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國成樓(林紅暉/圖)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國成樓(林紅暉/圖)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丕林樓與葉振漢樓(林紅暉/圖)

對於現在集美中學的學生們來說,葉振漢先生可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葉振漢先生,是我就讀集美中學時的校長,他是一名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越南華僑,視學生為己出,專門為剛回國的華僑子弟成立僑生輔導師組,關心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起居,特別是還救濟我們的生活。為此,我對他倍懷感激。”為更好地紀念,杜成國先生還在集美中學的校園內塑了一尊葉振漢先生半身銅像。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國成樓(林紅暉/圖)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丕林樓與葉振漢樓(林紅暉/圖)

對於現在集美中學的學生們來說,葉振漢先生可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葉振漢先生,是我就讀集美中學時的校長,他是一名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越南華僑,視學生為己出,專門為剛回國的華僑子弟成立僑生輔導師組,關心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起居,特別是還救濟我們的生活。為此,我對他倍懷感激。”為更好地紀念,杜成國先生還在集美中學的校園內塑了一尊葉振漢先生半身銅像。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多年來,杜成國先生對教育事業及其它方面的捐款,亦沒有具體的統計,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款項是他一輩子的大部分積蓄。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國成樓(林紅暉/圖)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丕林樓與葉振漢樓(林紅暉/圖)

對於現在集美中學的學生們來說,葉振漢先生可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葉振漢先生,是我就讀集美中學時的校長,他是一名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越南華僑,視學生為己出,專門為剛回國的華僑子弟成立僑生輔導師組,關心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起居,特別是還救濟我們的生活。為此,我對他倍懷感激。”為更好地紀念,杜成國先生還在集美中學的校園內塑了一尊葉振漢先生半身銅像。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多年來,杜成國先生對教育事業及其它方面的捐款,亦沒有具體的統計,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款項是他一輩子的大部分積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由杜成國捐贈的銅像,位於集美中學新校區

0 2

守一生 讓攝影成為心中摯愛

對攝影的熱愛與痴迷,如今,年過古稀的杜成國先生仍舊時常端著手中的相機,以攝影謀生。而他對攝影的痴迷,是從集美中學讀書時開始的。

在就讀集美中學之時,自帶相機的杜成國先生,便成為了當時攝影興趣組成員,在課餘時分,他常常端著相機為同學們留下珍貴的求學情景。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國成樓(林紅暉/圖)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丕林樓與葉振漢樓(林紅暉/圖)

對於現在集美中學的學生們來說,葉振漢先生可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葉振漢先生,是我就讀集美中學時的校長,他是一名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越南華僑,視學生為己出,專門為剛回國的華僑子弟成立僑生輔導師組,關心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起居,特別是還救濟我們的生活。為此,我對他倍懷感激。”為更好地紀念,杜成國先生還在集美中學的校園內塑了一尊葉振漢先生半身銅像。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多年來,杜成國先生對教育事業及其它方面的捐款,亦沒有具體的統計,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款項是他一輩子的大部分積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由杜成國捐贈的銅像,位於集美中學新校區

0 2

守一生 讓攝影成為心中摯愛

對攝影的熱愛與痴迷,如今,年過古稀的杜成國先生仍舊時常端著手中的相機,以攝影謀生。而他對攝影的痴迷,是從集美中學讀書時開始的。

在就讀集美中學之時,自帶相機的杜成國先生,便成為了當時攝影興趣組成員,在課餘時分,他常常端著相機為同學們留下珍貴的求學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2月15日鷹廈鐵路通車時的情景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國成樓(林紅暉/圖)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丕林樓與葉振漢樓(林紅暉/圖)

對於現在集美中學的學生們來說,葉振漢先生可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葉振漢先生,是我就讀集美中學時的校長,他是一名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越南華僑,視學生為己出,專門為剛回國的華僑子弟成立僑生輔導師組,關心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起居,特別是還救濟我們的生活。為此,我對他倍懷感激。”為更好地紀念,杜成國先生還在集美中學的校園內塑了一尊葉振漢先生半身銅像。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多年來,杜成國先生對教育事業及其它方面的捐款,亦沒有具體的統計,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款項是他一輩子的大部分積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由杜成國捐贈的銅像,位於集美中學新校區

