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

這幾天,中考志願填報正在火熱的進行,家長們一邊討論各學校的優勢對比,一邊認真研究各種填報技巧,“校額到校”也再一次成為家長們熱議的話題,連很多剛剛上岸的小升初家長,也開始關注校額到校。據瞭解,校額到校的真正目的是要做到統籌優質教育資源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對於很多一般公立校的孩子們來說通過校額到校可以增加進入優質校的機會。JW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校額到校和其他升學政策一樣很難做到盡人如意,自然褒貶不一。

"

這幾天,中考志願填報正在火熱的進行,家長們一邊討論各學校的優勢對比,一邊認真研究各種填報技巧,“校額到校”也再一次成為家長們熱議的話題,連很多剛剛上岸的小升初家長,也開始關注校額到校。據瞭解,校額到校的真正目的是要做到統籌優質教育資源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對於很多一般公立校的孩子們來說通過校額到校可以增加進入優質校的機會。JW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校額到校和其他升學政策一樣很難做到盡人如意,自然褒貶不一。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雞肋”還是“奶酪”

小升初大派位剛剛結束,陳然和孩子的心頭一直籠罩著烏雲,本來孩子“掉坑”的機率非常小,沒想到居然成了最悲催的那幾個之一。這完全超出一家人的預料,因為孩子成績一直都很好,在接到通知那一刻,孩子的眼淚奪眶而出,本想安慰孩子幾句,沒想到變成了母女倆抱頭痛哭。她想不明白,兩個成績相當的孩子,填的一模一樣的志願,為什麼結局會有天壤之別,況且那個孩子的成績還不如女兒,一直教育女兒天道酬勤,最後還是拼不過運氣,拼不過爹。

這幾天陳然也在研究中考政策,也有很多家長安慰她說,“掉坑”沒關係,是金子哪裡都會發光,三年後還可以通過校額到校低分進名校,聽起來貌似是中考進名校的一條捷徑似的,但是陳然和愛人卻不這樣認為,在她看來,初中是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學習氛圍和學校的師資力量非常重要,家長和孩子需要拼盡全力才有機會從“坑裡”爬出來,但能不能爬上來真是一個未知數。在她眼裡校額到校如同“雞肋”,甚至有點打了草根一棒子,再撒出幾顆紅棗的味道。

但是支持校額到校的家長也不少,海淀一位家長則說,校額到校最大的作用是給了去普校的孩子一個機會,一個希望。如果家長教育恰當,也許更能激發出孩子的鬥志和潛力,況且校額到校相比中考競爭要小了許多,去普校是因為去不了其他好學校,這樣看校額到校總歸是好的,總比沒有機會上優質高中強多了。更何況對於很多看似不是普校但其實也是普校的孩子來說,連校額到校的名額都沒有, 說校額到校是“奶酪”一點也不為過。

"

這幾天,中考志願填報正在火熱的進行,家長們一邊討論各學校的優勢對比,一邊認真研究各種填報技巧,“校額到校”也再一次成為家長們熱議的話題,連很多剛剛上岸的小升初家長,也開始關注校額到校。據瞭解,校額到校的真正目的是要做到統籌優質教育資源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對於很多一般公立校的孩子們來說通過校額到校可以增加進入優質校的機會。JW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校額到校和其他升學政策一樣很難做到盡人如意,自然褒貶不一。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雞肋”還是“奶酪”

小升初大派位剛剛結束,陳然和孩子的心頭一直籠罩著烏雲,本來孩子“掉坑”的機率非常小,沒想到居然成了最悲催的那幾個之一。這完全超出一家人的預料,因為孩子成績一直都很好,在接到通知那一刻,孩子的眼淚奪眶而出,本想安慰孩子幾句,沒想到變成了母女倆抱頭痛哭。她想不明白,兩個成績相當的孩子,填的一模一樣的志願,為什麼結局會有天壤之別,況且那個孩子的成績還不如女兒,一直教育女兒天道酬勤,最後還是拼不過運氣,拼不過爹。

