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其野,芃芃其麥”——麥香飄過五千年

小麥作為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國內四大主樑之一,一直是人類糧食供應的主要來源。經過先輩數千年的研究尤其是近代科技的有力加持,當今世界小麥品種繁多,性狀優良,口感各異,適合於絕大多數自然地理氣候。小麥獨特的麵筋蛋白和豐富的營養成分,使其可做成各種口味與形狀的麵食、饅頭、餅乾,發酵後還可釀酒,啤酒、白酒以及有名的俄羅斯伏特加都是用小麥釀製的,小麥的麥麩更具營養,適宜做優質精飼料,麥稈還是編織與造紙的好材料。可以說小麥全身都是寶,都對人類充滿的價值感呢!

小麥(學名:Triticum aestivum L.)屬於禾本科小麥屬,起源於亞洲西部。現在的小麥與其祖先早已相差甚遠。比如我國的小麥,已經根據地理區域、品種特性、栽培環境進行了特殊的劃分種植。我國不像美國擁有大量連片的土地可以進行大規模種植處理,而是有很多的小的區域,小農模式一直是我國的基本行情。

小麥源於西亞,大約在距今5000年時傳入我國。經過漫長的人工選擇,小麥逐漸適應了我國的土壤環境,成為了外來作物最成功的一個。在我國農耕文明進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更衍生了繁華絢爛的麵食文化。(比如我們山西~)

小麥自出現在我國後,經歷了一個由西向東,由北向南的推廣過程,直至唐宋以後才基本上完成了在我國的定位。小麥的推廣改變了我國糧食作物種植結構,也改變了國人的食物習慣。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小麥作為中華民族的主樑之一,滋養了樸素純良的農耕文明。從小父母便教育我們,做人要學那麥子,擁有的豐碩的果實,反而謙卑地垂下了頭。

PS:純手打,創作不易,轉載請聲明

後期我還會發許多小麥的文章,會越來越精彩,歡迎關注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