0 2

守一生 讓攝影成為心中摯愛

對攝影的熱愛與痴迷,如今,年過古稀的杜成國先生仍舊時常端著手中的相機,以攝影謀生。而他對攝影的痴迷,是從集美中學讀書時開始的。

在就讀集美中學之時,自帶相機的杜成國先生,便成為了當時攝影興趣組成員,在課餘時分,他常常端著相機為同學們留下珍貴的求學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2月15日鷹廈鐵路通車時的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9年3月12日集美僑生在龍舟池

當時,一個機會悄悄地向他走來。“那時的集美沒有記者駐站,因此有時陳嘉庚會見客人的時候,就會叫我前去拍照,由此我常常曠課。不過現在回憶起來,那是一段很珍貴的記憶。”帶著對攝影的熱愛,杜成國先生的攝影技術日漸精進,在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的情況之下,他已拍得一組精美的好照片。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國成樓(林紅暉/圖)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丕林樓與葉振漢樓(林紅暉/圖)

對於現在集美中學的學生們來說,葉振漢先生可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葉振漢先生,是我就讀集美中學時的校長,他是一名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越南華僑,視學生為己出,專門為剛回國的華僑子弟成立僑生輔導師組,關心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起居,特別是還救濟我們的生活。為此,我對他倍懷感激。”為更好地紀念,杜成國先生還在集美中學的校園內塑了一尊葉振漢先生半身銅像。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多年來,杜成國先生對教育事業及其它方面的捐款,亦沒有具體的統計,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款項是他一輩子的大部分積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由杜成國捐贈的銅像,位於集美中學新校區

0 2

守一生 讓攝影成為心中摯愛

對攝影的熱愛與痴迷,如今,年過古稀的杜成國先生仍舊時常端著手中的相機,以攝影謀生。而他對攝影的痴迷,是從集美中學讀書時開始的。

在就讀集美中學之時,自帶相機的杜成國先生,便成為了當時攝影興趣組成員,在課餘時分,他常常端著相機為同學們留下珍貴的求學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2月15日鷹廈鐵路通車時的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9年3月12日集美僑生在龍舟池

當時,一個機會悄悄地向他走來。“那時的集美沒有記者駐站,因此有時陳嘉庚會見客人的時候,就會叫我前去拍照,由此我常常曠課。不過現在回憶起來,那是一段很珍貴的記憶。”帶著對攝影的熱愛,杜成國先生的攝影技術日漸精進,在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的情況之下,他已拍得一組精美的好照片。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1月25日《鷺風報》頭版

隨後,杜成國先生被眾家媒體所賞識,被聘任為《廈門日報》、《鷺風報》、《福建僑鄉報》的通訊員。畢業之後,為他積累了大量的攝影經驗,順利地進入中國新聞社,成為了一名專業的攝影記者,並且在隨後的三十年內,堅持一名攝影記者的職業操守,負責為萬里等領導人拍照,在中國歷史發展記錄下大量極為寶貴的照片資料。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國成樓(林紅暉/圖)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丕林樓與葉振漢樓(林紅暉/圖)

對於現在集美中學的學生們來說,葉振漢先生可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葉振漢先生,是我就讀集美中學時的校長,他是一名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越南華僑,視學生為己出,專門為剛回國的華僑子弟成立僑生輔導師組,關心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起居,特別是還救濟我們的生活。為此,我對他倍懷感激。”為更好地紀念,杜成國先生還在集美中學的校園內塑了一尊葉振漢先生半身銅像。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多年來,杜成國先生對教育事業及其它方面的捐款,亦沒有具體的統計,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款項是他一輩子的大部分積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由杜成國捐贈的銅像,位於集美中學新校區

0 2

守一生 讓攝影成為心中摯愛

對攝影的熱愛與痴迷,如今,年過古稀的杜成國先生仍舊時常端著手中的相機,以攝影謀生。而他對攝影的痴迷,是從集美中學讀書時開始的。

在就讀集美中學之時,自帶相機的杜成國先生,便成為了當時攝影興趣組成員,在課餘時分,他常常端著相機為同學們留下珍貴的求學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2月15日鷹廈鐵路通車時的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9年3月12日集美僑生在龍舟池