這幾天陳然也在研究中考政策,也有很多家長安慰她說,“掉坑”沒關係,是金子哪裡都會發光,三年後還可以通過校額到校低分進名校,聽起來貌似是中考進名校的一條捷徑似的,但是陳然和愛人卻不這樣認為,在她看來,初中是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學習氛圍和學校的師資力量非常重要,家長和孩子需要拼盡全力才有機會從“坑裡”爬出來,但能不能爬上來真是一個未知數。在她眼裡校額到校如同“雞肋”,甚至有點打了草根一棒子,再撒出幾顆紅棗的味道。

但是支持校額到校的家長也不少,海淀一位家長則說,校額到校最大的作用是給了去普校的孩子一個機會,一個希望。如果家長教育恰當,也許更能激發出孩子的鬥志和潛力,況且校額到校相比中考競爭要小了許多,去普校是因為去不了其他好學校,這樣看校額到校總歸是好的,總比沒有機會上優質高中強多了。更何況對於很多看似不是普校但其實也是普校的孩子來說,連校額到校的名額都沒有, 說校額到校是“奶酪”一點也不為過。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公平”還是“不公平”

教育資源均衡一直是家長關注的話題,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進入好學校接受教育,但是現實中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公平。最近幾年,為了實現教育資源均衡,推優、點招、盃賽、特長生等先後退出了小升初舞臺,為了實現公平,JW絞盡腦汁的想各種解決辦法,校額到校就是手段之一,對於那些小升初身在普校的孩子通過三年努力,只要滿足有普通高中升學資格且具有同一學校連續三年學籍,同時中考分數500分以上就有機會通過校額到校進名校。

但是每一個政策有人受益就必然有人利益受損,優質高中招生人數就那麼多名額,誰才有真正資格進入名校是一個爭議的話題。有家長在群裡說,校額到校501分可以上101中學,統招550上不了101。憑什麼我的孩子比校額到校的孩子的分數高出一大截反倒去了普通高中,更何況高中三年尤其是高考將決定很多孩子一生的命運,校額到校擾亂了教育公平。

對於那些大派位掉入“坑校”的家長反駁說,如果小升初按照統考方式入學,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就不會遭受掉進“坑”的厄運,再者校額到校錄取分數也在500分以上。如果身在普校還能考出這樣的好成績,孩子通過校額到校有什麼不公平?總不能有些孩子小升初去名校,中考也去名校,兩頭通吃,不給去普校的孩子一點機會,校額到校是孩子在三年“渣校”用奮力拼搏換來的,怎麼就不公平了?

"

這幾天,中考志願填報正在火熱的進行,家長們一邊討論各學校的優勢對比,一邊認真研究各種填報技巧,“校額到校”也再一次成為家長們熱議的話題,連很多剛剛上岸的小升初家長,也開始關注校額到校。據瞭解,校額到校的真正目的是要做到統籌優質教育資源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對於很多一般公立校的孩子們來說通過校額到校可以增加進入優質校的機會。JW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校額到校和其他升學政策一樣很難做到盡人如意,自然褒貶不一。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雞肋”還是“奶酪”

小升初大派位剛剛結束,陳然和孩子的心頭一直籠罩著烏雲,本來孩子“掉坑”的機率非常小,沒想到居然成了最悲催的那幾個之一。這完全超出一家人的預料,因為孩子成績一直都很好,在接到通知那一刻,孩子的眼淚奪眶而出,本想安慰孩子幾句,沒想到變成了母女倆抱頭痛哭。她想不明白,兩個成績相當的孩子,填的一模一樣的志願,為什麼結局會有天壤之別,況且那個孩子的成績還不如女兒,一直教育女兒天道酬勤,最後還是拼不過運氣,拼不過爹。

這幾天陳然也在研究中考政策,也有很多家長安慰她說,“掉坑”沒關係,是金子哪裡都會發光,三年後還可以通過校額到校低分進名校,聽起來貌似是中考進名校的一條捷徑似的,但是陳然和愛人卻不這樣認為,在她看來,初中是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學習氛圍和學校的師資力量非常重要,家長和孩子需要拼盡全力才有機會從“坑裡”爬出來,但能不能爬上來真是一個未知數。在她眼裡校額到校如同“雞肋”,甚至有點打了草根一棒子,再撒出幾顆紅棗的味道。

