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在公司股價幾近腰斬、反彈無力的情況下,林斌的少量減持所引發的輿論風暴,不過是投資者對管理層一次“抗議”。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崔鵬

編輯|劉宇翔

頭圖來源|中企圖庫

小米在一週之內兩次成為輿論焦點。

8月30日晚間,證監會更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名單顯示小米集團已經於8月26日終止審查。隨後小米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本次主板存託憑證發行。

這意味著,曾經頂著“CDR概念第一股”的小米正式撤出A股IPO排隊通道。這是本週小米第二次引發資本市場關注,前一次是高管拋售股票。

8月26日,小米向港交所提交公告稱,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從8月21日開始,連續三天出售小米股票,累計超過4131.34萬股,總計約3.7億港元。

這次減持引發大量投資者質疑,很多股民認為林斌所代表的高管層對小米未來發展失去信心。小米的股價從林斌開始減持時的9.43港元,下跌至8月30日收盤時的8.53港元,降幅接近10%。

一家香港資本管理公司的投資經理告訴《中國企業家》,香港市場減持的手段通常是在公開市場大手交易或者通過場外衍生品交易,前者為通用手段,後者較為複雜隱蔽。

林斌採取的是在公開市場減持,所變現的4131.34萬股,也不超過林斌總持有股份的1.5%,根據小米2018年年報,林斌作為林斌家族信託的受託人,擁有小米24億股A類股以及3億股B類股。據林斌的說法,部分套現資金將用於慈善。

而市場的激烈反應超出了此前預計。一位在港中資金融機構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高管減持是件敏感的事情,如果沒有做到完全合規,或者選擇時機不對,就可能對股價有壓力。”


"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在公司股價幾近腰斬、反彈無力的情況下,林斌的少量減持所引發的輿論風暴,不過是投資者對管理層一次“抗議”。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崔鵬

編輯|劉宇翔

頭圖來源|中企圖庫

小米在一週之內兩次成為輿論焦點。

8月30日晚間,證監會更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名單顯示小米集團已經於8月26日終止審查。隨後小米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本次主板存託憑證發行。

這意味著,曾經頂著“CDR概念第一股”的小米正式撤出A股IPO排隊通道。這是本週小米第二次引發資本市場關注,前一次是高管拋售股票。

8月26日,小米向港交所提交公告稱,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從8月21日開始,連續三天出售小米股票,累計超過4131.34萬股,總計約3.7億港元。

這次減持引發大量投資者質疑,很多股民認為林斌所代表的高管層對小米未來發展失去信心。小米的股價從林斌開始減持時的9.43港元,下跌至8月30日收盤時的8.53港元,降幅接近10%。

一家香港資本管理公司的投資經理告訴《中國企業家》,香港市場減持的手段通常是在公開市場大手交易或者通過場外衍生品交易,前者為通用手段,後者較為複雜隱蔽。

林斌採取的是在公開市場減持,所變現的4131.34萬股,也不超過林斌總持有股份的1.5%,根據小米2018年年報,林斌作為林斌家族信託的受託人,擁有小米24億股A類股以及3億股B類股。據林斌的說法,部分套現資金將用於慈善。

而市場的激烈反應超出了此前預計。一位在港中資金融機構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高管減持是件敏感的事情,如果沒有做到完全合規,或者選擇時機不對,就可能對股價有壓力。”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雖不違規但時機不對

在主流資本市場上,董監高(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減持都有明確的規則限制。上市公司高管在減持前,通常會通過發佈減持公告的方式,提前告知股民,並在約定的時期內進行減持。

在香港市場,這方面主要是依據《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聯交所綜合主板上市規則》和《香港聯交所綜合創業板上市規則》,條例和規則對持股5%以上的股東以及董事、高管減持股票的行為有明確規範。其中在減持信息披露方面,有非常細緻的規則,在三類情形發生時必須及時披露:一是首次持有某一上市公司5%以上的權益;二是持有某一上市公司股份的權益下降至5%以下;三是持股達到5%以後持股比例跨越某個處於5%以上的百分率整數。

本次林斌減持小米股份的比例並不大,只相當於總股本的0.18%左右,未到百分率整數,並且港股市場對披露權益的報告期限為3日,所以其操作發生在8月21-8月23日,到8月26日,小米向提交港交所公告。