當時,一個機會悄悄地向他走來。“那時的集美沒有記者駐站,因此有時陳嘉庚會見客人的時候,就會叫我前去拍照,由此我常常曠課。不過現在回憶起來,那是一段很珍貴的記憶。”帶著對攝影的熱愛,杜成國先生的攝影技術日漸精進,在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的情況之下,他已拍得一組精美的好照片。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1月25日《鷺風報》頭版

隨後,杜成國先生被眾家媒體所賞識,被聘任為《廈門日報》、《鷺風報》、《福建僑鄉報》的通訊員。畢業之後,為他積累了大量的攝影經驗,順利地進入中國新聞社,成為了一名專業的攝影記者,並且在隨後的三十年內,堅持一名攝影記者的職業操守,負責為萬里等領導人拍照,在中國歷史發展記錄下大量極為寶貴的照片資料。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國成樓(林紅暉/圖)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丕林樓與葉振漢樓(林紅暉/圖)

對於現在集美中學的學生們來說,葉振漢先生可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葉振漢先生,是我就讀集美中學時的校長,他是一名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越南華僑,視學生為己出,專門為剛回國的華僑子弟成立僑生輔導師組,關心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起居,特別是還救濟我們的生活。為此,我對他倍懷感激。”為更好地紀念,杜成國先生還在集美中學的校園內塑了一尊葉振漢先生半身銅像。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多年來,杜成國先生對教育事業及其它方面的捐款,亦沒有具體的統計,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款項是他一輩子的大部分積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由杜成國捐贈的銅像,位於集美中學新校區

0 2

守一生 讓攝影成為心中摯愛

對攝影的熱愛與痴迷,如今,年過古稀的杜成國先生仍舊時常端著手中的相機,以攝影謀生。而他對攝影的痴迷,是從集美中學讀書時開始的。

在就讀集美中學之時,自帶相機的杜成國先生,便成為了當時攝影興趣組成員,在課餘時分,他常常端著相機為同學們留下珍貴的求學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2月15日鷹廈鐵路通車時的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9年3月12日集美僑生在龍舟池

當時,一個機會悄悄地向他走來。“那時的集美沒有記者駐站,因此有時陳嘉庚會見客人的時候,就會叫我前去拍照,由此我常常曠課。不過現在回憶起來,那是一段很珍貴的記憶。”帶著對攝影的熱愛,杜成國先生的攝影技術日漸精進,在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的情況之下,他已拍得一組精美的好照片。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1月25日《鷺風報》頭版

隨後,杜成國先生被眾家媒體所賞識,被聘任為《廈門日報》、《鷺風報》、《福建僑鄉報》的通訊員。畢業之後,為他積累了大量的攝影經驗,順利地進入中國新聞社,成為了一名專業的攝影記者,並且在隨後的三十年內,堅持一名攝影記者的職業操守,負責為萬里等領導人拍照,在中國歷史發展記錄下大量極為寶貴的照片資料。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國成樓(林紅暉/圖)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丕林樓與葉振漢樓(林紅暉/圖)

對於現在集美中學的學生們來說,葉振漢先生可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葉振漢先生,是我就讀集美中學時的校長,他是一名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越南華僑,視學生為己出,專門為剛回國的華僑子弟成立僑生輔導師組,關心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起居,特別是還救濟我們的生活。為此,我對他倍懷感激。”為更好地紀念,杜成國先生還在集美中學的校園內塑了一尊葉振漢先生半身銅像。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多年來,杜成國先生對教育事業及其它方面的捐款,亦沒有具體的統計,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款項是他一輩子的大部分積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由杜成國捐贈的銅像,位於集美中學新校區

0 2

守一生 讓攝影成為心中摯愛

對攝影的熱愛與痴迷,如今,年過古稀的杜成國先生仍舊時常端著手中的相機,以攝影謀生。而他對攝影的痴迷,是從集美中學讀書時開始的。

在就讀集美中學之時,自帶相機的杜成國先生,便成為了當時攝影興趣組成員,在課餘時分,他常常端著相機為同學們留下珍貴的求學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2月15日鷹廈鐵路通車時的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9年3月12日集美僑生在龍舟池

當時,一個機會悄悄地向他走來。“那時的集美沒有記者駐站,因此有時陳嘉庚會見客人的時候,就會叫我前去拍照,由此我常常曠課。不過現在回憶起來,那是一段很珍貴的記憶。”帶著對攝影的熱愛,杜成國先生的攝影技術日漸精進,在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的情況之下,他已拍得一組精美的好照片。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1月25日《鷺風報》頭版

