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

上一篇遊海拾珠:《仙劍奇俠傳》是不是國產遊戲的巔峰?中,我們聊了聊仙劍一的技術實力與地位,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鏈接移步。這一篇,我們來聊聊仙劍一的人物

客觀一點說,仙劍奇俠傳的劇情既不復雜,也不深刻。它的文字量在RPG遊戲裡算是偏少的,更不要說與百萬鴻篇鉅著如“異域鎮魂曲”之類相比,所以也曾有過“戲不夠,迷宮湊”之類的質疑聲。它之所以影響甚廣,重要原因之一是佔了天時,說白了就是“早”。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仙俠類文藝作品不像現在這麼氾濫,大部分人也沒怎麼接觸過RPG,即使玩過“最終幻想”、“勇者鬥惡龍”、“魔法門”之類,也很難有代入感,因為那些遊戲與我們熟悉的中華文化相差甚遠。

"

上一篇遊海拾珠:《仙劍奇俠傳》是不是國產遊戲的巔峰?中,我們聊了聊仙劍一的技術實力與地位,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鏈接移步。這一篇,我們來聊聊仙劍一的人物

客觀一點說,仙劍奇俠傳的劇情既不復雜,也不深刻。它的文字量在RPG遊戲裡算是偏少的,更不要說與百萬鴻篇鉅著如“異域鎮魂曲”之類相比,所以也曾有過“戲不夠,迷宮湊”之類的質疑聲。它之所以影響甚廣,重要原因之一是佔了天時,說白了就是“早”。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仙俠類文藝作品不像現在這麼氾濫,大部分人也沒怎麼接觸過RPG,即使玩過“最終幻想”、“勇者鬥惡龍”、“魔法門”之類,也很難有代入感,因為那些遊戲與我們熟悉的中華文化相差甚遠。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但如果僅以一個“早”來概括仙劍的價值,未免太粗暴和膚淺了。“仙劍奇俠傳”是二十來歲的姚壯憲和謝崇輝精心打磨出的劇本,裡面充滿了年輕人對人生的憧憬和對命運的悲觀。從文學角度來說,仙劍一算不上多麼優秀,但可貴之處是它的真情實感。可以這麼說,在仙劍後來的作品裡,大氣磅礴也好,婉轉纏綿也罷,都不像仙劍一那麼貼近我們的內心。當然了,作品的主題不一樣,表達方式自然也不一樣,不是說非得貼近內心才是好的作品。仙劍的其他作品或者軒轅劍系列的“蒼之濤”和“漢之雲”等,雖然不那麼貼近生活,但主題明確,發人深省,一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僅從劇本角度來說)。

雖然前面說了仙劍一的劇本並不厚,但這也有好處,就是對人物的刻畫簡單而集中,較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角色塑造上,仙劍無疑是成功的。

"

上一篇遊海拾珠:《仙劍奇俠傳》是不是國產遊戲的巔峰?中,我們聊了聊仙劍一的技術實力與地位,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鏈接移步。這一篇,我們來聊聊仙劍一的人物

客觀一點說,仙劍奇俠傳的劇情既不復雜,也不深刻。它的文字量在RPG遊戲裡算是偏少的,更不要說與百萬鴻篇鉅著如“異域鎮魂曲”之類相比,所以也曾有過“戲不夠,迷宮湊”之類的質疑聲。它之所以影響甚廣,重要原因之一是佔了天時,說白了就是“早”。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仙俠類文藝作品不像現在這麼氾濫,大部分人也沒怎麼接觸過RPG,即使玩過“最終幻想”、“勇者鬥惡龍”、“魔法門”之類,也很難有代入感,因為那些遊戲與我們熟悉的中華文化相差甚遠。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但如果僅以一個“早”來概括仙劍的價值,未免太粗暴和膚淺了。“仙劍奇俠傳”是二十來歲的姚壯憲和謝崇輝精心打磨出的劇本,裡面充滿了年輕人對人生的憧憬和對命運的悲觀。從文學角度來說,仙劍一算不上多麼優秀,但可貴之處是它的真情實感。可以這麼說,在仙劍後來的作品裡,大氣磅礴也好,婉轉纏綿也罷,都不像仙劍一那麼貼近我們的內心。當然了,作品的主題不一樣,表達方式自然也不一樣,不是說非得貼近內心才是好的作品。仙劍的其他作品或者軒轅劍系列的“蒼之濤”和“漢之雲”等,雖然不那麼貼近生活,但主題明確,發人深省,一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僅從劇本角度來說)。

雖然前面說了仙劍一的劇本並不厚,但這也有好處,就是對人物的刻畫簡單而集中,較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角色塑造上,仙劍無疑是成功的。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李逍遙是仙劍系列最成功的主角之一,最初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一介凡人,沒揹負什麼血海深仇,也沒有被封印起來的超能力。雖然他是“南盜俠”李三思之子,但這個血統對他闖蕩江湖並沒起到什麼作用,從沒見他搬出爹的名頭來嚇唬人,估計搬出來也沒人買賬。所以,至少在仙劍一的故事裡,他的身份就是個純吊絲。

"

上一篇遊海拾珠:《仙劍奇俠傳》是不是國產遊戲的巔峰?中,我們聊了聊仙劍一的技術實力與地位,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鏈接移步。這一篇,我們來聊聊仙劍一的人物

客觀一點說,仙劍奇俠傳的劇情既不復雜,也不深刻。它的文字量在RPG遊戲裡算是偏少的,更不要說與百萬鴻篇鉅著如“異域鎮魂曲”之類相比,所以也曾有過“戲不夠,迷宮湊”之類的質疑聲。它之所以影響甚廣,重要原因之一是佔了天時,說白了就是“早”。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仙俠類文藝作品不像現在這麼氾濫,大部分人也沒怎麼接觸過RPG,即使玩過“最終幻想”、“勇者鬥惡龍”、“魔法門”之類,也很難有代入感,因為那些遊戲與我們熟悉的中華文化相差甚遠。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但如果僅以一個“早”來概括仙劍的價值,未免太粗暴和膚淺了。“仙劍奇俠傳”是二十來歲的姚壯憲和謝崇輝精心打磨出的劇本,裡面充滿了年輕人對人生的憧憬和對命運的悲觀。從文學角度來說,仙劍一算不上多麼優秀,但可貴之處是它的真情實感。可以這麼說,在仙劍後來的作品裡,大氣磅礴也好,婉轉纏綿也罷,都不像仙劍一那麼貼近我們的內心。當然了,作品的主題不一樣,表達方式自然也不一樣,不是說非得貼近內心才是好的作品。仙劍的其他作品或者軒轅劍系列的“蒼之濤”和“漢之雲”等,雖然不那麼貼近生活,但主題明確,發人深省,一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僅從劇本角度來說)。

雖然前面說了仙劍一的劇本並不厚,但這也有好處,就是對人物的刻畫簡單而集中,較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角色塑造上,仙劍無疑是成功的。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李逍遙是仙劍系列最成功的主角之一,最初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一介凡人,沒揹負什麼血海深仇,也沒有被封印起來的超能力。雖然他是“南盜俠”李三思之子,但這個血統對他闖蕩江湖並沒起到什麼作用,從沒見他搬出爹的名頭來嚇唬人,估計搬出來也沒人買賬。所以,至少在仙劍一的故事裡,他的身份就是個純吊絲。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仙劍三外傳中的李三思

李逍遙就是我們年輕時夢想中的樣子,人帥,蔫壞,家境殷實(村裡屬他家房子最大),心靈手巧,但不用幹活兒,還有村裡最美的姐妹花倒追。最重要的是,李逍遙雖然沒爹沒媽,但還有個李大娘,所以他並不孤苦伶仃,在道德上有人約束,在親情上也有所依託。

