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入股芯原微電子並非為了復活澎湃芯片,是為IOT'

"

據媒體報道,小米旗下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近日已投資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持股佔比6.25%,成後者第四大股東。

小米入股芯原微電子引遐想

這個消息對於小米來說,是有著提振市場信心的正面作用的。目前的小米,正面臨股價比上市當初跌去將近一半的困境,投資芯原微電子的舉措,被市場廣泛解讀為小米仍然打算在芯片方面加大投入,令投資者對小米發展前景的信心有所提升。

小米這次投資,以增資方式進行。融資過後,芯原微電子的註冊資本增加了近4千萬元。

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芯片定製服務的設計企業。能夠基於IP中心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點對點的半導體定製化設計。芯原微電子的客戶主要來自於移動互聯設備、數據中心、物聯網 (IoT)、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汽車電子等終端設備領域,在AI和算力方面有長期的深度開發經驗,積累了相當的行業服務經驗。

"

據媒體報道,小米旗下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近日已投資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持股佔比6.25%,成後者第四大股東。

小米入股芯原微電子引遐想

這個消息對於小米來說,是有著提振市場信心的正面作用的。目前的小米,正面臨股價比上市當初跌去將近一半的困境,投資芯原微電子的舉措,被市場廣泛解讀為小米仍然打算在芯片方面加大投入,令投資者對小米發展前景的信心有所提升。

小米這次投資,以增資方式進行。融資過後,芯原微電子的註冊資本增加了近4千萬元。

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芯片定製服務的設計企業。能夠基於IP中心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點對點的半導體定製化設計。芯原微電子的客戶主要來自於移動互聯設備、數據中心、物聯網 (IoT)、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汽車電子等終端設備領域,在AI和算力方面有長期的深度開發經驗,積累了相當的行業服務經驗。

雷軍入股芯原微電子並非為了復活澎湃芯片,是為IOT

鑑於芯原微電子在AI算力方面的技術實力,許多人都猜測小米與其合作的主要目的,很有可能是要延續目前陷入低潮的澎湃系列芯片研發。

一度被小米非常高調宣傳的澎湃系列芯片,於2017年推出了初代產品S1後,就漸漸失去了存在感。澎湃S1曾經被搭載到小米5C手機上,由於在耗能、發熱以及運算能力方面均表現一般,該產品很快就從市場上銷聲匿跡了。

關於澎湃芯片還會不會推出第二代產品S2這個問題,兩年來不斷有各種消息傳出,但都最終不了了之。如今小米增資入股芯原微電子,被認為是小米復活澎湃S2的舉動。

入股芯原微電子並非為了復活澎湃,而是為了IOT

儘管市場上有各種猜測,甚至不少“米粉”已經開始為澎湃芯片的“復活”歡呼雀躍,但璽哥卻要潑一下冷水:回顧松果澎湃的發展歷程,就會明白對於小米來說,繼續堅持SoC芯片研發方向的困難實在太大了,放棄這個路徑才是明智之舉。

據媒體報道,澎湃系列2017年僅僅第一次流片,就向臺積電交付了數千萬元的費用。流片出來後,還必須經過一週才能測試並確認產品是否能點亮手機。每次流片都是一次發現BUG的艱苦過程,然後就是修改設計、再次流片。歷經5次失敗,上億的資金就已經不知不覺花完了。

正是S2數次流片的失敗,讓雷軍痛定思痛:小米在SoC研發、流片前的仿真驗證等環節上積累嚴重不足,導致在設計上很難做得到位,反覆流片、修改設計也解決不了問題,再強行繼續下去的話,只會把公司本就不充裕的研發資源消耗殆盡。

對自身技術能力的反思、以及數次流片造成的鉅額資金消耗,讓小米管理層重新確立了芯片研發的新方向——轉向IoT領域。

"

據媒體報道,小米旗下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近日已投資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持股佔比6.25%,成後者第四大股東。

小米入股芯原微電子引遐想

這個消息對於小米來說,是有著提振市場信心的正面作用的。目前的小米,正面臨股價比上市當初跌去將近一半的困境,投資芯原微電子的舉措,被市場廣泛解讀為小米仍然打算在芯片方面加大投入,令投資者對小米發展前景的信心有所提升。

