習;2016年至今,在西工大師從王文教授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碩士期間就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GigaScience上發表了馴鹿的基因組解析文章。

此外,生態中心博士生楊月、夏文豪等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完成了實驗驗證工作;博士生劉暢參與了基因組分析。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的李志鵬副研究員,西工大王文教授、邱強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03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研究長文Genetic basis of ruminant headgear and rapid antler regeneration對數十種反芻動物進行了多組學大數據分析,首次系統地揭示了角的發育演化的遺傳基礎,解析了鹿角的再生分子機制及其與抗癌性相關性的基因基礎。已鑑定的基因及其特定突變為未來角的發育,哺乳動物器官再生和腫瘤發生的功能研究開拓了新方向。

生態中心碩士生張晨州等人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張晨州本科就讀於四川農業大學。2016年保送西工大生態中心攻讀碩士學位,師從王文教授;碩士期間以第一作身份在GigaScience(IF: 7.2, 2017)上發表了麋鹿基因組解析文章;現已被西工大錄取為2019級秋季博士,將繼續在王文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此外,博士生劉暢也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分析工作。西工大邱強教授、王文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姜雨教授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詳情: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20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31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6/eaav6335

王文團隊,十年磨一劍

一天之內在Science連發三篇研究論文,我們不能忽視“王文”這個名字。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文 圖源:知識分子

據知識分子報道,十年前,王文和同事啟動山羊、綿羊基因組項目時就在醞釀研究反芻動物。

王文教授說:“反芻動物無論科學和應用上都有重要意義,但遺憾的是,這麼一群如此重要的哺乳動物,甚至連科級水平的分類都存在爭議,它們各種獨特性狀的遺傳基礎也多半是謎。”

所幸的是,西北工業大學與國際上20多個機構一起,完成了反芻動物基因組計劃項目,並發表了這三篇研究長文,以闡明反芻動物一系列重要的科學問題。此次文章的發表,也可謂是“十年磨一劍”。

而根據官網對王文教授的簡介,也不得不讓小募佩服一句“厲害”。

王文是博士生導師,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二級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入選者”、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中國遺傳學會常務理事、動物遺傳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編委、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動物進化與遺傳前沿交叉卓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之一。

2007年和2012年作為首席科學家分別獲得“973”項目的支持,2008年獲得中科院王寬誠西部學者傑出貢獻獎和“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2010年獲“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長期從事進化遺傳學和進化基因組學研究,在新基因及其功能起源機制,以及生物基因組進化和生物大數據分析挖掘方面取得了一批受到國際同行關注的成果,目前已經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Communications、Nature、Nature Review Genetics、PNAS、Genome Research、Plant Cell 、PLoS Genetics、Trends in Genetics、Genome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Genetics等重要學術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

H-index=36,發表的研究論文已被引用近8000次。培養了一批優秀博士生,包括華大基因集團首任輪值總裁(楊爽)、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迅)、哥本哈根大學正教授(張國捷)、洛克菲勒大學tenure track助理教授(趙莉)、4名青年千人計劃獲得者、1名中科院百人計劃、1名澳門大學助理教授,1名雲南最年輕的博士導師等。(真的是大牛導師啊)

默默發力,這所高校有點牛

說完團隊,接下來就要說說這所“低調”的雙一流高校——西北工業大學。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西北工業大學簡稱西工大,學校位於陝西西安,雖然西工大在校名稱上未帶“航空”“航天”“航海”之類的字樣,但卻是我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三航”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大學。其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

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工大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七五”、“八五”均被國務院列為重點建設的全國15所大學之一,是全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7年進入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是“卓越大學聯盟”成員高校。

截至2018年1月,學校的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等4個學科群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形成了以三航學科群為引領,3M(材料、機電、力學)學科群、3C(計算機、通信、控制)學科群。

學校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2個,分別是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7個,分別是機械電子工程、固體力學、電路與系統、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水聲工程。

而此次,連發三篇文章的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是學校在2015年成立的,其2016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目前,生態中心已招收博士生21人,碩士生39人(其中在校碩士生26人,已畢業碩士5人,碩轉博學生8人)。

自成立以來,生態中心以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研究為使命,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生態環境領域的科研傑出人才和領袖式精英人才為目標,秉承“以學生為根,以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科學研究為支撐、服務社會為宗旨,教學和科研雙輪驅動、互相促進。

生態中心現有5名博士生導師,分別為王瑞武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百人計劃獲得者;王文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首席科學家、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邱強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此外還有兩位國家級青年人才王宇恆教授蔡晶教授

幾位導師以其豐富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學科前沿高度的戰略把握和敏銳性、以及人格魅力感召學生,引導學生迅速把握學科背景,關注學科前沿熱點,鼓勵學生潛心鑽研重大科學難題,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突出的實踐能力,以及獨立提出科學問題、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

從2015年年底至2018年,西工大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引進2個傑青、2個優青、1個副教授、4個助理教授、15個博士後、1個博士後創新計劃獲得者……短短兩年多的時間,發展迅速壯大。

雖然過程極盡艱辛,但成果終不負眾望。除上文所提到的研究生以外,生態中心還有很多優秀學生,如王瑞武教授團隊的2016級博士生張小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生態學領域知名期刊Ecology上發表論文;王文教授團隊的碩士生卓炳照,2018年曾作為Advisor代表學校參加2018年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獲大賽銀獎。

在西工大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裡,從不忽視、淡漠年輕科研人員的個人價值。

研究方向負責人會瞄準學科前沿方向,提出好的科學問題,給年輕的科研人員經費支持,組織他們協同攻關或者獨立鑽研;科研人員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做自己最喜歡的方向。雙方是互相信任的。中心和研究方向負責人信任科研人員,相信他們的努力和付出,所以會給予科研人員充分的自由;科研人員信任中心和研究方向負責人,相信這裡的機制會幫助自己實現科研理想,所以會潛心做科研,不會為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浮躁。

這片科研土地,就是西工大培育人才的土壤。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一直堅持多元化、創新型、國際化的研究生精英教育理念,全面實施研究生教育“六大提升計劃”,高度重視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

通過研究生種子基金、博士論文創新基金、短期出國(境)訪學交流項目、研究生交叉學科創新團隊建設項目等,激勵研究生科研創新工作和學術交流合作,探索交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2018年,生態中心王瑞武教授帶領的“自組織行為機制研究團隊”獲批研究生交叉學科創新人才培養團隊。

五年來,該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共發表高水平論文19007篇,其中SCI檢索6606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198項,獲省優博71篇,學會優博9篇。研究生教育成果顯著,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陝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成果獎一等獎2項(一等獎全國僅9項)。

低調中卻又穩步前進,我們也期待西工大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來源: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知識分子、西北工業大學官網等

連發3篇Science並登上封面,這所西部雙一流高校太牛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