李逍遙完全可以這樣沒心沒肺的過一輩子,但他還是決定脫離長輩的庇護,奔向自己想象中的“自由”。他送趙靈兒去苗疆,並非完全是出於責任和愛心,更多是“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的少年心性。

"

上一篇遊海拾珠:《仙劍奇俠傳》是不是國產遊戲的巔峰?中,我們聊了聊仙劍一的技術實力與地位,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鏈接移步。這一篇,我們來聊聊仙劍一的人物

客觀一點說,仙劍奇俠傳的劇情既不復雜,也不深刻。它的文字量在RPG遊戲裡算是偏少的,更不要說與百萬鴻篇鉅著如“異域鎮魂曲”之類相比,所以也曾有過“戲不夠,迷宮湊”之類的質疑聲。它之所以影響甚廣,重要原因之一是佔了天時,說白了就是“早”。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仙俠類文藝作品不像現在這麼氾濫,大部分人也沒怎麼接觸過RPG,即使玩過“最終幻想”、“勇者鬥惡龍”、“魔法門”之類,也很難有代入感,因為那些遊戲與我們熟悉的中華文化相差甚遠。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但如果僅以一個“早”來概括仙劍的價值,未免太粗暴和膚淺了。“仙劍奇俠傳”是二十來歲的姚壯憲和謝崇輝精心打磨出的劇本,裡面充滿了年輕人對人生的憧憬和對命運的悲觀。從文學角度來說,仙劍一算不上多麼優秀,但可貴之處是它的真情實感。可以這麼說,在仙劍後來的作品裡,大氣磅礴也好,婉轉纏綿也罷,都不像仙劍一那麼貼近我們的內心。當然了,作品的主題不一樣,表達方式自然也不一樣,不是說非得貼近內心才是好的作品。仙劍的其他作品或者軒轅劍系列的“蒼之濤”和“漢之雲”等,雖然不那麼貼近生活,但主題明確,發人深省,一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僅從劇本角度來說)。

雖然前面說了仙劍一的劇本並不厚,但這也有好處,就是對人物的刻畫簡單而集中,較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角色塑造上,仙劍無疑是成功的。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李逍遙是仙劍系列最成功的主角之一,最初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一介凡人,沒揹負什麼血海深仇,也沒有被封印起來的超能力。雖然他是“南盜俠”李三思之子,但這個血統對他闖蕩江湖並沒起到什麼作用,從沒見他搬出爹的名頭來嚇唬人,估計搬出來也沒人買賬。所以,至少在仙劍一的故事裡,他的身份就是個純吊絲。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仙劍三外傳中的李三思

李逍遙就是我們年輕時夢想中的樣子,人帥,蔫壞,家境殷實(村裡屬他家房子最大),心靈手巧,但不用幹活兒,還有村裡最美的姐妹花倒追。最重要的是,李逍遙雖然沒爹沒媽,但還有個李大娘,所以他並不孤苦伶仃,在道德上有人約束,在親情上也有所依託。

李逍遙完全可以這樣沒心沒肺的過一輩子,但他還是決定脫離長輩的庇護,奔向自己想象中的“自由”。他送趙靈兒去苗疆,並非完全是出於責任和愛心,更多是“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的少年心性。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姚壯憲說仙劍一的主題是“宿命”,但我卻覺得是“責任”。趙靈兒最終為拯救蒼生而獻身,與其說是女媧一族的宿命,不如說她主動擔起了這個責任。李逍遙同樣如此。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中,難免遇到重重險阻,他開始成長和自省,從一個玩世不恭少年最終成為了一個勇於擔當的男人。

他與林月如承諾“吃到老玩到老”,又在找回記憶後發誓與趙靈兒不離不棄,都不是因為濫情或好色,而是為了責任。他毀鎖妖塔、闖麒麟洞、下試煉窟,不是證明“老子牛筆,想幹啥幹啥”,也同樣是為了責任。

"

上一篇遊海拾珠:《仙劍奇俠傳》是不是國產遊戲的巔峰?中,我們聊了聊仙劍一的技術實力與地位,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鏈接移步。這一篇,我們來聊聊仙劍一的人物

客觀一點說,仙劍奇俠傳的劇情既不復雜,也不深刻。它的文字量在RPG遊戲裡算是偏少的,更不要說與百萬鴻篇鉅著如“異域鎮魂曲”之類相比,所以也曾有過“戲不夠,迷宮湊”之類的質疑聲。它之所以影響甚廣,重要原因之一是佔了天時,說白了就是“早”。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仙俠類文藝作品不像現在這麼氾濫,大部分人也沒怎麼接觸過RPG,即使玩過“最終幻想”、“勇者鬥惡龍”、“魔法門”之類,也很難有代入感,因為那些遊戲與我們熟悉的中華文化相差甚遠。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但如果僅以一個“早”來概括仙劍的價值,未免太粗暴和膚淺了。“仙劍奇俠傳”是二十來歲的姚壯憲和謝崇輝精心打磨出的劇本,裡面充滿了年輕人對人生的憧憬和對命運的悲觀。從文學角度來說,仙劍一算不上多麼優秀,但可貴之處是它的真情實感。可以這麼說,在仙劍後來的作品裡,大氣磅礴也好,婉轉纏綿也罷,都不像仙劍一那麼貼近我們的內心。當然了,作品的主題不一樣,表達方式自然也不一樣,不是說非得貼近內心才是好的作品。仙劍的其他作品或者軒轅劍系列的“蒼之濤”和“漢之雲”等,雖然不那麼貼近生活,但主題明確,發人深省,一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僅從劇本角度來說)。

雖然前面說了仙劍一的劇本並不厚,但這也有好處,就是對人物的刻畫簡單而集中,較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角色塑造上,仙劍無疑是成功的。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李逍遙是仙劍系列最成功的主角之一,最初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一介凡人,沒揹負什麼血海深仇,也沒有被封印起來的超能力。雖然他是“南盜俠”李三思之子,但這個血統對他闖蕩江湖並沒起到什麼作用,從沒見他搬出爹的名頭來嚇唬人,估計搬出來也沒人買賬。所以,至少在仙劍一的故事裡,他的身份就是個純吊絲。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仙劍三外傳中的李三思

李逍遙就是我們年輕時夢想中的樣子,人帥,蔫壞,家境殷實(村裡屬他家房子最大),心靈手巧,但不用幹活兒,還有村裡最美的姐妹花倒追。最重要的是,李逍遙雖然沒爹沒媽,但還有個李大娘,所以他並不孤苦伶仃,在道德上有人約束,在親情上也有所依託。

李逍遙完全可以這樣沒心沒肺的過一輩子,但他還是決定脫離長輩的庇護,奔向自己想象中的“自由”。他送趙靈兒去苗疆,並非完全是出於責任和愛心,更多是“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的少年心性。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姚壯憲說仙劍一的主題是“宿命”,但我卻覺得是“責任”。趙靈兒最終為拯救蒼生而獻身,與其說是女媧一族的宿命,不如說她主動擔起了這個責任。李逍遙同樣如此。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中,難免遇到重重險阻,他開始成長和自省,從一個玩世不恭少年最終成為了一個勇於擔當的男人。

他與林月如承諾“吃到老玩到老”,又在找回記憶後發誓與趙靈兒不離不棄,都不是因為濫情或好色,而是為了責任。他毀鎖妖塔、闖麒麟洞、下試煉窟,不是證明“老子牛筆,想幹啥幹啥”,也同樣是為了責任。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從這個角度來說,仙劍保留著那個時代的理性,也保持著那個時代的單純。“責任”本是理所應當,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事,之所以要拿出來說,是因為現在的文化作品(如果那些作品配得上“文化”二字的話)越來越不負責任。就拿“開後宮”這個事來說,現在專門有“後宮體”小說和“後宮向”遊戲,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莫說現實主義作品,即便是極盡浪漫主義的武俠小說,大多也“只取一瓢飲”。