前述基金經理對《中國企業家》表示,林斌的做法合法合規,不過與高管減持的通常做法有所區別,這是股民表達不滿的原因之一。

為了打消市場疑慮,8月27日早間,小米創始人雷軍簽署併發布公告稱,執行董事、總裁林斌自願承諾自己及其控制的實體在365天內不會出售公司股份。

同一天,林斌在微博上回應稱,這次減持只佔其所持股份的1.48%,“我對小米的未來充滿信心,我相信小米模式一定能成功。”同時,他也晒出上市公司公告文件《小米集團自願性公告:總裁的禁售期承諾》,用來自證。

但有趣的是,隨後林斌將該微博刪除。

投資者對林斌本次減持表達不滿的另一個原因是,公司在不斷回購股票,高管卻選擇減持套現,這種情況在成熟資本市場上並不多見。

自6月3日以來,小米已經進行過19次股票回購,其中6月15日到7月3日期間,小米更是連續15個交易日回購。小米在港交所發佈的公告顯示,截至8月21日小米共回購1.25億股B類股份,總代價(包括交易成本)為12億港元。經計算,每股回購均價為9.6港元。

而港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林斌三次出售小米股票的均價為9.07港元/股,8.92港元/股和8.92港元/股,拋售價格都低於小米此前的回購均價。這也直接引發部分投資者的質疑和對小米的信心。林斌的減持選擇一個不對的時機。


"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在公司股價幾近腰斬、反彈無力的情況下,林斌的少量減持所引發的輿論風暴,不過是投資者對管理層一次“抗議”。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崔鵬

編輯|劉宇翔

頭圖來源|中企圖庫

小米在一週之內兩次成為輿論焦點。

8月30日晚間,證監會更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名單顯示小米集團已經於8月26日終止審查。隨後小米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本次主板存託憑證發行。

這意味著,曾經頂著“CDR概念第一股”的小米正式撤出A股IPO排隊通道。這是本週小米第二次引發資本市場關注,前一次是高管拋售股票。

8月26日,小米向港交所提交公告稱,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從8月21日開始,連續三天出售小米股票,累計超過4131.34萬股,總計約3.7億港元。

這次減持引發大量投資者質疑,很多股民認為林斌所代表的高管層對小米未來發展失去信心。小米的股價從林斌開始減持時的9.43港元,下跌至8月30日收盤時的8.53港元,降幅接近10%。

一家香港資本管理公司的投資經理告訴《中國企業家》,香港市場減持的手段通常是在公開市場大手交易或者通過場外衍生品交易,前者為通用手段,後者較為複雜隱蔽。

林斌採取的是在公開市場減持,所變現的4131.34萬股,也不超過林斌總持有股份的1.5%,根據小米2018年年報,林斌作為林斌家族信託的受託人,擁有小米24億股A類股以及3億股B類股。據林斌的說法,部分套現資金將用於慈善。

而市場的激烈反應超出了此前預計。一位在港中資金融機構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高管減持是件敏感的事情,如果沒有做到完全合規,或者選擇時機不對,就可能對股價有壓力。”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雖不違規但時機不對

在主流資本市場上,董監高(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減持都有明確的規則限制。上市公司高管在減持前,通常會通過發佈減持公告的方式,提前告知股民,並在約定的時期內進行減持。

在香港市場,這方面主要是依據《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聯交所綜合主板上市規則》和《香港聯交所綜合創業板上市規則》,條例和規則對持股5%以上的股東以及董事、高管減持股票的行為有明確規範。其中在減持信息披露方面,有非常細緻的規則,在三類情形發生時必須及時披露:一是首次持有某一上市公司5%以上的權益;二是持有某一上市公司股份的權益下降至5%以下;三是持股達到5%以後持股比例跨越某個處於5%以上的百分率整數。

本次林斌減持小米股份的比例並不大,只相當於總股本的0.18%左右,未到百分率整數,並且港股市場對披露權益的報告期限為3日,所以其操作發生在8月21-8月23日,到8月26日,小米向提交港交所公告。

前述基金經理對《中國企業家》表示,林斌的做法合法合規,不過與高管減持的通常做法有所區別,這是股民表達不滿的原因之一。

為了打消市場疑慮,8月27日早間,小米創始人雷軍簽署併發布公告稱,執行董事、總裁林斌自願承諾自己及其控制的實體在365天內不會出售公司股份。

同一天,林斌在微博上回應稱,這次減持只佔其所持股份的1.48%,“我對小米的未來充滿信心,我相信小米模式一定能成功。”同時,他也晒出上市公司公告文件《小米集團自願性公告:總裁的禁售期承諾》,用來自證。