隨後,杜成國先生被眾家媒體所賞識,被聘任為《廈門日報》、《鷺風報》、《福建僑鄉報》的通訊員。畢業之後,為他積累了大量的攝影經驗,順利地進入中國新聞社,成為了一名專業的攝影記者,並且在隨後的三十年內,堅持一名攝影記者的職業操守,負責為萬里等領導人拍照,在中國歷史發展記錄下大量極為寶貴的照片資料。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上世紀五十年代杜成國為廈門《鷺風報》提供的部份攝影照片

退休之後,杜成國先生帶著三個孩子赴港生活。為了求得一日三餐,他嘗試了多種工作,不論是基層的停車場管理員,還是賣保險、做銷售等等。然而這一切並非他所喜愛的,直到他又一次重新端起了心愛的相機,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內幫遊客拍照。

直到現在,每當有攝影愛好者向杜成國先生討教時,他都會熱心地給予建議,有時還會耐心地向初學者講解,一張好相片的構圖、光線、準確的拿相機姿勢,以及在活動現場時應掌握的拍攝位置等等。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國成樓(林紅暉/圖)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丕林樓與葉振漢樓(林紅暉/圖)

對於現在集美中學的學生們來說,葉振漢先生可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葉振漢先生,是我就讀集美中學時的校長,他是一名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越南華僑,視學生為己出,專門為剛回國的華僑子弟成立僑生輔導師組,關心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起居,特別是還救濟我們的生活。為此,我對他倍懷感激。”為更好地紀念,杜成國先生還在集美中學的校園內塑了一尊葉振漢先生半身銅像。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多年來,杜成國先生對教育事業及其它方面的捐款,亦沒有具體的統計,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款項是他一輩子的大部分積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由杜成國捐贈的銅像,位於集美中學新校區

0 2

守一生 讓攝影成為心中摯愛

對攝影的熱愛與痴迷,如今,年過古稀的杜成國先生仍舊時常端著手中的相機,以攝影謀生。而他對攝影的痴迷,是從集美中學讀書時開始的。

在就讀集美中學之時,自帶相機的杜成國先生,便成為了當時攝影興趣組成員,在課餘時分,他常常端著相機為同學們留下珍貴的求學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2月15日鷹廈鐵路通車時的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9年3月12日集美僑生在龍舟池

當時,一個機會悄悄地向他走來。“那時的集美沒有記者駐站,因此有時陳嘉庚會見客人的時候,就會叫我前去拍照,由此我常常曠課。不過現在回憶起來,那是一段很珍貴的記憶。”帶著對攝影的熱愛,杜成國先生的攝影技術日漸精進,在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的情況之下,他已拍得一組精美的好照片。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1月25日《鷺風報》頭版

隨後,杜成國先生被眾家媒體所賞識,被聘任為《廈門日報》、《鷺風報》、《福建僑鄉報》的通訊員。畢業之後,為他積累了大量的攝影經驗,順利地進入中國新聞社,成為了一名專業的攝影記者,並且在隨後的三十年內,堅持一名攝影記者的職業操守,負責為萬里等領導人拍照,在中國歷史發展記錄下大量極為寶貴的照片資料。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上世紀五十年代杜成國為廈門《鷺風報》提供的部份攝影照片

退休之後,杜成國先生帶著三個孩子赴港生活。為了求得一日三餐,他嘗試了多種工作,不論是基層的停車場管理員,還是賣保險、做銷售等等。然而這一切並非他所喜愛的,直到他又一次重新端起了心愛的相機,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內幫遊客拍照。

直到現在,每當有攝影愛好者向杜成國先生討教時,他都會熱心地給予建議,有時還會耐心地向初學者講解,一張好相片的構圖、光線、準確的拿相機姿勢,以及在活動現場時應掌握的拍攝位置等等。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在曾經就職三十餘年的中國新聞社成立60年慶典上

0 3

勤節儉 是陳嘉庚精神的折射

有時,活動結束之後,杜成國先生與妻子會將餐桌上剩餘的飯菜打包回家,用作第二日的早餐。

如此節省,是他們的一貫作風。每日,他們吃著簡單的早餐,咖啡加麵包,中午常在兩點鐘之後,去吃便宜但又能吃飽的下午茶,晚上則在快餐店裡買一份晚餐分著吃。“該花的錢要花得漂亮,該省的錢要省得愉快。”