拿最正統的金庸作品舉例:楊過天生風流,撩妹成性,但自始至終都只愛一個小龍女;張無忌雖然優柔寡斷磨磨唧唧,但最後還是“四女同舟何所望”,只和趙敏一人隱居山林。段譽“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的情史就不提了,一般人遇不到那種奇葩事。或許只有娶七個老婆的韋爵爺是個例外,但包括韋小寶在內的整個“鹿鼎記”,都是對傳統社會和文化的反諷,並不是作者鼓勵和提倡去學習的對象。

"

上一篇遊海拾珠:《仙劍奇俠傳》是不是國產遊戲的巔峰?中,我們聊了聊仙劍一的技術實力與地位,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鏈接移步。這一篇,我們來聊聊仙劍一的人物

客觀一點說,仙劍奇俠傳的劇情既不復雜,也不深刻。它的文字量在RPG遊戲裡算是偏少的,更不要說與百萬鴻篇鉅著如“異域鎮魂曲”之類相比,所以也曾有過“戲不夠,迷宮湊”之類的質疑聲。它之所以影響甚廣,重要原因之一是佔了天時,說白了就是“早”。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仙俠類文藝作品不像現在這麼氾濫,大部分人也沒怎麼接觸過RPG,即使玩過“最終幻想”、“勇者鬥惡龍”、“魔法門”之類,也很難有代入感,因為那些遊戲與我們熟悉的中華文化相差甚遠。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但如果僅以一個“早”來概括仙劍的價值,未免太粗暴和膚淺了。“仙劍奇俠傳”是二十來歲的姚壯憲和謝崇輝精心打磨出的劇本,裡面充滿了年輕人對人生的憧憬和對命運的悲觀。從文學角度來說,仙劍一算不上多麼優秀,但可貴之處是它的真情實感。可以這麼說,在仙劍後來的作品裡,大氣磅礴也好,婉轉纏綿也罷,都不像仙劍一那麼貼近我們的內心。當然了,作品的主題不一樣,表達方式自然也不一樣,不是說非得貼近內心才是好的作品。仙劍的其他作品或者軒轅劍系列的“蒼之濤”和“漢之雲”等,雖然不那麼貼近生活,但主題明確,發人深省,一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僅從劇本角度來說)。

雖然前面說了仙劍一的劇本並不厚,但這也有好處,就是對人物的刻畫簡單而集中,較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角色塑造上,仙劍無疑是成功的。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李逍遙是仙劍系列最成功的主角之一,最初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一介凡人,沒揹負什麼血海深仇,也沒有被封印起來的超能力。雖然他是“南盜俠”李三思之子,但這個血統對他闖蕩江湖並沒起到什麼作用,從沒見他搬出爹的名頭來嚇唬人,估計搬出來也沒人買賬。所以,至少在仙劍一的故事裡,他的身份就是個純吊絲。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仙劍三外傳中的李三思

李逍遙就是我們年輕時夢想中的樣子,人帥,蔫壞,家境殷實(村裡屬他家房子最大),心靈手巧,但不用幹活兒,還有村裡最美的姐妹花倒追。最重要的是,李逍遙雖然沒爹沒媽,但還有個李大娘,所以他並不孤苦伶仃,在道德上有人約束,在親情上也有所依託。

李逍遙完全可以這樣沒心沒肺的過一輩子,但他還是決定脫離長輩的庇護,奔向自己想象中的“自由”。他送趙靈兒去苗疆,並非完全是出於責任和愛心,更多是“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的少年心性。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姚壯憲說仙劍一的主題是“宿命”,但我卻覺得是“責任”。趙靈兒最終為拯救蒼生而獻身,與其說是女媧一族的宿命,不如說她主動擔起了這個責任。李逍遙同樣如此。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中,難免遇到重重險阻,他開始成長和自省,從一個玩世不恭少年最終成為了一個勇於擔當的男人。

他與林月如承諾“吃到老玩到老”,又在找回記憶後發誓與趙靈兒不離不棄,都不是因為濫情或好色,而是為了責任。他毀鎖妖塔、闖麒麟洞、下試煉窟,不是證明“老子牛筆,想幹啥幹啥”,也同樣是為了責任。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從這個角度來說,仙劍保留著那個時代的理性,也保持著那個時代的單純。“責任”本是理所應當,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事,之所以要拿出來說,是因為現在的文化作品(如果那些作品配得上“文化”二字的話)越來越不負責任。就拿“開後宮”這個事來說,現在專門有“後宮體”小說和“後宮向”遊戲,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莫說現實主義作品,即便是極盡浪漫主義的武俠小說,大多也“只取一瓢飲”。

拿最正統的金庸作品舉例:楊過天生風流,撩妹成性,但自始至終都只愛一個小龍女;張無忌雖然優柔寡斷磨磨唧唧,但最後還是“四女同舟何所望”,只和趙敏一人隱居山林。段譽“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的情史就不提了,一般人遇不到那種奇葩事。或許只有娶七個老婆的韋爵爺是個例外,但包括韋小寶在內的整個“鹿鼎記”,都是對傳統社會和文化的反諷,並不是作者鼓勵和提倡去學習的對象。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扯了這麼多閒篇,無非是想說明:仙劍一的故事與人物是負責任與合邏輯的,而現在的許多作品是既不負責任也不合邏輯的。如果人人都想開後宮,那就說明人人都不想負責任。如果練成了絕世武功就要挑少林平武當,就要滅神屠魔,唯我獨尊,就要把好看的妞兒全都佔了,值錢的東西全都搶了,那不僅是反邏輯,甚至反人類。

可悲的是,不知是用戶的品味越來越低級,還是作者的智商越來越捉急,現在滿大街都充斥著原始低級趣味的東西。我說的是哪些作品(影視文學動漫遊戲),大家心裡有數就行,我不點名了,怕挨噴。

"

上一篇遊海拾珠:《仙劍奇俠傳》是不是國產遊戲的巔峰?中,我們聊了聊仙劍一的技術實力與地位,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鏈接移步。這一篇,我們來聊聊仙劍一的人物

客觀一點說,仙劍奇俠傳的劇情既不復雜,也不深刻。它的文字量在RPG遊戲裡算是偏少的,更不要說與百萬鴻篇鉅著如“異域鎮魂曲”之類相比,所以也曾有過“戲不夠,迷宮湊”之類的質疑聲。它之所以影響甚廣,重要原因之一是佔了天時,說白了就是“早”。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仙俠類文藝作品不像現在這麼氾濫,大部分人也沒怎麼接觸過RPG,即使玩過“最終幻想”、“勇者鬥惡龍”、“魔法門”之類,也很難有代入感,因為那些遊戲與我們熟悉的中華文化相差甚遠。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但如果僅以一個“早”來概括仙劍的價值,未免太粗暴和膚淺了。“仙劍奇俠傳”是二十來歲的姚壯憲和謝崇輝精心打磨出的劇本,裡面充滿了年輕人對人生的憧憬和對命運的悲觀。從文學角度來說,仙劍一算不上多麼優秀,但可貴之處是它的真情實感。可以這麼說,在仙劍後來的作品裡,大氣磅礴也好,婉轉纏綿也罷,都不像仙劍一那麼貼近我們的內心。當然了,作品的主題不一樣,表達方式自然也不一樣,不是說非得貼近內心才是好的作品。仙劍的其他作品或者軒轅劍系列的“蒼之濤”和“漢之雲”等,雖然不那麼貼近生活,但主題明確,發人深省,一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僅從劇本角度來說)。

