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小麥 農民 棉花 蔬菜 大豆 馬鈴薯 農醫生 2019-05-30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近幾年隨著小麥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小麥幹麥頭、死麥穗現象日勢嚴重,對農民增產增收造成很大影響,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四種小麥病害,但農民群眾對這幾種病害很難判斷識別,缺乏有效防治,根據筆者田間調查,下面闡述簡單識別與防治方法。

1、小麥全蝕病

小麥全蝕病造成枯白穗(第一個白穗),又稱立枯病、黑腳病。小麥抽穗後,田間提早出現一片片死亡的麥株,應懷疑是全蝕病。小麥灌漿期―乳熟期是全蝕病症狀明顯時期。小麥全蝕病症狀有三黑----黑根、黑腳、黑膏藥。該病在小麥全生育期均可發病。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發病特徵:

苗期:幼苗發病後,植株矮化,下部黃葉多,分櫱少,類似於乾旱缺肥狀,初生根(種子根)和根莖(地中莖)變成黑褐色,嚴重時可造成全株連片死亡。

返青期:植株矮化,基部葉片變黃,初生根和次生根大部分變黑,病菌侵染至莖基部。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抽穗後:根部變為深黑色,莖基部1-2節形成“黑腳”,地上部形成枯白穗,在田間形成不規則的點片或條狀枯死帶。

小麥全蝕病是典型的土傳病害,種子帶菌和機械作業是造成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發病適溫在在15℃ ~24℃。該病防治難度大,缺乏特效藥劑,已成為當前小麥安全生產的潛在威脅。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防治方法:

(1)輪作倒茬:與棉花、蔬菜等經濟作物輪作,也可改種大豆、馬鈴薯等,可明顯降低發病;篩選種植耐病品種;增施腐熟有機肥。

(2)藥劑防治:

①12.5%全蝕淨(硅噻菌胺)200-300毫升,兌水1000毫升,拌麥種100公斤,攪拌均勻堆悶3小時。

②4.8%適麥丹(2.4%苯醚甲環唑+ 2.4%咯菌腈)30-40毫升拌麥種20-25公斤,堆悶3小時。

③可用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80毫升加水兌成100-150毫升藥漿,處理種子10-15公斤或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量的0.03%-0.05%拌種堆悶6小時後陰乾播種。

也可在小麥播種後20~30天和起身期用15%三唑酮500倍液或12.5%全蝕淨及時灌根或順壟噴澆小麥根部,灌根前後儘量不要澆水。發病重的地塊要多灌一次,間隔7-10天。

2、小麥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造成白穗(第二個白穗)。發生了紋枯病的小麥基部1-2節在拔節後顯出中間灰白色,邊緣褐色的雲紋狀斑。病斑向內侵入莖稈,引起枯白穗,病斑還向上蔓延到旗葉。小麥生長後期下部葉鞘表面生出白色菌核,後變深為褐色、黑褐色。小麥全生育期均可受害,出現爛芽、病苗枯死、花稈爛莖、枯株白穗等症狀。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冬前即可發病,發病期主要在小麥返青至抽穗期。隨著小麥進入返青、起身期,病情發展加快。小麥拔節後,病害侵入葉鞘和莖稈並隨拔節向上擴展,嚴重度顯著增加,至孕穗末期結束。抽穗後侵染莖稈,造成田間枯白穗。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發病特點

一般播種過早、播種量過大,田間群體過大的地塊,以及施氮肥偏多、田間溼度偏大和遭受“凍害”的麥田,發病比較嚴重。相鄰地塊或上一年發病的地塊,如果4-5月份雨溼條件適宜病害也有可能發生。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耐病品種;適期播種,避免早播,適當降低播種量;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配合施用氮、磷、鉀肥。不要偏施氮肥,增強抗病力。

