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場聆聽“唱片級”小提琴演奏 | 樂評'

""在現場聆聽“唱片級”小提琴演奏 | 樂評

牛小北/攝

文 | 高建

對於生活在“唱片時代”的愛樂者而言,聆聽音樂的習慣和標準相較於一個世紀以前的人們註定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特別是欣賞現場演繹時,與其說是帶著滿滿的好奇去進行未知的探尋,不如說是“印證”某種已經存於心中的預期。在唱片這種完美的工業品面前,即使是如雷貫耳的名家大師往往也很難在準確度上討好聽眾苛刻的耳朵,儘管我們不能將“精確”作為評判演繹的至高標準,但能夠在現場聆聽到達到頂級唱片水準的精湛演奏仍然是令人激動的體驗。9月5日,美國小提琴演奏家約夏·貝爾再度登臺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用三部創作時間跨越一個半世紀的奏鳴曲傑作印證了自己卓然超群的藝術能力。

在貝多芬《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的第一樂章中,約夏·貝爾完全沒有拘泥於“春天”這個其實與貝多芬並無關聯的標題所蘊含的純美意象,而是將兩個主題間的性格對比作為刻畫強調的重點,再現部的速度提升、樂章結束前在不協和和絃上的粗獷發力,都將而立之年的貝多芬顯現出的巨人氣質體現得淋漓盡致。當貝爾手中的那把擁有三百多年曆史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胡伯曼”吟唱出第二樂章典雅如歌的慢板旋律時,靜謐的樂思、自由的對話,全部浸潤在一種瀰漫著崇高哲思的光輝之中,令人難忘。

整場演出的高光時刻來自格里格《c小調第三小提琴奏鳴曲》,距離作曲家的上一部小提琴奏鳴曲寫作已經過去了20年的時間,格里格在這裡用更加純熟圓融的手法、堅定地實踐著在傳統體裁中化用挪威民間音樂的藝術理念。貝爾有力的運弓充分發揮了樂器中低音區的雄渾質感,在隨後音區跨度巨大的連續上行音階中營造出濁浪排空的懾人氣場。格里格將民族音樂風格聚焦在俯拾皆是的細膩裝飾音上,貝爾的詮釋順滑自然,適度的節奏延宕既不打亂節拍、又讓音樂富於“活態”。加拿大鋼琴演奏家康妮·施全場穩健紮實的發揮在第二樂章伊始的E大調獨奏樂段中達到了驚豔的高峰,那剔透無暇的觸鍵和妙到毫巔的力度控制令雋永的旋律如溪水般流淌。小提琴以線性旋律再現和呼應這一主題,聽感上似乎並不困難的單音長線條拉奏,實際上不但極為考校演奏家的音準保持,更體現音樂處理的格調和品位,貝爾的演奏於質樸無華中充滿著如呼吸般均勻的力度起伏,這種對“靜”的把握能力與他在末樂章富於彈性的歡愉舞曲中游戲般自如地競奏,共同構成了傑出演奏家的兩面性。

下半場的普羅科菲耶夫《D大調第二小提琴奏鳴曲》與作曲家的第六、第七、第八鋼琴奏鳴曲一樣完成於“二戰”的硝煙戰火之中,儘管在作品結構框架上有著非常符合古典主義傳統的設定,但在音響上則因刻意誇張而倍顯犀利甚至是極端。約夏·貝爾在第二樂章中令小提琴發出妖冶甚至扭曲的聲音,頓弓的演奏顆粒性十足,在幾組短小的樂句中依然蘊含著清晰的力度弧線。第四樂章中繁複的對位技巧、嬗變的彈性速度、豐滿的音樂織體,宛如一張編織綿密的巨網,在普羅科菲耶夫音樂特有的“冷色調”質感中,貝爾展現了自己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樂隊演奏者和指揮家積澱深厚的交響思維,也令全場觀眾屏息凝神、沉浸在瞬息萬變的戲劇效果中。

也許是為了平衡這樣的作品帶給觀眾的某種緊張感,在返場中貝爾帶來了克拉拉·舒曼纏綿深情的《浪漫曲》,讓聽眾擁有了一窺這位時常只被看作“羅伯特·舒曼的夫人”的傑出女音樂家才思的機會。在“唱片級”的高水準發揮之外,貝爾在曲目設計中蘊含的匠心和通過完善技巧傳達給聽眾的豐沛聽覺體驗,大概才是真正值得我們珍視和喝彩的。

- THE END -

歡迎關注《音樂週報》

快手、抖音賬號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Q:想投稿?

A:發這裡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請點擊下拉菜單“廣告合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