雖然前面說了仙劍一的劇本並不厚,但這也有好處,就是對人物的刻畫簡單而集中,較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角色塑造上,仙劍無疑是成功的。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李逍遙是仙劍系列最成功的主角之一,最初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一介凡人,沒揹負什麼血海深仇,也沒有被封印起來的超能力。雖然他是“南盜俠”李三思之子,但這個血統對他闖蕩江湖並沒起到什麼作用,從沒見他搬出爹的名頭來嚇唬人,估計搬出來也沒人買賬。所以,至少在仙劍一的故事裡,他的身份就是個純吊絲。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仙劍三外傳中的李三思

李逍遙就是我們年輕時夢想中的樣子,人帥,蔫壞,家境殷實(村裡屬他家房子最大),心靈手巧,但不用幹活兒,還有村裡最美的姐妹花倒追。最重要的是,李逍遙雖然沒爹沒媽,但還有個李大娘,所以他並不孤苦伶仃,在道德上有人約束,在親情上也有所依託。

李逍遙完全可以這樣沒心沒肺的過一輩子,但他還是決定脫離長輩的庇護,奔向自己想象中的“自由”。他送趙靈兒去苗疆,並非完全是出於責任和愛心,更多是“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的少年心性。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姚壯憲說仙劍一的主題是“宿命”,但我卻覺得是“責任”。趙靈兒最終為拯救蒼生而獻身,與其說是女媧一族的宿命,不如說她主動擔起了這個責任。李逍遙同樣如此。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中,難免遇到重重險阻,他開始成長和自省,從一個玩世不恭少年最終成為了一個勇於擔當的男人。

他與林月如承諾“吃到老玩到老”,又在找回記憶後發誓與趙靈兒不離不棄,都不是因為濫情或好色,而是為了責任。他毀鎖妖塔、闖麒麟洞、下試煉窟,不是證明“老子牛筆,想幹啥幹啥”,也同樣是為了責任。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從這個角度來說,仙劍保留著那個時代的理性,也保持著那個時代的單純。“責任”本是理所應當,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事,之所以要拿出來說,是因為現在的文化作品(如果那些作品配得上“文化”二字的話)越來越不負責任。就拿“開後宮”這個事來說,現在專門有“後宮體”小說和“後宮向”遊戲,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莫說現實主義作品,即便是極盡浪漫主義的武俠小說,大多也“只取一瓢飲”。

拿最正統的金庸作品舉例:楊過天生風流,撩妹成性,但自始至終都只愛一個小龍女;張無忌雖然優柔寡斷磨磨唧唧,但最後還是“四女同舟何所望”,只和趙敏一人隱居山林。段譽“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的情史就不提了,一般人遇不到那種奇葩事。或許只有娶七個老婆的韋爵爺是個例外,但包括韋小寶在內的整個“鹿鼎記”,都是對傳統社會和文化的反諷,並不是作者鼓勵和提倡去學習的對象。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扯了這麼多閒篇,無非是想說明:仙劍一的故事與人物是負責任與合邏輯的,而現在的許多作品是既不負責任也不合邏輯的。如果人人都想開後宮,那就說明人人都不想負責任。如果練成了絕世武功就要挑少林平武當,就要滅神屠魔,唯我獨尊,就要把好看的妞兒全都佔了,值錢的東西全都搶了,那不僅是反邏輯,甚至反人類。

可悲的是,不知是用戶的品味越來越低級,還是作者的智商越來越捉急,現在滿大街都充斥著原始低級趣味的東西。我說的是哪些作品(影視文學動漫遊戲),大家心裡有數就行,我不點名了,怕挨噴。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關於靈月之爭,仙劍粉絲之間已吵了很多年,具體情況不必多說。既然能夠引起爭論,至少證明一點,這兩個角色塑造得都很成功。據“狂徒傳說”等一些相關資料所述,姚壯憲和謝崇輝兩人分別在這兩個角色上投注了自己對理想女性的美好向往,也就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阿尼瑪”。

“阿尼瑪”是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一個名詞,代指男性心中的女性意向。這個事說起來比較複雜,我特地去查了相關資料,看了上萬字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然後發現除了漲了點知識外,對這篇文章基本沒有作用,因為這個並不深刻的遊戲根本沒必要上升到如此高度去進行分析。唯一可以借鑑的是,正是因為姚、謝二人將自己的真情實意投射在了趙靈兒與林月如這兩個角色上,雖然她們是神族後裔和豪門千金,但她們的行為、語言、反應,都是一般女孩該有的樣子,也是我們年輕時(注意!是年輕時!)夢中情人的樣子,不裝、不作、不上價值,這才顯得可愛,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說可信。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很多遊戲都做不到,還有太多的影視劇也做不到。那些爛作裡面的角色之做作、之矯情、之賤,早已超越了正常人所能忍受的下限。

"

上一篇遊海拾珠:《仙劍奇俠傳》是不是國產遊戲的巔峰?中,我們聊了聊仙劍一的技術實力與地位,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鏈接移步。這一篇,我們來聊聊仙劍一的人物

客觀一點說,仙劍奇俠傳的劇情既不復雜,也不深刻。它的文字量在RPG遊戲裡算是偏少的,更不要說與百萬鴻篇鉅著如“異域鎮魂曲”之類相比,所以也曾有過“戲不夠,迷宮湊”之類的質疑聲。它之所以影響甚廣,重要原因之一是佔了天時,說白了就是“早”。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仙俠類文藝作品不像現在這麼氾濫,大部分人也沒怎麼接觸過RPG,即使玩過“最終幻想”、“勇者鬥惡龍”、“魔法門”之類,也很難有代入感,因為那些遊戲與我們熟悉的中華文化相差甚遠。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但如果僅以一個“早”來概括仙劍的價值,未免太粗暴和膚淺了。“仙劍奇俠傳”是二十來歲的姚壯憲和謝崇輝精心打磨出的劇本,裡面充滿了年輕人對人生的憧憬和對命運的悲觀。從文學角度來說,仙劍一算不上多麼優秀,但可貴之處是它的真情實感。可以這麼說,在仙劍後來的作品裡,大氣磅礴也好,婉轉纏綿也罷,都不像仙劍一那麼貼近我們的內心。當然了,作品的主題不一樣,表達方式自然也不一樣,不是說非得貼近內心才是好的作品。仙劍的其他作品或者軒轅劍系列的“蒼之濤”和“漢之雲”等,雖然不那麼貼近生活,但主題明確,發人深省,一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僅從劇本角度來說)。

雖然前面說了仙劍一的劇本並不厚,但這也有好處,就是對人物的刻畫簡單而集中,較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角色塑造上,仙劍無疑是成功的。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李逍遙是仙劍系列最成功的主角之一,最初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一介凡人,沒揹負什麼血海深仇,也沒有被封印起來的超能力。雖然他是“南盜俠”李三思之子,但這個血統對他闖蕩江湖並沒起到什麼作用,從沒見他搬出爹的名頭來嚇唬人,估計搬出來也沒人買賬。所以,至少在仙劍一的故事裡,他的身份就是個純吊絲。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仙劍三外傳中的李三思

李逍遙就是我們年輕時夢想中的樣子,人帥,蔫壞,家境殷實(村裡屬他家房子最大),心靈手巧,但不用幹活兒,還有村裡最美的姐妹花倒追。最重要的是,李逍遙雖然沒爹沒媽,但還有個李大娘,所以他並不孤苦伶仃,在道德上有人約束,在親情上也有所依託。