為了節省前往母校的費用,杜成國先生攜妻子參加香港赴廈門的旅遊團前往,因而無法方便地與眾校友相聚,甚至無法準時出席各種活動,但他並不覺得那些儀式有多重要,相反,最為重要的是自己那份真正對母校的奉獻之情。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國成樓(林紅暉/圖)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丕林樓與葉振漢樓(林紅暉/圖)

對於現在集美中學的學生們來說,葉振漢先生可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葉振漢先生,是我就讀集美中學時的校長,他是一名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越南華僑,視學生為己出,專門為剛回國的華僑子弟成立僑生輔導師組,關心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起居,特別是還救濟我們的生活。為此,我對他倍懷感激。”為更好地紀念,杜成國先生還在集美中學的校園內塑了一尊葉振漢先生半身銅像。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多年來,杜成國先生對教育事業及其它方面的捐款,亦沒有具體的統計,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款項是他一輩子的大部分積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由杜成國捐贈的銅像,位於集美中學新校區

0 2

守一生 讓攝影成為心中摯愛

對攝影的熱愛與痴迷,如今,年過古稀的杜成國先生仍舊時常端著手中的相機,以攝影謀生。而他對攝影的痴迷,是從集美中學讀書時開始的。

在就讀集美中學之時,自帶相機的杜成國先生,便成為了當時攝影興趣組成員,在課餘時分,他常常端著相機為同學們留下珍貴的求學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2月15日鷹廈鐵路通車時的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9年3月12日集美僑生在龍舟池

當時,一個機會悄悄地向他走來。“那時的集美沒有記者駐站,因此有時陳嘉庚會見客人的時候,就會叫我前去拍照,由此我常常曠課。不過現在回憶起來,那是一段很珍貴的記憶。”帶著對攝影的熱愛,杜成國先生的攝影技術日漸精進,在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的情況之下,他已拍得一組精美的好照片。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1月25日《鷺風報》頭版

隨後,杜成國先生被眾家媒體所賞識,被聘任為《廈門日報》、《鷺風報》、《福建僑鄉報》的通訊員。畢業之後,為他積累了大量的攝影經驗,順利地進入中國新聞社,成為了一名專業的攝影記者,並且在隨後的三十年內,堅持一名攝影記者的職業操守,負責為萬里等領導人拍照,在中國歷史發展記錄下大量極為寶貴的照片資料。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上世紀五十年代杜成國為廈門《鷺風報》提供的部份攝影照片

退休之後,杜成國先生帶著三個孩子赴港生活。為了求得一日三餐,他嘗試了多種工作,不論是基層的停車場管理員,還是賣保險、做銷售等等。然而這一切並非他所喜愛的,直到他又一次重新端起了心愛的相機,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內幫遊客拍照。

直到現在,每當有攝影愛好者向杜成國先生討教時,他都會熱心地給予建議,有時還會耐心地向初學者講解,一張好相片的構圖、光線、準確的拿相機姿勢,以及在活動現場時應掌握的拍攝位置等等。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在曾經就職三十餘年的中國新聞社成立60年慶典上

0 3

勤節儉 是陳嘉庚精神的折射

有時,活動結束之後,杜成國先生與妻子會將餐桌上剩餘的飯菜打包回家,用作第二日的早餐。

如此節省,是他們的一貫作風。每日,他們吃著簡單的早餐,咖啡加麵包,中午常在兩點鐘之後,去吃便宜但又能吃飽的下午茶,晚上則在快餐店裡買一份晚餐分著吃。“該花的錢要花得漂亮,該省的錢要省得愉快。”

為了節省前往母校的費用,杜成國先生攜妻子參加香港赴廈門的旅遊團前往,因而無法方便地與眾校友相聚,甚至無法準時出席各種活動,但他並不覺得那些儀式有多重要,相反,最為重要的是自己那份真正對母校的奉獻之情。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和夫人與他們捐贈的陳嘉庚雕像合影

憶及過往,雖不是山珍海味,逍遙度日,但對於他們來說,只要身體健康,節儉的生活,更充實、更有意義。

發生在杜成國先生身上那些克已奉公的行為感動著許多人。

有人說,“杜成國先生是陳嘉庚精神的折射。”