小米這次投資,以增資方式進行。融資過後,芯原微電子的註冊資本增加了近4千萬元。

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芯片定製服務的設計企業。能夠基於IP中心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點對點的半導體定製化設計。芯原微電子的客戶主要來自於移動互聯設備、數據中心、物聯網 (IoT)、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汽車電子等終端設備領域,在AI和算力方面有長期的深度開發經驗,積累了相當的行業服務經驗。

雷軍入股芯原微電子並非為了復活澎湃芯片,是為IOT

鑑於芯原微電子在AI算力方面的技術實力,許多人都猜測小米與其合作的主要目的,很有可能是要延續目前陷入低潮的澎湃系列芯片研發。

一度被小米非常高調宣傳的澎湃系列芯片,於2017年推出了初代產品S1後,就漸漸失去了存在感。澎湃S1曾經被搭載到小米5C手機上,由於在耗能、發熱以及運算能力方面均表現一般,該產品很快就從市場上銷聲匿跡了。

關於澎湃芯片還會不會推出第二代產品S2這個問題,兩年來不斷有各種消息傳出,但都最終不了了之。如今小米增資入股芯原微電子,被認為是小米復活澎湃S2的舉動。

入股芯原微電子並非為了復活澎湃,而是為了IOT

儘管市場上有各種猜測,甚至不少“米粉”已經開始為澎湃芯片的“復活”歡呼雀躍,但璽哥卻要潑一下冷水:回顧松果澎湃的發展歷程,就會明白對於小米來說,繼續堅持SoC芯片研發方向的困難實在太大了,放棄這個路徑才是明智之舉。

據媒體報道,澎湃系列2017年僅僅第一次流片,就向臺積電交付了數千萬元的費用。流片出來後,還必須經過一週才能測試並確認產品是否能點亮手機。每次流片都是一次發現BUG的艱苦過程,然後就是修改設計、再次流片。歷經5次失敗,上億的資金就已經不知不覺花完了。

正是S2數次流片的失敗,讓雷軍痛定思痛:小米在SoC研發、流片前的仿真驗證等環節上積累嚴重不足,導致在設計上很難做得到位,反覆流片、修改設計也解決不了問題,再強行繼續下去的話,只會把公司本就不充裕的研發資源消耗殆盡。

對自身技術能力的反思、以及數次流片造成的鉅額資金消耗,讓小米管理層重新確立了芯片研發的新方向——轉向IoT領域。

雷軍入股芯原微電子並非為了復活澎湃芯片,是為IOT

璽哥認為,小米本次入股芯原微電子,目標並不是延續澎湃系列SoC芯片的研發,而是為新成立的大魚半導體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其在IoT芯片設計的方向上走得更穩健。

2019年4月3日,小米集團宣佈進行重大架構調整。這次調整的一個重點,就是重組旗下的松果電子團隊。將其分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留在松果團隊,延續澎湃系列手機SoC芯片的相關研發工作;另一部分團隊成員則組建新的半導體設計平臺——大魚半導體。這個大魚半導體,被雷軍賦予了開拓AI和IoT領域芯片研發的重任。

這樣,小米在芯片領域就出現了兩個發展方向:手機SoC芯片、IoT芯片。從2018年以來,在國內市場面臨較大下滑的小米,又經歷了澎湃S1芯片研發的是失敗,事實上已經不再可能多頭並進,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方向作為未來突破的重點。而小米在關於這次架構調整的聲明中,已經用明確的話語做了選擇。聲明指出,本次架構調整的目標,就是“為了配合公司AIoT戰略加速落地”。顯然,在原松果團隊與大魚半導體之間,小米更重視的是後者所代表的AIoT方向。

瞭解了這個背景後,我們再來觀察本次小米投資的芯原微電子——該公司擅長的設計領域包括: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汽車電子等多種終端芯片設計。可見,芯原微電子其實在小米非常重視的IoT領域,有著極為深厚的技術積累。甚至可以認為,芯原最擅長的就是IoT芯片設計。