(2)種子處理。用2.5%適樂時15-20毫升或2%立克秀0.2%戊唑醇10-15克,兌水700毫升,拌種10千克。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3)藥劑防治。防治指標:返青至拔節期(一般在3月10日前),病株率10-15%。第一次用藥防治適期。這次打藥特別重要,要強調噴勻打透,藥液噴灑到基部病斑。每畝用5%井岡黴素水劑8-10g兌水60kg或15%三唑酮可溼性80g,兌水60kg噴莖基部。

7天后再噴第二次。畝用12.5%烯唑醇 15~30克+50%多菌靈80~100克,或20%三唑酮(粉鏽寧)50毫升+50%多菌靈80~100克,兌水60kg噴莖基部,7天后再噴第二次。

3、小麥根腐病:

小麥根腐病形成白穗(第三個白穗)。主要是生長後期發病,病株易拔起,但不見根系腐爛,引起倒伏和形成“白穗”。感病種子胚局部或全部變褐色形成“黑胚粒”。種子表面也產生梭形或不規則形褐斑。各地均有發生。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發病特徵:

一般過早或過晚播種、田間管理粗放、田間雜草多、地下害蟲危害,旱茬、瘠薄田,或遭受不良環境影響,均會不同程度地誘發該病。麥苗受凍易誘發病;抽穗後遇高溫多雨或多霧天氣導致葉片早枯;開花期以後遇持續高溫多溼天氣穗腐重,種子感病率高。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根腐病往往和紋枯病、葉枯病等交織發生,加重對小麥的危害。有些發病田塊可造成減產20%~30%,甚至更高。小麥根腐病易防難治,應預防為主,發現病株後及時用藥治療。

防治方法

(1)選育抗病品種。

(2)加強栽培防病措施。控制苗期病害的關鍵是適時播種,施足基肥,及時追肥,覆土不宜過深,麥田不連作。

(3)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2%戊唑醇拌種,或3%苯醚甲環唑 250~300ml兌水500ml,拌麥種50公斤。也可用種子重量0.02%(有效成分)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拌種,或12.5% 烯唑醇可溼性粉劑60~80g拌麥種50公斤,要嚴格掌握適宜的劑量,防止藥害發生。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4)發病初期,選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500~3000倍液噴霧,或5%井岡黴素水劑10克加水40公斤噴霧防治,隔7~10天再噴一次。噴藥應噴勻、噴透,使藥液充分浸透根、莖。

或者在小麥返青至拔節期,畝用烯唑醇等高效殺菌劑50毫升(加葉面肥)兌水40公斤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小麥開花初期,每畝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或50%多福合劑100克加水噴霧,也可選用丙環唑或用甲基硫菌靈、多菌靈加烯唑醇半量復配噴霧防治,控制葉部病害發展或防止黑胚粒形成。

4、小麥赤黴病:

赤黴菌造成白穗(第四個白穗)。赤黴病原是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的主要病害,近年在黃淮麥區有加重趨勢。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發病特徵:

穗腐:小穗或全穗,呈枯黃色,溼度大時在穎殼合縫處或小穗基部長一層紅色黴層,小麥赤黴病病害名稱由此而生。小穗發病後枯白不結實,而結實籽粒呆白、秕瘦,發芽率下降,或呈玫瑰紅色。穗軸或穗梗受侵染後,形成枯白穗,病粒枯白、縐縮,胚部線紫紅色。病粒能引起人、畜中毒,病粒率不超過4% 。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稈腐:多發生在穗部以下1-3節的葉鞘及節部,初發病時葉鞘上出現淡褐色病斑,嚴重時產生粉紅色黴層,病節以上枯黃,形成枯白穗,病株極易從病節處斷開。在小麥揚花灌漿期如遇陰雨天氣,極易引起赤黴病的發生流行。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噴藥防治:

防治小麥赤黴病以預防為主,重點是在小麥揚花期前後預防穗腐發生。在小麥抽穗揚花期,如果遇到降雨、多霧、陰天或良好的溼度條件,利於赤黴病菌浸染傳播。

雨前要及時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0%多菌靈鹽酸鹽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咪鮮胺1000倍液,或12.5%烯唑醇1500液噴霧。

文章來源:芒種

小麥白穗(幹穗死穗)的原因大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