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縣級孝義市來說,總人口接近50萬人,位於山西省腹地偏西,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太原盆地西南隅。唐朝貞觀元年(627)廢高唐縣,改永安縣為孝義縣,屬汾州。“因縣人鄭興有孝義,故以名焉”,也即因為“孝義”而得名!

"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縣級孝義市來說,總人口接近50萬人,位於山西省腹地偏西,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太原盆地西南隅。唐朝貞觀元年(627)廢高唐縣,改永安縣為孝義縣,屬汾州。“因縣人鄭興有孝義,故以名焉”,也即因為“孝義”而得名!

山西省一個縣,總人口近50萬,因為“孝義”而得名

首先,就縣級孝義市來說,隸屬於山西省,由地級呂梁市代管。在地理位置上,孝義市位於山西省腹地,晉中盆地西南隅,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1°21′—111°56′,北緯36°56′30″—37°18′45″之間。孝義市東與介休市隔汾河相望,西與交口縣、中陽縣毗鄰,南與靈石縣接壤,北與汾陽市交界。全境東西長46千米,南北寬26.55千米,總面積945.8平方千米,市中心距山西省會太原市約120千米。就縣級孝義市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孝義市一帶屬趙國的疆域。

"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縣級孝義市來說,總人口接近50萬人,位於山西省腹地偏西,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太原盆地西南隅。唐朝貞觀元年(627)廢高唐縣,改永安縣為孝義縣,屬汾州。“因縣人鄭興有孝義,故以名焉”,也即因為“孝義”而得名!

山西省一個縣,總人口近50萬,因為“孝義”而得名

首先,就縣級孝義市來說,隸屬於山西省,由地級呂梁市代管。在地理位置上,孝義市位於山西省腹地,晉中盆地西南隅,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1°21′—111°56′,北緯36°56′30″—37°18′45″之間。孝義市東與介休市隔汾河相望,西與交口縣、中陽縣毗鄰,南與靈石縣接壤,北與汾陽市交界。全境東西長46千米,南北寬26.55千米,總面積945.8平方千米,市中心距山西省會太原市約120千米。就縣級孝義市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孝義市一帶屬趙國的疆域。

山西省一個縣,總人口近50萬,因為“孝義”而得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呂梁市孝義市一帶屬茲氏縣。西漢時期,該地區仍屬茲氏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縣級孝義市一帶屬曹魏的疆域。在三國時期,中陽縣治徙今市區西13千米鞏村,屬西河郡。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併入隰縣,該地區屬之。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於今市區東3千米設立永安縣,屬西河郡。永安二年(529年),北魏朝廷於今市區西10千米六壁頭村設立顯州及建平郡。到了北齊時期,廢顯州及所屬郡。

"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縣級孝義市來說,總人口接近50萬人,位於山西省腹地偏西,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太原盆地西南隅。唐朝貞觀元年(627)廢高唐縣,改永安縣為孝義縣,屬汾州。“因縣人鄭興有孝義,故以名焉”,也即因為“孝義”而得名!

山西省一個縣,總人口近50萬,因為“孝義”而得名

首先,就縣級孝義市來說,隸屬於山西省,由地級呂梁市代管。在地理位置上,孝義市位於山西省腹地,晉中盆地西南隅,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1°21′—111°56′,北緯36°56′30″—37°18′45″之間。孝義市東與介休市隔汾河相望,西與交口縣、中陽縣毗鄰,南與靈石縣接壤,北與汾陽市交界。全境東西長46千米,南北寬26.55千米,總面積945.8平方千米,市中心距山西省會太原市約120千米。就縣級孝義市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孝義市一帶屬趙國的疆域。

山西省一個縣,總人口近50萬,因為“孝義”而得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呂梁市孝義市一帶屬茲氏縣。西漢時期,該地區仍屬茲氏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縣級孝義市一帶屬曹魏的疆域。在三國時期,中陽縣治徙今市區西13千米鞏村,屬西河郡。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併入隰縣,該地區屬之。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於今市區東3千米設立永安縣,屬西河郡。永安二年(529年),北魏朝廷於今市區西10千米六壁頭村設立顯州及建平郡。到了北齊時期,廢顯州及所屬郡。

山西省一個縣,總人口近50萬,因為“孝義”而得名

由此,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今縣級孝義市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於今市區西南33千米王莊堡村設立高唐縣,屬北溫州。貞觀元年(627)廢高唐縣,改永安縣為孝義縣,屬汾州。“因縣人鄭興有孝義,故以名焉”。由此,就該地區來說,自公元627年建縣,距今已有接近1400年的歷史了。彼時,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還改鄭興所居的故里為“孝義裡”。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為避太宗趙光義名諱,改中陽縣。次年,也即公元977年,恢復了孝義縣這一建制。

"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縣級孝義市來說,總人口接近50萬人,位於山西省腹地偏西,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太原盆地西南隅。唐朝貞觀元年(627)廢高唐縣,改永安縣為孝義縣,屬汾州。“因縣人鄭興有孝義,故以名焉”,也即因為“孝義”而得名!

山西省一個縣,總人口近50萬,因為“孝義”而得名

首先,就縣級孝義市來說,隸屬於山西省,由地級呂梁市代管。在地理位置上,孝義市位於山西省腹地,晉中盆地西南隅,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1°21′—111°56′,北緯36°56′30″—37°18′45″之間。孝義市東與介休市隔汾河相望,西與交口縣、中陽縣毗鄰,南與靈石縣接壤,北與汾陽市交界。全境東西長46千米,南北寬26.55千米,總面積945.8平方千米,市中心距山西省會太原市約120千米。就縣級孝義市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孝義市一帶屬趙國的疆域。

山西省一個縣,總人口近50萬,因為“孝義”而得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呂梁市孝義市一帶屬茲氏縣。西漢時期,該地區仍屬茲氏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縣級孝義市一帶屬曹魏的疆域。在三國時期,中陽縣治徙今市區西13千米鞏村,屬西河郡。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併入隰縣,該地區屬之。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於今市區東3千米設立永安縣,屬西河郡。永安二年(529年),北魏朝廷於今市區西10千米六壁頭村設立顯州及建平郡。到了北齊時期,廢顯州及所屬郡。

山西省一個縣,總人口近50萬,因為“孝義”而得名

由此,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今縣級孝義市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於今市區西南33千米王莊堡村設立高唐縣,屬北溫州。貞觀元年(627)廢高唐縣,改永安縣為孝義縣,屬汾州。“因縣人鄭興有孝義,故以名焉”。由此,就該地區來說,自公元627年建縣,距今已有接近1400年的歷史了。彼時,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還改鄭興所居的故里為“孝義裡”。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為避太宗趙光義名諱,改中陽縣。次年,也即公元977年,恢復了孝義縣這一建制。

山西省一個縣,總人口近50萬,因為“孝義”而得名

最後,熙寧五年(1072年)廢入介休縣。元祐元年(1086年)再次設立孝義縣,屬汾州。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孝義縣隸屬於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汾州府。清朝取代明朝後,孝義縣隸屬於山西省汾州府。到了1913年,孝義縣屬冀寧道。1928年,孝義縣直屬於山西省。1967年,孝義縣屬晉中地區。1971年改屬呂梁地區。1992年,撤銷孝義縣,設立縣級孝義市。2003年10月,撤銷呂梁地區,設立地級呂梁市,縣級孝義市改由山西省直轄、地級呂梁市代管。截至2018年底,縣級孝義市總面積達945.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49萬人,也即接近50萬人這一大關。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