但是支持校額到校的家長也不少,海淀一位家長則說,校額到校最大的作用是給了去普校的孩子一個機會,一個希望。如果家長教育恰當,也許更能激發出孩子的鬥志和潛力,況且校額到校相比中考競爭要小了許多,去普校是因為去不了其他好學校,這樣看校額到校總歸是好的,總比沒有機會上優質高中強多了。更何況對於很多看似不是普校但其實也是普校的孩子來說,連校額到校的名額都沒有, 說校額到校是“奶酪”一點也不為過。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公平”還是“不公平”

教育資源均衡一直是家長關注的話題,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進入好學校接受教育,但是現實中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公平。最近幾年,為了實現教育資源均衡,推優、點招、盃賽、特長生等先後退出了小升初舞臺,為了實現公平,JW絞盡腦汁的想各種解決辦法,校額到校就是手段之一,對於那些小升初身在普校的孩子通過三年努力,只要滿足有普通高中升學資格且具有同一學校連續三年學籍,同時中考分數500分以上就有機會通過校額到校進名校。

但是每一個政策有人受益就必然有人利益受損,優質高中招生人數就那麼多名額,誰才有真正資格進入名校是一個爭議的話題。有家長在群裡說,校額到校501分可以上101中學,統招550上不了101。憑什麼我的孩子比校額到校的孩子的分數高出一大截反倒去了普通高中,更何況高中三年尤其是高考將決定很多孩子一生的命運,校額到校擾亂了教育公平。

對於那些大派位掉入“坑校”的家長反駁說,如果小升初按照統考方式入學,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就不會遭受掉進“坑”的厄運,再者校額到校錄取分數也在500分以上。如果身在普校還能考出這樣的好成績,孩子通過校額到校有什麼不公平?總不能有些孩子小升初去名校,中考也去名校,兩頭通吃,不給去普校的孩子一點機會,校額到校是孩子在三年“渣校”用奮力拼搏換來的,怎麼就不公平了?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爭取”還是“放棄”

據瞭解,2019年北京中考招生錄取按提前招生、校額到校招生、統一招生和補錄順序,採取網上錄取方式進行。7月8日,考試院下發通知,校額到校各類招生未完成的計劃,由各區根據學校情況確定是否轉入統一招生計劃。此通知說明,部分名校的校額到校並未全部使用,這也是最近兩天家長又一個爭議的話題,校額到校應該積極爭取,還是應該放棄。

為什麼有些普校的孩子和家長會放棄校額到校。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其一,很多家長認為校額到校錄取的孩子進不了名校的實驗班,簡單的可以理解為做雞頭還是鳳尾的問題,有家長擔心雖然去了名校,但是孩子去的是普通班,那麼還不如去普校的實驗班更受重視。其二,校額到校的某些學校離家較遠,由於高中孩子的時間更為寶貴,如果每天把時間浪費在路上,對孩子的睡眠和學習都會造成影響。其三,真正在意校額到校的孩子都是成績不太好,可以通過校額到校“撿便宜”進名校的,但是對於大多數成績較好的孩子來說,其實並不都在意校額到校,因為這類孩子有更多選擇名校的空間。

明天中考志願填報即將結束,相信仍有一部分家長還在糾結到底要不要走校額到校。一位目前孩子就讀高一的家長也給出了一些建議,他說不是選擇校額到校就放棄了名校實驗班,很多學校高中入學後會進行分班考試重新分班。同時,大部分學校不是真的只有一兩個實驗班。比如,實驗中學有5-6個實驗班,但中考志願填報時中只有一個,也就是說孩子進入高中後還有好幾個實驗班可以拼。

"

這幾天,中考志願填報正在火熱的進行,家長們一邊討論各學校的優勢對比,一邊認真研究各種填報技巧,“校額到校”也再一次成為家長們熱議的話題,連很多剛剛上岸的小升初家長,也開始關注校額到校。據瞭解,校額到校的真正目的是要做到統籌優質教育資源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對於很多一般公立校的孩子們來說通過校額到校可以增加進入優質校的機會。JW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校額到校和其他升學政策一樣很難做到盡人如意,自然褒貶不一。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雞肋”還是“奶酪”