有人說,“杜成國先生是我崇拜的兄長,他的為人、奉獻、勤儉,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有人說,“杜成國先生將自己每天的辛苦所得,無私地捐助給教育事業!他是一位平凡的勞動者,但也是一位偉大的奉獻者!”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國成樓(林紅暉/圖)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丕林樓與葉振漢樓(林紅暉/圖)

對於現在集美中學的學生們來說,葉振漢先生可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葉振漢先生,是我就讀集美中學時的校長,他是一名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越南華僑,視學生為己出,專門為剛回國的華僑子弟成立僑生輔導師組,關心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起居,特別是還救濟我們的生活。為此,我對他倍懷感激。”為更好地紀念,杜成國先生還在集美中學的校園內塑了一尊葉振漢先生半身銅像。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多年來,杜成國先生對教育事業及其它方面的捐款,亦沒有具體的統計,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款項是他一輩子的大部分積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由杜成國捐贈的銅像,位於集美中學新校區

0 2

守一生 讓攝影成為心中摯愛

對攝影的熱愛與痴迷,如今,年過古稀的杜成國先生仍舊時常端著手中的相機,以攝影謀生。而他對攝影的痴迷,是從集美中學讀書時開始的。

在就讀集美中學之時,自帶相機的杜成國先生,便成為了當時攝影興趣組成員,在課餘時分,他常常端著相機為同學們留下珍貴的求學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2月15日鷹廈鐵路通車時的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9年3月12日集美僑生在龍舟池

當時,一個機會悄悄地向他走來。“那時的集美沒有記者駐站,因此有時陳嘉庚會見客人的時候,就會叫我前去拍照,由此我常常曠課。不過現在回憶起來,那是一段很珍貴的記憶。”帶著對攝影的熱愛,杜成國先生的攝影技術日漸精進,在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的情況之下,他已拍得一組精美的好照片。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1月25日《鷺風報》頭版

隨後,杜成國先生被眾家媒體所賞識,被聘任為《廈門日報》、《鷺風報》、《福建僑鄉報》的通訊員。畢業之後,為他積累了大量的攝影經驗,順利地進入中國新聞社,成為了一名專業的攝影記者,並且在隨後的三十年內,堅持一名攝影記者的職業操守,負責為萬里等領導人拍照,在中國歷史發展記錄下大量極為寶貴的照片資料。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上世紀五十年代杜成國為廈門《鷺風報》提供的部份攝影照片

退休之後,杜成國先生帶著三個孩子赴港生活。為了求得一日三餐,他嘗試了多種工作,不論是基層的停車場管理員,還是賣保險、做銷售等等。然而這一切並非他所喜愛的,直到他又一次重新端起了心愛的相機,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內幫遊客拍照。

直到現在,每當有攝影愛好者向杜成國先生討教時,他都會熱心地給予建議,有時還會耐心地向初學者講解,一張好相片的構圖、光線、準確的拿相機姿勢,以及在活動現場時應掌握的拍攝位置等等。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在曾經就職三十餘年的中國新聞社成立60年慶典上

0 3

勤節儉 是陳嘉庚精神的折射

有時,活動結束之後,杜成國先生與妻子會將餐桌上剩餘的飯菜打包回家,用作第二日的早餐。

如此節省,是他們的一貫作風。每日,他們吃著簡單的早餐,咖啡加麵包,中午常在兩點鐘之後,去吃便宜但又能吃飽的下午茶,晚上則在快餐店裡買一份晚餐分著吃。“該花的錢要花得漂亮,該省的錢要省得愉快。”

為了節省前往母校的費用,杜成國先生攜妻子參加香港赴廈門的旅遊團前往,因而無法方便地與眾校友相聚,甚至無法準時出席各種活動,但他並不覺得那些儀式有多重要,相反,最為重要的是自己那份真正對母校的奉獻之情。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和夫人與他們捐贈的陳嘉庚雕像合影

憶及過往,雖不是山珍海味,逍遙度日,但對於他們來說,只要身體健康,節儉的生活,更充實、更有意義。

發生在杜成國先生身上那些克已奉公的行為感動著許多人。

有人說,“杜成國先生是陳嘉庚精神的折射。”

有人說,“杜成國先生是我崇拜的兄長,他的為人、奉獻、勤儉,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有人說,“杜成國先生將自己每天的辛苦所得,無私地捐助給教育事業!他是一位平凡的勞動者,但也是一位偉大的奉獻者!”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由香港著名湯嘉燁大律師為杜成國頒授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

面對一切的嘉獎,杜成國先生十分坦然,“我們是處於生活水平之下的人,是最弱勢的社會群體,但在活著的時候,辛苦一點、少吃一點、少睡一點、累一點、瘦一點,都不能算什麼,只要能夠多做一點善事,我上對得起父母,下對得起子女,中間對得起良心,心安理得,就問心無愧!”