李逍遙完全可以這樣沒心沒肺的過一輩子,但他還是決定脫離長輩的庇護,奔向自己想象中的“自由”。他送趙靈兒去苗疆,並非完全是出於責任和愛心,更多是“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的少年心性。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姚壯憲說仙劍一的主題是“宿命”,但我卻覺得是“責任”。趙靈兒最終為拯救蒼生而獻身,與其說是女媧一族的宿命,不如說她主動擔起了這個責任。李逍遙同樣如此。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中,難免遇到重重險阻,他開始成長和自省,從一個玩世不恭少年最終成為了一個勇於擔當的男人。

他與林月如承諾“吃到老玩到老”,又在找回記憶後發誓與趙靈兒不離不棄,都不是因為濫情或好色,而是為了責任。他毀鎖妖塔、闖麒麟洞、下試煉窟,不是證明“老子牛筆,想幹啥幹啥”,也同樣是為了責任。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從這個角度來說,仙劍保留著那個時代的理性,也保持著那個時代的單純。“責任”本是理所應當,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事,之所以要拿出來說,是因為現在的文化作品(如果那些作品配得上“文化”二字的話)越來越不負責任。就拿“開後宮”這個事來說,現在專門有“後宮體”小說和“後宮向”遊戲,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莫說現實主義作品,即便是極盡浪漫主義的武俠小說,大多也“只取一瓢飲”。

拿最正統的金庸作品舉例:楊過天生風流,撩妹成性,但自始至終都只愛一個小龍女;張無忌雖然優柔寡斷磨磨唧唧,但最後還是“四女同舟何所望”,只和趙敏一人隱居山林。段譽“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的情史就不提了,一般人遇不到那種奇葩事。或許只有娶七個老婆的韋爵爺是個例外,但包括韋小寶在內的整個“鹿鼎記”,都是對傳統社會和文化的反諷,並不是作者鼓勵和提倡去學習的對象。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扯了這麼多閒篇,無非是想說明:仙劍一的故事與人物是負責任與合邏輯的,而現在的許多作品是既不負責任也不合邏輯的。如果人人都想開後宮,那就說明人人都不想負責任。如果練成了絕世武功就要挑少林平武當,就要滅神屠魔,唯我獨尊,就要把好看的妞兒全都佔了,值錢的東西全都搶了,那不僅是反邏輯,甚至反人類。

可悲的是,不知是用戶的品味越來越低級,還是作者的智商越來越捉急,現在滿大街都充斥著原始低級趣味的東西。我說的是哪些作品(影視文學動漫遊戲),大家心裡有數就行,我不點名了,怕挨噴。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關於靈月之爭,仙劍粉絲之間已吵了很多年,具體情況不必多說。既然能夠引起爭論,至少證明一點,這兩個角色塑造得都很成功。據“狂徒傳說”等一些相關資料所述,姚壯憲和謝崇輝兩人分別在這兩個角色上投注了自己對理想女性的美好向往,也就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阿尼瑪”。

“阿尼瑪”是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一個名詞,代指男性心中的女性意向。這個事說起來比較複雜,我特地去查了相關資料,看了上萬字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然後發現除了漲了點知識外,對這篇文章基本沒有作用,因為這個並不深刻的遊戲根本沒必要上升到如此高度去進行分析。唯一可以借鑑的是,正是因為姚、謝二人將自己的真情實意投射在了趙靈兒與林月如這兩個角色上,雖然她們是神族後裔和豪門千金,但她們的行為、語言、反應,都是一般女孩該有的樣子,也是我們年輕時(注意!是年輕時!)夢中情人的樣子,不裝、不作、不上價值,這才顯得可愛,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說可信。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很多遊戲都做不到,還有太多的影視劇也做不到。那些爛作裡面的角色之做作、之矯情、之賤,早已超越了正常人所能忍受的下限。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張愛玲關於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描寫,早已被人過分解讀得不成樣子。“靈月之爭”,除了爭論誰比誰更好、更美、更可愛,還要爭論哪個是蚊子血,哪個是硃砂痣。當你開始思索這個問題時,你就代入了李逍遙這個角色。假如靈兒不死,月如復生,三人是否就能開開心心地一起生活下去,這是一個巨大的問號。但作者顯然不想把這個難題留給玩家去思考,而是讓我們被迫接受唯一的結局。任你神功蓋世,該守護的你還是守護不住,該拯救的你還是拯救不了。這或許是宿命,但沒有擔當,又何來宿命。假如蕭峰當年逃出大遼便與完顏阿骨打嘯聚山林,又怎會在雁門關前自盡?

悲劇是人類審美的永恆主題。可以說,如果不是這個悲劇結局,仙劍一的地位未必會有如此之高,這是因為我們中國人不善於接受和理解徹底的悲劇。梁祝是悲劇,但最後他們還是羽化成蝶,雙宿雙飛。長恨歌也是悲劇,但“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終還是留了一絲再會的希望。只有紅樓夢是徹頭徹尾的大悲劇,但原稿後半散軼後,續書者強行讓賈寶玉穿上大紅袍和父親來個拜別,終還是棄不得凡塵俗世。

"

上一篇遊海拾珠:《仙劍奇俠傳》是不是國產遊戲的巔峰?中,我們聊了聊仙劍一的技術實力與地位,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鏈接移步。這一篇,我們來聊聊仙劍一的人物

客觀一點說,仙劍奇俠傳的劇情既不復雜,也不深刻。它的文字量在RPG遊戲裡算是偏少的,更不要說與百萬鴻篇鉅著如“異域鎮魂曲”之類相比,所以也曾有過“戲不夠,迷宮湊”之類的質疑聲。它之所以影響甚廣,重要原因之一是佔了天時,說白了就是“早”。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仙俠類文藝作品不像現在這麼氾濫,大部分人也沒怎麼接觸過RPG,即使玩過“最終幻想”、“勇者鬥惡龍”、“魔法門”之類,也很難有代入感,因為那些遊戲與我們熟悉的中華文化相差甚遠。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但如果僅以一個“早”來概括仙劍的價值,未免太粗暴和膚淺了。“仙劍奇俠傳”是二十來歲的姚壯憲和謝崇輝精心打磨出的劇本,裡面充滿了年輕人對人生的憧憬和對命運的悲觀。從文學角度來說,仙劍一算不上多麼優秀,但可貴之處是它的真情實感。可以這麼說,在仙劍後來的作品裡,大氣磅礴也好,婉轉纏綿也罷,都不像仙劍一那麼貼近我們的內心。當然了,作品的主題不一樣,表達方式自然也不一樣,不是說非得貼近內心才是好的作品。仙劍的其他作品或者軒轅劍系列的“蒼之濤”和“漢之雲”等,雖然不那麼貼近生活,但主題明確,發人深省,一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僅從劇本角度來說)。

雖然前面說了仙劍一的劇本並不厚,但這也有好處,就是對人物的刻畫簡單而集中,較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角色塑造上,仙劍無疑是成功的。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李逍遙是仙劍系列最成功的主角之一,最初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一介凡人,沒揹負什麼血海深仇,也沒有被封印起來的超能力。雖然他是“南盜俠”李三思之子,但這個血統對他闖蕩江湖並沒起到什麼作用,從沒見他搬出爹的名頭來嚇唬人,估計搬出來也沒人買賬。所以,至少在仙劍一的故事裡,他的身份就是個純吊絲。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仙劍三外傳中的李三思

李逍遙就是我們年輕時夢想中的樣子,人帥,蔫壞,家境殷實(村裡屬他家房子最大),心靈手巧,但不用幹活兒,還有村裡最美的姐妹花倒追。最重要的是,李逍遙雖然沒爹沒媽,但還有個李大娘,所以他並不孤苦伶仃,在道德上有人約束,在親情上也有所依託。