兩相對照不難得出結論:小米入股芯原,其目標並非指向“復活”沉寂已久的澎湃S系列SoC芯片,而是為了強化在IoT領域的佈局,為旗下大魚半導體的下一步研發工作打基礎。

入股芯原微電子有助雷軍分散“造芯”風險

璽哥認為,入股芯原微電子除了能幫助大魚半導體之外,還有助於雷軍分散“造芯”風險。

儘管小米目前不得不擱置澎湃系列SoC芯片的研發,但這些年來的經驗教訓,讓雷軍痛感核心技術的重要性。長期對高通系列芯片的依賴,讓小米陷入與其他廠商的同質化競爭,很難邁向高端市場。比如小米9、小米CC等機型,都因為友商採用了同樣的高通芯片,而不得不面臨定價策略上的“近身搏殺”,失去了應有的利潤空間和市場主動權。

"

據媒體報道,小米旗下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近日已投資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持股佔比6.25%,成後者第四大股東。

小米入股芯原微電子引遐想

這個消息對於小米來說,是有著提振市場信心的正面作用的。目前的小米,正面臨股價比上市當初跌去將近一半的困境,投資芯原微電子的舉措,被市場廣泛解讀為小米仍然打算在芯片方面加大投入,令投資者對小米發展前景的信心有所提升。

小米這次投資,以增資方式進行。融資過後,芯原微電子的註冊資本增加了近4千萬元。

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芯片定製服務的設計企業。能夠基於IP中心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點對點的半導體定製化設計。芯原微電子的客戶主要來自於移動互聯設備、數據中心、物聯網 (IoT)、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汽車電子等終端設備領域,在AI和算力方面有長期的深度開發經驗,積累了相當的行業服務經驗。

雷軍入股芯原微電子並非為了復活澎湃芯片,是為IOT

鑑於芯原微電子在AI算力方面的技術實力,許多人都猜測小米與其合作的主要目的,很有可能是要延續目前陷入低潮的澎湃系列芯片研發。

一度被小米非常高調宣傳的澎湃系列芯片,於2017年推出了初代產品S1後,就漸漸失去了存在感。澎湃S1曾經被搭載到小米5C手機上,由於在耗能、發熱以及運算能力方面均表現一般,該產品很快就從市場上銷聲匿跡了。

關於澎湃芯片還會不會推出第二代產品S2這個問題,兩年來不斷有各種消息傳出,但都最終不了了之。如今小米增資入股芯原微電子,被認為是小米復活澎湃S2的舉動。

入股芯原微電子並非為了復活澎湃,而是為了IOT

儘管市場上有各種猜測,甚至不少“米粉”已經開始為澎湃芯片的“復活”歡呼雀躍,但璽哥卻要潑一下冷水:回顧松果澎湃的發展歷程,就會明白對於小米來說,繼續堅持SoC芯片研發方向的困難實在太大了,放棄這個路徑才是明智之舉。

據媒體報道,澎湃系列2017年僅僅第一次流片,就向臺積電交付了數千萬元的費用。流片出來後,還必須經過一週才能測試並確認產品是否能點亮手機。每次流片都是一次發現BUG的艱苦過程,然後就是修改設計、再次流片。歷經5次失敗,上億的資金就已經不知不覺花完了。

正是S2數次流片的失敗,讓雷軍痛定思痛:小米在SoC研發、流片前的仿真驗證等環節上積累嚴重不足,導致在設計上很難做得到位,反覆流片、修改設計也解決不了問題,再強行繼續下去的話,只會把公司本就不充裕的研發資源消耗殆盡。

對自身技術能力的反思、以及數次流片造成的鉅額資金消耗,讓小米管理層重新確立了芯片研發的新方向——轉向IoT領域。

雷軍入股芯原微電子並非為了復活澎湃芯片,是為IOT

璽哥認為,小米本次入股芯原微電子,目標並不是延續澎湃系列SoC芯片的研發,而是為新成立的大魚半導體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其在IoT芯片設計的方向上走得更穩健。