"

他並非社會名流,

卻在香港僑界中頗有名氣;

他並非傳道解惑之人,

卻在集美中學裡德高望重;

他並非家財萬貫,

卻無私捐出數百萬元教育基金;

他並非高大魁梧,

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巍然挺拔的身影。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他叫杜成國

在平凡中,蘊育感動,在樸實中,折射偉大

這是杜成國先生的寫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印尼華僑,五十年代回國,曾就讀於集美中學,後成為中新社專業新聞攝影記者,於九十年代赴港生活。

擔任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董、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香港中國高校聯第一、二、三屆理事、集美中學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是集美學校北京校友會創辦人之一,是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獲得者。

為何人們發自內心地尊敬他?

他的故事,現在告訴你……

0 1

捐鉅款 感動在人們心中匯聚成河

2011年10月15日,集美中學迎來了第93週年校慶,在這一天,集美中學的老校友——杜成國先生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拿出338萬元,支持母校新校區建設。

其後,他又拿出80萬元,在集美校友總會設立“杜成國教育助學基金”,另為集美校友總會會館捐款20萬元,為集美一所醫院捐贈一輛商務車,還為《集美報》捐款設立新聞基金,捐贈總額達到458萬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面對如此慷慨大方的杜成國先生,有人可能會猜測:杜成國先生是一方富豪,家財萬貫?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印尼華僑,在公園中擺地攤,專以靠幫印尼傭人拍照謀生,吃著簡單的盒飯,每天與太太的花費不超過一百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何以支持他能大數額的捐款呢?這要從他13歲那年開始說起……

杜成國原為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抱著拳拳愛國之心,毅然離開父母、離開印尼的家,回到祖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的五年間,各行各業的歸國華僑華人近18萬人,13歲的杜成國就是其中之一。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向往的祖國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5年,陳嘉庚先生與杜成國(左一)在集美鰲園合影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贊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93週年校慶典禮上,杜成國講述自己與陳嘉庚往事

據集美中學的工作人員回憶,在2000年以後的《集美中學報》上的捐贈名錄裡,常常能見到“杜成國”這個名字,他所捐贈的款項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出現的頻率卻是最多的一名。

《集美校友》雜誌主編陳經華老師評價他,“杜成國就是這樣,拼命捐錢,總找機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那份難以割捨的集美情結。”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2012年9月杜成國校友(右)參觀由廈大藝術學院教授蔣志強(右二)雕塑的陳嘉庚塑像並與集美校委會副主任陳忠信(左)及王起鵾(左二)合影。該陳嘉庚塑像是由杜成國捐資38萬元建造。

目前,杜成國先生在集美中學捐資建造了三座大廈,分別命名為“杜成國樓”、“杜丕林樓”和“葉振漢樓”。這背後也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杜丕林樓是為紀念我的父親,他十三歲離開祖國,一輩子在外漂泊,念故土而不得歸。為了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除了集美建設了‘杜丕林樓’之外,我還在福建老家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杜丕林教育扶貧基金’,希望以此來儘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國成樓(林紅暉/圖)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集美中學新校區杜丕林樓與葉振漢樓(林紅暉/圖)

對於現在集美中學的學生們來說,葉振漢先生可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葉振漢先生,是我就讀集美中學時的校長,他是一名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越南華僑,視學生為己出,專門為剛回國的華僑子弟成立僑生輔導師組,關心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起居,特別是還救濟我們的生活。為此,我對他倍懷感激。”為更好地紀念,杜成國先生還在集美中學的校園內塑了一尊葉振漢先生半身銅像。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多年來,杜成國先生對教育事業及其它方面的捐款,亦沒有具體的統計,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款項是他一輩子的大部分積蓄。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由杜成國捐贈的銅像,位於集美中學新校區

