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世錦賽輸給過中國隊的西班牙男籃,今天擊敗了1996年奧運會輸給過中國隊的阿根廷男籃,拿到了2019年世界男籃冠軍。

也是事隔十三年後,西班牙隊史第二個世界冠軍。

——當年我們可以擊敗西班牙;2008年奧運會上,也似乎只差毫釐。

現在,好像,跟這兩隊,差很遠了?

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們運氣好?西班牙出了大加索爾、阿根廷出了吉諾比利這種曠世奇才?

但,我們同期也出了姚明啊!

且本屆,西班牙沒有保羅·加索爾,阿根廷沒有吉諾比利,可還是,嗯。

為什麼呢?為什麼二十來年前中國隊的手下敗將,現在登頂世界了呢?

西班牙自2006年以來,世界冠軍兩個,奧運會亞軍兩個,歐洲冠軍三個。今年也就是再次證明,他們是FIBA世界,美國之外,最強的球隊。

今年這個的特殊之處是:

2006年世錦賽,決賽沒有保羅·加索爾——當然,他還是那屆的MVP。

今年,他們真的沒有保羅·加索爾了——馬克·加索爾完成了他哥哥未完成的偉業:同一年拿到NBA總冠軍+世界冠軍。

——吉諾比利:我2004年拿到奧運會冠軍、2004-05季拿到NBA總冠軍,算不算?

阿根廷今天努力到了最後。此前他們打著本屆世界盃最華麗進攻——場均88分——第二節開始不止一次分差被拉開到20分之外,但他們努力追分。靠坎帕佐的突然施壓、抄球和傳球,靠布魯西諾和拉普羅維托拉的三分球。

但西班牙擁有本屆比賽最好的防守。他們防住了阿根廷,尤其是路易斯·斯科拉。

斯科拉是FIBA世界最難防的存在——實際上在NBA也很難搞,九年前他為火箭單場拿下44分那晚,賽後很淡然“我抬頭,發現自己已得到32分,於是想,‘哇,不錯啊。’”——2010年他就是世錦賽得分王了。實際上,今晚之前,斯科拉是世錦賽史上第二得分手:40場708分,只落後於巴西巨星奧斯卡·施密特的906分。

題外話:世錦賽上,姚明(2006年世錦賽得分王)是14場320分,德克(2002年世錦賽得分王)是18場425分,保羅·加索爾是24場482分。

而我們極為熟悉的一位很合理的老師,在世錦賽7場比賽177分。

西班牙的防法是:對位斯科拉,不用中鋒馬克·加索爾,也不太用奧利奧拉,而用打過小前鋒的埃爾南戈麥斯。

他下去了,就是之前也打小前鋒的克萊維對位斯科拉。兩個之前打小前鋒的西班牙搖擺前鋒,基本尾隨斯科拉,斯科拉一旦面筐拿球,他倆就是貼面舉手,逼斯科拉運球;斯科拉一運球,夾擊就到了。

當然,他們敢這麼玩,還是因為身後有馬克·加索爾。

如此這般,斯科拉上半場0分,下半場靠罰球得點分數。

阿根廷的問題:他們為了保持靈活,陣容一向很小。結果就是守不住:西班牙二陣上來後擴防施壓,魯爾帶裡巴斯們打出高潮。裡巴斯中間也去對位過斯科拉,還騙了個進攻犯規,真是太歲頭上動土。西班牙靠身高優勢,上半場10個前場籃板,第三節靠馬克+盧比奧的二人轉策動拉開比分,阿根廷也沒法子:

畢竟阿根廷是靠華麗的小快靈打的,守不住,只能攻。而西班牙可以打各種節奏。西班牙打大陣容時,魯迪·費爾南德斯還是可以靠擋拆輕鬆得分:阿根廷沒有個護筐者,德利亞還不夠分量。

在NBA,防守贏得總冠軍。在FIBA,也如此。

全場比賽,阿根廷15助攻14失誤。斯科拉被鎖死。戴克打得很好,但也無法救場了。反過來,馬克·加索爾只得了14分,但7助攻。全隊五人得分過10。

——反過來證明,澳大利亞能逼得他得33分,防守真是了得。

這麼說很奇怪,但盧比奧年少成名,聲名跌宕起伏。

但過去兩年以來,他在爵士,以及這個夏天在西班牙,他打出了生涯最好的表現。

他拿到了MVP,實至名歸:這也是第一個由他帶出來的冠軍——2009和2011歐洲冠軍,他還跟著卡爾德隆呢。

從他2006年名震歐洲開始,我們就指望他起來,但總差了一點。現在他終於將名字鐫刻到歷史之中了——上一個世錦賽歐洲控衛MVP,還是二十一年前的博迪羅加呢。

當然,反過來琢磨下:

盧比奧的NBA生涯起伏不定,但最不喜歡他的球迷,大概也肯承認:

他是個好組織者、好隊友,防守相當好。在NBA,算是個窮人版基德。他就是缺一點自主攻擊能力和慾望。

而馬克·加索爾是前NBA年度防守球員——這我們都知道。

說個敏感的話題:今天在場上,兩隊上來,都是白人球員。

史上最偉大白人球員拉里·伯德說過,“籃球是黑人的運動,我只是努力適應。”

的確我們知道,白人球員一向不以運動能力勁爆著稱。

但為什麼,盧比奧和馬克二位,在NBA,在FIBA,都可以是卓越的防守者呢?

