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寧可傾家蕩產也要為恩師安葬,相聲宗師張壽臣跟他拜把兄弟!

  在舊社會相聲藝人行走江湖最看重的不是“杵”(即:錢)而是義。無論是同行之間“讓地”的仗義,還是師徒之間尊師愛徒的情義,總之在這個吃開口飯的行業裡絕容不下背信棄義,見利忘義之人。相聲門裡有句老話叫“師徒如父子”,這並不是句泛泛空談,至少在過去的相聲藝人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因為一旦確定了師徒關係,師父就得毫無保留的將自己賴以餬口的真本事如數傳授給徒弟。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道理人盡皆知,但相聲界仍舊秉持著傳承有序的規矩。

他寧可傾家蕩產也要為恩師安葬,相聲宗師張壽臣跟他拜把兄弟!

  馬三立奉養恩師周德山,為師父養老送終的故事很多觀眾都聽過。馬三爺是知恩圖報的孝徒,把晚年不能登臺的周德山接到自己家中頤養天年。相聲界孝徒的例子不勝枚舉,今天要聊的這位孝徒也是相聲門裡跟馬三爺平輩的“老祖兒”。他就是相聲宗師張壽臣的“御用大量活”侯一塵。

他寧可傾家蕩產也要為恩師安葬,相聲宗師張壽臣跟他拜把兄弟!

  侯一塵也是壽字輩的一位老藝人,跟張壽臣臺上是一場買賣,臺下兩位還拜了把兄弟。張壽臣在天津小梨園演出時有兩位長期合作的捧哏搭檔,一位是德字輩門長裕德隆的徒弟淘湘如,另外一位就是他的把兄弟侯一塵。侯一塵捧哏風格與郭啟儒先生頗有幾分相似,語言純樸親切,詞句斟酌簡練。捧哏時一貫堅守“過猶不及”的準則,故而在與張壽臣搭夥時能充分起到烘雲托月的作用。當年天津的小梨園有“四大朝臣”,分別是單絃大王榮劍塵、唱樂亭大鼓的王佩臣、相聲大王張壽臣以及這位侯一塵。

他寧可傾家蕩產也要為恩師安葬,相聲宗師張壽臣跟他拜把兄弟!

  侯一塵為人慷慨仗義,誰有個為難招窄都願意找他相助,在同行中也因此得了個“多事侯”的外號。對待同行義字當先,對待師父也是同樣盡心竭力。侯一塵學藝比較晚,二十歲左右才正式拜師,早先一直是在北京的古玩店做學徒工。後來拜師拜在了老藝人郭瑞林的門下(郭榮起的父親),和馬四立、譚伯儒、陶湘九等人師出同門。或許是師兄弟中出類拔萃的人才太多,侯一塵在師父眼中一直不太被看重。可就在恩師郭瑞林54歲抱病而亡時,他卻做了一件讓所有同行刮目相看的義舉。

他寧可傾家蕩產也要為恩師安葬,相聲宗師張壽臣跟他拜把兄弟!

  師父雖然是相聲界的大蔓兒,可依舊要靠撂地賣藝為生,勉強夠養家餬口,正所謂家無隔夜糧。突如其來的病故卻無錢安葬,當時恰好兒子郭榮起在外地走穴,一時聯繫不上。可是人已故去,應當早日入土為安 。此時,在郭瑞林的徒弟中只有侯一塵一人站出來表示,師父所有發喪事宜,我來承擔。雖說侯一塵當時給張壽臣在天津最高檔的雜耍園子捧哏,但生活上並不富裕,也是聊以餬口。為了發送師父,侯一塵將早年間在古董店學徒時留下的幾幅字畫全都拿去典當,家裡的傢俱、衣服也都變賣一空。最終將籌來的現錢如數用於師父發喪安葬。這還不算完,在郭瑞林下葬七年後,由於他的墓地正在挖河道上必須遷墳。這時侯一塵又專程從北京返回天津,並拿出自己近些年的積蓄給師父重新置辦了一塊墓地安葬。

他寧可傾家蕩產也要為恩師安葬,相聲宗師張壽臣跟他拜把兄弟!

  不管有沒有師父的偏愛器重,師父教給能耐,就是給了飯門。孝徒侯一塵都把恩師當成親爸爸一般對待。因此他在整個曲藝界人緣、威望、口碑都極好,要想在同行中一呼百應,先要如侯一塵以德立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