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一週年市值遭腰斬 市場為何不買小米的賬?

7月9日,小米集團的限售股迎來第二次解禁,這一天也剛好是小米在港股上市的一週年紀念。

相較於年初的首次解禁,雖然本次解禁小米承壓不大,但在港股表現方面,小米股票目前的股價和雷軍當初豪言稱“買入即賺一倍”則相去甚遠。

同上市初相比,目前小米的市值已慘遭腰斬,而小米不被投資者看好的原因,市場分析大多認為是小米公司實質是一家硬件公司,這與小米自己定位的互聯網公司不符。

而關於小米股價在未來的走勢,不同分析方則給出了不盡一致的看法。

上市一週年市值遭腰斬 市場為何不買小米的賬?

↑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團在港交所主板掛牌

上市一週年,小米股票迎來第二次解禁

7月9日,距離小米集團2018年7月9日在港交所上市正好是一週年,與此同時,其43.87億限售股迎來解禁。

具體來看,本次解禁方包括了小米早期投資機構晨興資本以及小米三位聯合創始人(劉德、洪鋒、黎萬強)。其中,恆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家族旗下晨興資本持有的小米27.11億股B類股份一年禁售期滿可沽售,佔B類股的15.69%;小米三位聯合創始人(劉德、洪鋒、黎萬強)持有16.76億股B類股,解禁股票佔B類股的25.34%,合計43.87億股可於市場流通,相當於整體股份(A、B類股合計)的18.25%。

而這也是小米股票第二次解禁,上一次的解禁還是在今年1月9日。當時解禁的限售股包括了小米的7家基石投資者、超過50家機構投資者和4位個人股東持有的股份,總數達63.1億股,佔總股本的26.85%。

在半年前第一批股份解禁之際,小米集團曾發佈公告稱,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CFO周受資及其他控股股東承諾未來一年內不出售公司股份。

而此次解禁份額相對較少,解禁股東也比較集中,和半年前的第一次解禁相比,小米此次承壓較小。

上市一週年市值遭腰斬 市場為何不買小米的賬?

↑6月3日至7月3日,小米共進行19次回購

此外,在第二批股份解禁之前,小米曾多次回購股票。相關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小米累計回購次數已達22次。而僅今年6月以來,小米累計回購次數多達19次,合計回購股份數量達10553.8萬股,回購總金額超10億港元。

對此,西南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小米從6月初股價底部開始堅定進行回購,股價從底部最大反彈幅度超過15%,彰顯了公司對自身業務發展和前景的巨大信心。

財報亮眼,為什麼市場不買小米的賬?

回望一年前上市之際,小米創始人雷軍曾在敲鐘之後的慶功宴上承諾:要讓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者賺一倍。

上市一週年市值遭腰斬 市場為何不買小米的賬?

↑雷軍。圖據視覺中國

而今,上市一週年紀念日之際,截至7月9日收盤,小米集團股價為9.5港元,小米當前市值為2284億港元,這個價格相較於17港元的發行價跌幅達到了44.1%,相比22元的股價峰值,則是腰斬。雷軍曾說,小米的股票是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而如今市值腰斬,網上就有人調侃稱,這是“年輕人的第一次被套牢。”

上市一週年市值遭腰斬 市場為何不買小米的賬?

↑7月9日港股收盤小米股價

值得注意的是,和小米股價呈現的下跌走勢相反,小米的財報卻比較亮眼。

小米2019年一季報顯示,小米集團一季度總收入為人民幣438億元,同比增長27.2%;經調整利潤為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4%。

營收利潤雙雙增長,超出市場預期,那麼,為什麼市場還是不買小米的賬呢?

這和目前市場普遍把小米看作是一家做硬件的企業有關。這一點反映在幾個方面:首先是小米的市盈率(PE)。剛上市時,小米市盈率在20倍左右,介於互聯網公司和硬件公司之間,但是小米的市盈率自上市之後不斷降低,7月9日,小米15.50倍的靜態市盈率則是標準硬件公司的水平了。此外,小米2019年一季報顯示,智能手機業務營收為270億元,佔比達61.7%,是小米總營收的最大來源,而互聯網服務的營收佔比只有 9.7%,顯然,這個數字難以支撐起小米“互聯網公司”的定位。

互聯網資訊博主,高智網CEO就在有關小米股價的微博下評論道,“小米不算互聯網公司,不算產品生產商,大部分產品都是代加工的,合理股價6.5-7港元左右。”

而營收利潤雙雙增長背後也有隱憂,小米一季度總營收為上市以來單季度最差營收,21億元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為處置投資所得,如果不計這部分收入,則只有14.9億元的淨利潤,也是上市以來最低。

分析人士看來,當下,5G還未真正到來,4G仍是主流,而對於以智能手機為核心業務的小米來說,這也是上市後股價表現不及預期的原因之一。

當然,對於小米來說,也並非沒有利好。據相關媒體報道,香港主板上市的同股不同權企業,今年7月很有可能會納入“港股通”及“深港通”,也就是說,內地資金將可以由“港股通”買賣小米,而小米正是港股第一支“同股不同權”的股票。因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納入港股通的優質標的表現比納入之前要好。

部分機構也對小米在港股的表現給予了樂觀的展望。中郵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程毅敏在接受《國際金融報》採訪時就表示,小米此次解禁短期釋放壓力後,長期來看情況會轉好,機構投資者在公司上市後會考慮到變現落袋的過程,但正因為香港市場是一個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市場,新老機構更替後,反而會真正挖掘出企業的價值。

富途證券則表示,在2019中報季來臨之際,股價方向仍取決於未來披露的數據是否符合市場預期。

紅星新聞記者 白兆鵬

編輯 汪垠濤

上市一週年市值遭腰斬 市場為何不買小米的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