西班牙全隊也不以勁爆見長,他們的防守,為何可以好成這樣?

為什麼34歲的魯迪·費爾南德斯和馬克·加索爾,今天還能攻防兩端隨心所欲呢?

(如果回答是:因為對面斯科拉39歲了……嗯,也有道理……)

前職業球員泰勒·加菲尼則說,在西班牙打聯賽時,他發現西班牙人的一些習慣:

換防之後,會無球就近換防,即快速三重換防。

當對手持球突破時,守無球者應當快速半繞前阻絕,這樣既不會損失防守位置,又能破壞對手的韻律。

看到對手投籃,對位者可以考慮偷跑上籃。

我覺得最有趣的兩點:

過擋拆後,若遇到高延阻或任何阻礙,都要快速出球,絕對不要來回運球折騰。

衝刺最多兩步,無論有球無球還是攻防兩端。

無球時衝刺超過兩步,說明沒跑對;運球時衝刺超過兩步,說明你黏球了。

這樣的體系下培養出來的球員,理所當然,攻防兩端,都會是適合團隊協作的好隊友吧?

西班牙的咬合式防守,就是這個底子打出來的。

斯科拉和納瓦羅,之前,都說過類似的意思:他們承認籃球在本國(阿根廷和西班牙),不如足球紅;他們打籃球時,也多少會帶著足球的思維。

眾所周知,足球,尤其是西班牙足球,主要思索的是傳+跑。

所以西班牙和阿根廷隊裡,都沒有黏球不放、不做無球移動的明星。

如果您聯想到斯蒂夫·納什少年時踢過足球,他兄弟還是加拿大國家隊的,嗯,一個意思。

吉諾比利當初年近40還在阿根廷打球,斯科拉今年39歲,2015年歐錦賽MVP大加索爾時年35歲,今時今日的馬克和魯迪34歲。

還能打得好,除了維持身體之外,就是基本功

馬克·加索爾尤其明顯:他不是哥哥那樣的天才,他罰球和投籃基本靠手推出去的,只能說是基本功太紮實了,於是事半功倍。

今天第三節最後,阿根廷控球走了個牛角(此處應該@ 李楠教練),坎帕佐做掩護後橫切,本是神來之筆,但阿根廷的突破線路被延阻,再傳球時,34歲的魯迪橫空而出,輕巧抄球。

34歲了,論身體也沒那麼勁爆了。這麼一下,靠的是步伐、預判和意識。

這些東西永遠不老。

對照我們熟知的中國籃球,您大概看得出一些區別來了。

除了西班牙聯賽好,還有一個緣故。

丹·格倫菲爾德對比過美國和西班牙的籃球。在美國,到處都有籃球隊:田間地頭,人民群眾。校隊、流浪球隊、AAU球隊、各種大小聯盟亂七八糟。只要打,打就是了。

缺點是,美國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每個人都是硬拼出來的。而且很容易出現那種個人能力超強,但團隊意識有問題的球員——比如我們可愛的邁克爾·比斯利。

而西班牙是這樣:

8到14歲的孩子,就開始組織打5對5比賽。他們不只是打球,還要學習。每個教練,都得通過西班牙籃球聯盟SBF的考核。

如此從小進行統一而精確的籃球教學,保證每個球員至少成長為可靠的角色球員。

所以西班牙任何一個球員,無論個體能力多麼差,但絕不會是個差隊友——兩個加索爾、卡爾德隆、納瓦羅、卡爾德隆、加巴約薩、魯迪、克萊維、魯爾……每個我們能想到的西班牙球員,都是擋切傳的高手,絕不會是毒瘤。

兩年前,斯科拉曾自述過阿根廷籃球的特別之處。他那一代人接觸籃球時,看不到NBA直播,只能看1980年代的總決賽錄像——眾所周知,就是魔術師和伯德大玩傳切的時代。那影響了他們的籃球審美。

斯科拉說他那一代阿根廷人打籃球時很有熱情,與此同時,沒有3對3、4對4、一對一,任何地方打比賽,都是5對5。有組織,有規則,有套路的籃球。

所以您大概發現了:

阿根廷諸將,從坎帕佐到斯科拉,之前的德爾菲諾、諾西奧尼和吉諾比利,在NBA打球時各有特色,但沒一個是毒瘤,沒一個不會傳球,每個人都是好隊友。

為什麼二十來年前,中國隊的手下敗將,現在可以登頂世界了呢?

我想您已經明白了。

這也是我反覆說,希望姚明能撐下去的緣由。

加索爾和斯科拉們開始打球是1990年代的事。坎帕佐們開始看著吉諾比利學打球,是21世紀初的事,今日有結果了。

而今年中國隊的果,追溯起來,最初種因,是1990年代到21世紀頭幾年的事了——當斯科拉們開始打成年聯賽、盧比奧們開始學組織時,這一代中國球員,在做什麼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