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遊石馬橋:歲月失語 唯石能言

“歲月失語,唯石能言。”全石結構的石馬橋,位於木蘭溪北岸的仙遊縣蓋尾鎮石馬村,穩穩地矗立在近200米寬的溪床上,長190米,寬2米,有18個橋墩,墩高8米,跨徑10米;橋面鋪設較粗糙青石,兩側石欄杆高0.5米,四面有阿羅漢浮雕,橋兩頭有石獅一對,橋西有石馬一匹,橋身蜿蜒曲折如臥波游龍,歷經洪水襲擊,仍巍然橫跨於木蘭溪上。

仙遊石馬橋:歲月失語 唯石能言

石馬橋 張力 攝

橋墩船形兩頭尖,中間微凹,造型精緻美觀,呈不規則弧形排列;南邊橋頭至今還保留著一匹宋代的石馬,長1.3米,高1.6米,栩栩如生。數棵參天的古榕樹,墨綠色的樹冠猶如巨大的涼傘,分別撐持在古橋的南北兩端,讓長長的古橋四時生機盎然。石馬橋溝通木蘭溪南北岸,處於交通要道上,可謂木蘭溪的中流砥柱。

歷史上,石馬村是莆仙來往必經之路。仙遊山區大量的杉鬆雜木和板材、毛竹和竹製品、山貨出山,生活生產必需品進山,都要經過這裡。當時,木蘭溪扼南北交通,給南來北往的行人及貨物運輸帶來很大的不便,特別是溪北的榜頭鎮、蓋尾鎮民眾及“何嶺頭”上的興泰裡山頂人下山做買賣,都必須出入石馬村擺渡。石馬古橋的旁邊,就是早已消逝的石馬古渡口,昔日在木蘭溪沿線極有名氣。史料記載,高峰時,石馬村擁有近百艘溪船、近200名熟練船工,成立了行業組織溪船社。

為解決南北通行,南宋兵部侍郎、仙遊人陳讜告老返鄉後,於嘉定年間(1208年—1224年)倡建石馬橋,成為連接木蘭溪中游仙遊境內兩岸唯一的石橋。這座石橋也興旺了木蘭溪邊上一個古街肆——石馬古街。街上混鋪著塊塊不大不長的青石板和圓溜溜的鵝卵石,已被行人踩得油光可鑑。(陳國孟)

仙遊石馬橋:歲月失語 唯石能言

責編|林聖裕 編審|鄭志忠

傳播仙遊聲音·講述仙遊故事·展示仙遊形象

@仙遊報道|微信、微博、企鵝號、頭條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