小升初大派位剛剛結束,陳然和孩子的心頭一直籠罩著烏雲,本來孩子“掉坑”的機率非常小,沒想到居然成了最悲催的那幾個之一。這完全超出一家人的預料,因為孩子成績一直都很好,在接到通知那一刻,孩子的眼淚奪眶而出,本想安慰孩子幾句,沒想到變成了母女倆抱頭痛哭。她想不明白,兩個成績相當的孩子,填的一模一樣的志願,為什麼結局會有天壤之別,況且那個孩子的成績還不如女兒,一直教育女兒天道酬勤,最後還是拼不過運氣,拼不過爹。

這幾天陳然也在研究中考政策,也有很多家長安慰她說,“掉坑”沒關係,是金子哪裡都會發光,三年後還可以通過校額到校低分進名校,聽起來貌似是中考進名校的一條捷徑似的,但是陳然和愛人卻不這樣認為,在她看來,初中是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學習氛圍和學校的師資力量非常重要,家長和孩子需要拼盡全力才有機會從“坑裡”爬出來,但能不能爬上來真是一個未知數。在她眼裡校額到校如同“雞肋”,甚至有點打了草根一棒子,再撒出幾顆紅棗的味道。

但是支持校額到校的家長也不少,海淀一位家長則說,校額到校最大的作用是給了去普校的孩子一個機會,一個希望。如果家長教育恰當,也許更能激發出孩子的鬥志和潛力,況且校額到校相比中考競爭要小了許多,去普校是因為去不了其他好學校,這樣看校額到校總歸是好的,總比沒有機會上優質高中強多了。更何況對於很多看似不是普校但其實也是普校的孩子來說,連校額到校的名額都沒有, 說校額到校是“奶酪”一點也不為過。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公平”還是“不公平”

教育資源均衡一直是家長關注的話題,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進入好學校接受教育,但是現實中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公平。最近幾年,為了實現教育資源均衡,推優、點招、盃賽、特長生等先後退出了小升初舞臺,為了實現公平,JW絞盡腦汁的想各種解決辦法,校額到校就是手段之一,對於那些小升初身在普校的孩子通過三年努力,只要滿足有普通高中升學資格且具有同一學校連續三年學籍,同時中考分數500分以上就有機會通過校額到校進名校。

但是每一個政策有人受益就必然有人利益受損,優質高中招生人數就那麼多名額,誰才有真正資格進入名校是一個爭議的話題。有家長在群裡說,校額到校501分可以上101中學,統招550上不了101。憑什麼我的孩子比校額到校的孩子的分數高出一大截反倒去了普通高中,更何況高中三年尤其是高考將決定很多孩子一生的命運,校額到校擾亂了教育公平。

對於那些大派位掉入“坑校”的家長反駁說,如果小升初按照統考方式入學,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就不會遭受掉進“坑”的厄運,再者校額到校錄取分數也在500分以上。如果身在普校還能考出這樣的好成績,孩子通過校額到校有什麼不公平?總不能有些孩子小升初去名校,中考也去名校,兩頭通吃,不給去普校的孩子一點機會,校額到校是孩子在三年“渣校”用奮力拼搏換來的,怎麼就不公平了?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爭取”還是“放棄”

據瞭解,2019年北京中考招生錄取按提前招生、校額到校招生、統一招生和補錄順序,採取網上錄取方式進行。7月8日,考試院下發通知,校額到校各類招生未完成的計劃,由各區根據學校情況確定是否轉入統一招生計劃。此通知說明,部分名校的校額到校並未全部使用,這也是最近兩天家長又一個爭議的話題,校額到校應該積極爭取,還是應該放棄。

為什麼有些普校的孩子和家長會放棄校額到校。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其一,很多家長認為校額到校錄取的孩子進不了名校的實驗班,簡單的可以理解為做雞頭還是鳳尾的問題,有家長擔心雖然去了名校,但是孩子去的是普通班,那麼還不如去普校的實驗班更受重視。其二,校額到校的某些學校離家較遠,由於高中孩子的時間更為寶貴,如果每天把時間浪費在路上,對孩子的睡眠和學習都會造成影響。其三,真正在意校額到校的孩子都是成績不太好,可以通過校額到校“撿便宜”進名校的,但是對於大多數成績較好的孩子來說,其實並不都在意校額到校,因為這類孩子有更多選擇名校的空間。