0 2

守一生 讓攝影成為心中摯愛

對攝影的熱愛與痴迷,如今,年過古稀的杜成國先生仍舊時常端著手中的相機,以攝影謀生。而他對攝影的痴迷,是從集美中學讀書時開始的。

在就讀集美中學之時,自帶相機的杜成國先生,便成為了當時攝影興趣組成員,在課餘時分,他常常端著相機為同學們留下珍貴的求學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2月15日鷹廈鐵路通車時的情景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9年3月12日集美僑生在龍舟池

當時,一個機會悄悄地向他走來。“那時的集美沒有記者駐站,因此有時陳嘉庚會見客人的時候,就會叫我前去拍照,由此我常常曠課。不過現在回憶起來,那是一段很珍貴的記憶。”帶著對攝影的熱愛,杜成國先生的攝影技術日漸精進,在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的情況之下,他已拍得一組精美的好照片。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1956年11月25日《鷺風報》頭版

隨後,杜成國先生被眾家媒體所賞識,被聘任為《廈門日報》、《鷺風報》、《福建僑鄉報》的通訊員。畢業之後,為他積累了大量的攝影經驗,順利地進入中國新聞社,成為了一名專業的攝影記者,並且在隨後的三十年內,堅持一名攝影記者的職業操守,負責為萬里等領導人拍照,在中國歷史發展記錄下大量極為寶貴的照片資料。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上世紀五十年代杜成國為廈門《鷺風報》提供的部份攝影照片

退休之後,杜成國先生帶著三個孩子赴港生活。為了求得一日三餐,他嘗試了多種工作,不論是基層的停車場管理員,還是賣保險、做銷售等等。然而這一切並非他所喜愛的,直到他又一次重新端起了心愛的相機,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內幫遊客拍照。

直到現在,每當有攝影愛好者向杜成國先生討教時,他都會熱心地給予建議,有時還會耐心地向初學者講解,一張好相片的構圖、光線、準確的拿相機姿勢,以及在活動現場時應掌握的拍攝位置等等。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先生在曾經就職三十餘年的中國新聞社成立60年慶典上

0 3

勤節儉 是陳嘉庚精神的折射

有時,活動結束之後,杜成國先生與妻子會將餐桌上剩餘的飯菜打包回家,用作第二日的早餐。

如此節省,是他們的一貫作風。每日,他們吃著簡單的早餐,咖啡加麵包,中午常在兩點鐘之後,去吃便宜但又能吃飽的下午茶,晚上則在快餐店裡買一份晚餐分著吃。“該花的錢要花得漂亮,該省的錢要省得愉快。”

為了節省前往母校的費用,杜成國先生攜妻子參加香港赴廈門的旅遊團前往,因而無法方便地與眾校友相聚,甚至無法準時出席各種活動,但他並不覺得那些儀式有多重要,相反,最為重要的是自己那份真正對母校的奉獻之情。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和夫人與他們捐贈的陳嘉庚雕像合影

憶及過往,雖不是山珍海味,逍遙度日,但對於他們來說,只要身體健康,節儉的生活,更充實、更有意義。

發生在杜成國先生身上那些克已奉公的行為感動著許多人。

有人說,“杜成國先生是陳嘉庚精神的折射。”

有人說,“杜成國先生是我崇拜的兄長,他的為人、奉獻、勤儉,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有人說,“杜成國先生將自己每天的辛苦所得,無私地捐助給教育事業!他是一位平凡的勞動者,但也是一位偉大的奉獻者!”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由香港著名湯嘉燁大律師為杜成國頒授2019年《亞洲領袖人物》獎

面對一切的嘉獎,杜成國先生十分坦然,“我們是處於生活水平之下的人,是最弱勢的社會群體,但在活著的時候,辛苦一點、少吃一點、少睡一點、累一點、瘦一點,都不能算什麼,只要能夠多做一點善事,我上對得起父母,下對得起子女,中間對得起良心,心安理得,就問心無愧!”

他向集美中學捐贈近500萬,卻在香港擺地攤……|南薰晚風

杜成國和夫人尤麗安娜

老一輩教育家的言傳身教

讓杜成國從小就有了

“教育是千秋萬世的事業”之信念

並堅持一生

他以不平凡的舉動、無私的奉獻

再次播下了種子

把“嘉庚精神”的接力棒傳遞給下一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