2019年4月3日,小米集團宣佈進行重大架構調整。這次調整的一個重點,就是重組旗下的松果電子團隊。將其分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留在松果團隊,延續澎湃系列手機SoC芯片的相關研發工作;另一部分團隊成員則組建新的半導體設計平臺——大魚半導體。這個大魚半導體,被雷軍賦予了開拓AI和IoT領域芯片研發的重任。

這樣,小米在芯片領域就出現了兩個發展方向:手機SoC芯片、IoT芯片。從2018年以來,在國內市場面臨較大下滑的小米,又經歷了澎湃S1芯片研發的是失敗,事實上已經不再可能多頭並進,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方向作為未來突破的重點。而小米在關於這次架構調整的聲明中,已經用明確的話語做了選擇。聲明指出,本次架構調整的目標,就是“為了配合公司AIoT戰略加速落地”。顯然,在原松果團隊與大魚半導體之間,小米更重視的是後者所代表的AIoT方向。

瞭解了這個背景後,我們再來觀察本次小米投資的芯原微電子——該公司擅長的設計領域包括: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汽車電子等多種終端芯片設計。可見,芯原微電子其實在小米非常重視的IoT領域,有著極為深厚的技術積累。甚至可以認為,芯原最擅長的就是IoT芯片設計。

兩相對照不難得出結論:小米入股芯原,其目標並非指向“復活”沉寂已久的澎湃S系列SoC芯片,而是為了強化在IoT領域的佈局,為旗下大魚半導體的下一步研發工作打基礎。

入股芯原微電子有助雷軍分散“造芯”風險

璽哥認為,入股芯原微電子除了能幫助大魚半導體之外,還有助於雷軍分散“造芯”風險。

儘管小米目前不得不擱置澎湃系列SoC芯片的研發,但這些年來的經驗教訓,讓雷軍痛感核心技術的重要性。長期對高通系列芯片的依賴,讓小米陷入與其他廠商的同質化競爭,很難邁向高端市場。比如小米9、小米CC等機型,都因為友商採用了同樣的高通芯片,而不得不面臨定價策略上的“近身搏殺”,失去了應有的利潤空間和市場主動權。

雷軍入股芯原微電子並非為了復活澎湃芯片,是為IOT

反觀華為,情況就完全不一樣。華為很早就開始佈局自主芯片研發,雖然第一代芯片K3在性能上與澎湃S1一樣不如人意,但華為始終沒有放棄,在幾經改良和迭代後,終於推出了大獲成功的麒麟系列SoC芯片。在自主芯片的支撐下,華為/榮耀手機不但與競爭對手拉開了距離,而且在定價上也有了充分底氣,開始向高端市場進軍。如今,原本主打性價比的榮耀品牌,已經敢於將價格定在3000元檔位;而主打高性能的華為品牌,更是將價格穩定在了4000至5000元以上的段位,甚至開始藉助摺疊屏+5G自主研發技術,向萬元檔位發起衝擊。

這樣的對比,讓雷軍即便遇到困難,也不願意放棄芯片研發之路。痛定思痛的小米,一方面通過重組團隊延續在芯片領域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吸取了澎湃系列失敗的教訓。回頭來看,澎湃系列之所以半途而廢,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小米在資源、技術實力上均存在不足的情況下,過於大包大攬,試圖靠自身完成所的相關研發和設計。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所有的風險也都只能有小米獨力承擔。

如今入股芯原微電子,將為小米旗下的大魚半導體,贏得一個能夠分擔技術風險、投資風險的同盟軍。今後小米在芯片研發上的重大戰略性項目,極有可能會與芯原微電子共同進行。這樣,小米方面既能減輕資金負擔,又能在技術上得到芯原這個戰略伙伴的強力支撐,走得更穩健。不至於像當年研發澎湃系列時那樣,一個項目失利,令整個芯片方向陷入困境。

事實上,芯原微電子之外,小米還投資了恆玄科技,這是一家系統級芯片(SoC)研發商,主要產品為具備WIFI/BT無線連接的音頻系統級芯片,產品廣泛應用於移動手持、智能硬件、消費電子等領域。

多方押注,重點培養,分散風險已成為小米當前的“造芯”策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