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兩輪強降雨已上路今年出梅比往年偏晚

本週兩輪強降雨已上路今年出梅比往年偏晚

昨日白天,錫城天氣以雲系變化為主。(還月亮攝)

都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年的小暑節氣可以簡單地總結為“北方燒烤南方燜煮”,唯獨無錫的天氣一派清新。對於無錫來說,小暑是一年中最炎熱潮溼的時節,意味著高溫盛夏的開始。如果你很怕熱的話,那麼至少本週你還用不著太焦慮。因為今年的“高溫君”不會來得那麼快,本週“梅姑娘”還要繼續表演,安排好的兩輪雨水已經上路了。

強對流高發 “梅姑娘”喜歡夜遊

今年梅雨的“出勤率”總體不算高,但脾性讓人難以捉摸,不下雨很平靜,一下雨就很凶殘。就拿上週六來說,白天晴好當道、風平浪靜,到了傍晚“暴力梅”露出了猙獰的面目,狂風驟雨、電閃雷鳴,把在外玩耍的小夥伴澆個措手不及。當晚全市大部分地區出現大雨到暴雨,12個站累計降水達50毫米以上,10個站出現7-8級雷雨大風。第二天又恢復歲月靜好:地面已經乾透,太陽還時不時出來刷存在感,雨後的空氣格外清新,氣溫也是快速回升。

細心的小夥伴會發現,今年的梅雨多數出現在傍晚至夜間。確實,今年入梅以來的4場主要降雨:6月18—21日、6月25—26日、6月29日—7月1日、7月6日—7日都無一例外“搖中”了夜晚。氣象專家解釋,主要是日變化的特徵決定了大部分強對流過程容易在傍晚發生。白天地面不斷吸收太陽發出的短波輻射,溫度上升,並且放出長波輻射加熱大氣。當近地面的空氣從地球表面接受到足夠的熱量就會膨脹,密度減小,這時大氣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這就像水缸裡的油和水一樣,當密度較小的油處於水缸底部,而水處於上部時,一定會產生強烈的上升運動,最終油會浮到水面上,這種較高的不穩定能量一直可以從午後持續到夜間。”

同理,近地面較熱的空氣在浮力作用下上升,並形成一個上升的溼熱空氣流。當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由於傍晚氣溫下降,空氣中包含的水蒸氣就會凝結成水滴。當水滴下降時,又被更強烈的上升氣流攜升,如此反覆不斷,小水點開始積集成大水滴,直至高空氣流無力支持其重量,形成強對流天氣。

雨水接著下 今年出梅要比往年偏晚

眼下正值小暑時節,對於無錫來說,小暑通常是“梅姑娘”的告別時刻,常年出梅的平均日期在7月11日,但今年“梅姑娘”沒有偃旗息鼓的意思。受東北冷渦東移影響,昨天夜裡到今天會出現一次降雨天氣過程,雨量中等,局部大雨。受到雨水的打壓,今天氣溫有所下降,最高氣溫將下滑至25℃。明天降雨逐漸停止,11日以雲系變化為主,氣溫又將回升至“3”字頭。本週第二輪降雨將出現在12日後期到13日,依然是一次較明顯的降雨過程。在黃梅天裡,空氣溼度大,如果被局部的雷陣雨局到了,就會感覺陰涼一下子,而沒有局到的地方,則更加悶熱。

本週五就進入一年一度的三伏天,這也意味著一年最炎熱的日子拉開了序幕。往年大多時候無錫會在入伏前出梅,但今年“梅姑娘”可能不走尋常路。氣象專家介紹,從目前大氣環流形勢來看,副高依然較常年同期偏南,本該炎熱的江南地區仍被梅雨所掌控,短期內沒有出梅的可能。預計今年出梅時間要比往年晚一點了,最近大家出門常帶傘,防雨又防晒。

養生專家提醒,夏季白晝時間延長,人們起居作息也需作相應調整,注意適當休息,減緩工作節奏。在中午氣溫最高,陽氣最盛之時,適當安排午休,不要在烈日下長時間劇烈運動。進入小暑節氣後,及時補充水分也很重要,飲食宜清淡不宜油膩,多喝些消暑湯或粥,也可適當多吃西瓜、黃瓜、冬瓜和綠豆等清涼消暑食品。(記者 蔡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