明天中考志願填報即將結束,相信仍有一部分家長還在糾結到底要不要走校額到校。一位目前孩子就讀高一的家長也給出了一些建議,他說不是選擇校額到校就放棄了名校實驗班,很多學校高中入學後會進行分班考試重新分班。同時,大部分學校不是真的只有一兩個實驗班。比如,實驗中學有5-6個實驗班,但中考志願填報時中只有一個,也就是說孩子進入高中後還有好幾個實驗班可以拼。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另一位西城家長則強調說,如果放棄了校額到校,就一定能按目前分數進入統招嗎?這個真的不好說,當然校額到校中有很多孩子,分數很高,但是從最終校額到校錄取線而言,校額到校的錄取分數線大部分是低於統招的。也就是有些孩子校額到校可以進目標校,統招中真有可能去不了,這個概率不容小覷。如果用校額到校相當於上了雙保險,為什麼要輕易放棄呢,家長在填報志願時一定要三思再三思,這些分數可是孩子三年努力換來的。

"

這幾天,中考志願填報正在火熱的進行,家長們一邊討論各學校的優勢對比,一邊認真研究各種填報技巧,“校額到校”也再一次成為家長們熱議的話題,連很多剛剛上岸的小升初家長,也開始關注校額到校。據瞭解,校額到校的真正目的是要做到統籌優質教育資源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對於很多一般公立校的孩子們來說通過校額到校可以增加進入優質校的機會。JW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校額到校和其他升學政策一樣很難做到盡人如意,自然褒貶不一。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雞肋”還是“奶酪”

小升初大派位剛剛結束,陳然和孩子的心頭一直籠罩著烏雲,本來孩子“掉坑”的機率非常小,沒想到居然成了最悲催的那幾個之一。這完全超出一家人的預料,因為孩子成績一直都很好,在接到通知那一刻,孩子的眼淚奪眶而出,本想安慰孩子幾句,沒想到變成了母女倆抱頭痛哭。她想不明白,兩個成績相當的孩子,填的一模一樣的志願,為什麼結局會有天壤之別,況且那個孩子的成績還不如女兒,一直教育女兒天道酬勤,最後還是拼不過運氣,拼不過爹。

這幾天陳然也在研究中考政策,也有很多家長安慰她說,“掉坑”沒關係,是金子哪裡都會發光,三年後還可以通過校額到校低分進名校,聽起來貌似是中考進名校的一條捷徑似的,但是陳然和愛人卻不這樣認為,在她看來,初中是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學習氛圍和學校的師資力量非常重要,家長和孩子需要拼盡全力才有機會從“坑裡”爬出來,但能不能爬上來真是一個未知數。在她眼裡校額到校如同“雞肋”,甚至有點打了草根一棒子,再撒出幾顆紅棗的味道。

但是支持校額到校的家長也不少,海淀一位家長則說,校額到校最大的作用是給了去普校的孩子一個機會,一個希望。如果家長教育恰當,也許更能激發出孩子的鬥志和潛力,況且校額到校相比中考競爭要小了許多,去普校是因為去不了其他好學校,這樣看校額到校總歸是好的,總比沒有機會上優質高中強多了。更何況對於很多看似不是普校但其實也是普校的孩子來說,連校額到校的名額都沒有, 說校額到校是“奶酪”一點也不為過。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公平”還是“不公平”

教育資源均衡一直是家長關注的話題,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進入好學校接受教育,但是現實中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公平。最近幾年,為了實現教育資源均衡,推優、點招、盃賽、特長生等先後退出了小升初舞臺,為了實現公平,JW絞盡腦汁的想各種解決辦法,校額到校就是手段之一,對於那些小升初身在普校的孩子通過三年努力,只要滿足有普通高中升學資格且具有同一學校連續三年學籍,同時中考分數500分以上就有機會通過校額到校進名校。