但有趣的是,隨後林斌將該微博刪除。

投資者對林斌本次減持表達不滿的另一個原因是,公司在不斷回購股票,高管卻選擇減持套現,這種情況在成熟資本市場上並不多見。

自6月3日以來,小米已經進行過19次股票回購,其中6月15日到7月3日期間,小米更是連續15個交易日回購。小米在港交所發佈的公告顯示,截至8月21日小米共回購1.25億股B類股份,總代價(包括交易成本)為12億港元。經計算,每股回購均價為9.6港元。

而港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林斌三次出售小米股票的均價為9.07港元/股,8.92港元/股和8.92港元/股,拋售價格都低於小米此前的回購均價。這也直接引發部分投資者的質疑和對小米的信心。林斌的減持選擇一個不對的時機。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惹怨恨的原因

其實互聯網公司大佬減持套現的情況並不少見,騰訊上市後馬化騰減持次數超過40次,馬雲經歷多次減持後在阿里所持股份已經不足7%。如果把範圍擴大到全球,庫克獲得蘋果56萬股股票後,選擇直接減持套現4300萬美元,貝索斯在2017年底曾經出售價值近11億美元的亞馬遜股票。

不過上述幾家公司在IPO之後,已經讓各級投資人賺得盆滿缽滿,散戶們也跟著拿到不少回報,高管團隊進行減持通常會獲得理解,市場反應比較淡定。

但小米的情況有所不同。2018年7月9日晚,小米在香港舉辦上市慶功宴時,席間雷軍放出豪言稱“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現實情況卻是,小米上市後,股價雖短暫上揚,但隨後便陷入長期下跌趨勢中。在林斌減持的時間點,小米股價早已跌破發行價,近乎腰斬,這成為引發市場質疑的直接原因。

“很多中小投資者還沒賺到錢就被深套,肯定會不滿”,一家中概股公司的離職高管對《中國企業家》表示,創業公司IPO之前的投資人持股成本通常不高,並且很多份額掌握在私募基金手中,而這些基金普遍有資金到期壓力,企業解禁期結束後,通常會選擇拋售。

尤其當企業股價處於下跌趨勢時,面臨投資者拋售的風險更大。2019年1月9日,小米迎來首批60億股(約佔總股本25%)的限售股解禁,解禁前一個交易日,小米股價跌至新低,較發行價下跌35%。

港交所公告顯示,解禁當天,DST掌門人尤里米爾納旗下的一隻基金就賣出數百萬股小米股票,持股比例下降4成。同期還有另一未公開的大股東通過場外配售方式出售2.31億股小米B類股票。

當日小米發佈公告稱,雷軍和控股股東承諾一年內不出售任何小米股票,CFO周受資亦有相同承諾,但包括林斌在內的其他高管當時並未作出不減持承諾,這才有半年之後的減持風波。


"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在公司股價幾近腰斬、反彈無力的情況下,林斌的少量減持所引發的輿論風暴,不過是投資者對管理層一次“抗議”。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崔鵬

編輯|劉宇翔

頭圖來源|中企圖庫

小米在一週之內兩次成為輿論焦點。

8月30日晚間,證監會更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名單顯示小米集團已經於8月26日終止審查。隨後小米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本次主板存託憑證發行。

這意味著,曾經頂著“CDR概念第一股”的小米正式撤出A股IPO排隊通道。這是本週小米第二次引發資本市場關注,前一次是高管拋售股票。

8月26日,小米向港交所提交公告稱,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從8月21日開始,連續三天出售小米股票,累計超過4131.34萬股,總計約3.7億港元。

這次減持引發大量投資者質疑,很多股民認為林斌所代表的高管層對小米未來發展失去信心。小米的股價從林斌開始減持時的9.43港元,下跌至8月30日收盤時的8.53港元,降幅接近10%。

一家香港資本管理公司的投資經理告訴《中國企業家》,香港市場減持的手段通常是在公開市場大手交易或者通過場外衍生品交易,前者為通用手段,後者較為複雜隱蔽。

林斌採取的是在公開市場減持,所變現的4131.34萬股,也不超過林斌總持有股份的1.5%,根據小米2018年年報,林斌作為林斌家族信託的受託人,擁有小米24億股A類股以及3億股B類股。據林斌的說法,部分套現資金將用於慈善。