李逍遙完全可以這樣沒心沒肺的過一輩子,但他還是決定脫離長輩的庇護,奔向自己想象中的“自由”。他送趙靈兒去苗疆,並非完全是出於責任和愛心,更多是“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的少年心性。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姚壯憲說仙劍一的主題是“宿命”,但我卻覺得是“責任”。趙靈兒最終為拯救蒼生而獻身,與其說是女媧一族的宿命,不如說她主動擔起了這個責任。李逍遙同樣如此。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中,難免遇到重重險阻,他開始成長和自省,從一個玩世不恭少年最終成為了一個勇於擔當的男人。

他與林月如承諾“吃到老玩到老”,又在找回記憶後發誓與趙靈兒不離不棄,都不是因為濫情或好色,而是為了責任。他毀鎖妖塔、闖麒麟洞、下試煉窟,不是證明“老子牛筆,想幹啥幹啥”,也同樣是為了責任。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從這個角度來說,仙劍保留著那個時代的理性,也保持著那個時代的單純。“責任”本是理所應當,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事,之所以要拿出來說,是因為現在的文化作品(如果那些作品配得上“文化”二字的話)越來越不負責任。就拿“開後宮”這個事來說,現在專門有“後宮體”小說和“後宮向”遊戲,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莫說現實主義作品,即便是極盡浪漫主義的武俠小說,大多也“只取一瓢飲”。

拿最正統的金庸作品舉例:楊過天生風流,撩妹成性,但自始至終都只愛一個小龍女;張無忌雖然優柔寡斷磨磨唧唧,但最後還是“四女同舟何所望”,只和趙敏一人隱居山林。段譽“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的情史就不提了,一般人遇不到那種奇葩事。或許只有娶七個老婆的韋爵爺是個例外,但包括韋小寶在內的整個“鹿鼎記”,都是對傳統社會和文化的反諷,並不是作者鼓勵和提倡去學習的對象。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扯了這麼多閒篇,無非是想說明:仙劍一的故事與人物是負責任與合邏輯的,而現在的許多作品是既不負責任也不合邏輯的。如果人人都想開後宮,那就說明人人都不想負責任。如果練成了絕世武功就要挑少林平武當,就要滅神屠魔,唯我獨尊,就要把好看的妞兒全都佔了,值錢的東西全都搶了,那不僅是反邏輯,甚至反人類。

可悲的是,不知是用戶的品味越來越低級,還是作者的智商越來越捉急,現在滿大街都充斥著原始低級趣味的東西。我說的是哪些作品(影視文學動漫遊戲),大家心裡有數就行,我不點名了,怕挨噴。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關於靈月之爭,仙劍粉絲之間已吵了很多年,具體情況不必多說。既然能夠引起爭論,至少證明一點,這兩個角色塑造得都很成功。據“狂徒傳說”等一些相關資料所述,姚壯憲和謝崇輝兩人分別在這兩個角色上投注了自己對理想女性的美好向往,也就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阿尼瑪”。

“阿尼瑪”是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一個名詞,代指男性心中的女性意向。這個事說起來比較複雜,我特地去查了相關資料,看了上萬字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然後發現除了漲了點知識外,對這篇文章基本沒有作用,因為這個並不深刻的遊戲根本沒必要上升到如此高度去進行分析。唯一可以借鑑的是,正是因為姚、謝二人將自己的真情實意投射在了趙靈兒與林月如這兩個角色上,雖然她們是神族後裔和豪門千金,但她們的行為、語言、反應,都是一般女孩該有的樣子,也是我們年輕時(注意!是年輕時!)夢中情人的樣子,不裝、不作、不上價值,這才顯得可愛,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說可信。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很多遊戲都做不到,還有太多的影視劇也做不到。那些爛作裡面的角色之做作、之矯情、之賤,早已超越了正常人所能忍受的下限。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張愛玲關於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描寫,早已被人過分解讀得不成樣子。“靈月之爭”,除了爭論誰比誰更好、更美、更可愛,還要爭論哪個是蚊子血,哪個是硃砂痣。當你開始思索這個問題時,你就代入了李逍遙這個角色。假如靈兒不死,月如復生,三人是否就能開開心心地一起生活下去,這是一個巨大的問號。但作者顯然不想把這個難題留給玩家去思考,而是讓我們被迫接受唯一的結局。任你神功蓋世,該守護的你還是守護不住,該拯救的你還是拯救不了。這或許是宿命,但沒有擔當,又何來宿命。假如蕭峰當年逃出大遼便與完顏阿骨打嘯聚山林,又怎會在雁門關前自盡?

悲劇是人類審美的永恆主題。可以說,如果不是這個悲劇結局,仙劍一的地位未必會有如此之高,這是因為我們中國人不善於接受和理解徹底的悲劇。梁祝是悲劇,但最後他們還是羽化成蝶,雙宿雙飛。長恨歌也是悲劇,但“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終還是留了一絲再會的希望。只有紅樓夢是徹頭徹尾的大悲劇,但原稿後半散軼後,續書者強行讓賈寶玉穿上大紅袍和父親來個拜別,終還是棄不得凡塵俗世。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仙劍看似悲劇,但還是留了一個半開放式的結局。其實故事到此已經圓滿,非要狗尾續貂,肯定不討好。事實證明,延續仙劍一故事的二代和五代,評價奇低,倒是跳脫桎梏的三代和四代贏得一片好評。已經定型了的東西,哪怕它有缺陷,也不能再去修修補補,否則就失去了原生態的美麗。可惜很多人都不懂這個道理,連姚仙自己都迷了心竅。

"

上一篇遊海拾珠:《仙劍奇俠傳》是不是國產遊戲的巔峰?中,我們聊了聊仙劍一的技術實力與地位,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鏈接移步。這一篇,我們來聊聊仙劍一的人物

客觀一點說,仙劍奇俠傳的劇情既不復雜,也不深刻。它的文字量在RPG遊戲裡算是偏少的,更不要說與百萬鴻篇鉅著如“異域鎮魂曲”之類相比,所以也曾有過“戲不夠,迷宮湊”之類的質疑聲。它之所以影響甚廣,重要原因之一是佔了天時,說白了就是“早”。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仙俠類文藝作品不像現在這麼氾濫,大部分人也沒怎麼接觸過RPG,即使玩過“最終幻想”、“勇者鬥惡龍”、“魔法門”之類,也很難有代入感,因為那些遊戲與我們熟悉的中華文化相差甚遠。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但如果僅以一個“早”來概括仙劍的價值,未免太粗暴和膚淺了。“仙劍奇俠傳”是二十來歲的姚壯憲和謝崇輝精心打磨出的劇本,裡面充滿了年輕人對人生的憧憬和對命運的悲觀。從文學角度來說,仙劍一算不上多麼優秀,但可貴之處是它的真情實感。可以這麼說,在仙劍後來的作品裡,大氣磅礴也好,婉轉纏綿也罷,都不像仙劍一那麼貼近我們的內心。當然了,作品的主題不一樣,表達方式自然也不一樣,不是說非得貼近內心才是好的作品。仙劍的其他作品或者軒轅劍系列的“蒼之濤”和“漢之雲”等,雖然不那麼貼近生活,但主題明確,發人深省,一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僅從劇本角度來說)。

雖然前面說了仙劍一的劇本並不厚,但這也有好處,就是對人物的刻畫簡單而集中,較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角色塑造上,仙劍無疑是成功的。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李逍遙是仙劍系列最成功的主角之一,最初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一介凡人,沒揹負什麼血海深仇,也沒有被封印起來的超能力。雖然他是“南盜俠”李三思之子,但這個血統對他闖蕩江湖並沒起到什麼作用,從沒見他搬出爹的名頭來嚇唬人,估計搬出來也沒人買賬。所以,至少在仙劍一的故事裡,他的身份就是個純吊絲。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仙劍三外傳中的李三思