但是每一個政策有人受益就必然有人利益受損,優質高中招生人數就那麼多名額,誰才有真正資格進入名校是一個爭議的話題。有家長在群裡說,校額到校501分可以上101中學,統招550上不了101。憑什麼我的孩子比校額到校的孩子的分數高出一大截反倒去了普通高中,更何況高中三年尤其是高考將決定很多孩子一生的命運,校額到校擾亂了教育公平。

對於那些大派位掉入“坑校”的家長反駁說,如果小升初按照統考方式入學,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就不會遭受掉進“坑”的厄運,再者校額到校錄取分數也在500分以上。如果身在普校還能考出這樣的好成績,孩子通過校額到校有什麼不公平?總不能有些孩子小升初去名校,中考也去名校,兩頭通吃,不給去普校的孩子一點機會,校額到校是孩子在三年“渣校”用奮力拼搏換來的,怎麼就不公平了?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爭取”還是“放棄”

據瞭解,2019年北京中考招生錄取按提前招生、校額到校招生、統一招生和補錄順序,採取網上錄取方式進行。7月8日,考試院下發通知,校額到校各類招生未完成的計劃,由各區根據學校情況確定是否轉入統一招生計劃。此通知說明,部分名校的校額到校並未全部使用,這也是最近兩天家長又一個爭議的話題,校額到校應該積極爭取,還是應該放棄。

為什麼有些普校的孩子和家長會放棄校額到校。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其一,很多家長認為校額到校錄取的孩子進不了名校的實驗班,簡單的可以理解為做雞頭還是鳳尾的問題,有家長擔心雖然去了名校,但是孩子去的是普通班,那麼還不如去普校的實驗班更受重視。其二,校額到校的某些學校離家較遠,由於高中孩子的時間更為寶貴,如果每天把時間浪費在路上,對孩子的睡眠和學習都會造成影響。其三,真正在意校額到校的孩子都是成績不太好,可以通過校額到校“撿便宜”進名校的,但是對於大多數成績較好的孩子來說,其實並不都在意校額到校,因為這類孩子有更多選擇名校的空間。

明天中考志願填報即將結束,相信仍有一部分家長還在糾結到底要不要走校額到校。一位目前孩子就讀高一的家長也給出了一些建議,他說不是選擇校額到校就放棄了名校實驗班,很多學校高中入學後會進行分班考試重新分班。同時,大部分學校不是真的只有一兩個實驗班。比如,實驗中學有5-6個實驗班,但中考志願填報時中只有一個,也就是說孩子進入高中後還有好幾個實驗班可以拼。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另一位西城家長則強調說,如果放棄了校額到校,就一定能按目前分數進入統招嗎?這個真的不好說,當然校額到校中有很多孩子,分數很高,但是從最終校額到校錄取線而言,校額到校的錄取分數線大部分是低於統招的。也就是有些孩子校額到校可以進目標校,統招中真有可能去不了,這個概率不容小覷。如果用校額到校相當於上了雙保險,為什麼要輕易放棄呢,家長在填報志願時一定要三思再三思,這些分數可是孩子三年努力換來的。

“校額到校”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結束語

校額到校這幾天被吵的沸沸揚揚,歸根究底還是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但是家長和孩子不是政策的制定者,只能從自身下功夫。說校額到校不公平的,其實話說回來,校額到校能受益的孩子非常有限,並不能撼動整個中考公平錄取的大環境,如果由於幾個校額到校的孩子就搶佔了您家孩子進入名校的機會,豆汁兒媽覺得與其抱怨,不如努力提高孩子成績,多從自身找原因。畢竟通過校額到校被優質高中錄取的孩子也不容易,換位思考一下,初中三年學習生活都在師資偏弱,學習氛圍不好的環境下仍能獨善其身,難道不能給這些孩子一些希望嗎?

同時,身處普校希望中考逆襲的孩子,也不能眼睛只盯著校額到校。雖然校額到校相對中考錄取分數線略低,但是古人云: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僅靠校額到校,並不十分保險,畢竟校額到校也是從高到低錄取,小心竹籃打水一場空。再者,就算通過校額到校進入名校,如果孩子學習跟不上,自信心受挫,進入名校也是枉然!

說到底,還是要苦練內功,用成績說話。關於校額到校,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各位家長在評論區留言,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