而市場的激烈反應超出了此前預計。一位在港中資金融機構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高管減持是件敏感的事情,如果沒有做到完全合規,或者選擇時機不對,就可能對股價有壓力。”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雖不違規但時機不對

在主流資本市場上,董監高(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減持都有明確的規則限制。上市公司高管在減持前,通常會通過發佈減持公告的方式,提前告知股民,並在約定的時期內進行減持。

在香港市場,這方面主要是依據《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聯交所綜合主板上市規則》和《香港聯交所綜合創業板上市規則》,條例和規則對持股5%以上的股東以及董事、高管減持股票的行為有明確規範。其中在減持信息披露方面,有非常細緻的規則,在三類情形發生時必須及時披露:一是首次持有某一上市公司5%以上的權益;二是持有某一上市公司股份的權益下降至5%以下;三是持股達到5%以後持股比例跨越某個處於5%以上的百分率整數。

本次林斌減持小米股份的比例並不大,只相當於總股本的0.18%左右,未到百分率整數,並且港股市場對披露權益的報告期限為3日,所以其操作發生在8月21-8月23日,到8月26日,小米向提交港交所公告。

前述基金經理對《中國企業家》表示,林斌的做法合法合規,不過與高管減持的通常做法有所區別,這是股民表達不滿的原因之一。

為了打消市場疑慮,8月27日早間,小米創始人雷軍簽署併發布公告稱,執行董事、總裁林斌自願承諾自己及其控制的實體在365天內不會出售公司股份。

同一天,林斌在微博上回應稱,這次減持只佔其所持股份的1.48%,“我對小米的未來充滿信心,我相信小米模式一定能成功。”同時,他也晒出上市公司公告文件《小米集團自願性公告:總裁的禁售期承諾》,用來自證。

但有趣的是,隨後林斌將該微博刪除。

投資者對林斌本次減持表達不滿的另一個原因是,公司在不斷回購股票,高管卻選擇減持套現,這種情況在成熟資本市場上並不多見。

自6月3日以來,小米已經進行過19次股票回購,其中6月15日到7月3日期間,小米更是連續15個交易日回購。小米在港交所發佈的公告顯示,截至8月21日小米共回購1.25億股B類股份,總代價(包括交易成本)為12億港元。經計算,每股回購均價為9.6港元。

而港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林斌三次出售小米股票的均價為9.07港元/股,8.92港元/股和8.92港元/股,拋售價格都低於小米此前的回購均價。這也直接引發部分投資者的質疑和對小米的信心。林斌的減持選擇一個不對的時機。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惹怨恨的原因

其實互聯網公司大佬減持套現的情況並不少見,騰訊上市後馬化騰減持次數超過40次,馬雲經歷多次減持後在阿里所持股份已經不足7%。如果把範圍擴大到全球,庫克獲得蘋果56萬股股票後,選擇直接減持套現4300萬美元,貝索斯在2017年底曾經出售價值近11億美元的亞馬遜股票。

不過上述幾家公司在IPO之後,已經讓各級投資人賺得盆滿缽滿,散戶們也跟著拿到不少回報,高管團隊進行減持通常會獲得理解,市場反應比較淡定。

但小米的情況有所不同。2018年7月9日晚,小米在香港舉辦上市慶功宴時,席間雷軍放出豪言稱“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現實情況卻是,小米上市後,股價雖短暫上揚,但隨後便陷入長期下跌趨勢中。在林斌減持的時間點,小米股價早已跌破發行價,近乎腰斬,這成為引發市場質疑的直接原因。

“很多中小投資者還沒賺到錢就被深套,肯定會不滿”,一家中概股公司的離職高管對《中國企業家》表示,創業公司IPO之前的投資人持股成本通常不高,並且很多份額掌握在私募基金手中,而這些基金普遍有資金到期壓力,企業解禁期結束後,通常會選擇拋售。

尤其當企業股價處於下跌趨勢時,面臨投資者拋售的風險更大。2019年1月9日,小米迎來首批60億股(約佔總股本25%)的限售股解禁,解禁前一個交易日,小米股價跌至新低,較發行價下跌35%。

港交所公告顯示,解禁當天,DST掌門人尤里米爾納旗下的一隻基金就賣出數百萬股小米股票,持股比例下降4成。同期還有另一未公開的大股東通過場外配售方式出售2.31億股小米B類股票。

當日小米發佈公告稱,雷軍和控股股東承諾一年內不出售任何小米股票,CFO周受資亦有相同承諾,但包括林斌在內的其他高管當時並未作出不減持承諾,這才有半年之後的減持風波。