李逍遙就是我們年輕時夢想中的樣子,人帥,蔫壞,家境殷實(村裡屬他家房子最大),心靈手巧,但不用幹活兒,還有村裡最美的姐妹花倒追。最重要的是,李逍遙雖然沒爹沒媽,但還有個李大娘,所以他並不孤苦伶仃,在道德上有人約束,在親情上也有所依託。

李逍遙完全可以這樣沒心沒肺的過一輩子,但他還是決定脫離長輩的庇護,奔向自己想象中的“自由”。他送趙靈兒去苗疆,並非完全是出於責任和愛心,更多是“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的少年心性。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姚壯憲說仙劍一的主題是“宿命”,但我卻覺得是“責任”。趙靈兒最終為拯救蒼生而獻身,與其說是女媧一族的宿命,不如說她主動擔起了這個責任。李逍遙同樣如此。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中,難免遇到重重險阻,他開始成長和自省,從一個玩世不恭少年最終成為了一個勇於擔當的男人。

他與林月如承諾“吃到老玩到老”,又在找回記憶後發誓與趙靈兒不離不棄,都不是因為濫情或好色,而是為了責任。他毀鎖妖塔、闖麒麟洞、下試煉窟,不是證明“老子牛筆,想幹啥幹啥”,也同樣是為了責任。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從這個角度來說,仙劍保留著那個時代的理性,也保持著那個時代的單純。“責任”本是理所應當,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事,之所以要拿出來說,是因為現在的文化作品(如果那些作品配得上“文化”二字的話)越來越不負責任。就拿“開後宮”這個事來說,現在專門有“後宮體”小說和“後宮向”遊戲,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莫說現實主義作品,即便是極盡浪漫主義的武俠小說,大多也“只取一瓢飲”。

拿最正統的金庸作品舉例:楊過天生風流,撩妹成性,但自始至終都只愛一個小龍女;張無忌雖然優柔寡斷磨磨唧唧,但最後還是“四女同舟何所望”,只和趙敏一人隱居山林。段譽“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的情史就不提了,一般人遇不到那種奇葩事。或許只有娶七個老婆的韋爵爺是個例外,但包括韋小寶在內的整個“鹿鼎記”,都是對傳統社會和文化的反諷,並不是作者鼓勵和提倡去學習的對象。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扯了這麼多閒篇,無非是想說明:仙劍一的故事與人物是負責任與合邏輯的,而現在的許多作品是既不負責任也不合邏輯的。如果人人都想開後宮,那就說明人人都不想負責任。如果練成了絕世武功就要挑少林平武當,就要滅神屠魔,唯我獨尊,就要把好看的妞兒全都佔了,值錢的東西全都搶了,那不僅是反邏輯,甚至反人類。

可悲的是,不知是用戶的品味越來越低級,還是作者的智商越來越捉急,現在滿大街都充斥著原始低級趣味的東西。我說的是哪些作品(影視文學動漫遊戲),大家心裡有數就行,我不點名了,怕挨噴。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關於靈月之爭,仙劍粉絲之間已吵了很多年,具體情況不必多說。既然能夠引起爭論,至少證明一點,這兩個角色塑造得都很成功。據“狂徒傳說”等一些相關資料所述,姚壯憲和謝崇輝兩人分別在這兩個角色上投注了自己對理想女性的美好向往,也就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阿尼瑪”。

“阿尼瑪”是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一個名詞,代指男性心中的女性意向。這個事說起來比較複雜,我特地去查了相關資料,看了上萬字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然後發現除了漲了點知識外,對這篇文章基本沒有作用,因為這個並不深刻的遊戲根本沒必要上升到如此高度去進行分析。唯一可以借鑑的是,正是因為姚、謝二人將自己的真情實意投射在了趙靈兒與林月如這兩個角色上,雖然她們是神族後裔和豪門千金,但她們的行為、語言、反應,都是一般女孩該有的樣子,也是我們年輕時(注意!是年輕時!)夢中情人的樣子,不裝、不作、不上價值,這才顯得可愛,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說可信。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很多遊戲都做不到,還有太多的影視劇也做不到。那些爛作裡面的角色之做作、之矯情、之賤,早已超越了正常人所能忍受的下限。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張愛玲關於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描寫,早已被人過分解讀得不成樣子。“靈月之爭”,除了爭論誰比誰更好、更美、更可愛,還要爭論哪個是蚊子血,哪個是硃砂痣。當你開始思索這個問題時,你就代入了李逍遙這個角色。假如靈兒不死,月如復生,三人是否就能開開心心地一起生活下去,這是一個巨大的問號。但作者顯然不想把這個難題留給玩家去思考,而是讓我們被迫接受唯一的結局。任你神功蓋世,該守護的你還是守護不住,該拯救的你還是拯救不了。這或許是宿命,但沒有擔當,又何來宿命。假如蕭峰當年逃出大遼便與完顏阿骨打嘯聚山林,又怎會在雁門關前自盡?

悲劇是人類審美的永恆主題。可以說,如果不是這個悲劇結局,仙劍一的地位未必會有如此之高,這是因為我們中國人不善於接受和理解徹底的悲劇。梁祝是悲劇,但最後他們還是羽化成蝶,雙宿雙飛。長恨歌也是悲劇,但“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終還是留了一絲再會的希望。只有紅樓夢是徹頭徹尾的大悲劇,但原稿後半散軼後,續書者強行讓賈寶玉穿上大紅袍和父親來個拜別,終還是棄不得凡塵俗世。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仙劍看似悲劇,但還是留了一個半開放式的結局。其實故事到此已經圓滿,非要狗尾續貂,肯定不討好。事實證明,延續仙劍一故事的二代和五代,評價奇低,倒是跳脫桎梏的三代和四代贏得一片好評。已經定型了的東西,哪怕它有缺陷,也不能再去修修補補,否則就失去了原生態的美麗。可惜很多人都不懂這個道理,連姚仙自己都迷了心竅。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最後,我想說兩句阿奴。由於在五代中她與李逍遙時隔幾十年後終於重逢,很多人笑稱“靈月之爭,阿奴獲勝”。這是仙劍五最美好的一筆,也是最具破壞性的一筆。

我記憶裡的阿奴,永遠是那個在漫天飛雪中獨自吹笛的小妹子,就像在華山之巔看著楊過背影不禁淚盈眼眶的郭襄。郭襄苦尋楊過數十年而不得,最終大徹大悟,落髮為尼,這是她最好的歸宿。

阿奴看起來要比郭襄幸福,那是因為我們體會不到孤注一擲的等待究竟是什麼滋味。

"

上一篇遊海拾珠:《仙劍奇俠傳》是不是國產遊戲的巔峰?中,我們聊了聊仙劍一的技術實力與地位,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鏈接移步。這一篇,我們來聊聊仙劍一的人物

客觀一點說,仙劍奇俠傳的劇情既不復雜,也不深刻。它的文字量在RPG遊戲裡算是偏少的,更不要說與百萬鴻篇鉅著如“異域鎮魂曲”之類相比,所以也曾有過“戲不夠,迷宮湊”之類的質疑聲。它之所以影響甚廣,重要原因之一是佔了天時,說白了就是“早”。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仙俠類文藝作品不像現在這麼氾濫,大部分人也沒怎麼接觸過RPG,即使玩過“最終幻想”、“勇者鬥惡龍”、“魔法門”之類,也很難有代入感,因為那些遊戲與我們熟悉的中華文化相差甚遠。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但如果僅以一個“早”來概括仙劍的價值,未免太粗暴和膚淺了。“仙劍奇俠傳”是二十來歲的姚壯憲和謝崇輝精心打磨出的劇本,裡面充滿了年輕人對人生的憧憬和對命運的悲觀。從文學角度來說,仙劍一算不上多麼優秀,但可貴之處是它的真情實感。可以這麼說,在仙劍後來的作品裡,大氣磅礴也好,婉轉纏綿也罷,都不像仙劍一那麼貼近我們的內心。當然了,作品的主題不一樣,表達方式自然也不一樣,不是說非得貼近內心才是好的作品。仙劍的其他作品或者軒轅劍系列的“蒼之濤”和“漢之雲”等,雖然不那麼貼近生活,但主題明確,發人深省,一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僅從劇本角度來說)。