小米總裁套現3.7億港元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大佬們的常規操作

上市公司高層減持套現的案例並不少見。Wind數據顯示,2018年滬深兩市約有968家上市公司董監高進行減持,約佔上市公司總量的1/4,減持金額486億元,平均每家高管減持5000萬元。

具體到中國互聯網公司中,無論是BAT這樣的傳統巨頭,還是京東等新銳上市公司,減持是高管們的常規操作。不過和林斌不同的是,其他公司高管的拋售行為通常出現在公司股價上漲期間,很少出現在下跌週期。

在百度上市時,百度董事和執行官共同持股29.5%,CEO李彥宏25.8%。百度2018年年報顯示,目前李彥宏持股數為16.1%。期間李彥宏曾經多次出售所持有的股份。

比如在2008年年初,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夜,李彥宏選擇減持百度股票。彼時百度股價衝破400美元大關不久,而上市時百度股價僅為28美元。

2011年年初,李彥宏減持4萬股百度股票,成為百度自納斯達克上市以來李彥宏單次出售股票最多的一次。當次減持前12個月,百度股價累計漲幅超過一倍,表現優於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同期31%的漲幅,市場對減持反應穩定。

2018年3月,騰訊第一大股東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MIH)在投資騰訊17年後,首次決定減持部分騰訊股票,以405港元/股的價格出售合計1.9億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約2%,共計769.4億港元(約673億元)。

減持後MIH母公司南非報業集團(Naspers)隨後宣佈,未來至少3年內不會進一步出售股份。在幾天後召開的深圳領袖峰會上,馬化騰對此迴應稱,上市公司需要非常好的股東,MIH持股騰訊17年,就賣了一點點,“還馬上說3年之內不會再賣了”。藉以安撫資本市場情緒。

MIH減持後不久,騰訊總裁劉熾平以平均434港元/股的價格,減持100萬股騰訊股份。半年前劉熾平曾經以約345港元/股的價格減持60萬股騰訊股票,劉熾平兩次減持期間,騰訊股價有明顯上漲。

而馬化騰本人從2005年到2017年,曾經多次減持騰訊股票,操作模式為多次而微量,單次出售比例很少超過0.1%。期間並未出現高管套現後股價走低的現象,騰訊股價漲幅超過400倍,甚至有騰訊內部員工調侃稱,“Pony(馬化騰)賣(股票)的時候,(其他人)就可以買了。”

2017年1月,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文件,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將被允許根據預先安排的股票出售計劃,在2017年10月之前出售650萬股公司股票,當時的票面價值接近6億美元。

8個月後,阿里向SEC提交監管文件披露,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阿雲已依據美國證券交易法第10b5-1條例規定,開始一項股票出售計劃。

該出售計劃顯示,允許馬雲及馬雲慈善基金會自當年10月起的12個月內,出售最多1600萬股阿里股票,相當於馬雲所持阿里股權的9%。

美國證券交易法第10b5-1條例,允許上市公司高管和董事採用書面形式或者預先安排的股票交易計劃,來滿足慈善公益承諾和理財目的等,以延長股票的交易時間,減少對市場的影響。2016年,馬雲同樣是依據這一條款,在一年內減持990萬股阿里股票。

近年陷入輿論風波的劉強東,也曾經多次減持京東股份。2017年全年劉強東通過旗下Max Smart Limited出售京東0.3%股份,通過FortuneRising Holdings Limited出售京東0.3%股份,共計減持約0.6%京東股份,套現數億美元。

京東曾給出解釋稱,減持行為集中發生在2017年下半年,在劉強東出售的股票中,包含一部分代持員工的股份,剩下為其個人的股份,出售股份主要是用於財務管理,以及一些公益慈善項目。

這些減持行為直到2018年初才對外透露,京東方面表示,根據美國證券監管規定,個人股東持股情況會進行年度股權變化披露,披露截止日期為第二年2月14日前。此前劉強東很少出售京東股份,他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京東股價太低,自己只有賬面財富,創業多年很少套現。

沒有人比上市公司董監高更瞭解公司,持有公司股份某種程度上會被外界解讀為董監高對公司的信心與否。在公司股價幾近腰斬、反彈無力的情況下,林斌的少量減持所引發的輿論風暴,不過是投資者對管理層一次“抗議”。

想必,一直焦慮的雷軍再明白不過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