雖然前面說了仙劍一的劇本並不厚,但這也有好處,就是對人物的刻畫簡單而集中,較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角色塑造上,仙劍無疑是成功的。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李逍遙是仙劍系列最成功的主角之一,最初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一介凡人,沒揹負什麼血海深仇,也沒有被封印起來的超能力。雖然他是“南盜俠”李三思之子,但這個血統對他闖蕩江湖並沒起到什麼作用,從沒見他搬出爹的名頭來嚇唬人,估計搬出來也沒人買賬。所以,至少在仙劍一的故事裡,他的身份就是個純吊絲。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仙劍三外傳中的李三思

李逍遙就是我們年輕時夢想中的樣子,人帥,蔫壞,家境殷實(村裡屬他家房子最大),心靈手巧,但不用幹活兒,還有村裡最美的姐妹花倒追。最重要的是,李逍遙雖然沒爹沒媽,但還有個李大娘,所以他並不孤苦伶仃,在道德上有人約束,在親情上也有所依託。

李逍遙完全可以這樣沒心沒肺的過一輩子,但他還是決定脫離長輩的庇護,奔向自己想象中的“自由”。他送趙靈兒去苗疆,並非完全是出於責任和愛心,更多是“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的少年心性。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姚壯憲說仙劍一的主題是“宿命”,但我卻覺得是“責任”。趙靈兒最終為拯救蒼生而獻身,與其說是女媧一族的宿命,不如說她主動擔起了這個責任。李逍遙同樣如此。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中,難免遇到重重險阻,他開始成長和自省,從一個玩世不恭少年最終成為了一個勇於擔當的男人。

他與林月如承諾“吃到老玩到老”,又在找回記憶後發誓與趙靈兒不離不棄,都不是因為濫情或好色,而是為了責任。他毀鎖妖塔、闖麒麟洞、下試煉窟,不是證明“老子牛筆,想幹啥幹啥”,也同樣是為了責任。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從這個角度來說,仙劍保留著那個時代的理性,也保持著那個時代的單純。“責任”本是理所應當,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事,之所以要拿出來說,是因為現在的文化作品(如果那些作品配得上“文化”二字的話)越來越不負責任。就拿“開後宮”這個事來說,現在專門有“後宮體”小說和“後宮向”遊戲,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莫說現實主義作品,即便是極盡浪漫主義的武俠小說,大多也“只取一瓢飲”。

拿最正統的金庸作品舉例:楊過天生風流,撩妹成性,但自始至終都只愛一個小龍女;張無忌雖然優柔寡斷磨磨唧唧,但最後還是“四女同舟何所望”,只和趙敏一人隱居山林。段譽“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的情史就不提了,一般人遇不到那種奇葩事。或許只有娶七個老婆的韋爵爺是個例外,但包括韋小寶在內的整個“鹿鼎記”,都是對傳統社會和文化的反諷,並不是作者鼓勵和提倡去學習的對象。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扯了這麼多閒篇,無非是想說明:仙劍一的故事與人物是負責任與合邏輯的,而現在的許多作品是既不負責任也不合邏輯的。如果人人都想開後宮,那就說明人人都不想負責任。如果練成了絕世武功就要挑少林平武當,就要滅神屠魔,唯我獨尊,就要把好看的妞兒全都佔了,值錢的東西全都搶了,那不僅是反邏輯,甚至反人類。

可悲的是,不知是用戶的品味越來越低級,還是作者的智商越來越捉急,現在滿大街都充斥著原始低級趣味的東西。我說的是哪些作品(影視文學動漫遊戲),大家心裡有數就行,我不點名了,怕挨噴。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關於靈月之爭,仙劍粉絲之間已吵了很多年,具體情況不必多說。既然能夠引起爭論,至少證明一點,這兩個角色塑造得都很成功。據“狂徒傳說”等一些相關資料所述,姚壯憲和謝崇輝兩人分別在這兩個角色上投注了自己對理想女性的美好向往,也就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阿尼瑪”。

“阿尼瑪”是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一個名詞,代指男性心中的女性意向。這個事說起來比較複雜,我特地去查了相關資料,看了上萬字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然後發現除了漲了點知識外,對這篇文章基本沒有作用,因為這個並不深刻的遊戲根本沒必要上升到如此高度去進行分析。唯一可以借鑑的是,正是因為姚、謝二人將自己的真情實意投射在了趙靈兒與林月如這兩個角色上,雖然她們是神族後裔和豪門千金,但她們的行為、語言、反應,都是一般女孩該有的樣子,也是我們年輕時(注意!是年輕時!)夢中情人的樣子,不裝、不作、不上價值,這才顯得可愛,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說可信。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很多遊戲都做不到,還有太多的影視劇也做不到。那些爛作裡面的角色之做作、之矯情、之賤,早已超越了正常人所能忍受的下限。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張愛玲關於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描寫,早已被人過分解讀得不成樣子。“靈月之爭”,除了爭論誰比誰更好、更美、更可愛,還要爭論哪個是蚊子血,哪個是硃砂痣。當你開始思索這個問題時,你就代入了李逍遙這個角色。假如靈兒不死,月如復生,三人是否就能開開心心地一起生活下去,這是一個巨大的問號。但作者顯然不想把這個難題留給玩家去思考,而是讓我們被迫接受唯一的結局。任你神功蓋世,該守護的你還是守護不住,該拯救的你還是拯救不了。這或許是宿命,但沒有擔當,又何來宿命。假如蕭峰當年逃出大遼便與完顏阿骨打嘯聚山林,又怎會在雁門關前自盡?

悲劇是人類審美的永恆主題。可以說,如果不是這個悲劇結局,仙劍一的地位未必會有如此之高,這是因為我們中國人不善於接受和理解徹底的悲劇。梁祝是悲劇,但最後他們還是羽化成蝶,雙宿雙飛。長恨歌也是悲劇,但“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終還是留了一絲再會的希望。只有紅樓夢是徹頭徹尾的大悲劇,但原稿後半散軼後,續書者強行讓賈寶玉穿上大紅袍和父親來個拜別,終還是棄不得凡塵俗世。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仙劍看似悲劇,但還是留了一個半開放式的結局。其實故事到此已經圓滿,非要狗尾續貂,肯定不討好。事實證明,延續仙劍一故事的二代和五代,評價奇低,倒是跳脫桎梏的三代和四代贏得一片好評。已經定型了的東西,哪怕它有缺陷,也不能再去修修補補,否則就失去了原生態的美麗。可惜很多人都不懂這個道理,連姚仙自己都迷了心竅。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最後,我想說兩句阿奴。由於在五代中她與李逍遙時隔幾十年後終於重逢,很多人笑稱“靈月之爭,阿奴獲勝”。這是仙劍五最美好的一筆,也是最具破壞性的一筆。

我記憶裡的阿奴,永遠是那個在漫天飛雪中獨自吹笛的小妹子,就像在華山之巔看著楊過背影不禁淚盈眼眶的郭襄。郭襄苦尋楊過數十年而不得,最終大徹大悟,落髮為尼,這是她最好的歸宿。

阿奴看起來要比郭襄幸福,那是因為我們體會不到孤注一擲的等待究竟是什麼滋味。

論“仙劍奇俠傳”的靈月之爭——小孩子才兩個都要

PS: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